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这本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大人最好不必干预。让孩子在相互磨合中,促进了解,互相配合,而成为好玩伴。当然有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太大,自己无法解决时,老师或父母就应出面交涉,使孩子的火气降下来,或暂时分开,或游戏重新开始。不要打骂自己的孩子,更不可打骂别人的孩子,因这既影响孩子又伤害大人自己。 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平,另一个叫张辉,都是三岁,刚来上小班。幼儿园的林老师说,两个孩子的个性都比较强、好动、不太听话。王平个儿矮小点,顽皮些;张辉则高大点,老实些。平时他们在一起玩爱打打闹闹,有事老师马上摆平,然后两人玩得挺开心。 幼儿园放学后,许多小朋友还不愿马上回家,想在游乐场多玩一会儿,父母 们也只好在旁边等着。突然滑梯上,王平和张辉吵起来了,
贾秀兰老师作为前北京总后五一幼儿园园长,多年从事幼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教育具有详实的第一手经验和资料。针对目前人们普遍重视3岁以前对幼儿的教育,她在参加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外,对自己2岁半的小孙女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和教育指导。许多爸爸妈妈都感觉到孩子在1岁多以后,开始不太听话,有的爱发脾气,有的倔强,不知如何应对。那么,贾老师的小孙女在生活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作为一位早教专家,她道出了许多年轻父母因不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而出现的教育指导上的“误区”。 误区一:说话不注意小节 孩子会说话以后,成人一些无意识的话语或开玩笑,可能对孩子形成误导。 西西(贾老师的孙女)2岁时的一个周末,跟爸爸一起回自己家,西西想要吃糖,就说:“爸爸我想要一块糖。”爸爸担心吃糖太多不利孩子的牙齿健康,就说:“没有了。”西西不死心,说:“我估计还
我们早就知道“智商”一说,如今人们口中多了“情商”一词,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玩商”,也就是孩子对玩耍的参与及收获。 玩耍的益处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玩耍时的样子吗?那时,你会在得到一本新书,一个盼望已久的新玩具时欣喜若狂;你会对自己的发现兴奋异常,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渴望。 玩耍和玩具为儿童打开知识的大门。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存在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亲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 具体来讲,玩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1、通过玩耍,儿童了解自己的周围世界。 2、在玩耍中培养儿童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 3、通过玩耍,儿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
案例: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特别是白领妈妈,不仅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沉重,而且照顾宝宝也需要许多时间和精力。早上的时间好像是打仗,可偏偏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宝宝老也是慢慢腾腾,怎么也急不起来,干什么都要慢半拍。冲突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这天早上,起床以后文珊就在后面催着儿子烁烁赶快去刷牙,洗脸,要不是文珊在旁边看着,烁烁指不定又要玩多长时间的水。然后吃早饭,开始还不错,可吃到一半烁烁又开始玩,怎么说也不听,文珊就真的发了火,看妈妈发火了,他开始哭起来,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敢了,你原谅我这一次吧。”文珊说:“我发火是因为你不好好吃饭,那你赶快吃我就不发火了。”可是烁烁只是哭着说刚才的几句话,并没有加快吃饭动作。在接下来的其他“程序”中,包括大便、出门上幼儿园,烁烁一直磨磨蹭蹭,结果幼儿园关门了,文珊上班迟到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宝妈们也不例外,对于养育自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那么宝妈们养育宝宝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宝妈们聚集在一起,除开讨论一些宝宝问题和家庭问题之外,还会吐槽一些带宝宝的累,尤其是一个人带宝宝的宝妈。 带孩子究竟有多累呢?记得之前有听到有个明星这么说:“有了孩子以后,出来拍戏对我来说才是休息”,带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其实也有些妈妈带孩子没有这么累,尤其是外国的妈妈,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孩子的观念不同 外国的妈妈养孩子的时候比较偏向于散养孩子,宝妈非常注意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 外国的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不会一直的抱在手里,而是会放在婴儿床中,如果宝宝哭闹的话,就会给宝宝塞一个奶嘴,然后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就
孩子成家之际,父母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变成熊孩子就是因为受了父母的影响。那么容易导致孩子不孝顺的父母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养儿真的防老吗?其实,养出孝顺的孩子才是真的防老。而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否会孝顺父母,这些与爸爸妈妈平时的教育和行为方式都是有关系的。如果父母在很多情况下自己都处理不好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变得难管教。 1、不尊重弱者 这个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劣势地位,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如果爸爸妈妈对弱者没有同情心,那么孩子就无法从父母身上学到必要的尊重,等到父母老了,孩子又怎么会有关心照顾父母的想法呢? 2、不孝顺长辈 有很多家长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去抱怨家里的老人,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心理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也会让孩子拥有不好的想法。等到爸爸妈妈自己老了,如果知道自
彤彤第一次穿衣是在无人指导下进行的。那天,19个月大的彤彤刚洗完澡,奶奶先给彤彤穿上连衣裙还来不及给她穿短裤时,有人在楼下喊奶奶,奶奶忙下去一趟,来回不过是上下楼两分钟的工夫,再回头却找不到原先准备好的短裤。奶奶明明记得放在床边的,可满床满地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最后奶奶也糊涂了,竟以为是自己记错了,遂重新到抽屉里翻出另一条短裤给彤彤穿上。当奶奶拎着她的裙子把短裤捞到小人儿的腰际时,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那条刚“失踪”的短裤正歪歪的卷在小彤彤的肚子上。最搞笑的是,小彤彤居然把两只脚伸在同一裤管内,多余的一只裤管就阴错阳差的搅在裙子里。等我们下班回到家,奶奶绘声绘色地描述那情形时,我们笑倒了! 笑声中我下决心要培养彤彤自己动手穿衣服。 虽然穿衣服在许多父母眼里是个小事情,但是我还是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孩子自己在学着穿脱衣服的过程中,不
宝宝很可爱,他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宝宝很聪明,他是上天赐予的精灵;宝宝很调皮,他是个出“难题”的行家。别小看这颗小脑袋,他能制造出千千万万个难以收拾的尴尬局面,面对宝贝,父母就是“考生”,就看你如何巧妙应对“考官”的出题。在这里,我们罗列了十大经典场景,设身处地,初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应对呢? 场景一:小伙伴打架了 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两个小家伙一开始相处得挺不错的,谁知没过多久却见两人涨红着脸打在一起了,就像两头被惹怒的小蛮牛。好不容易将他们分开,到底怎么回事?“齐齐抢我的玩具!”“那是我先拿到的!”另一方也不甘示弱。“不是,是我先拿到的!”“是我!”…… 专家支招: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平息争吵,你可以大声地叫“停”,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家长身上。然后让孩子们跟着你在房间里绕圈走
原标题: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最有效 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多表现在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上面,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如何让孩子专心并高效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则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由于孩子年纪小,自律性不是很强,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喜欢东张西望,走来走去,本来20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硬是磨蹭了一个小时。而家长也会变得没有耐心,对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写作业写了这么久!”“怎么那么笨啊,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写作业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最有效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抄安静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准备一个写作业专用的小书桌,桌子收拾干净只留下与作业有关的用品。文具盒之类的都收拾好,孩子小的时候注意袭力很容易转移,会摸摸这摸摸那影响作业速度
“为什么光能让我们看见东西?”“什么是宇宙大爆炸?”当孩子看完科幻动画片后,总会带着一大堆“问号”去找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是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还是先让他“一边玩去”,忙完自己的事情再说?建议你选择前者,因为,教育孩子和“炒菜”一样,一定要抓住火候。 要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这里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时机问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首先提出“学其可之谓时”,强调了教育要抓住时机。确实,教育孩子的时机就同炒菜时的火候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直接影响菜的色、香、味。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孩子的时机,就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最佳的“炒菜”时间就是回答孩子问题的时
编者的话:别以为只有大孩子才能看得了书,美国《养育》(Parenting)杂志最近刊登文章指出,只要对图书善加利用,各个年龄段的宝宝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1 蹒跚学步期 宝宝为什么喜欢图书? 图书的打开、合上,再打开、再合上能让他们着迷;页面上有明亮的颜色,好看的图片;图书意味着悦耳的韵律、快乐的声音;读书的时候可以依偎在父母怀里。 他们能学到什么? 图书是如何“工作”的??人们打开书本,而故事就藏在里面;人们通常从左到右阅读;图书能够讲述故事;故事总是有开始、有结局的。 父母要做什么? 1.大
意大利“餐饮业之王”普佐的凯莱旺大酒店举世闻名。然而,这位餐饮大亨曾经只是一位酒店侍者,而且对自己的身份非常自卑。 普佐15岁丧父,为了养家,他到一家酒店做了侍者。一天,他不小心把汤溅到了顾客身上,被酒店老板骂了一顿。普佐很难过,对母亲说他不想干了。母亲严厉地说:“你说这话就该挨一巴掌!你只想着自己,你想过顾客的感受吗?这是因为你心里从没想过要做一名优秀的侍者!”母亲告诫他:“孩子,只要你心中时刻想着侍者也是份荣耀的职业,你就会获得荣耀!”第二天,普佐又回到了酒店。 一天,母亲去酒店看他,要求他像对待一般客人那样接待她。普佐非常慌乱,上菜时竟将酒杯碰翻了……母亲痛惜地对他说:“你觉得做一名侍者是丢脸的事吗?你的样子像做贼,这才是最丢脸的,你知道吗?”这天晚上,母亲含着眼泪拥抱了普佐,她说:“孩子
宝宝站立次数不宜太频繁 九个月宝宝学习独立站立每天不要超过5次,过早让宝宝学习超过宝宝身体能力的是动作并不是很好的事情。 不要经常勉强宝宝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开发宝宝的智力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迫宝宝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开始对父母的一些要求反抗了,如果宝宝特备反对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免得引起反面效果。 不要扼杀了宝宝的好奇心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屋子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有了兴趣,都想拿起来动一动,这个时候父母不要什么都制止孩子,这样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有危险的东西,父母要多次强调给宝宝,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记忆力只有一天,明天很可能就不记得了。 在宝宝面前要做好榜样 不要在宝宝面前有不文明及错误的行为,因为此时宝宝的认知能力强,很有可能印入脑海。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
从小我们就不断教育儿子要讲礼貌。久而久之,4岁的他虽然因为情绪的原因,有那么一两次闭口保持缄默,但基本上“谢谢”、“对不起”还是能常挂在嘴边,而且这种意识渐渐深埋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原则。 有一天,我带儿子到他外公家去玩。晚饭后,我正在房中忙着,突然听到客厅里儿子断断续续的哭声,中间夹杂着他外公的斥责:“不就烫了你一下嘛,哭什么哭。”儿子的哭声不但没停,反而升高了几度。而他外公不耐烦的埋怨也加大了音量:“你这孩子咋这么娇气。你再这么嚎,看我打不打你。”我想儿子听到这种带有威胁的话应该识趣地停下哭声,以免真的挨打了。谁知他竟嚎啕大哭起来。我原本不方便插手,但怕这样下去恐怕会“小事变大”,便走了出去。 儿子见到我,扑上来告状说:“外公欺负我,骂我,还要打我。”他外公一听急了
人们为了追求舒适、方便的生活,大量开发使用地球资源,如今的发展趋势已经让我们赖以为生的地球产生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科学家们一再呼吁,地球的环境危机包括:温室效应、野生动植物的灭绝、热带雨林的滥伐、垃圾大量制造、有毒废弃物的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等等,整个生态环境的岌岌可危。人们如果再不自觉自醒,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来推动环保运动,保护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那么地球能源将日渐枯竭,我们的后世子孙亦将承受这代人类所种下的恶因! 我们做了哪些危害环境的行为呢? 实例一:为了方便,小贝贝一出生到三岁,使用了数不清的纸尿片。 实例二:妈妈是职业妇女,回到家为了减少家务的工作量,家里大量使用一次即丢的免洗餐具,客人来也都使用。 实例三:因为抽取式卫生纸的方便性,取代了手帕、抹布的功能,小洁家几乎什么都用了卫生纸,擦手、擦汗、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想办法给孩子立一些规矩。但是往往在孩子面前立不下规矩,那么其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有不少父母,为了将孩子培养得更好,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平时还好,可一到给孩子立规矩却总达不到预计的效果,最后又走回打骂的老路上去了。 在父母交流群里,一位妈妈吐槽说: 我感觉专家说的育儿方法,看起来都特别有道理,可实际不好用呢! 为了更好地给孩子立规矩,我看了不少育儿文章,还有育儿书。然后,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效果啊! 比如每天的睡觉时间,就是跟孩子斗智斗勇的时间,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拖延时间。说好看完一本书就睡觉;书看完了又说口渴了,要去客厅喝水;喝水途中看到玩具又停下来了。我不断地提醒他“现在是睡觉时间”,根本没用!最后,还是动怒了才震慑住他。 为什么会这样
不妨来点艺术的 我想,与其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吧!”不如跟他探讨“我们给牙齿们画画好不好?”这样更能提高孩子刷牙的兴趣。我时常会煞有介事地在自己的门牙上刷来刷去,假装画好一个图案,然后不满意重来。再在孩子的门牙上试试,告诉他现在画什么,用什么颜色更好。这种方法试一两次效果很灵的。 天天妈妈 用牙膏做个游戏 我在孩子面前,经常把牙膏叫做“魔力软条”,说它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每次刷牙之前,让孩子许上自己的心愿。告诉他如果能够让“魔力软条”彻底变成白泡泡,他的愿望也许就能实现。宝宝非常愿意做这样的游戏,这可是个百试不爽的高招。 哈哈妈妈 利用宝宝好胜性 宝宝很喜欢取胜,我就利用他的好胜心理,用刷牙跟他进行比赛。每天早上,我把宝宝叫到洗漱台前,对他说:“以前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比谁最快,今天我们比比谁最慢,看谁刷得时间更长,好吗?”或是
没有规矩的家长,孩子很难成才,一定要给孩子定下的规矩有哪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有规矩”的家庭,不仅能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更能不费吹灰之力就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1、孩子要讲礼貌 不懂礼貌的孩子,在家里是“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出了门便是戳猫逗狗、口无遮拦。这种孩子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熊孩子”。 “见到人要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的恩惠或帮助,必须口头或书面上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一定要当场道歉。” 有礼貌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生俱来的教养。无论是感谢还是抱歉,让别人感受到你真实的想法,比一万句解释都更有用。 2、告诉孩子要诚实 “诚实,不要撒谎!” 高尔基说过:“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只
我的儿子今年5周岁零3个月,我分四个方面来介绍孩子的情况。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嘴里经常自言自语,脑子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在心里面想事情,而且自控能力较弱,怎么扳也不行。2、语言发育较同龄的孩子有明显的差距,其一,口齿不清,有的字说不清楚,舌系带较短,但不至于影响说话(已在医院看过),其二,表达能力差,不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其三,喜欢重复别人的话,但能用到比较恰当的场合,但很少有自己的语言,其四,当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说一些不相干的话自我安慰,其五,不会就一个话题与别人交谈,不能和人很好的交流。3、眼神游移不定,不能长时间看别人的眼睛,刻意要求下能与人对视,但时间很短。4、与人交流、交往上存在障碍,从3岁半开始上幼儿园,不能认识班内的小朋友,不能与人建立友谊,很少注意周围的人,只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顾按自己的思维想问题,按自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