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宝宝你羞不羞?大人你污不污!
    宝宝你羞不羞?大人你污不污!

    糕妈说 “宝宝,这么大了还……,你羞不羞”这真的是有娃以后,收听率超高的一句话。每每听到都觉得很气,明明是你

    标签:妈妈日记
  • 孩子,经历过伤心,你才明白自己有多坚强!
    孩子,经历过伤心,你才明白自己有多坚强!

    1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我家俩娃也不例外,她们非常喜欢毛茸茸的小兔子、小猫咪和小小的狗狗。姐姐曾经好几次央求要养一只小狗,都被我无情地拒绝了。 半个多月前,小区家长群里有妈妈免费赠送一只狗狗,并发了图片和视频。 视频中的小狗狗可爱极了,那小眼神瞬间萌翻了我们,俩娃又开始央求要收养这只狗狗。 我脑子一热,就打电话给诺曦爸爸征求他的意见,其实是自己下不了狠心,指望着他来拒绝。谁知他更不济,被俩娃你一声我一声的“爸爸,求求你了”,立马丢盔弃甲地同意了。 半个小时后,这只黄色的小土狗(学名:中华田园犬)就到我们家了,全家人都很激动,给它取名叫小秋,因为是秋天来我们家的。 我找出一个储物箱给小秋做睡觉的窝,姐姐捐献出她的旧衣服给小秋“铺床”,妹妹把自己的玩具枪和玩具汽车都放在狗窝里。 几天以后,小秋已经听得懂很多话了,比如我出门前对追到门口的它说:你别出来,它就

  • 内向孩子竟然这么多优势,看完你还想改变他吗?
    内向孩子竟然这么多优势,看完你还想改变他吗?

    内向的孩子,更有专注力, 学习也会更好 有的妈妈很苦恼: 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玩咋办? 那么多孩子聚会, 就他自己猫在一角看蚂蚁。 有的妈妈很困惑: 我的孩子不爱和人打招呼, 看见别人想亲他,就缩进我身后,咋办? 嗯,内向和外向的孩子确实天生不同。 但是正是这种不同, 让内向的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天赋! 先说外向的孩子。 外向的孩子,喜欢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 他们讨厌一个人独处,希望身边有人陪伴, 因此总会找各种朋友一起玩、戏耍。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充实。 而内向的孩子, 觉得社交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 他通过独处获得能量, 就像是给手

    标签:性格
  • 亲妈这样教女儿避孕,不仅害她成为笑料,还差点毁了她!
    亲妈这样教女儿避孕,不仅害她成为笑料,还差点毁了她!

    关键让人不可置信的是,这种避孕的方式竟然是她母亲亲身传授给她的。 据这名女子表述,当时她母亲告诉她,如果不想怀孕,就塞个土豆在里头铁定管事,而她认为母亲是过来人,对此方法也是深信不疑,好在及时发现,不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最后医院对女子的母亲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这件事也反映出年轻人缺少性教育的现状。很多家长碍于羞涩或者其他不愿和孩子提及太敏感的事情,而这也导致了孩子从小缺乏安全的性教育,以至于长大出现性疾病和高流产率的后果。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很多父母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是个问题。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不同阶段的性教育,3岁之前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在洗澡和睡前告诉孩子男女之间的区别,认识身体的器官。 5~7岁之前的孩子对男女之前的差异非常的好奇,家长简单明

  • 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问=淘淘妈 答=尹建莉 淘淘妈 尹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书籍和教育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教我学会了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们一些“小毛病”。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苦恼,就是我发现孩子在偷偷从我的钱包里拿钱出去花,我很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将来“学坏”了,您说,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非常感谢您。 尹建莉 淘淘妈: 您好。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钱,不要假装不知道,除了要心平气和地和

    标签:偷窃
  • 七招阻止孩子霸凌行为
    七招阻止孩子霸凌行为

    列夫.诺瓦克(Lev Novak)是美国波士顿一名小学老师,并曾担任三年课后辅导教师。 他常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取笑打闹,有时候这些打闹演变成霸凌,或成为同侪间的耳语造成排挤。 预防或阻止孩子间的霸凌问题,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诺瓦克认为美国校园普遍实施的“零容忍政策”并不总能见效,他近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提出阻止孩子霸凌行为的七个建议。 1.避免陈腔滥调 孩子的道德观还没成型,泛泛一句“不可以欺负别人”对他们不起作用,校园里“禁止霸凌”的标语效果也很有限。诚恳的谈话,具体的名字、事件、情况,才能引导孩子反省。每有霸凌事件发生时,要具体地跟孩子谈当时的情况。 2.记住霸凌的目的 大家必须从孩子的观点去了解霸凌的行为。对许多孩子而言,霸凌是一种寻求肯定的行为。很多孩子霸凌别人,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很酷;但

    标签:动手能力
  • 顺从和反抗,面对不同类型家长,孩子会是哪种反应?
    顺从和反抗,面对不同类型家长,孩子会是哪种反应?

    顺从的孩子越来越努力地取悦自己的父母。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成年,一旦觉得别人不高兴他们就非常焦虑,进而花大量的功夫让别人满意。顺从模式还包括焦虑地搜索着他人举手投足间传递出的忧伤、欲望或者需求的信号;不能接受不完美;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 反抗的孩子不会试图取悦父母,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不可能。他们表现得好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不考虑别人的需求,与别人保持距离,保持自我认定的立场。持这种立场的人很难信任别人,他们会故意避免建立有意义、令人满足的人际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个类型的父母如何影响自己的子女,主要分析一下子女应对的两种方式:顺从和反抗。 对于贪心的父母 顺从的反应: 顺从的孩子会对父母的需要非常敏感。他们会时刻关注周围的人,寻找别人表达出的痛苦的信号、尚未满足的需求等。孩子老想揣测别人的心思,争取表

  •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是它!看完你还敢这样做吗??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是它!看完你还敢这样做吗??

    也许你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可年少时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和体会。把这些写出来无心宣扬任何负能量,而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醒和我一样为人父母的那些人们: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性格存在缺陷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些人自卑、敏感,有些人怯懦、胆小,还有些人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有个大男孩说,小时候父母吵架,他一直都是隐忍着;再后来,父母吵的时候,他会朝他们怒吼;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暴脾气已经不受控制了,看着有不顺心的事就忍不住想要发泄出来。 2对人生充满悲观 不少人都表示,由于家庭的影响,导致自己长大后成了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有人说,同样一件事情,别人看到的也许都是积极、正能量的那一面,而自己却总能发现很多负面的东西。 3不自信 容易和爱人发生争吵的父母,大多数对待自己

  • 两岁孩子“性早熟”后,当妈的被吓得半死!
    两岁孩子“性早熟”后,当妈的被吓得半死!

    近年来,有关儿童性早熟的报道层出不穷:七八岁女童乳房发育得像十一二岁的少女,未到青春发育期的小男孩提前进入变声期嗓音沙哑、终止长高……去年一则六岁女童长期吃酸奶导致性早熟的新闻在网上火了好一阵子。 儿童性早熟的新闻一搜一大把▲ 我担心树儿性早熟,因为她胸部有明显凸起,上嘴唇毛密集、略粗。会不会是饮食习惯造成她提前发育,会不会进口奶粉喝太多激素超标了?老公觉得我有点疑神疑鬼,杞人忧天了。“万一是真的呢,现在开始治疗总好一点,如果她小小年纪就来月经停止长高了,成了那种童颜巨乳的小侏儒,你吃后悔药都来不及了。” 儿科医生给树儿做了初步检查后,告诉我,树儿并没有性早熟,孩子发育正常。 那她胸部是怎么回事? 她的乳房摸不到硬核,说明腺体还没有开始发育,胸部的凸起是脂肪聚集的结果。

    标签:性早熟
  • 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用他们来帮你成长
    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用他们来帮你成长

    01 张丽最近有件烦心事。 她和一个同事相处很不好。 张丽本来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很少和人争执,乐于助人,工作能力也很强,一直是公司销售总监意属的接班人。 然而一个新同事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危机。 新同事刚进公司时,职位比张丽低一级。 相处一段时间后,张丽发现自己非常讨厌这个新同事,在张丽看来,这个同事强势、霸道、固执而又自我中心。 张丽是一个倾向于避免冲突的人,并且对利益不执着。可这个同事却“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利益分毫必争,如果发现上司对自己工作分配有“不公平”的地方,一定会嚷嚷得人尽皆知。但这个新同事业务能力很强,有很好的海外客户资源,业绩每年排第一,很快被提拔到和张丽同级。 被提拔后,这位同事对张丽态度渐渐变得傲慢无礼,常常公开否认她的提议,张丽一直隐忍,不想让

    标签:性格心理
  • 三两岁的安全感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两岁的安全感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懂董:我家小宝贝两岁半还没有断奶,有人倡导不要母子分离,说这个时候宝宝已经没有安全感,可是温和的断奶有怎么可能呢?还有宝贝现在拉臭臭必须要拉在纸尿裤里,马桶不愿意尝试,可能是我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机,现在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答:关于断奶,我认为是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事,如果妈妈下定决心要断,在哪个年龄段都可以的,妈妈的心情与态度很重要。而并不是照着某个规矩去做。是来自妈妈的意愿。关于如厕训练2岁半以后开始是可以的。建议:1,可以把坐便器当做玩具让他坐在上面,经常可以用来坐在上面玩。2,可以在家不带纸尿裤玩,当想小便时就直接给他坐便器。3,可以很幽默地在坐便器里画朵小花,说我们浇花喽。可以尝试下,避免去强迫孩子。 李悦:袁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1)我家宝宝20个月,脾气很大。如果需求不被满足会一直苦恼,有时我会被她弄的很抓狂,大声呵斥她,但还是会满足她的要求,请问这种情

  • 宝宝胆小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颗勇敢的心?
    宝宝胆小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颗勇敢的心?

    没过多久孩子出现四肢抽搐的状况,并且之后一听见鞭炮声,孩子都会如惊弓之鸟,浑身发抖。这位孩子的爸爸显然是用错了方式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胆小父母究竟怎样做才好呢? 顺其自然 首先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孩子的胆量是需要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在环境的影响下得到锻炼的,父母应该耐心引导,而不能指望一下就让孩子吃成大胖子。 不能当众给孩子压力 孩子一旦表现出胆怯,父母当众指责甚至羞辱,只会让孩子有挫折感,让孩子的胆怯加深。正确做法应该是,及时鼓励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者也可单独与孩子进行鼓励和教育。 运用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在面对问题是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尤其是要注意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英雄人物事

    标签:胆小
  • 会让孩子未来犯大错的,就是这6个没有及时引导的坏习惯!
    会让孩子未来犯大错的,就是这6个没有及时引导的坏习惯!

    当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时,也正是他们心智和行为习惯飞跃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一个安全、信赖的环境,而我们需要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见招拆招。 01 打断你的讲话 见招拆招 举例:想要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拜访朋友时 忽视后果: 如果你允许孩子打断你的讲话,那么会传达给他一个不好的信号,无法让他学会体谅别人。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权随时获得别人的关注,长此以往,更严重一些的孩子,将会无法忍受挫折。 方法: 1、提前告诉孩子,他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打断你。 2、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活动,或者给他一个特殊的玩具。 3、如果他在你说话的时候扯住你的胳膊,你可以指指椅子,让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儿,直到你讲完话。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知道,如果他打断你的谈话,他的要求也不会得到

  • 孩子胆小总被欺负?一点有趣的心理学小窍门即可改变
    孩子胆小总被欺负?一点有趣的心理学小窍门即可改变

    在别人面前不爱表现,比如大人让他们表演跳舞就显得很紧张; 怕大声,稍微大一点的响声就能把他们吓一跳; 怕黑,尤其是黑暗的房间、厕所不敢进入; 在陌生的环境下显得拘谨,到亲戚家作客时喜欢待在大人身边,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 叮当小朋友在大人眼里也是个非常胆小的孩子,他的胆小让妈妈头痛又心疼。他在学校很少讲话,不敢和小同学、老师们交流。经常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地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动不动就哭,时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不敢还手也不敢跑。在家不敢一个人睡觉。 叮当妈妈愁怀了,孩子胆小得有点离谱了,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长。庆幸的是,才刚一个月,叮当就把经常打他的小同学唬住了。这个让人欣慰的结果,叮当妈妈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幼儿说总结了三步骤: 第一步,给孩子建立底气 叮当从小

    标签:胆小
  • 敏感期|0-9岁蒙特梭利儿童的31个敏感期,让你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敏感期|0-9岁蒙特梭利儿童的31个敏感期,让你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氏将其称为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

  • 孩子懂事就是讨好和委曲求全?那是大人不懂事好么!
    孩子懂事就是讨好和委曲求全?那是大人不懂事好么!

    “还真是这样啊。”“我小时候天天被爸妈说,你要懂事”“一路懂事的长大,感觉被逼着放弃了好多” …… 停!停!停! 懂事什么时候成了委曲求全的代名词?孩子懂事怎么就成了以“懂事”来讨好成人了? 这个锅“懂事的孩子”可不背! 如果我们当年也曾被“懂事”之名绑架,一肚子苦水,不妨看看@凌太来了 的经验。真正懂事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家长教育出来的,扭曲的懂事观还是不要再传下去了。 @凌太来了 家就有俩常被人赞的懂事孩子,但他们并不是委屈压抑自己,而是“既有能力平衡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也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懂尊重、守规则、承担责任,这才是真正懂事的孩子嘛。 教孩子懂事,是个系统工程 经常有人夸我家俩孩子都挺懂事儿的。是真夸。 说孩子懂事儿,我想可能是指两方面: 一是情商高,能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周围的状况,同时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

    标签:性格
  • 孩子爱磨蹭,做事没条理,懒散……等问题集锦(0-12岁孩子父母请收)
    孩子爱磨蹭,做事没条理,懒散……等问题集锦(0-12岁孩子父母请收)

    总是边玩边写作业 总爱丢三落四,不是找不到这个,就是找不到那个 写作业真的太粗心,明明都懂,就是做不对 磨磨蹭蹭,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 …… 上述都属于缺乏条理性的表现。一个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即使很有天赋、很聪明,却往往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导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么没时间做,要么做得差强人意,最终堕为一个低效能的孩子,远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 这一点,在男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由于缺乏条理性、规划性,譬如总是收拾不好自己的书包,理不清课业重点,管不好自己的课余时间,结果成绩总是落后于同班的女同学。这将给这些男孩带去极大的挫败感,严重影响男孩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影响如若不能有效改善,其阴影还会延伸到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去。那么,具体又有哪些应对方法呢? ▌首

  • 家长这6个不作为,孩子以后最易沉迷网络(写给所有父母)
    家长这6个不作为,孩子以后最易沉迷网络(写给所有父母)

    担心的不无道理。有研究显示,沉迷游戏的孩子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位妈妈就这样说,“每天我一回家,孩子就会扑过来抢我的手机,熟练地打开手机里面的游戏,玩起来。一开始,我还挺自豪的,才两岁的孩子,你看他玩得多专注呀,手指多灵活呀,但现在孩子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吃不睡都可以,不让玩就会哭闹不止。”造成这种低龄化的原因,跟年轻一代的父母自己喜欢玩手机,甚至还以此作为哄孩子的工具不无关系。 玩一玩、稍作接触,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但若处理不当导致成瘾,或者给孩子埋下网络成瘾的可能,就都需要父母警惕了。 那天跟朋友们在一起,聊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一个朋友问: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缺爱,也很少感受过胜利的滋味,那么他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答:我猜,会变得很冷漠,情感隔离,反社会。 另一个朋友说:也可能沉迷网络游戏!

  • 2岁,孩子情商建立最关键的一年!错过后悔一生
    2岁,孩子情商建立最关键的一年!错过后悔一生

    这种模板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这样的:这个人可以依靠吗?我能对他人寄于期望吗?我是值得别人关爱的吗?别人会真的爱我吗? 而信任度,归根到底是属于安全感的一部分。 2岁前,孩子的安全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孩子1岁之前,需要父母的辅助才能入住安全岛,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一时期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常表现为:依恋上某个玩具或者衣物,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肯放手。这一时期,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最关键的行为就是——抱。在孩子0~1岁期间,家长要做的是:满足孩子足够多的身体接触,这样孩子才能够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 1~2岁是孩子主动学习,并大量模仿的阶段,他会观察、模仿父母的很多行为,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习惯和行为构建的关键时期。这时,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示范,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如果这一阶段父母不能及时回应或不懂得回应孩子,孩子将很容

    标签:情商
  • 孩子无意看了电视电影的暴力镜头,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孩子无意看了电视电影的暴力镜头,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很多家庭在观看暴力的战斗片、武打片、恐怖片时,都没注意避开年幼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不以为然,“不就是电视剧电影吗?孩子看过就忘记”,或者说“孩子知道是假的”。 事实上,暴力的电视电影会对大脑正在快速发育的孩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残暴的镜头会长时间在他们的记忆中萦绕不散,不仅容易导致孩子睡眠做噩梦,还会让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不安全感,因为越年幼的孩子,越容易把电影电视剧的场景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 更为严重的是,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长久的影响——孩子学会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波波玩偶实验。 他们将一班孩子分成A、B组: A组:实验人员A1走进房间,在孩子面前拍打、殴打、摔打波波玩偶,然后扬长而去。 B组:实验人员B1走进房间,跟孩子们一起愉快地玩玩具,没有出现任何暴力动作,然后离开。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