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很磨人的行为,长大可能更聪明!
    孩子小时候有这些很磨人的行为,长大可能更聪明!

    有娃后,妈妈们最喜欢凑一起聊孩子了,一聊才知道,什么叫人比人得......嗯,那什么,有的宝宝吃了就是睡,睡了就是吃,别提多乖了,而有的宝宝简直就是个小恶魔,分分钟考验妈妈的忍耐心,一个不对就能哭得天昏地暗,让人实在是无所适从。 之前一位妈妈就在那边吐槽,宝宝还不到1岁,可是每天那叫一个精力充沛,白天不睡觉,晚上也能醒好几次,不高兴就必须抱抱哄哄,再不高兴张嘴就哭,睡觉必须 要人陪 ,当妈的已经快崩溃了。 看来,很多宝贝不是天使,是来惩罚妈妈的小恶魔啊。但是,遇见这样的宝宝,妈妈们先别急着发火和发愁,如果去医院检查,孩子身体没什么问题,那你可能是遇见了一个高需求宝宝,这样的孩子好好培养,以后也会更聪明。 需求多 高需求宝宝自然需求多,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强烈的渴求,而且一定要满足。比如要求父母抱抱、亲亲、

  • 终于明白了!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是什么?
    终于明白了!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是什么?

    “妈妈平时很爱发脾气,一天我和爸爸起码要骂三四次,因此我也被妈妈传染了。她一下班到家我就试一试她的脾气,每天就在这时被骂,我好声好气地问她:“亲爱的妈妈,今天买了什么菜?”妈妈皱着眉头:“整天就知道吃,读书也没看你那么紧张!”我也不甘示弱,大骂起来:“我好声好气地问你,你却骂我!”我想可能是妈妈工作忙的缘故吧!” 看完这篇三年级小孩写的日记,我们不禁的反思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莫名对孩子发火的时候呢?如果有,这就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 01一分脾气七分坏 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发脾气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很多父母把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调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但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 有些时候,父母总是把生活上的情绪延续到孩子身上。很多父母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于是总想尽办法修理孩子。 再

  •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家长必看!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家长必看!

    读书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但对有的人来说,却是苦恼的事情,也可以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表达。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在书中寻找乐趣、增长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已成为孩子的新宠,这样不但对孩子的视力、脊柱发育及语言交流造成影响,还会延误孩子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首先要抓住孩子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尤其是在3-6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心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在这段时期,要逐步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或者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来让孩子感受书中的乐趣,慢慢用语感来培养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从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或是固定时间、固定的内容用手机;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固定的时间读书,这样孩子就会

  • 不想自家宝宝成为“软柿子”任人欺负?你得教会宝宝这2项本领!
    不想自家宝宝成为“软柿子”任人欺负?你得教会宝宝这2项本领!

    孩子们的成长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能把自己所有的社会经验灌输给他们,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的更好。但是孩子们的年龄毕竟偏小,对于家长们的要求把不好度,有时候甚至为了能让父母们开心,他们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不开心的事。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的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拜访,当临走的时候,朋友的孩子希望带走自己孩子的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为了避免尴尬,会勒令自己的孩子把玩具送给朋友的孩子,虽然不愿意,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会乖乖的把玩具送出去。家长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妥当,试想一下,如果别人先要家长自己的一件宝贵的物品,家长会持什么态度?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孩子确实会成为大人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但是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自己不被重视,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的想法,根本不会有自己的主见,就算有

  • 会表达的孩子不吃亏,家长必看!
    会表达的孩子不吃亏,家长必看!

    这几年,我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父母教育子女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孩子长得多高吃的多胖,也不是会多少才艺,而是,他会表达自己。 《爸爸去哪儿》一直是我喜爱的一档综艺节目,第五季里,小小春一出场就把我圈粉了,不仅是因为他软萌可爱,还是因为他会说话。 他的爸爸陈小春一看就不是会和孩子相处的男人,板着脸,时不时还会吼一嗓子。 一般来说,家长一生气,孩子的反应是各异的,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假装没觉察,有的很害怕,有的干脆就先哭了……但是,小小春什么反应呢?他说:“你能不能不生气?” 不兜圈子,不拐弯,单刀直入,干脆又利落。 这个好处是,问题一下子被拉到明处了,对方无法回避。陈小春估计自己心里都愣了一下,想,原来我在生气?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的陈小春立刻做出回应,他们之间的问题得到化解。 还有

  • 孩子,我更希望你不要那么“善良”!
    孩子,我更希望你不要那么“善良”!

    昨天,达妈看到一则悉尼街头测试视频震惊了!不知是豪车太诱人,还是对他人毫无防备,被搭讪的女留学生纷纷上车!今年夏天,已经发了多起和安全有关的事件,章莹颖失踪案、江苏淮阴少女被邻居侵害……在一个个血淋淋现实面前,难道还不足以给大家敲响警钟吗?所有的孩子都是弱势群体,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保护自我。 刚提到的测试在悉尼3所名校附近进行。被搭讪的年龄在2岁的12位女生中,竟然有10位上了陌上人的豪车,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基本上所有上车的女生都同意和车手进一步接触。 还有女生甚至直言“自己一个人”“自己是单身”,才第一次见面就这么说无疑给自身的安全设下很大的隐患。幸好这只是一个街头测试,如果豪车里做着的是“有心人”,后果将不敢设想!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女生给出的理由是“开好车的应该都不是什么坏人”。真是奇怪的逻辑,难道坏人的脸上会

  • 半岁后这样带孩子逛超市,比上早教课还管用!
    半岁后这样带孩子逛超市,比上早教课还管用!

    相信麻麻们都深有体会,在现在这个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教育。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蒙特梭利、瑞吉欧、华德福这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这些早教班的课程少则一两百一节课,多则上千块。 不报?又担心孩子什么都不会!必须报名上早教班?家里的经济真的支撑不了这样的高消费! 况且,宝宝还非常小,注意力集中不了,分分钟打水漂,让人忧心不已! 到底怎么办好呢? 其实,真正好的早教课除了这些课程可以学到外,还能在家在生活中学到。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就能省下一笔不菲的早教费。 对宝宝而言 超市是一本有趣的教科书 不少妈妈认为,带着孩子逛超市是个大麻烦,不仅分散注意力,还常常各种捣蛋,所以不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 但育姐的朋友就不是这么想的: 小A的儿子4岁

  • 宝宝多大才会认人?别看宝宝小,不是亲妈宝宝才不理你
    宝宝多大才会认人?别看宝宝小,不是亲妈宝宝才不理你

    小侄女快三个月的时候,我和妈妈去表姐家,去的时候,小侄女在那儿哭,表姐去厕所了,表姐她婆婆和姐夫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就是哭个不停,于是我和妈妈也就加入了哄小侄女的队伍,可是我发现这小家伙谁都不鸟,就是一个劲儿的哭个不停。 我之前是幼师,大家都认为我哄孩子很有一套,于是就让我哄,可是我哄了老半天,真是把我吃奶的劲都用上了,可是小家伙还是哭不停,这让我瞬间很是尴尬啊。 表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伸手去抱小家伙,表姐抱着摇了摇,哄了两下,居然不哭了,哎呀,果然亲妈哄着才有效,这么小就能分辨出妈妈了,骨肉亲情真不是盖的。 宝宝多大能认出妈妈? 宝宝多大能认出妈妈,这还真不好说,不过基本上宝宝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认出妈妈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早的,也有一些比较晚的,但是基本宝宝3个月就能认出妈妈了。 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

  • 孩子跟你越来越生疏,你以为只是因为Ta长大了,真相却是......
    孩子跟你越来越生疏,你以为只是因为Ta长大了,真相却是......

    中秋过后,我辗转到了表姐家玩几天。 从进门到离开,表姐反反复复跟我吐槽一个话题“女儿越来越不喜欢跟我说话”、“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总是不喜欢我给她拍照”、“她现在总是喜欢一个人出去,还不许我跟着”...... 总结下来的整体意思就是:外甥女跟表姐越来越生疏。而外甥女不过11岁,正读小六而已,表姐无奈地叹息“女大不由娘!”“她长大了!” 其实,据我这些年对表姐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观察,出现这种状况一点都不出奇,孩子也不是因为长大了个性独立了才显得生疏,而是表姐自己一点点挖开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而不自知。 首先,强制要求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技能班,各种占用课余休息时间。 外甥女从小很爱看书,粗略估算阅读书目已不止百本,而她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始终保持在95分以上,除了数学90分左右。 但尽管如此,表姐依然每个学期

  •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今天我知道,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时代,学习知识,获得以后的人生中所必备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必须要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 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都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乐。将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有些孩子以为国外的教育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只有让孩子正视学习的重要性,

  • 堪忧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深度好文!
    堪忧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深度好文!

    “隔代教育”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常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今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成本,这些都是造就“隔代教育”问题凸显的客观事实。 但是,这些客观的时代背景并不能成为没时间、没精力照顾、教育孩子的理由和借口。养不教,父母之过,无论所处的时代如何变化,仍然适用。 清晨,我还在老家美美地睡觉,却被丫头摇醒了。丫头怯怯的说:“妈妈,阳阳哥哥好可怜哦,又挨骂了。” 我一听,果然隔壁五娘又在开始对堂妹的孩子进行日常吼叫式地“训话”了,我已见惯不怪,很想不理它,继续我的美梦,但念及丫头已清醒,只能敷衍的说:“可能哥哥犯错了吧。” 丫头听了,继呢喃到:“哎,那天哥哥才被他外婆打了,他现在肯定还很疼吧。” 看着丫头心疼的表情,我瞬间睡意全无。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深知“黄金棍下出好人

  • 当孩子被同学孤立后,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逆袭”?!
    当孩子被同学孤立后,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逆袭”?!

    小家是个内向的男孩子,他话不多,喜欢研究自己开发出来的小玩具。可就是这样的他,在进入小学一年后,自卑起来。原因是他学习不好,于是常常被老师批评,很多小朋友都围着他嘲笑他,慢慢的小家被同学孤立起来。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男孩,周一北,也是一年级的小豆包。他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小朋友的冷遇。但周一北,没有选择被孤立,而是常常以各种形式的行为吸引小朋友来关注自己,甚至不惜做鬼脸、耍怪态。 这两个同一境遇下的孩子,虽然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伤害。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是难堪的、难过的。 但无论是怎样的情绪都需要父母压制住,而是要坦然的接受,并时刻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与干预或帮助。 比如,小家的妈妈,心理专家建议: 希

  • 宝宝白天在幼儿园吃不饱,晚上回来又暴饮暴食,你家娃是吗?
    宝宝白天在幼儿园吃不饱,晚上回来又暴饮暴食,你家娃是吗?

    对于宝宝在幼儿园的吃饭问题,估计困扰了大多数宝妈吧?我很不幸的也在其中。为此,我每天早起都要给女儿做早餐,让她在家先吃一顿,然后去幼儿园再跟着吃一日三餐,确保这一天不会那么饿。 但是我知道她这一天还是比在家的时候要少吃很多东西。就看她没晚回来还没到家就要吃的样子,我就知道,她又没吃饱。所以后来我每天去接她都带着点好吃的顶饿的,基本看见我就开吃,一路都不停嘴。 到了家里还是一样,吃水果,吃饼干,一直到吃完饭,还是能吃进去不少饭,每天回来都好像好几天没吃到东西一样,我看着女儿这样每天回来暴饮暴食我特别担心她肠胃会受不了,我问过其他小朋友的家长,她们的情况和我家宝宝差不多,于是集体提了意见,老师加了餐量,比之前稍微好一点了,但是回来还是会吃着就停不下来。 我们不能看着孩子这样一直下去,于是每天早上我送女儿之前我都会在车里就叮嘱她,一定要好好

  • 老公出差了,宝宝不睡觉也要等爸爸回来......宝妈都忍不住要吃醋啦!
    老公出差了,宝宝不睡觉也要等爸爸回来......宝妈都忍不住要吃醋啦!

    都说女儿和爸爸亲,这下我是信了。今晚我去接女儿放学,女儿看见我就问爸爸怎么没来呢,我说爸爸今天出差了,没在家,妈妈来接你不是一样么,她说好吧,就跟着我心事重重的回家了。 我给她拿出玩具让她玩,还开着电视放着动画片,我去厨房忙活了,等到吃饭了,我把饭菜都摆桌上了,女儿大声的问我,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呢,都吃饭了,还不回来呢?我说那咱们给爸爸打个电话问问吧,她说好的。 我刚拨通手机,她就说妈妈我跟爸爸说好吗?我把手机给了可怜巴巴看着我的女儿,听见爸爸的声音,她就眼泪在眼圈打转了,她说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呢,都吃饭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她的情感是有多丰富,或者说,她是有多爱爸爸啊。 爸爸安慰她说,宝宝先和妈妈吃,爸爸在一个很远的地方给你买糖呢,很快就回去,你在家乖乖啊,她说好吧,我等你呢,你快点!爸爸说好,然后忙着就挂了线。我以为宝宝可以安心了。没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恐吓?!那你就错了,试试这些法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恐吓?!那你就错了,试试这些法子!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长辈说: “你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也只能去捡垃圾!”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就给我滚出去!” … 当家长这么说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去捡垃圾,也并不是不想要孩子了,或者真的希望孩子滚出去,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恐吓来表达自己希望孩子的样子,比如说好好学习、停止哭闹、听话... 但是,孩子真的会如你所愿的那样,乖乖听话、认真学习吗? 恐吓,真的有用吗? 恐吓,对孩子而言,其实是特别卑劣的招数:如果我不这么做,那我就要受到惩罚。 孩子可能会担心被惩罚,才做出符合的父母期待的行为来。殊不知,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行为背后,孩子的内心实则波涛汹涌。 首先,孩子可能因此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因为“我只要不乖,爸爸妈妈就不要我了”

  • 老师让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学习!
    老师让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学习!

    前段时间看到新闻,说有位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急得突发心梗住院!这虽然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大发雷霆的场面我还是见到过很多! 这让我想起我的那位的同事。老师让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他的孩子写完拿来,他从来不看,先问一句:“你都检查过了吧,没问题吧?”孩子点头过后,他像公司老总一样大笔一挥,就完事儿了! 奇怪的是,他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 这一点,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达成共识。家长只有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老师让家长检查家庭作业并签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老师很忙,批改作业很难面面俱到,家长提前看看,把头道关; 2、检查作业只是幌子,主要是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 3、让孩子明白老师是不会管他的学习,应该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 生了二胎,辛苦三年换未来幸福的三十年?
    生了二胎,辛苦三年换未来幸福的三十年?

    当我一头忙着工作,一头忙着赶回家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娱乐,感到焦头烂额时,我常常疑惑我的母亲当年是如何带大我和妹妹两个孩子的,那时没有燃气炉,也没有洗衣机、冰箱和电饭煲,需要每天生炉子点蜂窝煤,每天买菜煮饭,每天手洗衣服……母亲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这或许是那时很多父母的真实心态吧,印象中的确陪伴在身边最多的不是忙碌的父母,而是小自己两岁的妹妹和周边的小伙伴们。 所以当这位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怂恿你说“你愿意用三年换未来的三十年吗”,你是不是内心开始有些动摇?如果还来得及,你是不是愿意给孩子一个有手足陪伴的快乐童年?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直到姊姊七岁,弟弟五岁时。 我说过,我是那种糊里糊涂、没想太多就生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孩子还小时,我哪里有机会想到「孩子需要手足

  • 教育最忌家长刀子嘴,别再让这几句话伤了孩子的心!
    教育最忌家长刀子嘴,别再让这几句话伤了孩子的心!

    很多爸妈喜欢用讽刺贬低的话说孩子,美其名曰:激将法!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心理承受能力好。 一句好话能让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话却能让孩子陷入自卑。不管你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看看! 你在教育男孩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些话? -01-你是男孩子,不能哭 大米妈经常听到一些妈妈对自己哭鼻子的儿子说:“你是男孩子,不可以这样哭哭啼啼的。” 爸妈想让孩子勇敢坚强,你可以跟孩子说:“不要哭了,哭鼻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请别加上“你是男孩子”这几个字。 你这样跟孩子说,会让孩子觉得会哭的男孩是娘娘腔,从而否定自己。孩子情绪需要得到宣泄,这无可厚非,别让孩子憋得太辛苦。 -02-别跟个女孩一样 还有些男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羞涩,动不动就会被别人说像个女孩儿似的,文文静静的。 其

  • 宝宝第一次喊人是什么时候?先喊爸爸还是妈妈呢?
    宝宝第一次喊人是什么时候?先喊爸爸还是妈妈呢?

    宝宝从刚出生只会哭到牙牙学语再到学会开口叫人,中间经历了太多事情 ,所以,当宝宝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的时候 ,父母都特别特别激动。那么,当宝宝在叫人的时候 ,他们在小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呢?他们真的能把叫的爸爸妈妈和真正的爸爸妈妈对上号吗? 小编家的宝宝叫人可早了,五个月就叫妈妈了,但是那次之后就再也不开口了,后来终于能叫爸爸妈妈了,但是她就是不叫妈妈,开口就叫爸爸,老公喜笑颜开,小编被气了个够呛,明明平时我带孩子更多,为什么都不叫我呢? 一般情况下,宝宝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牙牙学语了。不过这个时候的宝宝只是在单纯学习大人发出的声音,并不清楚大人说的话的意思。到了宝宝九个月左右,他们就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词汇啦,好多宝宝叫爸爸妈妈一般也是在这个时候,孩子叫人,父母自然欣喜若狂,觉得孩子会说话了。但这个时候的宝宝并不知道他说的爸爸妈妈是

  • 为什么孩子在家很聪明,到了学校就变“笨”了?!
    为什么孩子在家很聪明,到了学校就变“笨”了?!

    小区里,有个孩子名叫“泰伦”,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觉得很时髦。他的妈妈会自豪地解释说:“泰伦是talent的谐音,因为我和他爸爸都希望他从小就有‘天才’的潜力。” 泰伦一岁半开始认字,三岁开始学英语,四岁时已经会做简单的数学题了。刚上小学的泰伦,已经能流利地背诵几十首古诗,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都难不倒他。只要是见过泰伦的大人,没有一个不夸他聪明的。 上学后,泰伦确实很快显示出他的学习天分。但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泰伦的作业本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连老师也打电话给妈妈:“泰伦原本在班里的中上游,可是现在往中下游滑了。你这个当妈的,要多关心关心孩子啊!” 妈妈很委屈,泰伦的衣食住行、作业练习、体德劳美,哪一样她不是一丝不苟地照料?可看着泰伦70分的数学试卷,妈妈也很疑惑:上学前出类拔萃的孩子,为什么上学后就“变笨”了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