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 2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宝宝说错的话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准确的时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 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 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数学 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鼓励孩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用各种实际问题,刺激孩子思考,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获得答案。比如问
忙碌的爸爸偶尔信誓旦旦带一次宝宝,谁知小宝宝偏偏不给面子,即便抱在怀里依然哭闹不休。做爸爸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惶惶然不知如何应对。将小宝宝顺手交给一旁的妈咪,也许是最省事的办法。不过,如果你不想在妈咪面前有掉链子的感觉,有心将哭闹不休的小宝宝安抚得服服帖帖,劝你还是学学本期罗列的这些西方爸爸们的绝招吧! 绝招1:走进宝宝心灵的抚慰 宝宝饿了,爸爸却在给他播放他最喜爱的音乐;宝宝出牙感觉不舒服了,爸爸却在给宝宝更换尿布……所有类似牛头不对马嘴的做法对于安抚哭闹的宝宝自然无济于事。 安抚哭闹宝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再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认宝宝的需要看起来是一件十分
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就要开播了。在这里,首先要祝贺中国的少儿频道的成立!同时也要感谢孜孜不倦的电视人实现了搭建少儿频道的梦想。 真的希望可以实现一个纯净的“绿色通道”,让孩子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天空”。同时,也真的希望少儿频道可以真正像太阳一样,把阳光散发到祖国的各处,让全国的孩子都有可能参加进来,让孩子们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在“家”中健康成长。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对积极的方面人们比较了解,但是,对消极的方面,许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够的,他们缺乏基本的了解。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既有高度的协同互补性,又有高度的专门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们担心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比如自家宝宝被欺负了该怎么办?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被欺负了怎么办? 如果自家的宝宝被人欺负了,做父母的你们会怎么做?教宝宝打回去?如果不打回去,还有什么办法? 宝妈后台留言节选: 向日葵的微笑:宝宝出门玩玩具总被别的小朋友抢,我告诉他不可以跟小朋友抢,现在他想玩别人的玩具都不敢说,我这样做对不对? 琪琪麻麻:我家宝宝因为受欺负,现在看见其他小朋友就害怕,有小朋友接近就要我抱,胆子变得很小,怎么办? 美丽:我家女儿在幼儿园总是被欺负,我说再有人欺负你,就把他按到地上使劲打,以后他就不敢欺负你了。你说我这样教育对不对? 我们经常教导宝宝不要打人,不要抢别人的东西,不要和别人闹变扭。如果双方都遵守这个规则,那自然相安无事。但如
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还会使用传统的“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的教育方法。有家长提出疑问: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还有效吗?为此,本报家长沙龙群里展开了激烈讨论,有意思是,家长们对这种教育方法几乎都持否定态度。 悠闲:想让孩子听你的,你自己必须先有理,这是最重要的。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的教育是不行的,那样孩子就不知道谁说的有理了。而且我还觉得,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绝对不能火上加油。 风知影:在教育方面,家长的观点态度一定要一致,但方式可以互补。要不然孩子可能学会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孩子甚至会对父母表示怀疑,往往让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不对的。 夏末:虽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但也不是说两人在教育孩子时没有技巧,在态度统一的基础上,可以
熊孩子,代表孩子非常调皮,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孩子家庭教育的失败。那么不想孩子变成熊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应该都是怕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爱捣乱,动不动就哭,爱抢东西。这样子的孩子,不是熊孩子是什么?很多时候家长不经意间的溺爱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熊孩子。 一个家庭最失败的地方不是孩子没有成才,而是孩子长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 邻居是对老人,生养了三个儿子。现在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只有二儿子和三儿子在赡养他们,这两个儿子房子建在一块,两个老人每三个月轮流在两个孩子的家里吃住。 而大儿子呢,住在比较远的地方,没有赡养过老人,一年也没见他来看过几次老人,也没有给他的弟弟赡养费。听家人说,大儿子独立出去以后,就没再对两个老人尽过赡养义务。 你能说这不是熊孩子吗?这明显也是熊
爸爸们带娃爱出乱子,妈妈们吐槽不断?爸爸“不靠谱”真实原因。爸爸们的神经,常常粗得就像大马路,为什么会这样? 男女大脑的反应不同 1、对哭声 儿童健康研究者Marc Bornstein等人发现,爸爸和妈妈的大脑对宝宝的哭声反应是不同的。在产后3个月前,研究者把宝宝的哭声播放给他们听,继而观察爸爸和妈妈的大脑变化。结果发现,爸爸们的大脑对宝宝的哭声常常是“无感”的,相比之下,在宝宝开始啼哭的百分之一秒内,妈妈的大脑就会做出反应,同时手臂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运作,妈妈们下意识地有安抚宝宝的想法。 这其是母体孕育过程给妈妈们带来的“特别能力”,而爸爸们却没有。 2、对风险的评估 大脑研究者们也发现,男女的大脑是不同的,他们对风险的评估也相差很远。有一个具体的研究是这样进行的,一群男女被邀请骑车,研究者故意
新闻链接:《孩子》母刊《家庭》杂志2003年11月号(下半月)刊登了一位清华高才生之母的署名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自小乖乖行走在高知父母为其安排的“康庄大道”上,特别听话,特别孝顺,而在其终于分配到大机关工作的一年后,却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流浪歌手。母亲苦劝不听,他说:以往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好的,我只有“执行”的份;现在,我终于有机会为自己活一回,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母亲想不通儿子为何从特别乖顺转变为特别叛逆,急得两度心脏病突发。不知她是否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孩子为何在他二十三四岁时突然要走一条叛逆的路? 孩子的成长从来都需要扶持,但是扶持一旦过度就会变成干预。很多年轻妈妈,在孩子稍谙世事起,就热衷于“紧逼防守”,热衷于亦步亦趋地安排、督促、命令、监控,稍有不从就斥之为“浪费时间”、“没出息”,以期让孩子少
汽车以50公里时速行驶,未使用安全设备的儿童假人被摔在椅子下。 核心提示 母亲将孩子随便搂在怀中坐在车内、儿童独自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系普通安全带没有使用专用的儿童安全装置……昨天,在“关注儿童乘坐安全”儿童乘坐安全试验现场,以往这些被认为是安全的儿童乘车方式被一一否定。今后两到三年内,我国有望出台针对儿童乘坐汽车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装置、儿童坐车要选择后排座位等强制性措施。 错误观念:母亲抱孩子乘车安全 昨天,在大陆汽车俱乐部、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共同主办的“大陆交通安全社会行动”——“关注儿童乘坐安全”儿童乘坐安全试验现场,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透露说,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两到三年内将出台针对儿童乘坐汽车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装置、儿童坐车要选
面对21世纪敞开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取决于人才的培养。人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新世纪人才之战的弥漫硝烟。 从70年代末开始,“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小太阳,这一批孩子被称之为“独生代”。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可以说,中国下世纪的胜负荣衰就寄托在他们身上。那么,他们稚嫩的双肩,能否挑得起这千斤重担? 你幸福,可是你孤独就“独生子女”这个词本身而言,某种程度地意味着这一代儿童的尴尬处境。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得不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方面,因为孩子是“独生”,家人必然将所有的温暖全部倾注到他们身上,使孩子所受的庇护近乎完满;另一方面,家居更舒适,却也更少了邻里间的往来;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单独居住,避免了与老人之间的磨擦,却更缩小了孩子们的活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 。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
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吹泡泡、舔嘴唇有助于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卡蒂阿尔考克博士及其同事对120名2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了研究。(这个时间段是儿童一生中学习新词最快的阶段。)在对婴儿的嘴部运动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后,研究者发现,在嘴巴运动方面表现不佳的婴儿,学习语言的速度比较慢,而能完成吹泡泡、舔嘴唇等复杂嘴部运动的婴儿,他们学习语言的速度更快,发音也更清晰。 阿尔考克博士说:"有些孩子在两岁以下,无法做出正确的亲吻动作,他们刚刚张开嘴,口水就会流出来。而有些孩子则不太会舔嘴唇。父母虽然不需要对此担心,但是教子女舔嘴唇或吹泡泡,或许就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国PAP(Parents As Partner)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
第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父母要了解其内心世界。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3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 a)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此类儿童常常因学习被动,生活习惯拖拉,情绪行为冲动等给学习、伙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带来很多困难,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那么父母如何才能与ADHD孩子和谐相处呢? 1、首先家长要协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如果孩子长期写作业很晚,超过孩子计划的睡眠时间,需要与老师沟通暂时减少孩子的作业;孩子在学校闯祸,要与孩子讨论可行的解决和善后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责怪孩子(比如孩子不小心撞伤同学,家人要鼓励孩子道歉,并与孩子协商使用孩子的零用钱和家人一起去探视同学)。 2、其次,家长要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有些家长说,我的要求不高,他只要保持中等成绩就可以了。 3、改变沟通方式,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长要学习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加拿大银行家协会(CBA)介绍儿童储蓄教育经费。它类似于我国工商银行推出的教育储蓄。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多数父母的心愿。但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学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加拿大一个艺术类大学生的年学费平均为$3000~$4000。另外还要有数千元的书费、食宿费、交通费及其它开支。法律、医学、工程类的学生的学费更高。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获得较高的薪水。在加拿大可以提前18年左右为孩子上大学储蓄学费。其储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 1、自行存款 从自己的收入中分出一部分为孩子存起来,将钱存在孩子的名下。 2、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 这是在加拿大最流行的储蓄方式,可以享受
儿童发展有普遍的规律。同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家庭、社会、教育等)的制约,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因人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1、喜欢玩耍;2、喜欢合群;3、模仿力强;4、好胜心强;5、喜欢野外活动;6、喜欢体验成功;7、喜欢赞扬。 父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施教。 1、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融洽温暖、公正民主、互相尊重、轻松愉快、没有压迫感和恐怖感的环境,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书房或书房兼卧室。书房内应有孩子喜欢玩的玩具、学习用具,适合幼儿看的各种图书以及桌椅等。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渗透在家庭生
“阿姨,您喝茶吧。”三岁多的小侄女恭恭敬敬地给客人送来一杯香茶。我在一旁立刻给予鼓励:“凝凝做得真棒,凝凝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话音刚落,我的小女儿已经高举着一包巧克力跑过来,说:“阿姨,你吃德芙巧克力吧,它给你牛奶般的光滑!”哄堂大笑之后,我心里暗自得意:让她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还真不错,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聊天的时候才得知老同学刚刚办好离婚手续,主动为后来者腾出了位置。往事何必再提?为了岔开话题,我对走过来拿玩具的女儿说:“轩轩,你看阿姨长得多漂亮啊!”女儿抬头认真端详了一下,回答:“我看也就是一般吧。”我厉声喝斥道:“这孩子,怎么回事啊!”本以为女儿会顺着我的话来一个锦上添花,谁想到她却让我陷入尴尬之中。我连忙转身问小侄女:“凝凝,你说呢?”凝凝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她姐姐,然后对我的同学说:“阿姨,你长得真漂亮啊!”我高兴地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