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我宠你,不是让你“肆无忌惮”
    孩子,我宠你,不是让你“肆无忌惮”

    前几天出门,上电梯的时候遇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和一家三口。 上了电梯后,老人赶紧窸窸窣窣地按好楼层。 看到老人磨磨蹭蹭,明显感觉到那个妈妈有点不满。 过了一会就大声问:“按了楼层没有啊!”,自带几分怒气。 “按了,按了” “是一楼还是负一楼?”声调又升高了。 “都按了,我在一楼下,你们去负一楼。” 然后她又像换一个人似的跟儿子说话:“说,今天想吃什么,妈妈带你去。” 胖胖的小家伙说:“能不能带奶奶一起去?” “她太老了,去不了。” “你看你,怎么又穿这么少,不怕感冒啊” 到了一楼下电梯时,没有搀扶,更没有一句嘱咐。 老人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消失在门的那边。 而对孩子却是百般地怜爱,生怕有点不周到之处。 我们有太多的家

  • 再这样下去,她们就会变成坏孩子......
    再这样下去,她们就会变成坏孩子......

    女儿吉祥的幼儿园同学木飞在我们家玩。 午饭时俩人表现很好,奖励她们一人一杯奶茶,吉祥很快喝完,木飞比较斯文,一边拿着奶茶一边玩拼图游戏。 我听见学习机发出拼图错误的提示声,大概是某块图拼接错误,吉祥快速冲过来说,“我来教你,我来教你!” “叮”一声正确声音,但同时,木飞的奶茶被吉祥粗鲁的动作直接打翻在沙发,稀稀拉拉流在地板。吉祥慌张地抬头看着我。 “看看你干的好事!”我脸色大概很难看,她愣在那不敢吱声。 我急忙找来毛巾一边擦一边数落她,“叫你小心一点,叫你动作慢一点,就是不听,看看你干的好事儿!”吉祥“哇”的一声哭了,“妈妈,我错了。” 看着沙发上的污渍,根本未及思考接着她的话茬直接说,“对,就是你的错!” 吉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都是我的错。” 我急着清理沙发,因为是棉麻面料,奶茶很

  • 孩子,学习不苦,不学习的人生才苦!
    孩子,学习不苦,不学习的人生才苦!

    国庆假的前几天,我妈打电话给我弟弟,问他厂里放不放假,回不回来过节。 弟弟说:现在还不知道,听老板的通知。就算放假的话,估计也放不了几天,时间全都耽误在路上,回来也不划算。 我妈放下电话,神情很是黯然。 我弟弟在浙江湖州一家服装厂打工,做裁剪,除了过年和歇夏,其他时间几乎难得回来。 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泰兴城里上学,住在我这里,平时我妈照应生活起居,我辅导孩子学习。 孩子难得见到爸,我妈难得见到儿。我妈的心情我理解。 9月30号那天傍晚,弟弟说厂里放两天假,他要回来。我妈自是喜不自胜,去菜场杀鸡称肉。弟弟在外吃得差,她要给我弟弟补补。 谁曾想,放假返乡人多,我弟弟乘坐的大巴车堵在高速公路上,走走停停十个小时,直到1号凌晨才得到家。 在家呆了一天的时间,定的2号中午的车票返回浙江。我妈把准备好的

  • 谁生气都不能成为管教孩子的理由......家长必看!
    谁生气都不能成为管教孩子的理由......家长必看!

    回想起来,小时小编经常被父母骂,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当时,真的是超级委屈!然而,最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犯这个错。 昨天,坐地铁时遇到一对母女,让达妈很无语。小女孩在位子上坐不住,两个脚踢啊踢。当时是高峰期,地铁时人特别多,我躲不开,老是被踢到。我后来没忍住,和她妈妈说“能不能让孩子别踢了。”她妈妈抱歉的笑了笑,转过去和女儿说“别踢了,阿姨都生气了。” 说实话,我还真没生气,但即便我生气又怎样,问题关键不在这里吧。这位妈妈根本就没告诉女儿她的行为是错的。难道不应该说“这是公共场所,不能影响别人哦~”这位妈妈说错了话,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大家不生气,我干什么都可以。” 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只求目的,不讲方法,喜欢说“再不听话爸爸/妈妈要生气了”“再不听话警察要来抓你了”之类的话,或者直

  • 这种孩子千万不能娇惯,不然老了你都找不到地儿哭......
    这种孩子千万不能娇惯,不然老了你都找不到地儿哭......

    坐公交时听见一男孩给爸妈打电话,应该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开口第一句话:妈,让我爸给我打点钱,前几天去北京玩了一趟钱花完了,现在天冷了我要买厚衣服。说了没两句就挂了,应该是钱要到手了。 他朋友还打趣:你妈这就给了?没问你之前那么多钱怎么就花完了?他得意洋洋的回:我爸妈就我一个孩子,不给我给谁? 而且我妈说了钱不够再要,在外面千万别委屈自己,我大学都不想上是我爸说得混个毕业证我才来的,将来反正继承我爸的饭店,当个甩手掌柜! 公交车上听见的直摇头,不知是不苟同男孩家长的教育还是看不上男孩的不思进取。职业原因,我思考了一个问题: 如果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比如他爸或妈生病了,他爸饭店垮了,已经成年的他能支撑起这个家吗?我想并不能。 这就是身为独生子女,家长还娇惯他长大的悲哀,丝毫没有能力和志向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一点风雨就会

  •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在于父母的这四种行为!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在于父母的这四种行为!

    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自卑的人常常生活的都不快乐,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自卑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勇气去争取,一个人自卑的初始往往是由于父母从小的教育开始的,尤其是父母无形中的这四种行为。 一、总喜欢比较,而不去信任欣赏 有一种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而不是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去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父母总是喜欢盯着别的孩子的优点,总是用别人的优点来打击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总是放大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境地,孩子也会在无形当中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衡量自己,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否定,在生活中缺乏自信,难以健康的成长。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插手替孩子选择 有一种人总是在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我们就说他有选择恐惧症,其实现在这种人还真是不少

  • 妈妈千万别在宝宝面前哭,对宝宝的影响太大了
    妈妈千万别在宝宝面前哭,对宝宝的影响太大了

    妈妈很累,也很脆弱,有的时候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影响妈妈的情绪,在生气之余妈妈会通过哭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可是很多妈妈不知道,其实你在宝宝面前哭,对宝宝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会给宝宝留下一些心理阴影。 爱丽:宝宝两岁的时候发高烧,烧的特别严重,医生一下子既是打针又是点滴,看见宝宝这么小就要遭这么多罪,心里非常难受,我崩溃的哭了,宝宝也哭了。可是至此之后,宝宝一看到打针就开始不安、抗拒、哭泣,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应该忍住,因为自己一时没有忍住,深深的影响到了宝宝。 其实,无论是谁,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灾难,困惑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哭发泄自己的情绪,可是妈妈们要注意了,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 心里专家们表示:人的情绪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如果妈妈在宝宝面前哭,传达给宝宝的就是消极的情绪,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还会

  • 孩子叛逆不听话?别再傻傻讲道理了,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方法才管用
    孩子叛逆不听话?别再傻傻讲道理了,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方法才管用

    孩子的叛逆是不分年龄的,而且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难管教,一言不合就尖叫、摔东西、咬人、躺地打滚、大哭不止,令很多家长束手无策,叫苦不迭,感觉自己上辈子肯定做了孽,才生出这样的混世魔王。 实际上,对于低龄儿童的叛逆、破坏性行为,家长单纯的讲道理,或是粗暴的呵斥打骂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之前和一位二胎妈妈聊起过,怎么应对叛逆时期的孩子。这位妈妈的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下面分享给大家。 一、减少冲突,懂得顺应 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粗暴的制止“不能乱碰乱摸,不能放嘴里,不能大喊大叫”等等,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其实,顺应孩子让孩子适当吃点苦头或是自觉无趣才真正有用。比如,孩子非要碰热水壶,那就在倒水的时候让孩子在旁边看,让他的手握着水杯,等孩子感觉到烫,立即拿开时,他就会意识到

  • 爸爸有多疼女儿?可以让老婆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
    爸爸有多疼女儿?可以让老婆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

    女儿是老爸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放在一些女儿奴的老爸身上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老公对小情人的宠溺态度,有时真的会让老婆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 @雨中花:我老公也是一个很宠爱女儿的人,有时候都让我嫉妒。小时候,他每次给女儿冲奶粉,会记下时间和喝奶量。整整记到孩子一岁半,一大本的笔记。密密麻麻全是女儿喝奶的时间和喝奶量。 @一心一意:我老公对我一百一,但听见女儿哭着要奶喝我们还在离家大约15分钟的地方他就跟我急了…虽然事后跟我道歉……我还是有一点点失落。不过我很开心!因为我很开心女儿有爸爸妈妈这样毫无保留的爱! @卡卡:老公每次出差回来,手里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每次我都屁颠屁颠的去接着,可是打开一看,全是女儿的东西:洋娃娃、玩具、衣服、小裙子……没有一样是我的,唉!感觉给自己生了个“小三”! 现实中爸爸疼女儿主

  • “讨好型”的孩子,注定过不好此生!
    “讨好型”的孩子,注定过不好此生!

    朋友曾经是流着泪跟我讲述她这段经历的。 小时候父母工作在外地,把她寄养在奶奶那里。奶奶对她特别不好,可是她还是会在每次妈妈打电话时告诉妈妈自己很好,寄人篱下,加上奶奶不可撼动的“威严”,小小年纪的她便学会了早早的懂事。 学着看奶奶的脸色行事,奶奶不高兴时特别恐慌,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就更勤快地做家务想讨奶奶开心;奶奶高兴了她也乐呵呵地陪着笑,尽管也不明白为什么。 她后来似哭似笑地说: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为赢得父亲的笑,扮了一整个童年的“小丑”。 朋友的故事也是现在很多“讨好型”小孩的真实写照: - 敏感、胆小、自卑、过分乖巧 - 善于观察大人的脸色,被大人的情绪所控制 - 没有主见,做事只为获得大人的关注和赏识 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萨

  • 教育,不仅拼的是爹妈的“钱”,还得拼爹拼妈 ......
    教育,不仅拼的是爹妈的“钱”,还得拼爹拼妈 ......

    今年暑假,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很多父母的朋友圈里热传。 一位高管妈妈,月薪三万以上,家中大部分的支出由老公负责,她只负责5年级女儿的日常开销,结果依然捉襟见肘。 很多父母感叹,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孩子的教育,似乎成为一场消费能力的比拼。 不能否认,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并不是父母为孩子花得钱越多,孩子就能被教育得越好。 所谓拼爹拼妈,与其说是拼经济实力,不如说是拼得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拼父母的教养与言行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有个姑娘看电影的时候,一直被后面的熊孩子踢椅背,姑娘忍不住提醒了孩子的妈妈几句,结果这位妈妈二话不说,当着孩子的面打人、摔手机。 同样是在公共场合,有个孩子不小心把爆米花洒在地铁车厢,父亲却和孩子一起,将散落

  • 爸爸应该怎样参与到女儿的教育中???
    爸爸应该怎样参与到女儿的教育中???

    俗话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 每个爸爸都爱着自己的女儿,可能也会在心里设想要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希望她具备哪些优良的品质......那么,父亲应该如何融入女儿的生活,参与女儿的教育呢? 勿作高控制型父亲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小女孩,上海话形容为很“嗲”。于是趁着园里一次“父子同乐”的活动,我有意识地观察了几个家庭之后发现:哦,原来她们的爸爸把女儿当成公主来对待:讲话全都是跪着;热了给孩子脱衣服是跪下来;玩游戏时,因为我们桌子比较矮,他们也是跪在桌子旁边。我相信这个动作爸爸肯定不是第一次做,而是早已习以为常...... 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对待孩子是“服侍型”还是“公主型”,在我看来都属于高控制型。这些孩子没有爸爸在旁边时,除了哭就什么办法都没有。所以说,高服侍就是高控制,潜在地阻止孩子好好去长大。

  • 你觉得生儿子不好带,你生个女儿试试......
    你觉得生儿子不好带,你生个女儿试试......

    这两天,妈妈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你觉得孩子好带,那是因为你生的不是儿砸》,主要是吐槽家有儿子,家里永远如龙卷风过境,操着八辈子的心崩溃到怀疑人生,怀疑儿子是天生来惩罚妈妈的...... 可是,看了网友的评论发现,我不是一个人。我只想说,认为女儿好带的,那是因为你生的不是“假女儿”。 而妈妈群也如同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很多养女儿的妈妈表示,虽然家有姑娘,可画风并没有文文静静琴棋书画啊...... “我家是假女孩吧,那皮的可以和男孩有的一拼,人家女孩不爬树,不挖土,我家是啥都做,衣服一天下来不是脏了就是坏了。” “难道我生了个假女儿?所有男孩淘气的症状她都有,沙发背上爬上爬下,跳上跳下。” “关于哭,男孩嚎三分钟,停。女孩喑喑咽咽半小时还没完没了......” “我怎么女儿比儿子累?

  • 孩子的玩具被人抢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玩具被人抢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咨询 我儿子1岁3月,在淘气堡里宝宝手里拿着我存衣物的柜子钥匙,对面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迎面走了过来,差不多有2岁半了,一把从我儿子手里抢走钥匙,我反应也快直接从他手里拽住,当时我嘴里说不能抢小朋友的东西。 儿子突然哭了起来,当时我安抚宝宝,和宝宝说:“没事,宝贝,妈妈给批评他”,我也没说别,看宝宝哭就抱着宝宝走开了。心想算了。 但是回到家一直觉得对方家长应该道歉。这让我久久不能入睡,非常自责,感觉没有保护好孩子,我想问问当家长的你们,如果换你是我,今天你会怎么做呢? 看到这里,有部分妈妈可能已经跳起来了——2岁半的孩子抢1岁3个月孩子的玩具,那不是欺负人嘛?!作为妈妈,护子心切的焦灼立刻就要从头脑蔓延到四肢,就差大打出手了。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宝宝在淘气堡里玩,有小朋友跑过来抢走宝宝手里的东西,作为妈妈,你会怎么

  • 孩子3岁前,真的没有记忆吗???
    孩子3岁前,真的没有记忆吗???

    无论大家绞尽脑汁,都很难记起3岁时的事情吧?为什么呢??据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3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婴儿时期。由于他们的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好,这块脑区域通常被称为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是大脑中发育最慢的部位。它负责生成情景记忆,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节。 因为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因此不能将所经历的事情储存完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死活记不得3岁以前经历过什么。直到孩子4岁以后,大脑的发育开始渐渐有了长期记忆。 然而,尽管好多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有些情景会伴随我们一生。比如,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是:有一次我不想去幼儿园,我爸爸着急上班,气急败坏地给了我一耳光。二是,我开始学习写自己的名字。由于笔画复杂,老写不好。于是头顶上被狠狠滴敲了一下。 哪种记忆像刀子刻在心上,时间永远抹不掉? 有一些网友留言,也许能让人看到规律

  • 宝爸带娃有这么多好处,快让他多陪陪孩子!
    宝爸带娃有这么多好处,快让他多陪陪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往往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只忙于赚钱,妈妈只管带娃,其实在带娃的过程中,宝爸若能更多的参与进来,对孩子对家庭的好处,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1、孩子独立性强 爸爸身上男人的特点是妈妈无可替代的。男人的思维,生活习惯,处理事情的方式等很多地方和女人不同。宝妈是温柔的,细腻的,在带孩子上细致多一些,宝爸的粗中有细更适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般来讲,爸爸带大的孩子独立性要强。 2、有助于家庭和谐 现在不少宝妈都像男人一样,也拥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带娃,整理家务,全部都压在宝妈身上,会让她疲惫不堪。宝妈长时间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下,劳累容易导致心情不好,爱发脾气或爱唠叨,时间久了影响夫妻间感情和谐,对孩子影响也不好。宝爸多陪孩子,可以减轻宝妈的负担,有助于家庭和谐,亲子间感情的增进。 3、增加孩子的

  • 100%专注的陪伴,就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100%专注的陪伴,就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不能安安静静乖乖地玩玩具?为什么家里永远无法获得片刻的平静?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因为孩子们的不听话或挑衅感到情绪暴躁,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困境,后来,真的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专注的陪伴,让关系改善 我家大女儿虎妞个性比较温驯,有颗善良的心,但又是个标准爱面子、爱表现、富有创意的狮子座,她玩起游戏来,总有各种创新招式。而小女儿小菩提的个性则是非常强烈、霸道,跟我一样是天蝎座,聪明又带点奸诈,虽然超会撒娇,却又调皮到令人容易“毛起来”—暴怒的程度。 她们两姊妹一起玩的时候,好的时候很好,不好的时候就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但几乎每次都是妹妹吵赢,因为姊姊总是想讲道理,但妹妹从不按照规矩来,往往都是直接动手抢……姊姊生气时,顶多学老虎一样吼叫几声—以前只有她一个孩子时,这招对爸爸很有效,爸爸往往很快就屈服,但对她妹一点效果都没有,小菩提往往

  • 粗心大意只是挡箭牌!孩子的粗心其实就是能力不足!
    粗心大意只是挡箭牌!孩子的粗心其实就是能力不足!

    别拿粗心大意当借口,所有粗心大意的背后都是能力不足,家长要注意! “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上课也都听得懂,就是写作业和考试时太粗心,老师你说怎么办?” “孩子读题都能读懂,就是一下笔就粗心,这问题要怎么治?” ……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很多家长习惯性的把孩子的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用“粗心大意”四个字来帮孩子遮掩,要知道粗心大意的背后就是孩子的能力不足。 而我们的家长总是心存侥幸的认为: 孩子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不是因为不会, 更不是因为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 更不会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就是粗心大意而已, 只要我的孩子能够把粗心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绝对是班级,甚至是学校的“学霸”。 还带着这样想法的家长,请认真听我说一句话:别痴心妄想

  • 有了二胎,上幼儿园的大宝还是捣乱不断,甜蜜的烦恼加倍了
    有了二胎,上幼儿园的大宝还是捣乱不断,甜蜜的烦恼加倍了

    我女儿四岁了,去年就已经上幼儿园了,婆婆一直因为我生的是女儿一直对我们家不冷不热的,小叔子家的侄子比我们家女儿小一岁,婆婆一直帮着照顾着呢。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我心里清楚,但从来不说。 大家都劝我,说你看你家闺女都上幼儿园了,你也轻松不少了,政策也好了,让生二胎,你还不赶紧添个儿子,不然啊婆婆家有啥都要让人家小儿子家夺去了。你们到头来啥都得不着。再说了俩孩子多好,是个伴。 各种语言的唆使,和老公的软磨硬泡,还有婆婆真实的不平等待遇,我考虑了很久决定要了二胎,怀孕开始,婆婆就跟变了个人一样,经常往我这跑,各种营养品的补贴着,还帮忙做家务,还嘘寒问暖的,我简直受宠若惊,果然我家二胎生了以后是儿子,婆婆真的是不一样了。经常过来帮忙。 每天帮我接送女儿幼儿园,还帮我做饭,我心里觉得很是感激。就是儿子小,照顾不过来。多亏婆婆这边的帮衬,不然我

  • 二胎家庭独有的3个优势!看看就羡慕!
    二胎家庭独有的3个优势!看看就羡慕!

    昨天身边的一个宝妈说:“怎么觉得有了二宝后,就越来越讨厌大宝了?。 接下来数落了一通大宝的毛病:什么大宝调皮又固执,都四岁了还是那么不懂事,总惹我生气;什么大宝上幼儿园捣乱不配合老师;还说大宝吃饭洗漱总是拖拖拉拉…… 大概是一个人带小宝,还要照顾大宝,有时候太累了。相比小宝搂在怀里吃吃睡睡,大宝是要淘神很多,但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都要从这儿过。 但不管怎样,二胎家庭独有的3个优势,别人却只有羡慕的份儿! 1、孩子学会了分享 幼儿园里老师不管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都不如给孩子一个分享的成长环境。 从小有个兄弟姐妹,互谅互让等等,各方面成长教育,比起独生子女总体上肯定要好。 你会发现,自从二宝出生后,大宝不知何时起,已经进入了哥哥姐姐的角色,好吃的好玩儿的都会分享给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