孩子内向不合群怎么办 1.增加孩子的社交圈 小朋友又不喜欢和别人玩,可能是因为以往的日常生活中习惯了自己玩,现代家庭孩子比较少,一家就一个。加上现代人之间的陌生感,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关在家里,怕外面危险,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就更少了,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也就是很正确的事情。父母们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多带孩子到小区、公园、超市等地方,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群,让他们有机会和周围的工作人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孩子的社交圈友也就慢慢丰富了起来。 2.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大胆社交 有些孩子天生胆小内向,也就不可能向阳光开朗外向的孩子一样,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或是助人为乐。而这些正是赢利友谊的社交的好方式。因此,父母要多鼓励这些比较胆小的孩子,要他们主动和他人打招呼,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
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 给孩子要制定合适的规矩,既实用也不要太复杂,这样孩子才能够理解规矩的作用,另外,跟孩子沟通时,态度要温和,不要总是大吼大叫的,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配合你。 前后规矩一致 在2到3岁之间,孩子们正在努力理解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周围的人。如果你对一种情况的反应一直在变化,你会把他弄糊涂。比如日常生活,会用勺子还是想用手抓,如果母亲见到了,每次都打手,孩子一段时候后就记住了。如果有几次,你没有阻止,他会觉得这种行为引起的后果是随机的,孩子就会继续再犯。2岁多的孩子很聪明,他会利用父母的心软,利用自己的可爱,不要被孩子耍得团团转哦,该严厉的时候,要坚持到底。 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家长要懂得和孩子进行“约法三章”,在孩子不守规矩时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罚两天不准玩玩具或者玩手机等,要让孩
2004年9月,有关记者对52名2.5--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趣味调查:在孩子心目中,他们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并尽量鼓励他们说出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为此,记者专门制定了一份表格,表格有4个选项:①喜欢妈妈;②喜欢爸爸;③爸爸妈妈都喜欢;④爸爸妈妈都不喜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喜欢爸爸或妈妈一方的占了大多数(82%),对爸爸妈妈都不喜欢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8%),但对爸爸妈妈都喜欢的却几乎没有。 这个结果让我们颇有些意外,于是,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 爸爸妈妈得不到孩子的喜欢通常有以下理由 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米(3岁,女):我不喜欢爸爸,他老是将脏衣服和臭袜子到处乱放,老是要妈妈不停地在
“为什么光能让我们看见东西?”“什么是宇宙大爆炸?”当孩子看完科幻动画片后,总会带着一大堆“问号”去找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还是先让他“一边玩去”,忙完自己的事情再说?建议你选择前者,因为,教育孩子和“炒菜”一样,一定要抓住火候。 要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这里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时机问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首先提出“学其可之谓时”,强调了教育要抓住时机。确实,教育孩子的时机就同炒菜时的火候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直接影响菜的色、香、味。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孩子的时机,就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
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很多孩子都喜欢不分场合地大声喧哗,而大部分家长都听之任之,根本不管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作为家长,如果不去约束孩子天性里面一些不好的东西,等长大以后就更难管控,不仅会被人说没教养,甚至还会被身边的人讨厌,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喜欢帮孩子把什么都准备好,这样不仅让孩子的自主性缺失,还容易产生依赖感,无法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观念。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鼓励孩子主动去解决问题,如果真的无法解决,再向父母求助。 正常的一些礼貌及习惯 为人处世的一些礼貌和习惯,也是要提前告知孩子的,比如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别人帮忙以后要主动说谢谢,犯错了以后要主动说对不起等等,这些基本的礼貌,要让孩子知道。当然,这些习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而不是强迫孩子,像完成任
两岁宝宝要学会什么生活技能 1、学会用杯子自己喝水 孩子自己学习拿住杯子喝水,不会再用奶瓶吸。 2、走路 宝宝学会走路后,尽量让他自己走路,不要总是抱或是坐手推车。 3、自己吃饭 对孩子而言,自己吃饭不仅仅是吃而已,还是一件新奇、好玩的事。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在他不熟练的时候也可在他身边,抓住宝宝的手引导他练习。 4、自己洗手 孩子可以学会自己洗手,并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两岁宝宝需要教他学一些什么 5、如厕训练 要让孩子习惯坐马桶这件事,提醒孩子要大小便时要告诉父母。最好能自己独立上厕所。 6、穿脱衣服、鞋子 孩子到了二岁左右,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服、鞋子了,并且还可以成为一种乐趣。 7、刷牙
积木的取和放 把积木放在脸盆或筐里,妈妈和宝宝一起坐在地上,妈妈把积木从盆里取出来,说“拿出来”,宝宝也会跟着学习。然后妈妈把积木捡起来,慢慢将手松开,说“放进去”,积木掉进盆内发出声音,让宝宝跟着学习。宝宝从乱扔之后慢慢学会轻轻地松手,听积木掉进盆内的声音。锻炼松手拿东西,是锻炼前臂背侧肌群的协调运动。 捡小馒头 在白色餐巾纸上放几小片馒头,妈妈先捡起一片放进嘴里,说“真好吃”,宝宝也会用手去捡,如果用手掌不能拿到,宝宝会学习妈妈的样子,用食指和拇指去取。这个游戏可练习宝宝用食指和拇指摄取细小物件的能力。 敲打铃鼓 妈妈用手指敲打手鼓或者用棍子敲打空罐头盒发出响亮的声音,会引起宝宝的兴趣,并学着用手或用棍子去敲打。这些声音是宝宝喜欢听的,用不同的动作使不同的玩具发出声音,如果在玩小鼓时配上音乐,
春节假期结束了, 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了苦逼的上班之旅。但是孩子们却是在假期玩疯了。那么这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每次放长假结束,最怕心收不回来!大人面对现实的转换能力比孩子强(尤其妈妈站在体重计上就知道很难逃避)。所以寒假结束时,带孩子收心变成爸妈的重要任务。 “孩子玩太疯了怎办?” “唉!孩子这几天已经说不想开学、不要上学......” “功课还没写完!我不想在最后一天晚上开骂!陪孩子熬夜!” 以上都是爸妈真实心声,究竟该如何带孩子收心呢?与你分享寒假收心六大招: 1、提早进行睡前仪式 假期结束前2天,每天提前30分钟到1小时上床。假期最后两天,尽量不排旅游,与亲友聚会也提早返家,务必让孩子渐渐找回早睡早起的作息。 爸爸妈妈也要做到以身作则,若想在深夜放松一下,至少在孩
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如果家里是独生子女的,平时在家会比较“孤独”,妈妈就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可以邀请亲戚、朋友的小孩来家里玩,这样孩子就变身小主人啦,在家可以学习如何分享玩具、零食,提升小主人的意识,这样以后入园了,也可以跟小朋友打成一片。 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平时宝妈也要创造机会带孩子外出,参加一些有意思的社交活动。比如参加一些小聚会、故事会等等,这样孩子在参加聚会的过程中可以见识到“大场面”,可以认识更多的同龄人,学习到一些待人接物之道,也不会害羞怕人啦。 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孩子兴趣广泛,且性格好,懂得分享,那么他就会受到欢迎。家长平时要多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不一定要有多出众,但是多涉足各种领域,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弹琴、武术……当孩子有
孩子是用来宠的,不是用来打骂的。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教会他们一些事情和规矩。那么父母们需要教给孩子的规矩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今天小编和各位爸爸妈妈学习分享得教育理念,是作为新时代父母,该如何让孩子了解并学会几个规矩的理念。现如今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更是各位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所以各位父母也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宠爱,但是小编在这里想给各位父母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闲暇空余之际,一定不要忘记把这几个重要的规矩教会给孩子。 在未来,孩子们会特别感激爸爸妈妈所给予的这几个规矩。 现如今大多数爸爸妈妈在聊天交谈的时候,说起最多的话题就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越来越淘气,越来越不听说了,原本天真烂漫乖巧的宝宝,在时间得冲刷下,变得如同一个小恶魔一般,很是让爸爸妈妈们头疼,其实这种变化对于每个孩子来说,
回避,转移注意力 当家长看着孩子越看越生气的时候,就出去溜达一圈,把这件事先放一放。当一个人感到恐惧、伤心的时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转移这些情绪,那么家长感到愤怒的时候,可以想想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深呼吸 当家长无法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可以深呼吸,脑力一遍一遍想“我生的,我生的”,对缓解愤怒情绪也很有帮助。父母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脾气暴躁易怒,那么孩子也会变得脾气暴躁。 事后道歉 等自己发火完冷静下来后,要跟孩子道歉。道歉的时候态度要真诚,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这样你和孩子平时对方的眼睛,而不是让孩子仰望着你,然后认真地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刚才不应该打(骂)你”。对有的家长来说,做出这一步并不容易,他们会觉得跟孩子道歉很别扭,很不好意思,但跨出这一步,相信你们的亲子关系会更上一层楼的
不强制性的制止孩子,让他亲身尝试,明白危害 三岁的孩子比较淘气,本来他就不太成熟,还格外的固执,经常和父母对着干。他想要做什么事情,也不管对不对,他也不会改变决定。对于父母的话就更不会听了。往往这时候父母就会失去耐心,强制性的制止孩子的行为,结果却换来孩子更为放肆的哭闹。所以在这个时候,太过强硬的态度对孩子起不到一点作用,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当孩子想要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时,父母可以让他自己尝试一下,感受一下后果。这样父母不用再唠叨,孩子自己就会长记性,下次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这要比说孩子一万句还管用。 太调皮的孩子,不遵守规矩,就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孩子有时候太调皮,打他两下根本不起作用。当时可能会听话,但是过后又会变成老样子。而且有些孩子还不怕打。这就让很多父母没招了。其实只要抓住孩子的软肋,就能让他服服贴贴。孩子大部分都坐不住,
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 例如,见到长辈要问好、不能浪费食物、不能抢别人的玩具、收到礼物时要说谢谢等。家长不能以各种理由放纵孩子,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改就难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气质,父母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式。如果家长说脏话,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如果父母经常说“谢谢”“麻烦您了”“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那么孩子也会学习。 及时引导 当你的熊孩子发威的时候你要做到及时制止,虽然这个时段的孩子普遍都比较皮,但是及时制止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收敛一点,而且做错事时候的及时制止会让孩子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记忆比较深刻。 培养熊孩子兴趣 熊孩子发泄情绪很多情况下是缺少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认真的时候会很入神,这时候的他
原标题:住校到底好不好?两者各有利弊,放飞孩子或监控孩子都不可取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姜同学来说,打小就没怎么离开过父母,始终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尽管安逸舒适,可却少了一份自在。回想起来也只有在高中军训和学农时期,有两次离开父母在外和同学一起住宿的经历,但就是这加起来短短的两周却令他欣喜难忘。 自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长达四年的单飞生活开始,其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住校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体验,适不适应?和新同学处不处得好?衣食住行自己能不能安排妥当?这些他都不知道,但有一点就是离开父母的“翅膀”让他看见一片自由的蓝天。 孩子住校这个话题对于家长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得是住校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避免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使孩子得到各方面锻炼,比如与人交往、自我管理、动手能力等等。 忧得是孩子离开父母后,冷着热着饿着怎么办?衣
给孩子过渡的时间 孩子如果发脾气,父母一定不能也跟着发脾气。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什么也听不进的,一直是愤怒的情绪,等到孩子情绪恢复平静之后再接着沟通会比较好。 耐心倾听 孩子在和父母交流时,爸爸妈妈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有的爸爸妈妈感觉孩子说的一点都不对,还不等孩子说完就打断孩子的说话,这样是不对的。而且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做到耐心倾听。等孩子说完之后,再去耐心跟孩子好好说。 减少溺爱 现在的父母都很溺爱孩子,所以孩子脾气不好很大一部分就是惯出来的。被溺爱的孩子稍有不满意就各种发脾气顶嘴,所以不能太过溺爱孩子。 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父母经常跟身边的人顶嘴,发生冲突,那么孩子也会学着这样,所以管教孩子时就很难有说服力。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改变自己
是孩子就不可能完美,就会有错。遇到这种情况,要改变与调整的应是家长教育的方式。我的儿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着绝对不比一般孩子少的缺点,但这并不是他的错,因为他是孩子,他需要的是你的帮助。 耐心陪伴认积木 我儿子的脾气不太好,时常很急躁。记得刚买积木给他玩时,他就因为形状对应错了“哇哇”大哭。遇到这种情况,我不是训斥他,也不是不理他,而是一遍遍地帮他仔细辨认,认清每一块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等,然后再指导他一步一步对拼。一边陪他一边鼓励他说:“宝贝,不着急,我们慢慢来。”终于,现在他可以耐心地完成各种他喜欢的拼图了。 随时随地看色彩 儿子十个多月时还分不清颜色。为了让他辨认颜色,我随时随地让他看周围所有有色彩的东西。如看到红色的花,我就告诉他:“宝贝,这是红色,是红红的颜色。”看到绿色的树叶,我就让他一边用手触摸树叶,一边对他说:
符合宝宝年龄 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的玩具不同。如果让孩子玩超过年龄的玩具,不仅不懂如何使用,还可能因为乱用而造成受伤。 符合安全规范 挑选幼儿玩具时,务必要选择符合安全制作规范的玩具。这些玩具通常是无毒,而且不会轻易断裂,造成幼儿受伤,或是放入口中窒息。 选择体积大的 体积小的玩具容易让幼儿放入口中、鼻中,导致窒息和其他危险。因此,尽量选择体积大一点的玩具,比较安全。更何况,幼儿通常认为大的玩具比较有价值。
培养良好的习惯 家长应注意不要使婴儿的爱好集中到某个特定的被褥上,要给婴儿不同颜色以及触感不司的毛巾,或者不断用毛巾被等去替换婴儿的被褥。否则,婴儿就会对特定的被褥形成一种癖好,在喝牛奶时,如果没有这些物品就不会安静的吃奶。母亲也会因婴儿摆弄哪条毛巾就给哪条毛巾,助长婴儿形成这种癖好。 训练宝宝时候要有针对性 在8个月的时候,一般的婴儿都坐得很稳,也会爬了。当然,其中也有完全不会爬的婴儿。在这个月龄里,锻炼的目标是让婴儿学站。已能站立的婴儿,会学迈步。如婴儿体重过重,运动的发展会迟缓。8个月时体重在10kg以,每天体重平均增加15g多的婴儿,可通过调节食物,使体重每天增加12—13g。牛奶的饮用毓每天超过1000ml的,应减到1000ml以下。可试用酸乳酪代替一次牛奶。饭前喂些苹果之类的水果,也可减少粥或米饭的食量。
前言:在从事幼儿教育的一年多时间里,收获了很多,也看到很多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对集体生活表现出不适应,接受能力差,甚至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也有很多幼儿性格孤僻,给人一种很陌生的感觉,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孩子的那种天性……种种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在这里就对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从三个方面(1.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影响;2.幼儿身边的特殊人群对幼儿的影响;3.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幼儿的影响)采用举例法,比较法,分析法,引用法加以表述,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1.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刚出生的宝宝就好比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的;宝宝的教育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而家庭则是宝宝的启蒙学校,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将孕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本性,这也就铸就了形形色
新华报业网讯 鲁迅先生善于启迪童心,利用童心教子,爱儿子而不溺爱儿子。鲁迅反对打孩子:他认为打孩子只能使其皮肉受苦,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父子母子的感情疏远,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对孩子的成功又不利。当周海婴太顽皮不听话时,他是怎样教育儿子的呢?他采取童心教子的方法,爱儿子而不溺爱儿子,先以装样子吓,接着把自己摆在与儿子同等的位置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子,通过说理的方法使儿子明理、改过。 孩子犯错时,鲁迅只是用报纸卷个筒举起来,看上去好严肃。 海婴立即喊:“爸爸,下回不敢了!” 鲁迅也就笑了。这时海婴就小大人似的说:“我做爸爸时决不打儿子。”鲁迅又笑了,对海婴说:“主要还是要讲道理的。”小海婴点了点头。 鲁迅用孩子的童心诱导孩子,把功夫用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