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放假,很难得地跟几个闺蜜聚了一下。 每个女人身边都应该有这么几个怎么样都分不开的闺蜜吧? 七年前,小萌、小艾、阿珊和我都刚刚毕业没多久,因为性格相投,所以经常厮混在一起。 但短短几年的时间,我们这几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其中阿珊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六岁多,刚刚生完二胎,小萌的孩子已经四岁,我和小艾也是刚刚生完孩子。 所以能够像这样齐全地聚在一起,真的是很不容易。 几个妈妈见面,难免聊到孩子。我不禁大倒苦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家里鸡飞狗跳,孩子还特别能闹腾,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艾深有同感:带孩子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一个职业!没有周六周日,没有节假日,每天眼睛一睁开就开始工作,晚上困到不行的时候,小家伙还在闹腾。真是谁当妈谁知道! 小萌也感叹:确实!这份工作没有KPI考核,没有绩效工资,没有奖惩机制,
今年暑假,我带孩子去参加一个亲子夏令营。 结束的那一天,几个都是8、9岁孩子的家庭约在一起吃烧烤。 服务员刚拿菜单过来,一个叫小军的孩子,抢先大声说“我要吃牛肉!要吃鸡翅!要吃鱿鱼!”大家陆续点完餐后,等待上菜。 因为正值晚上用餐高锋,餐厅的客人比较多,小军一会儿就大声嚷嚷:“我们的菜怎么还没来 ?!” 服务员过来解释说稍等一会儿,但小军一连大声催了那个服务员好几次。 菜终于上来了,小军立刻把他爱吃的烧烤签一把一把拿起,堆到自己的盘子里。 一会儿小军觉得不过瘾,就干脆用手抓起来吃,弄得满嘴满手的油,好动的孩子还把油弄到了旁边两个小朋友身上,但是小军没有道歉,继续把好吃的往自己盘子里堆。 中途吃得有点辣了小军又大声地喊:“服务员!倒水。” 最后小军自己碗里放了一堆菜没吃完,细碎的骨头渣子吐了
前段时间,朋友刚生宝宝,月子里,她就经常找我诉苦:婆婆要给我女儿把尿,把了几次,每次都能尿出来,她就更有成就感了…婆婆要跟孩子睡,说怕我晚上睡沉了容易压到宝宝! 我女儿长湿疹,婆婆直接给她喝艾叶水,说可以驱湿。我家婆说我母乳没营养,总是偷偷给她喝奶粉… 我也只能安慰一下朋友,帮不到她。很多妈妈都说,自己要上班,只能把孩子给老人家带了,实在没办法。但是,老人家带孩子的方式,又实在很看不惯。我问了好多个妈妈朋友,她们随便举个例子,都能引起共鸣,不信你看看! 1给孩子把屎把尿 老人家总是觉得尿不湿对宝宝的生殖器官不好,说总捂着,所以,他们带孩子的时候,都不给宝宝用尿不湿,而是直接给孩子把屎把尿。跟她说过早给孩子把屎把尿对宝宝的泌尿系统不好,她就甩一句:“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把过来的,你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2孩子有点咳嗽
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父亲的教导! 爸爸要给孩子以行动和语言上注入正面的,阳光的,正能量的力量。爸爸的消极态度,负面思想,粗暴的语言,对朋友、对家人,特别是对孩子的母亲的态度和语言及行为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甚至铸就孩子终生的人生品格。 爸爸手上拿着手机却要孩子认真做作业。爸爸歪倒在沙发上却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随地吐痰却要孩子讲卫生,爸爸总爱迟到却要孩子做人要诚信…… 这无异于对牛弹琴。孩子的不配合只能说孩子也不是天才。 1爸爸,你是多么重要! 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那你的宝宝进步不会让你失望的。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
1.恋爱,其实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什么是理想父母?就是可以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梦想: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也许你真的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但是你早晚会发现,对方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人,而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 因为,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2.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因为各自的坐标体系不同。我们从坐标体系的中心,向其他人——我们的分析对象,发出推测、揣摩、评价。我们总是纠结于事实、对错,却忽略了对方的情绪、感受。事实上,你看到的事实,只是你眼中的事实,而不是对方的事实。 想要理解对方,就需要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几种“坏”行为,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宝妈们别误解错怪了孩子,错误的引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变得自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宝妈若发现宝宝最近变的自私起来了,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宝妈们别盲目的给宝宝扣上自私的帽子。一般宝宝在3岁左右,随着物权敏感期的到来,这个特征表现会比较明显,这是孩子对自我和他我界限感的认知,也是心灵成长的一个标志。此时需要宝妈们正确引导,让孩子懂得分享,感受到分享后能带来的快乐,别强迫孩子分享,不要滥用自私的标签伤害他们。 2、在意别人的看法 孩子在意别人的看法时,会变的比较敏感,比如在意别人说他的体重,会在意妈妈夸别人忽略了他等。当孩子这个阶段到来时,也是孩子认知度提高的一个标志,他开始在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感。有时可能妈妈觉得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惹火了他,此
女人升级为宝妈后,这精力呀都在宝宝身上,话说,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宝妈呢?下面这几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一名合格的宝妈,为了照顾宝宝,脏不脏,是否恶心,痛不痛,宝妈们全然不顾了,这几件事合格的宝妈会经常做! 1、用嘴给宝宝吸鼻涕 直接用手给宝宝擦鼻涕那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看着宝宝鼻涕堵住或者因堵住鼻子呼吸不顺畅时,宝妈特别心疼,一些宝妈还会用嘴给宝宝吸鼻涕,不懂的人看着会恶心,只有当妈的才能理解,这是浓浓的母爱! 2、吃孩子的剩饭 没生孩子之前谁愿意吃别人的剩饭呢,晋升为宝妈后,吃孩子的剩饭不自觉就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宝妈吃孩子的剩饭,一直吃到孩子成人了也不曾嫌弃。而且有时候别说是孩子的剩饭了,即便是孩子吃到嘴里不喜欢又给吐出来,宝妈接着吃到自己嘴里都不嫌弃。话说,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这种不自觉的行为看着都觉得别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陪伴孩子,而不是陪着孩子! 请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玩! 以上这些口号,都是在教育为人父母者,不要忽视了孩子。或许总是一定要处理的工作邮件,或许是每天必刷的朋友圈,或许是琐碎繁杂的家务事,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时总是三心二意。 是的。 三心二意的父母,培养三心二意的孩子。 高质量陪伴到底有多重要,不说口号,举个例子吧。比如孩子自己做一件事,却不能独立完成,父母在他提出需求时没及时回应;做事挫败和求助失败的双重打击,让他开始暴躁、发脾气,然而父母竟然还怪孩子“脾气太大”。这对孩子的打击可想而知。 在听了那么多高质量陪伴的呼吁之后,在丝瓜到来后我们制定规则:晚上8点到9点之间,是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可是,我们的高质量陪伴,到底该怎么做呢? 以我自身为例,某天晚上我在陪着
爸妈们有没有这样形容过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家孩子经常遇到一点小事就哭” “我家孩子晚上睡觉总是说害怕,要搂着妈妈睡” “我家孩子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不敢吭声” “我家孩子正在玩滑梯别的小朋友一靠近,他就立马躲一边让别人玩” “我家孩子见到生人总是躲在妈妈身后” “我家孩子害怕打雷、害怕小动物、害怕天黑、害怕敲门声 ……” “我家孩子,爸爸稍微大声一点说话,就能吓哭了。” 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令爸妈们头疼不已, 每次说起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我家孩子太胆小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贴上胆小的标签。 胆小的孩子,你究竟在恐惧什么? 小朋友可能在某些特定的阶段会害怕很多东西,有的小朋友害怕毛绒小玩具
小D2岁刚过的时候,有一次她爸爸带着她在游乐场玩,被一个小男孩抢了她的玩具,当时她想要回来,却被男孩顺手一推,摔倒在了地上。后来我老公和男孩的母亲都及时干预。据老公说,小D当时大哭不已,老公说,“他抢了你的玩具,你很难过。现在没事了,爸爸带你去吃冰淇淋吧”。 老公后来和我描述,小D被抱着时就反复在重复几个词,“推倒,玩具,我的”,但当听到“冰淇淋”后,似乎哭声慢慢变小了。后来他们两个愉快地分享了一个冰淇淋,事情似乎也就解决了。 后来的几天里,一向睡眠很好的她,每到半夜里都出现醒来好几次。排查了各种情况后,我直觉怀疑就是那天发生的抢玩具事件。印证我这个想法的是,有一次她半夜醒来,我抱着时,她还在喃喃自语,“我的,玩具”。 这件事情的后遗症有那么大,是我和老公始料未及的。但她那么小,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晚她醒来大哭时,我抱着安抚,告
在宝宝的心中,妈妈是个超人,在宝宝的眼里,妈妈是棵大树,是宝宝最强大的依靠。所以,妈妈们,好好享受与宝宝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晚上哄宝宝睡觉,太困了自己反而先睡着了。半夜惊醒,发现2岁的宝宝一边深情地望着我,一边用小手在我身上轻轻拍着,嘴里还轻轻吟唱:“世界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就像我平时拍她睡觉一样。 问她:“在哄妈妈睡吗?”她一边笑,一边有点不好意思地往我怀里钻。心,一下子心柔软起来。 吃完晚饭,老婆在洗澡,我在厨房洗碗,2岁的儿子端一把小椅子坐到浴室门口。 我问儿子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等妈妈。。。” 顿时,我的心头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温暖中带着酸楚的味道。 宝宝大概三岁的时候吧,分离焦虑有点严重,一直不让我去上班,每天要去上班都跟打仗一样,哭的稀里哗啦。 可是
咪咪生气地摔了手机 “妈妈,你说话不算数。你不要去,你告诉我哪个是你的上司。我要你请假不去,在家陪我。”6岁10个月的女儿咪咪边哭着边哀求我。 “咪咪,妈妈知道你很想妈妈在家陪你。很不想妈妈和公司同事出去住一个晚上。但是妈妈已经答应了要参加了,不能不去了哦。” 周末的一天,午饭前,当妹妹觉察到我下午的外出是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时,情绪开始失控起来。我有点歉意,孩子这么希望我陪伴,我却依然要留下她和奶奶在家。本来我是计划多预约两间房间,带上全家一起过去游玩的。 后来爸爸没空,就只剩下奶奶和咪咪了。一开始奶奶同意了和咪咪一起去,后来奶奶想了想,觉得路途有点遥远,而且也没有特别吸引的东西,所以最后决定了不去。 “你又没有生病,妈妈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可以请假哦。而且,妈妈已经答应了要参加的,除非真的有很特殊的事情,不然妈妈不能不去哦
最近有个爸爸跟我反映一个问题,他说他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英语总是做不好。他觉得是孩子不够自信。 后来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的确是不够自信,但是英语做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更多这方面的辅导。 后来我发现,好像听说读写不太好的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爸爸缺位。究竟是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 经过一些文献的翻查,我发现这或许不是一种巧合。 大部分的爸爸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赚钱养家,因此忽略了教养孩子的部分,然而 前段时间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幼儿读写能力的萌发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1] 所以这或许,还真的是爸爸的锅。 为什么这是爸爸的锅?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语言输入是儿童早期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 而父亲由于在语言输
双胞胎一起长大,最大的好处,是有伴儿。 以前独自带小慧时,如果我没空陪她玩,她就坐那儿看动画片,有时能连看两个小时不挪窝。自从小智回来之后,小慧对动画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顶多看完一段巧虎,或是看完两集朵拉,就与小智一起跑到别处去玩,或是玩玩具,或是玩游戏,或是过家家,或是聊天。有时候看他们两个玩得那么欢乐,觉得再苦再累,都非常值得。 双胞胎在一起的不好处,就是争抢打架。这也许也没什么不好,争抢打闹也是小孩子的本能,但是两个娃又哭又叫又打又闹的时候,是让人很心烦的。 小智小慧三岁半了,争抢与打闹仍然经常发生。前天早上,去上幼儿园时,为了争着按下楼的电梯,两个人打了起来。小慧抢着按了键,小智不依了,大声嚷嚷他要按。小慧尖声吼他:昨天早上是你按的,今天早上轮到我了。 小智横着一双眼,二话不说,冲上前去就踢了小慧一脚,小慧扯开
在公园、游乐场玩时,有些小朋友会很自然地玩到一起去,有些小朋友很想参与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交朋友,要么很害羞、懊恼,要么就会很抓狂。 有的小朋友见到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甜甜地笑。有的小朋友却很羞涩,不好意思,父母再三催促才会蚊子哼似的跟人打招呼。 需要明确的是,2岁左右的孩子几乎完全是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看待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认为其他人都和他想的一样。 他们经常拒绝分享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是各玩各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所以如果妈妈因为宝宝有上述这些表现就认为他自私或社交能力差,可是大大的误会哦。 如何让孩子自然、开心地与朋友相处呢? - 充分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 让2岁左右的孩子学习如何跟别人打交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充分的尝试机会
家长说:孩子真是不懂事,老和我顶嘴! 妈妈的烦恼 “我们家孩子以前不这样的,现在我一说她两句,她就转身就走,一点都不听话。” “我们的儿子更是让他往东偏要往西,下雨天让他看着路,偏偏要去踩水,你说他他就顶嘴,家里也就他爸能治他!” “孩子以前很听话,几乎我说什么他不会反驳。现在上小学了,比以前更加古灵精怪了,你说他一句他就回你一句!” 孩子说:我为什么和父母顶嘴? 言而无信的家长 上个星期,和爸爸约定好如果我作业完成了就带我去游乐场玩。可等我完成了他却改口说,等你考上班级前十名,考不上就别想了。我真的特别生气,为什么你们大人这么言而无信…… 父母不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都没有做到。让我早睡,可爸爸在外面打麻将到凌晨才回家;让我别玩电脑,我妈却在
有时,作为家长,我们会把孩子和我们说的一些“私密话”,当成“很可笑的事”饶有兴趣的讲给别人听。 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因为,我们大人眼中的“很可笑的事”,在孩子心里,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在你津津有味讲给别人听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 过年的时候,妹妹带着2岁的小外甥在妈妈家小住。 因为妹妹一家工作和生活在外地,一年只回来一次,恰巧,小外甥又正处在萌萌的年龄,基于以上原因,在那几天里,大家都围着小外甥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正玩地高兴的时候,弟妹笑着说:“哎呀,你们不知道我们家琪琪都吃醋了,昨天她对我说,奶奶、姑姑都偏心,全都哄着小弟弟玩,对她都没原来好了!你们说,这小孩子怎么都有小心眼了啊!” 可能我4岁的小侄女(弟弟家的女儿),感觉原来围着她转的一家人忽然都围着小弟弟转,心里有了点小不适应。
作为母亲,要学会边爱边放手 上周五,小龙幼儿园开家长会。那天早上,我在跟先生商量谁去开家长会时,小龙却斩钉截铁地说:“爸爸,你就去开了一次家长会,你这次必须去。妈妈就不用去了,妈妈就算去了,也只能站在楼下等。” 听着他这番话,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大有一种被踢出局的感觉。因为忙着去上班,倒也无暇多想。中午闲下来时,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小龙那句话以及过去四年多时间里的分离画面。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我与他人生的第一次分离。记得他出生的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不由自主地摸肚子,当手触碰到肚子时才猛然惊醒,他已从我肚子里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个体。有那么一刻,恍惚间,我仿佛又感觉到了他在我肚子里乱踢乱跳伞的感觉。在我怀念那种感觉时,他早已打着哈欠慢慢睁开双眼。 在他一岁时,我蹲在他身后,他从我怀里站起,抱着头,一路小跑出去。望着他不断摇晃的身体,
小苗妈妈总嫌家里的“小麻烦”太讨厌,很多行为都让大人头疼,然而,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天赋异禀的,很多时候,孩子身上潜在的优点也许会表现得不合常理,甚至比较烦人。可是,大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学会判断孩子的特质也是大人的一个特别的能力。 当孩子表现出这些“烦人”的行为时,先不要急着批评他,也许它可能意味着孩子智商的某个层面比较突出。 天生小话唠 儿童智商评测中是有“言语智商”这一大项的。话多的孩子,往往思维丰富、表达能力强,这样的孩子不但人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将来在语言类行业也会很有作为,比如播音主持、演讲等。 家长不要以“话多”为由严厉批评孩子,这不但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表达欲望”,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变得不敢、不愿意与陌生人沟通交流。 “话唠”的孩子多代表性格阳光乐观,语言表达强,人际交往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融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