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怎样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恶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上医

  • 乐观父母培育健康孩子
    乐观父母培育健康孩子

          父母在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对子女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力。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已被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所证实,但在父母各自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力中,孰大孰小的问题上还有争议。   在我国,父亲往往是一家之主,承担着养家糊口、保护家人的重任;而母亲则是慈爱的,操持家务,抚养子女,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角色。    由于这种角色上的差异,父母就很“默契”地将养育子女的任务做了分工:父亲常与孩子游戏,教孩子学习,帮助孩子与外面世界打交道;母亲主要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照顾。   通过与父亲的交流,孩子学习到更多的责任、义务;在和母亲的生活过程中,孩子将学会如何去关心、体贴他人。一个内心积极健康的父亲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乐观、慈爱的母亲则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有不可

  • 孩子被打时的心理关键词
    孩子被打时的心理关键词

          恐惧:性格怯懦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憎恨: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       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逃避: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      无助

  • 派克兰帝童装回收暨捐赠活动在京启动
    派克兰帝童装回收暨捐赠活动在京启动

               “衣”行动,心感动          3月8日上午,由派克兰帝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衣’行动,心感动——派克兰帝童装回收暨捐赠活动”在北京远洋大厦正式启动。     派克兰帝童装回收暨捐赠活动在京启动      本次活动旨在呼吁大众关注并帮助贫困儿童,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启动仪式上,派克兰帝公司向四川灾区的小朋友捐赠了首批价值5万元的春夏装,并举行了派克兰帝直营经理、

  • 家长,你何时能放开孩子的手?
    家长,你何时能放开孩子的手?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在南京市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   记者在现场做了统计,约90%的学生由家长护送到教学区门口,有的孩子甚至有多位家长护送;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自己背着书包的只有60%;在教学区门口,绝大多数家长能配合管理人员,让孩子自己走进教学区、走向教室,但是不听劝阻、强行闯关的家长大有人在。一位中年男子不顾管理人员苦口婆心的劝告,带着自己上三年级的女儿冲过门岗,负责管理的老先生追上去希望他停下来,可该男子竟说“小孩弄不清教室在哪儿”。不少家长编出种种理由,帮孩子背着书包送到教室。上课铃响过后,还有家长和学生陆续赶来,部分迟到的学生仍是不急不慢,家长却听之任之,

  • 游戏与智力发展
    游戏与智力发展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太贪玩就有一股无名火,其实,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善于引导而不是强加制止。而且,玩耍与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正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逐步认识世界的,孩子玩是正当的事情。 玩的过程中,儿童要懂得遵守规则,要自己制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办法,按计划一步步地接近成功……这样就充分调动起了儿童的自主性,有利于从小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游戏,儿童同别人交往的能力、协调同别人关系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可以说,哪个孩子更会玩,哪个孩子的智力就可能发展得更好。

  • 教会他应对生活的能力
    教会他应对生活的能力

    “妈妈,你帮我做……”孩子的依赖性有时令我们手足无措——帮他,就失去了锻炼他的机会;不帮他,又怕他自己做不好。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信不信,不堪宝贝依赖的妈妈们由此获得的,将不仅仅是减负。  帮助孩子获得自足和自信,是每一个妈妈对孩子最重大的教育使命。换句话说,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度过难关,重新振作,而不再总是依赖于成年人。这意味着要授之以渔,将面对生活中的扑朔迷离的能力交给他。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心理学25年的专家,73个孩子的母亲,包括《别给我脸色看!》在内的数部教育学专著的作者,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确实对开启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意义非浅。事实上,孩子们并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将他们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们自己能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下面五个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教会

  • 父母唠叨不能培养孩子良好个性
    父母唠叨不能培养孩子良好个性

     在家庭教育中,嘴巴紧叮孩子情况的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表现。唠叨与培养孩子良好个性是相悖的。   父母怎样避免在教育孩子时话太多呢?   1.感情要独立,意志要坚强。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功课再开饭,一定要执行。要克制唠叨。  2.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子关系和谐的一个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要叫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耳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  3.不要事事叮嘱。         

  • 什么样的教子法百试百灵屡试不爽
    什么样的教子法百试百灵屡试不爽

      不少父母都会把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作为自己手上的“筹码”,在教育孩子、训练孩子行为、希望孩子达到要求时当作奖励使用。有教育专家把这样的教育方式称作“交换教育”。   父母们使用的“筹码”通常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三方面。物质的,如孩子特别想吃的食品,特别想得到的玩具,某些父母还会使用钱作为奖励物;活动的,如带孩子去游乐园,允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等;精神的,如通过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对,对了就能得到赞赏、表扬、爸爸妈妈就高兴等等。   不少3~4岁孩子的父母表示,很多时候使用“交换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有意识的,孩子的哭闹或不听话常常让父母无计可施,而这个时候拿一些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的东西作为他不哭闹、听话的条件交换,通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在奖励的刺激下,会马上完成父母期望的事情;并且如果用作交换的奖励需要孩子持续做一段时间才能得

  • 最可爱家长必备十要素
    最可爱家长必备十要素

    在孩子的心目中,以下的家长是最可爱的。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nbs

  • 从玩具来看宝宝的性格
    从玩具来看宝宝的性格

          宝宝的性格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你知道从玩玩具也可以看出宝宝的性格吗?   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满足他们。偏爱哪类玩具、怎样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儿童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孩子们感触现实、认识世界,增长才智;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一,选择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比如:婴儿眼睛喜爱追逐色彩鲜亮的物品,手中摇动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岁的孩子不仅看,还要动手去拿,那是想亲自感觉一下物品,体会物品的质地、温度。2——3岁时开始对能活动的玩具感兴趣,似懂非懂之间什么都要摸摸。3岁以后的孩子更是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玩具,摆弄甚至拆毁东西是因为他太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定要弄明白。”于是,便出现了在

  • 亲子游戏之“美丽手镯”
    亲子游戏之“美丽手镯”

      原料和工具   旧信封、剪刀   玩法   将用过的信封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用来吸引孩子,等孩子感兴趣了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不管他做得是否漂亮,妈妈都要给予他鼓励。   游戏主旨   这是种多种感官配合的游戏,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 爸妈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爸妈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在表达愤怒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们相信愤怒是不好的,愤怒并不只是不好的行为,它还是一种重罪。      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努力忍耐,事实上,忍得太久,迟早我们必然会爆发出来。我们担心自己的怒气会伤害孩子,所以我们忍着,就像一个潜泳者屏住呼吸一样。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忍耐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是种周期性复发的麻烦。我们可能不喜欢它,但是我们无法忽略它。我们可能很了解它,但是无法阻止它的发生。愤怒发生后的后果和情形都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它看上去总是

  • 婴儿不要和大人合睡
    婴儿不要和大人合睡

    快报讯(通讯员朱晓洁童晶晶)刚做妈妈30天的小月(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亮亮吃完奶进入“梦乡”后,竟然再也没有醒过来。  小月夫妇去年上半年从安徽来宁打工,昨天上午8点多钟,小月给亮亮喂了奶,觉得很困,就带着孩子睡觉了。一觉醒来已是10点多了,她以为身边的亮亮还在“熟睡”,细看时,发现亮亮的脑袋蒙在被子下面,掀开被子一看,孩子脸色紫绀,嘴巴张着,没有呼吸,她吓了一身冷汗,拼命地又拍又喊,可是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孩子爸爸也急了,两人急急忙忙地把孩子送到了江北人民医院抢救室。当医生打开盖在男婴身上的小被子时,发现孩子已死亡。  “估计是被子把婴儿给闷死的,临床上又叫蒙被综合征。”医院急诊科医生说,这样的情况以前他们也碰到过,多数是婴儿与大人合睡时,家长熟睡后无意间把被子蒙在了孩子头上,造成婴儿窒息。江北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唐为红介绍,1周岁以下的婴儿不要

  • 童年需要什么?在适当年龄作适当事情
    童年需要什么?在适当年龄作适当事情

    女儿已经四岁半了,天真可爱。今天和同事无意间聊起了孩子,我忽然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同事的女儿姗姗比我女儿大四天,现在,姗姗已经是个小才女了。她会读写将近100个汉字,20以内的加减法算得很流利,学习差的一年级小学生都比不过她。而且,她还参加了少年宫的舞蹈班和英语班,正在准备考级。了解到姗姗的情况,我才觉得自己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没有费心思。长此以往,女儿会不会被我“耽误”?于是我思考,孩子的童年最需要什么?是扎实的语文、数学知识,是定向的兴趣爱好,还是广泛的兴趣加上无忧无虑的快乐?三者相比,我更倾向于第三种。孩子上了小学后,最主要的学习科目就是语文和数学,那时候,他们会在老师的教育下系统的学习语文、数学知识,这种学习,和同龄的孩子同步,便于看出他与同龄孩子的差异,如果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能

  • 教育孩子最易过火的五项举动
    教育孩子最易过火的五项举动

    古人经常提醒人们“办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过火了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过度:   摄入过多的超出身体需要的营养不但是浪费,而且对身体还会有害。   蛋白质和脂肪过多,除会影响消化功能外,还可造成肥胖症,影响身心健康。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

  • 学会关心他人
    学会关心他人

    小刘:现在的小孩怎么就这么自私,你看看这个报道:苏南某市一汪姓老太太在整理孙子昊昊的房间时,从他的床下清理出粘结在一起的糖果3斤多,霉变的饼干6盒,变质生虫的巧克力糖40多袋,另外胚有方便面、健力宝,果奶、五味瓜籽等。据王老太太介绍,她的孙子在家吃东西,都是自己先吃后,才让其他人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即使吃不掉,也不让别人吃,统统收藏起来。小彭:是啊,我曾听说苏北某乡一幼儿园中班正在举行“假如小朋友出现困难,我们怎么办?”主题班会。老师问道:“如果小友没有东西吃、没有书看、没有衣服穿、没有玩具玩,我们怎么办?”全班40名小朋友,主动举手表示帮助的只有6人,占总数的15%;一直默默无语的有23人,占总数的57.5%。后来,老师提问了11名小朋友,问愿不愿意将他们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帮助别人,竟然没有一个表示愿意。 据报道,某教育科研部门对北京、河北、四川

  •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

  • 鼓励让你的孩子更聪明
    鼓励让你的孩子更聪明

      我孩子比较笨,当着人面我会说他天资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会这样做。   人家孩子1岁多就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对号入座,我儿子到2岁半才总算认全了所有的图形。   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烦,叫孩子自己玩积木。我告诉他咪嘟熊长大了,梦幻岛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盖个“蘑菇房”吧。于是,儿子很高兴地自己玩去了,没过几分钟,儿子在那厢大声叫我:“妈妈,我不会!”   孩子一遇到难题,总说自己不会。  我心想,这需要改变一下了,给他一点自信。我拿了一块硬纸板给他剪了一个奖牌,上面写着“工程师”,还找来一截红绳子绑在上面,又开始给他讲我编的梦幻岛故事,告诉他把梦幻岛所有“岛民”都叫来盖房子,谁盖得好,谁就是“工程师”。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来,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没有叫我,我也没有去帮他。   一个月以后

  • 孩子厌学 家长难辞其咎
    孩子厌学 家长难辞其咎

    小郭: 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小金: 怎么一大早就愁眉苦脸的? 小郭: 他最近越来越不爱学习。一听说上学就愁眉苦脸,哪象小时侯啊!那时,他自己主动拿笔画画,还缠着我要听故事。 小路: 你儿子好象有一点厌学情绪。 小金: 是不是跟你们大人的态度有关呢?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来自家庭的原因是无论如何存在的。家长要注意从自身开始检讨、改正。建议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与孩子共同学习,帮助孩子理解学习内容。 2、暂时忽略孩子的弱项,通过肯定孩子的强项,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孩子在一方面取得好成绩得到肯定后,总希望在别的方面也能取得进步。这样,就会促使他主动弥补自己的短处。 3、培养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即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少以功利的“长远”的目标来激励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