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4件大事,让宝宝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性侵
    4件大事,让宝宝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性侵

    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让人“恶心”的事情,竟然有那么多人对孩子“下手”!看到越来越多成年人侵犯孩子的新闻,我发现我整个人都是不好的。孩子那么可爱,他们怎么忍心做出这么“恶心”的事情呢!每当看到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浑身的汗毛都是竖起来的。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侵犯”。儿童性侵犯,是一件对宝宝和家庭伤害都特别大的事情。如果是疾病,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治疗;如果是性侵犯,我们真的很难让宝宝完全恢复。 这种事情,事后处理很麻烦,我们最好还是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让宝宝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隐私部位,禁止碰触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背心和内裤遮住的地方都属于敏感区域。这些区域,是其他人不能看,不能摸的,偷看别人的也是不好的行为,这点一定要让宝宝记好。一定要让宝宝明白: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看的,更不能接触到,即使是长

  • 孩子竟在幼儿园转播父母“嘿咻”实况!只因……
    孩子竟在幼儿园转播父母“嘿咻”实况!只因……

    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曾说起过这样一个个案: 案例 有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在园里向小伙伴们“转播”父母前一晚亲热的实况。从爸爸妈妈都光着屁股开始,细节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后来胡萍老师见到小孩儿的家长说明情况后,妈妈感觉很吃惊,说道:“不可能啊,我们都是趁他睡熟了才开始的啊,怎么会在娃醒着的时候做这事儿呢?” 据胡萍老师说,这种案例有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熟睡了,其实小家伙在装睡,并偷看父母的现场直播。 去年,新闻上也有关于10岁才跟父母分床睡的男孩,偷看黄色刊物,并偷拿姐姐内裤的报道。 很多儿童性教育问题,由未及时分房睡导致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个体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理论中,曾指出3-5岁,是生殖器期,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个时期孩子的性行为相对较活跃,如摸生殖器、夹紧大腿等。 并且孩子此时处于俄狄浦斯期

  • 微小青春期对孩子有影响吗
    微小青春期对孩子有影响吗

    微小青春期对孩子有影响吗? 微小青春期对孩子的发育、身高、智力没影响。 孩子微小青春期的表现之一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现象会在两岁之前自己消退。 性成熟可分为四个期,两岁婴儿处于“小青春期”。为什么两岁以下的小婴儿比较容易发生单纯的乳房早发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一个小青春期。性成熟可以分为四个期:胎儿期、围产婴儿期、儿童期、围青春及青春期。其中围产婴儿期可以称为小青春期,控制人体性征发育的器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还未发育完善,一些婴儿的腺轴处于活性状态,就容易出现体内雌激素和促卵泡雌激素的增高,从而导致乳房增大。多数宝宝两岁后会暂停发育,如继续发育须就医。大多数孩子都会在两岁之后自愈,家长可以放心。但也存在个别孩子无法自愈,如果两岁之后孩子乳房持续增大,就要重点关注,可能诱发真性性早熟。 小贴士:研究表明大多数有微小青春期表现的

  • 孩子喜欢抚摸私处,怎么办?
    孩子喜欢抚摸私处,怎么办?

    女宝4岁2个月,以前爱摸我乳房睡觉。最近开始她爱摸自己的阴蒂,我跟她解释过为什么不能摸,也打过她几次,但没用。有时候晚上睡着了手还不自觉伸进裤子里摸,我很着急,这样该怎么办? ▼ 正确对待孩子的“性行为” 关注孩子的"性行为" 父母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孩子的内衣内裤应宽松些;不要让孩子从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区的活动,如爬树、抱枕头等。 当父母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互相观看、相互触摸等性游戏时,应及时加以阻止。但要注意方法,不要训斥、打骂,而要说明道理,正确引导。 别让孩子的手闲着 如果孩子吃奶、玩耍的时候,喜欢摸生殖器,父母不要太关注,也不要生硬地把孩子的手挪开。只要在每次吃奶、玩耍的时候,给孩子找点儿事干就好了。 父母给孩子准备一两件小玩具,当他吃奶、玩耍的时候,让孩子攥住。手被占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了,也就无法抚摸了。 不要强制孩

  • 必须分床睡!宝宝跟大人同床可能会激发性兴奋和性焦虑?!
    必须分床睡!宝宝跟大人同床可能会激发性兴奋和性焦虑?!

    近两年,我在面向家长群体的儿童性教育课堂上很意外地发现,有不少父母在帮助孩子分床这件事情上存在很多困扰——不仅是三五岁的低幼小朋友,还有很多七、八岁,甚至十多岁的大孩子,还是每天都和母亲睡在一起——这样麻烦就比较大了。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我们是在小题大做,“我们自己当年就没分床不是也没事吗?”呃,是的,我们当年还有很多人从小经历过被姥姥绑腿,被奶奶睡过大扁头,还有的地方产妇坐月子前三天不给饭吃,然后,大多数人还是排除万难地活下来了。但是,谁敢说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就是我们今天最好的选择? 当然,我并不是说分床一定就是越早越好。近些年来,就连很多传统上孩子一出生就分床睡的欧美国家,也有很多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赞同在小婴儿阶段亲子同睡,更加方便母亲照顾婴儿,也自然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但这个亲子同睡的时间,原则上还是不能拖得太长,更不能无限制地拖到

  • 总觉得宝宝不听话?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三点吧
    总觉得宝宝不听话?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三点吧

    有些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教不会的事情,宝宝过段时间就会了; 有些时候明明简单的小道理,宝宝就是怎么也理解不了。 妈妈们是否感到心力交瘁却又无计可施?那么究竟该如何来教育宝宝,带领他们成长呢? 1、遵循规律,自然发展 宝宝的成长,有他自己自然发展的规律,发育的每一步都有相对应的时间区域,学习每一项技能也都有他最适合的时期。 不考虑宝宝的发育规律,人为地加快宝宝学习的步伐,可能会让宝宝的能力与心理发展脱节,结果也往往难以如你所愿(因为宝宝做不到啊……)。 甚至,频繁的失败还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产生畏难心理、不愿继续尝试,会让「我是不好的」「我能力不够」形成一种自动思维,影响到后期宝宝对世界的探索和自身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学习能力是根据自身的成长来逐渐进步,这个进步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比如: 宝宝之

  • 有师说:性,对孩子从何说起?(4-14岁家长看过来)
    有师说:性,对孩子从何说起?(4-14岁家长看过来)

    虽然现在的父母不会像以前的老一辈父母谈“性”色变,但遇到这类问题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 有3岁小孩子经常趴在椅子凳子上夹腿是怎么回事?4岁小朋友有时会摸自己的“小鸡鸡”该怎么办? 想必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都会有类似的焦虑,怎么去讲女孩应该注意的问题,“大姨妈”的话题该怎么去说?男生是由妈妈说还是爸爸去讲呢? 好像到了孩子到了青春期,我们父母才会意识到这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提到议程上的问题。 其实关于性教育,完全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每个时期都不要错过! 还记得我们的小时候吗?我们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不是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就是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近期有人在街头做过采访是关于“我从哪里来的”,近乎99%的采访者都说自己的父母在小时候的时候,给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或者支支吾吾就过去了。我们说孩子的性启蒙性认知是从性别认知开始的,一般孩子是

  • 幼儿园性教育那些事,我们从“爱情”故事说起
    幼儿园性教育那些事,我们从“爱情”故事说起

    辰辰是4岁的女孩子,南德是4岁的男孩子。辰辰每天都会很早就来到幼儿园,北京寒冷的冬天里,她小手通红却不愿意进到教室里。直到看到南德进校门的那一刻,辰辰欢快的像只小鸟一样叫着——南德,南德!辰辰总是和南德一起玩娃娃家。南德说:“我今晚加班,要九点半才能回来······然后我就死了,你要把我给埋葬了你知道吗?”辰辰去煮了点吃的,拿给南德,告诉他:“吃了这些就不会死了,只是睡着,睡很长时间。” 《小人国》剧照,辰辰与南德 这是《小人国》里的一集,每次看到南德和辰辰的镜头,心都要化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领略过很多孩子们之间的“爱情”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概念——性教育。 当我们谈到性教育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小班一个女孩子站在卫生间看着一个男孩子尿尿,看了一会儿跑过来问老师,“老师,那是什么,为

  • 这4种行为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做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这4种行为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做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关爸最近发现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宝宝只要一哭闹就哄孩子说“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一会儿给你买玩具”。然后孩子就记在心里,隔一会儿就会问怎么还不买,然后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哭闹。 而父母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妥协去买,二是批评训斥。但是无论哪种,要知道你已经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没有哭闹解决不了的事儿的心理,那么慢慢孩子会变得任性、自私。 其实不单上述那种情况,生活中还有四件父母做了可能会“毁掉”孩子的行为,而可怕的是,父母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觉得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儿。 无原则护着孩子现在一般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长难免会多宠爱一些,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可是如果是无原则的宠爱、一位的护短,那么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小时候他可能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不礼貌的行为等你不会当回事儿,可是长大后那些你舍不得管教的,总会有人替你管教他。

  • 想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
    想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

    宝宝不听话,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特别是在2岁左右,宝宝到了“可怕2岁”的反叛期,更是和爸妈对抗到底。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乖乖听话呢? 其实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小育看到6个让宝贝听话的小攻略,分享给大家咯! 1与其让他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宝宝到了2岁左右,他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会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你会发现每当向宝宝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指手画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正是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因此妈妈可以抓住宝宝的这个心理,细心聆听宝宝的话。宝宝闹:“我不要睡觉!”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因此,妈妈即使很烦躁也不要轻易抓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蹲下来好好听孩子的话。 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想睡觉”,宝宝发现妈妈是愿意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的,他肯定会冷静下来解释清楚。这时妈妈最好用谅解的方式表

  • 99%的家长还不知道,这些行为代表孩子情商低
    99%的家长还不知道,这些行为代表孩子情商低

    十几年前,家长们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能上什么大学;而现在除了成绩,大家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发重视起来,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还要优秀的情商。而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些行为,那么就表示他情商不怎么高,需要马上想办法纠正和引导孩子。 1、过分依赖父母 孩子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做什么事情都要询问爸爸妈妈;即便是鼓起勇气做一件事情,也都是缩手缩脚。所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要“懒”一些,不要万事包办,这样他们才能拥有独立生活能力及思考意识。 2、总是非常顽固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非常顽固的孩子,哪怕知道这么做很困难,但是也要固执的做下去,不选择其它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自尊心过于软弱,所以不愿随意改变自己的意见。这类孩子往往缺少弹性,缺乏自制力,所以经常因为自己的执拗而遭受重创。 3、总爱大倒苦水

  • 孩子自私、不肯分享竟然是对的!
    孩子自私、不肯分享竟然是对的!

    以下情景,各位妈妈熟悉吗?A宝宝在公园玩,有个小朋友想摸摸A宝宝的娃娃,TA生气地说:“是我的!”B宝宝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B宝宝把玩具拿出来一起玩,B宝宝哭着说:“我的,我的,不给!”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个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有同样的烦恼——本来孩子挺大方的,怎么突然间变得那么自私,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真的是孩子自私小气,不懂分享吗?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威廉·希尔斯认为,2~3岁的孩子有很强的占有欲,是十分正常的。 美国一首儿歌描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奇怪又有趣的物权意识: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

  •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提到坏习惯,我们下意识就会想到打架、抽烟、喝酒、赌博等等,可是有孩子后,你会发现往往被你无视的坏习惯,其实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坏习惯的时候,就请尽快改正吧! 离不开手机 这个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家庭,而且很多家长都处理不好。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其实就是对孩子实施的冷暴力。当孩子有欲望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却在玩 手机,孩子会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为了补偿自己受到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变的爱发脾气、哭闹,严重的可能会选择忽视家长,迷恋玩手机自娱自乐。 自我嫌弃 性格决定命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健康的自尊心理对其一生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长相、身材或者其他缺陷,而孩子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是自卑的心理。 说脏话

  •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的坏习惯,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当家长发现你的孩子有以下习惯时,可就要提高警惕了。 得不到就动手 小莉的孩子每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从别人手里抢东西,有时甚至会动手抢。其实孩子喜欢抢东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的占有欲强,另一个就是喜欢这种侵略的胜利感。孩子内心的物权意识模糊,不管是哪种原因家长都要加强劝导,不然将来可能会演变为偷盗或者变为小混混。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拿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并要对孩子这种行为做出一些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就不让他出去玩。 使小性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就有了自己情绪的变化,但是由于他们表达能力不足,所以发泄自我情绪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耍脾气,尖叫、打滚、扔东西。而且据妈妈们的经验,孩子在闹脾气、叛逆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无视、或者转移

  •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上周,闺蜜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全家从国内万里迢迢赶来纽约感受万圣节。闺蜜家出国旅行,娃爸再忙也会从工作中抽身陪娃,加上爷爷奶奶护驾,向来阵容豪华。我们一起外出吃饭的时候,菜还没点,闺蜜的儿子就爬上了椅子,妈妈告诉他几次”不可以,坐下”,他充耳不闻,最后反而站到了椅子上,用力摇晃椅背差点摔下来,被闺蜜生气的制止了。 菜上来了,他又要求玩爸爸的手机。爸爸说不行,闺蜜儿子开始哀嚎不已,引得其他客人频频侧目,他把盘里的饭菜胡乱挑到桌子上,表示抗议。爸爸不理他,但奶奶看不下去了,她说:“就让孩子玩一下吧,不就是个手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送闺蜜回酒店的路上,她挽着我的手抱怨说,你看,男孩子就是这么难管啊,打不得,说不听,稍微管严一点老人还要出来干涉,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把爸妈的话当耳边风。以及管教孩子时,到底如何说,他才

  • 心痛!8岁女童写性侵日记!看美国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心痛!8岁女童写性侵日记!看美国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兰兰妈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感到无比心惊、心寒、心痛:山西一名8岁的女孩被体育老师数次“性侵”并被威胁不能告诉家长。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小女孩,只能在日记上写下那些难以启齿的故事,记录下难以抹去的痛楚。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未成年孩子遭性侵的事件都在发生,我们永远无法猜到会有哪些恶魔对自己的孩子下黑手,孩子的无知和善良恰恰是使他们遭遇不幸的原因。 就像韩国电影《素媛》里的小女孩,在下雨天为大叔打伞后却遭遇性侵,浑身伤痛的她泪流满面的说:“我做错什么了吗?” 是啊,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竟遭遇此等伤害!身为父母,既然没有办法时刻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在美国,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开始了解“性知识”,0-18岁的孩子都要接受不同层次的性教育,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以及若受到侵犯后该采取的措施,降低二次伤害。此外,国外还有很多儿

  •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 从正面跟孩子讲清道理。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对你非常了解,你是个很有活力的孩子,有很多优点(越具体越好)。现在长大了,这些道理你必须要明白,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遵守公平游戏的原则。” ★ 带孩子玩一些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很多时候孩子打人,一方面自己语言跟不上,另一方面自控能力需要锻炼和提高,家长要找时间带孩子玩一些需要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给孩子机会提高自控能力。 ★ 跟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外出前事先提醒他一次,玩的时候有这种倾向就跟他打个约定好的手势,这样也给他留足了面子,他一看到,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方式,会控制一下自己。如果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要让孩子立即停止玩耍,马上回家。 ★ 鼓励合作游戏,强化友爱、友好。女孩不打人是因为她很在乎人际关系,她知道要是打人,人家就不跟她玩了,

  • 该怎么回答孩子那些关于“小鸡鸡”的问题
    该怎么回答孩子那些关于“小鸡鸡”的问题

    前几天,同事讲了自己遇到的困扰:“在女儿四岁多的时候,我陪她洗淋浴。她突然提出,想要摸一摸我的乳房,并且问:‘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小揪揪那么小,你的为什么那么大?’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含糊地应着:‘是啊。’然后迅速转换话题:‘那个,水烫吗?这个沐浴露的味道还挺好闻的哈。’这次就算这么混过去可,但是,我知道,总有一天我是要正面跟她谈一谈关于性与爱的。我以前以为,这一天不会来得这么早,可她突然这么一问,我还真是懵了,我还没准备好。怎么办?怎么办!” 有人无所谓:这么小的孩子需要性教育吗?等他/她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了。自然会知道?这个自然也太随便了些吧? ◎孩子获得性知识最好的渠道,是通过父母给予最直接而准确的解答,否则,孩子们会从其他渠道(比如外人、网络)来获得,那样更是不安全的。 有人会不解:以前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也没有经过性启蒙教育,不也是这么过来了吗

  • 有些特征的孩子,将来真的很适合做领头人
    有些特征的孩子,将来真的很适合做领头人

    孩子平步青云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走在人生巅峰,估计是所有家长对孩子一生的期盼了,孩子将来有没有当领导者的可能,要看看有没有这些能力,有这些能力的孩子很适合。 能倾听别人意见 身居高位的人是能够听进去别人意见,并能行动起来的,孩子犯错误或者在做事情的时候,家长的一些教训和建议,孩子都能听进去,并且真正的用起来,说明孩子还是很有潜力的,能听得进去话。 胆子大能表现自己 胆大勇敢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如果孩子腼腆害羞,面对众人都会紧张,那如何做好领导者,胆大一些对孩子总归是好的,未来进入社会的时候才不会让人过于担心,至于孩子的这个能力,家长可以具体询问下老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缩头生怕被老师看到,还是积极的表现自己。 非常具有责任心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是非常具有责任心的,具有责任

  •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圆圆今年刚上大班,这小家伙其实蛮听话的,可就是有一个让妈妈十分苦恼的毛病:总喜欢抢别人手里的东西。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让妈妈很多时候变得十分尴尬难堪。 前天圆圆看到家门口路过一个陌生人,那人当时拿了一根香肠吃的正香,圆圆睁着小眼瞪着人家看了半天,一直把人家看的很不好意思。那人最后看到圆圆可能是想吃香肠了,于是就把剩余的一小半给了圆圆,圆圆直接拿着就开始准备吃了,妈妈看到后把圆圆训了一顿,最后圆圆耷拉着小脑袋把香肠又还给了人家。 圆圆妈妈对于圆圆的这个行为一直都不理解,明明自己家里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圆圆却没有多大兴趣,为何对别人手里的东西就那么感兴趣呢? 观点分析: 其实不光是圆圆,现实中还有不少小孩都是如此。这是由于小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感觉就是好的,自己总是想占为己有。可是这样下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