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性发育征象。 按发病机制的不同,性早熟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或称中枢性性早熟或完全性性早熟), 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或称外周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性早熟), 另外,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可归入青春发育的变异类型。 性早熟的原因及分类是什么?中枢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指一类原因不明的中枢性性早熟,中枢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女性患儿80%~90%为ICPP;男性患儿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外周性性早熟:多是由于体外有异常过多性激素来源造成。体内因素多为内分泌腺、性腺或肾上腺皮质病变所致。体外因素,多为误用含性激素的药物和食品、营养品,使用了含有性激素的药物,或是妈妈在孕期或哺乳期
《小别离》中就有这么一幕,安妮的女儿自小就被妈妈送到国外念书,可是遭遇了校园欺凌,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人能够帮助她开导她,结果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精神有些失常,害怕与人交流,最终不得不提前终止学业回国治疗。 美国和中国都是抑郁症大国,根据医学机构统计,美国大约有8%的人(12岁以上)患有抑郁症,而中国的患病率为6.1%。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海外生活的华裔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我有个同学,家境很不错,从小到大,父母都给他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学校选最好的,老师选最好的,加上同学也很争气,学习一直都很出色,最后拿到了美国一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那年,同学22岁,从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中国大城市一下子来到“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国学校,对于从来没离开家独自生活过的他,心里第一次开始有了一种落差。 同学的英语很不错,托福和GRE的分数都
宝宝总是把两条小细腿夹得紧紧的,还止不住的摩擦摩擦,宝妈表示很惊恐,宝宝这么小就会自慰了?! 外阴部的湿症、炎症、蛲虫症都有可能会引起宝宝夹腿。 蛲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受到尿布潮湿或裤子太紧等刺激,都可能让宝宝肛门、会阴部发痒,继而让宝宝不断想要摩擦。 十月菌提醒 宝妈们,一定要区分清楚宝宝夹腿的原因噢!除了蛲虫症的原因,还可能是患上了“小儿夹腿综合症”。 一、小儿夹腿综合症是个啥 1.十月菌带你来看看定义 小儿夹腿综合症,又叫做“习惯性阴部摩擦”,这是宝宝通过摩擦双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行为障碍。 得这个病的宝宝最小2个月大,最大7至8岁,其中婴幼儿发病较多,1-3岁为高发期,而且女宝宝的发病率高于男宝宝。 宝宝们夹腿的时间大概
什么是性早熟? 一般情况下,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为8-13岁,平均年龄为10.5岁,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5岁。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任何一种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长阴毛、长腋毛)或月经来潮,均为女性性早熟。 美国劳森-威尔金斯儿科内分泌协会曾建议将性早熟年龄界定为白种女孩7岁,非洲裔女孩6岁,但是目前仍有争议——因为这样的年龄界定可能将6-8岁存在病理性原因导致性早熟的患儿漏诊。 什么情况下该去看医生?如果你的女儿在7岁或7岁以前出现任何第二性征发育,一定要带她去看医生。医生会详细询问发育情况、进行身体检查及心理评估,结合年龄、临床表现、种族、体重及相应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观察或治疗。 家长可能认为,单纯的乳房发育或阴毛发育不一定说明青春期已经启动。有的可能会需要几年的时间才正式启动发育,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临床上单纯的乳房发育要去看医生,
但是,最近丁妈又看到了一个更为「耸人听闻」的说法——孩子长期和父母同睡,容易导致性早熟。 (截图给爸妈们感受一下) 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但用「会导致性早熟」这样的理由来吓唬人,丁妈真的是没办法认同。 所以,丁妈特意请来了内分泌科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许可医生,来好好讲一讲这件事。 「性早熟」到底该怪谁? 喏,就怪它们: 1. 疾病原因 性早熟一般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前者是由大脑中的病变引起的,后者主要是由于卵巢或睾丸长了肿瘤,或是肾上腺的一些疾病,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导致的提早发育。 2. 其他原因 除疾病之外,如果孩子长期营养过剩、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会引起性早熟的化学品,也可能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1.内向的孩子独处的时候很有活力 有些人喜欢跟朋友交流,只有在外出玩的时候才能放松,获得能量。但是,内向的人却不这样。如果孩子这天很忙碌,压力很大,那他就需要独处的时间。这种独处时间不是一个休息时间,就是单纯的独处时间。这种独处与那种“我想自己一人静静”并不一样,这是性格内向人的一种需要。他需要独处去处理当天经历的活动、谈话、信息、以及情绪状态等。独处对内向的人而言,就是一种压力释放。如果压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巨大的危害。 要这样做:你要注意观察孩子每天在哪段时间不愿与人交流。或许是他一人在卧室里,也可能是跟你在同一个房间里。孩子独处并不意味着你不能跟他在一起,其实你可以陪在孩子身边。 别这样做:在孩子有问题,或者有压力的时候,一味地坚持他应该跟你立即谈论,或者你不断地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孩子只有在与自己独处之后,
文|文儿 张女士家的儿子今年刚三岁,这天中午张女士准备好饭菜了,让儿子去叫他爷爷吃饭,谁知道儿子看到爷爷正站在阳台外很"享受"地抽着烟,张女士准备让儿子远离阳台,谁知道无意间听到儿子对他爷爷说:“我长大后也要像爷爷一样抽烟!”当时爷爷很严肃的说“不行,你不能抽烟,妈妈会骂!”可是没想到儿子说“玻璃门关上喽,妈妈就不会骂了”。 听到儿子的话让张女士哭笑不得,因为以前公公经常在家抽烟,家人都劝他把烟戒了,可老人家就是戒不掉,没办法只好随便让老人家在阳台外抽烟,不过都告诫老人家抽时一定要把阳台门关紧,免得让满屋子都是烟味,对小孩子特别不利。没想到自己的态度让儿子产生了误解,以为只要把门关好,就可以抽烟了。为此,张女士赶紧给儿子上了一课,有关吸烟的危害,不能吸烟的知识,不过儿子好像听懂了,之后每次看到他爷爷吸烟他都会捂着自己的鼻子。
为什么让孩子学会管理愤怒? 人的一生中,攻击性最初开始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起其他时候,攻击性更容易比较强。 让孩子在幼儿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有必要,否则愈演愈烈的攻击性情绪可能影响他将来和同学、朋友以及家人的关系。 一项研究也发现:童年具备攻击情绪的人群中,有 1/7 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业不佳、失业、暴力倾向及精神障碍等问题。 与其他的情绪反应类似,愤怒会引起血压升高和体内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让孩子学会愤怒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消解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还能减轻因此带来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反应。 下面介绍一下帮孩子管理愤怒的四个建议: 一、让孩子学会合理表达愤怒 一味压抑愤怒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孩子能将愤怒的情
共情有什么好处? 共情,分为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两种情况。 认知共情意味着理解他人的意图,情感共情是指能够感受、分享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零到六岁,是诸多儿童心理学家公认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塑造,气质,修养和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三岁之前更是重中之重。 这三年,孩子与家人朝夕相处,在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发育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家人们更多的观察与耐心。 共情的好处 1.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岁以内的孩子,经常会做出很多大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比如,无理取闹、咬指甲、打人等等。 家长要花些心思去琢磨孩子情绪与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避免留下隐患。
作者:豪妈,80后,英语硕士,工作三年后,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目前在积极寻觅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爱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经验和成长感悟,愿认识更多趣味相投的妈妈。 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阅读引导,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文采也不好,但我总希望能从一些书、文章中找到自己内心成长的答案,从纠结扭曲的内心中抽身出来。我是个内心不健全的人,虽然属于偏外向性格的人,但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脾气焦躁,缺乏自信,安全感很差。 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极力改变,但不能不承认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现在我已为人母,我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了,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种种问题影响到孩子,或者说尽量减少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孩子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安全感,寻求自我改变。 什么是安全感?孩子出生4个月到3岁左右,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
表妹说那天她刚接到悠悠刚打算离开,但幼儿园老师和一个男子的争执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和老师起争执的男子自称是孩子爸爸的朋友,说孩子爸爸有事走不开所以委托他帮忙接孩子,男子能说出孩子爸爸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而且孩子自己也表示认识这个叔叔,老师看孩子表情犹疑,觉得有些不稳妥,所以想给孩子的爸爸打个电话确认下。男子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再说孩子也认出自己,老师还要打电话这是无理取闹,就和老师争执了起来,执意要带走孩子。后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都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就想抓住男人问个究竟,男人看事情败露,冲开人群,落荒而逃。 幼儿园老师马上给孩子的爸爸打电话,电话中孩子的爸爸说因为堵车要晚一会儿到,他根本没委托任何人接孩子。老师再问孩子刚才的人是谁,孩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说是“叔叔”。 后来孩子被爸爸安全接走了,幼儿园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去派出所报
周末超市里,一个小男孩吃力的踮着脚尖从货架上拿东西,妈妈在一边挑选商品,也没有注意到孩子。忽然听到“啪嚓”一声,货架上的碗被男孩碰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周围所有顾客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妈妈这才注意到自己孩子闯祸了。可能是被人看的不好意思,这位妈妈开始大声责骂孩子:“不是说让你不要乱动么,这下好了,摔坏了你来赔么?” 孩子有些想哭,低下头解释说是自己不小心碰到的,没想到妈妈的声音更加响亮了“不是故意的也要赔啊,这样吧,把你抵到这里吧,一天到晚除了闯祸什么都不会!”这时孩子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许多家长都是这样,明明自己没有看好孩子,出错了又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可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啊,只是中国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孩子都是敏感、脆弱的,并且喜欢依赖孩子。若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长不友善的举动,他会觉得自己被背叛,对家长的
父母一吵架,孩子就特别“懂事”,这种懂事的孩子更倾向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承担着敌意的重担和消极的情绪,攻击自身,又不能表达,表面上看是懂事的,其实却是一种内伤。 一个孩子容易在父母吵架时格外懂事,也有可能之后格外不懂事。原因都是一样,希望父母关系好起来。孩子很多时候不完全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但第一反应就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所以会立刻表现的懂事起来,希望能改善父母关系。同时也会害怕父母分开就不要自己了,更加会表现得懂事来讨好。如果懂事都不管用的话,孩子的挫败感会加剧,直到无法抑制的爆发,而变得特别不懂事。这时候会意外发现互相指责的父母开始矛头指向自己,或者为担心自己而暂时搁置争取。无论哪一种都在孩子看来是从敌对变成了联盟关系,这就是孩子想要的。于是会重复使用这一招,宁可自己挨打挨骂也要让父母停止敌对。 吵架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
案例描述 | 飞飞妈: 我儿子快10个月了,最近自己经常摸小鸡鸡玩,前几天每次自己拍拍就要尿了。可这几天经常自己没事就摸摸。怎么办?发现他总是不自觉地摸自己的小鸡鸡,不知道有没有和我家宝宝一样的毛病的,大人看见就会阻止他,但有时还是看不见,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解析 |果果妈: 很多宝宝在十个月或者十一个月的时候都会有这种行为,家长可能难以接受,觉得宝宝这样是不是在生理或者心理上有缺陷。 实际上宝宝只是对这个器官感兴趣,就像玩小手小脚一样,这种行为根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父母不需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太重,这是宝宝认知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宝宝0-1岁最大的认知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并使用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身体的奥秘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除了认识身体器官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模仿。一些大人为了逗宝宝,会去摸宝宝的
其实每个孩子只需要掌握他这个阶段需要了解的性教育知识就可以了,你给他讲太多的知识他也理解不了,各个阶段的孩子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妈妈应该怎样去教育? 1~4岁的孩子 先要告诉孩子你是从妈妈肚子里面一点一点长大生出来的,不是别人丢了捡回来的孩子。明确的告诉他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而且内衣盖着的位置不能给别人看、摸,你也不可以去偷看别人的隐私部,家长要教育小孩子不可以用手去摸私处。 5~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进入校园,妈妈要进一步的让孩子了解性教育保护自己,让孩子了解身体的器官,让他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功能,每天坚持男孩子用清水,女孩子用温水冲洗干净私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男孩子性格像“女孩子”,有的女孩子性格像“男孩子”,这都是正常的不能去嘲笑他人,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介意的性别。
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么?贪玩、爱吃零食、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这些都是小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看到自己最爱的零食和玩具就走不动了,家长如果不满足要求孩子就会就大哭大闹,直到家长同意。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家长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家长的妥协就是孩子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帮凶,是一次次无原则的纵容让孩子变本加厉起来。 小东就是一个意志力很差的孩子,每当看到玩具车和一些模型的时候,就无法移开视线,随后就会恳求妈妈买下这些玩具,妈妈不答应时,小东就会哭闹,每次小东这样,妈妈就会妥协给他买下这些玩具,所以小东只要看到自己想吃的零食或者想玩的玩具,都会以这种方式得到! 丁丁是一个很好学的一个孩子,但是她最大的缺点就是什么都没办法坚持到底,学跳舞时,因为太辛苦就放弃,学钢琴,因为要常常练习很累也放弃了,而这些都是丁丁主动要求去学
1培养孩子的荣誉感 荣誉感与羞耻感是并立的,缺少羞耻感的孩子,往往也缺少荣誉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缺少荣誉感,就会对外界的批评、指责的反应变得迟钝。 所以,对付“厚脸皮”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除了要帮助他们重拾羞耻感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荣誉感。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准备随时为孩子创造荣誉感。比如发现孩子有良好表现,像认真完成作业了,或者懂得自己叠被子等等,妈妈可以及时的表扬他,让孩子觉得受到表扬是快乐的,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一旦荣誉感建立起来了,羞耻感也就随之而生了。 2不能经常打骂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要先忍住脾气,可以试着跟孩子讲道理。而且要顾及孩子的面子,可以悄悄地把他叫到房间,单独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哦,老师批评了,宝宝要认真改正,不然可是会有好多
妈网网友@小恋恋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成了金口难开的“闷葫芦”,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 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 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但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她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她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 她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好无奈,我也想哭,不知道要怎么教才好... 让孩子打招呼是很多的爸爸妈妈的习惯,如果孩子不肯叫人就感到很尴尬,有时候甚至会责骂或是命令孩子叫人。 孩子见人不叫好不好?
▲ 身边的宝妈经常吐槽,宝宝爱咬,宝宝爱抓头发,那疼得嘞。其实呀,那都是宝宝在表达对你的爱呢。 在成人的世界,我们习惯用语言来表达爱。 而我们的宝宝,在不会说话,或说不清楚话的时候,你知道他们有多爱你吗?他们的爱不是来自语言,而是动作或行为。 别以为婴儿期的宝宝什么都不懂,他熟悉妈妈的气味,只有闻一闻,就能辨识出来。 他全心全意的、用婴儿独有的方式爱着这个叫做“妈妈”的人。来听听宝宝们的心声吧。 咬妈妈——我想亲亲她 在宝宝八个月以后,他的口欲期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喜欢咬我。 他经常冷不丁抱着我的手臂用力一口,两颗门牙印子深深滴刻在手臂上,疼的我哇哇大叫,他反而乐的哈哈大笑。这时候跟他讲道理是完全不顶用的。 因为宝宝还分不清自身感觉和他人的差异,也许对宝宝而言,咬人
文|阿习叶 ▼ 01 周末,我和孩子在家里计划一场晚上的三人宴会。 老公加班了好几天,昨天终于发话说,今晚可以早回来一些。我和孩子兴奋不已,觉得是时候搞个家庭小派对了。 想起上周孩子就吵着要去吃牛排,我给餐厅打了电话预定,还特意选了老公喜欢的那个靠窗的位置。最近新买了条黑色的裙子,今天晚上也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从五点开始,我们娘俩就开始各种捯饬,期待着晚上的聚会。我们就这么穿着美美的衣服,坐在沙发上等待老公的归来。可是越是期许的多,失望就会越大吧?等到晚上七点钟,还是迟迟不见老公的身影。打电话,对方关机了……再往单位打电话,也是没有人接。 孩子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而我已经怒气冲天。耐着性子告诉自己:也许是路上堵车了,再等一会。 就这么等到八点,我等不住了,开始掏出手机翻找老公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