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在街上闲逛,看到这么一幕: 一个妈妈,怒气冲冲地抱着一名4岁左右的男孩,在阴凉处放下后,开始指着孩子的鼻子骂。 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我竟然能清楚地听到这位妈妈的骂声:“我就跟你说,等会再买!等会再买!你是听不懂吗!”“哭什么哭!你害不害臊?!” 妈妈边骂边往前走,男孩边哭边往后退。 这一进一退让我觉得,小男孩真的很可怜。 这边余惊未了,那边又见到惊悚的一幕: 在地铁上,正要出站,突然听到一声尖叫,随着分贝很高但听不清的“呀咿呀咿”。我第一感觉就是:有疯子? 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妈妈正在咒骂一位小女孩,因为小女孩子挣脱了她的手,像风一样在地铁的走廊力狂奔。 这位妈妈显然是爱女心切,但却给旁人一种“这人是不是个疯子”的感觉。 这不禁令我想到,平时在家,我也有过因为一点小事,大声
有一句话叫,如果你觉得带孩子不累,那你生的一定不是儿子! 用孩子爸爸的话说,就是男孩和女孩绝对不是一个物种! 我觉得当年带姐姐时一些有效的好用的方法,放到弟弟身上根本就是屁呀! 我想着做一件事情能同时让两个孩子都得到陪伴,那纯粹是做梦啊! 男孩的世界里充满了探索,动手能力超级无敌,家里所有的玩具全部拆开拆零碎。 男孩的世界里充满了攻击,所有经他手的东西都“不得善终”。 男孩的世界不能用正常的想象力去对待: 如果发现花瓶里填满了垃圾并且长毛了, 如果发现鱼缸里的循环管道被卫生纸堵住了, 如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玩具汽车, 如果从沙发底下找到手机, 如果发现跑步机的噪音变大了, 如果发现手机数据线断了, 如果穿鞋的时候被玩具
中秋节去表弟家吃饭。 同在苏州的亲戚来了一桌人。 表弟是做蔬果生意的,之前开过饭店,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关门了。然后就一门心思开蔬果超市。 来苏州十几年,从一无所有到买房买车,养一双儿女,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中秋正好加班,我下了班和老公孩子过去时,表弟和弟妹正在厨房忙活。一桌子的菜映入眼帘:剁椒鱼头、爆炒仔鸡、炖老鹅汤、大闸蟹、蒜泥生菜、回锅肉、油闷大虾、虎皮青椒、红烧鸡翅......厨房里还热火朝天。 弟妹见我们来了,赶紧出来打招呼。我问,这一桌子都是勇(我表弟)做的? 弟妹点点头说,还有两个菜,再烧个汤就好了。你们坐着聊一会。 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太能干了! 老公也由衷地赞叹到,真是大厨的水准啊! 这时大舅妈(表弟的妈妈)说了句,他开过饭店的,若连这几个菜都做不出,还开什么
我们都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来自身边最亲的人的评价,小的时候,不认识自己,关于评价,特别在意,好的评价或坏的评价,但孩子们更喜欢好的评价。 别人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接收不同的评价,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总是说一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比如父母常常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你说话怎么不过脑子” 孩子写作业写错了,就说“你真笨,上课都干嘛了,怎么什么都不会” 孩子说话天真,就说“你怎么说话不过脑子”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说“你真笨,考成这样,以后什么都做不了” 孩子被小朋友欺负了,就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总是挨打” 面对父母的指责,孩子在
家有二胎,大宝一下子从万众瞩目的位置,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小可怜,虽然妈妈们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还是忽视了大宝,可怜的大宝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 网友说:我就是大宝,家里有了老二以后,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半夜跑到爷爷坟头去哭……至今快48了,自己孩子都小学了,跟父母还是隔着一条心…… 网友说:在妹妹没出生的时候,全家人都宠我,什么好东西都给我,那时候,我还挺想要个妹妹的。可是,自从妈妈生了妹妹后,就不管我了,妹妹5岁了,她被养地像个小公主一样,每次我让她做点事,她就慵懒的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妹妹,自己做!我气不过,打了她一下,她立马就哭,妈妈就来打我。 网友说:我和我妹相差不到一岁,从我懂事起,就都是我在倒屎盆、洗衣做饭,家里什么东西没了,老妈二话不说抄起藤条就打,从来不听我解释,爸爸总说妹妹小要我多让点,可我心里的委屈从没人理解过.
当一个人在成长中缺爱时,正是容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语攻破时。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女孩的父母是成功的生意人,每天都很忙,女孩小时候是由数个保姆带大的。 女孩在高中时交往了一个男朋友,青春期的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山盟海誓。后来女孩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学,与男友开始了异地恋。 没过多久,女孩在大学又交往了一位大她两届的男友,与初恋分道扬镳。再后来,大学男友毕业后远赴他乡,女孩再度与男友分手,重新投入了他人的怀抱。 几次感情变迁,女孩很难过,她本不是见异思迁的人,只是面对对方的温柔,明知不能动心,却控制不了自己。 也许我们会说,这个女孩水性杨花,可事实却是一位长期缺爱的女孩,因为别人的温柔而在感情中迷失了自己。 在女孩的记忆中,成长的路上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长期的孤单,让她抵挡不了任何的温柔。她太需要一个依靠了,太需要有爱在
堂姐郁闷的说,她家8岁的儿子不想和她一起生活,想和奶奶住。原因是,妈妈一直逼着他学习、写作业,而奶奶会让他看电视。 当下最让爸妈头疼的问题,大概就是“写作业”的问题了,前有因为“作业太多而要跳楼的学生”,现有“陪孩子写作业而心梗住院”的家长。 每次听到身边的妈妈们烦躁的说起孩子在写作业中的状况时,我都会想到一句话:爸妈的爱是孩子路上的绊脚石。 堂姐的孩子8岁了,可是直到去年的时候,衣服还是堂姐给他穿,吃饭需要喂。这样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在升到一年级以后,面对比幼儿园紧张的学习环境,忽然间没法适应了。 面对家庭作业,孩子们找不到头绪,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完成,他们还是像幼儿园时那么松散,感觉不到来自身为一年级学生应该有的能力。 而此时的家长,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面对成绩的高低,产生了焦虑,这
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第二次伤害 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拿着一串钥匙飞快地朝停车处跑去。 因为跑得太快,到了一辆自行车跟前,他怎么都收不住脚,小男孩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无措地“哇哇”大哭起来。 随后赶来的孩子妈妈并没有第一时间抱起孩子,查看他有没有受伤,或是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而是气急败坏地说:“哭什么哭,让你慢点,你就是不听!摔着了,你还有脸哭?” 孩子一边哭,一边委屈地举起手中的钥匙说,我想帮妈妈开锁。 “都说了你不会开,偏要逞能。刚买的裤子都刮破了,讨厌死了!”年轻的妈妈一边絮絮叨叨地发泄着,一边把趴在地上抽泣的孩子拉了起来,没好气的问:“摔哪了,还疼吗?” 小男孩可怜巴巴的抹着眼泪,小心翼翼的说:“不疼了。” 妈妈拉着他离开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起小男孩那令人心疼的表情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心急,带孩子也一样 我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职场女性,六年教育工作经历,九年行政机关工作经历; 我是一个七周岁八个月男孩的妈妈,从儿子出生起,就一直陪伴着他一天天成长。 我是认真负责、能力出色的工作达人,我更是有爱有耐心、有教育方法的智慧妈妈。 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保障,更多的是带给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自信和成长; 我很享受陪伴儿子的时光,看着儿子从牙牙学语到梗着脖子跟我斗嘴吵架,我很感恩儿子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 左手职场右手养娃,我的人生在这样的平衡状态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在十五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换过两个工作单位,工作性质也有很大改变,但是没有改变的是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是摩羯座,天性就是理智的人,我更是一个做事情认真细心的人
昨天临下班,同事艺峰给我拿来了一个包裹,原来是他给我女儿买的玩具到了。 于是我邀请他去我家里晚餐,因为这个玩具,我女儿已经苦苦等待了好几天。 其实,就是在淘宝花一块钱就能买到的塑料做的娃娃,但于我而言,不单单是一个玩具,因为通过这个玩具,我得到了一个陪伴女儿成长的大好机会,那就是: 引导女儿面临失败、痛苦、无助和彷徨时,如何勇敢前行,如何获得智慧的力量。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上周三,艺峰给送了一个会弹跳的娃娃,女儿很喜欢。结果娃娃从窗户里面飞出去了。 女儿忽然就嚎啕大哭。 是的,嚎啕大哭,因为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形容她当时的表情,你就回忆下《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吴聘下葬前周莹痛哭的情节……我女儿当时的“痛苦”和周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家人都吓坏了。 我惊了一下,第一个反应就是紧紧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偶遇一位久不联系的朋友,因为我们都是当妈的人,所以话题自然都是围绕着孩子。 她儿子才16个月,她跟我说儿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很喜欢吸引大人的关注,每当有人来家里玩,孩子就搬凳子找椅子,特别活泼。 我说等孩子再大一些,会说话了就更好玩了,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情况,需要大人有更多的精力才能应付得来。 说到这里,她就跟我吐槽,说她儿子现在已经很调皮了,会故意把水杯里的水撒到衣服上,批评他还不理睬,她很生气,就动手去打孩子。 当我听到她这样说的时候,真的很震惊!我说你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啊,你也会忍不住打孩子? 她说她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打,打了孩子也记不住,但是看到孩子调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发脾气。 我问她是不是因为带孩子比较累啊?她说倒也不是,
单亲家庭容易出现的3大教育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 误区之三: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单亲家庭如何办呢? 一、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人生那么短,来不及等你有钱。” 马丽四岁那年,亲戚问她跟谁最要好。她说跟妈妈最好。 马丽五岁那年,又有亲戚问她。她学会了一个孩子的生存智慧,谁问她就跟谁最好。 马丽六岁那年,别人问她长大了想干什么。她说赚钱,赚特别特别多的钱,给自己花,给妈妈花,雇几个人伺候妈妈。 那天下午,她得到了两根冰棍,一根奶油的,一根巧克力的。 马丽七岁那年,她上学了,老师问大家长大想干什么。她作为一个孩子的智慧有所增长,说想当科学家。 马丽十六岁那年,她的少女心,被某个当时红极一时的少女系衣服品牌唤醒了。 层层叠叠的蕾丝、荷叶边,柔软丝带绑成的蝴蝶结,感觉穿上之后自己不是小公举就是小仙女。 那是2000年初的时候,这么一条裙子就要千把块钱。马丽跟妈妈提过几次,都被作为不合理要求断然拒绝了,拒绝的
时常,有家长跟小编抱怨说,现在啊,养个孩子太累了,再也不想生孩子了。每每听到这种话,小编都觉得十分无奈。要知道,在以前,一个家里通常都有三四个孩子呢,有的甚至是七八个,孩子不也养的好好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父母们才养一两个孩子就那么累呢?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这5点: 1一方当甩手掌柜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当妈式择偶、丧偶式育儿”,说的便是现下大多数家庭的常态。 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尽管妈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全方位照顾孩子,甚至还要牺牲自己的事业,但爸爸们呢却很少参与带孩子。甚至在他们看来,生养孩子是女人的义务,带孩子是女人的天职,没什么好辛苦的。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生孩子本就让妈妈们元气大伤,而带孩子又需耗费更多体力和精力,这就使得大多数妈妈总是心力交瘁。更可怕的,还是不管妈妈们多忙多累,爸爸们不但视
在中国,无论古今,儿子孝不孝,是挂在家族门楣的荣耀榜单。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出息不大的男孩,却无法接纳一个“不孝不悌”的儿子,因为那是会被戳一辈子脊梁骨,一辈子无法抬起头颅! 翠芬姨是妈妈的隔壁邻居,时常来家串门唠嗑。有时候遇上我和弟弟回家看爸妈,她总会用羡慕的口吻对妈妈念叨:“你家儿子大学生,学习好,工作好,你好福气啊!”妈妈听到这样的话,总会忍不住善意回奉她一句:“你家儿子赖吗?这屋里屋后,谁家儿子有你家这么孝顺?” 这句话,翠芬姨听了最消受,眯眯乐着,脸庞溢上幸福之光。 翠芬姨的儿子,与我的弟弟同年生,一起长大,小学初中还是同班同学。后来,弟弟考大学到了城市工作,翠芬姨的儿子初中毕业后在一个小作坊做模具学徒。 关于翠芬姨的儿子,我听妈妈说起过这样一件事,忍不住让人对平日里不大言语,甚至有些木讷的男孩,有了新的看法。 姨的儿
自从当了妈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很多事情的真实含义,例如“父爱如山”,例如“代沟”!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原本该享受吃喝玩乐悠闲退休生活的爷爷奶奶加入了带娃大军,于是乎育儿代沟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屡见不鲜。 育儿代沟几乎是每一个三代之家都会存在的问题,而且里面的是非和学问简直剪不断理还乱。那么两代人之间,最常见的育儿代沟有哪些呢? 辣妈VS老人之间的育儿“代沟” ◆纸尿裤战火 纸尿裤在新生代辣妈的生活中简直就是必不可少的育儿神器,既免去了洗尿布的辛苦,又方便卫生,也能让孩子睡上一个好觉。 可是在爷爷奶奶的眼中,纸尿裤那可是十足的坑货,屎尿屁糊宝宝一屁股!既浪费钱不说,还会捂着宝宝娇嫩的屁屁,于是,很多爷爷奶奶都沉浸在把屎把尿的自我乐趣中不能自拔。 ◆加调味品
家有家规。许多父母喜欢说“不可以”,但是这些“不可以”真的能够经受时间考验,且不会诱发不良的后果? 不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个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过度保护、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 “不可以爬树,很危险!” “不可以踢足球,会受伤!” “不可以跟那个小孩玩!” 像这样规范各种行动,会让孩子形成“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的禁止令。 有这种禁止令的人,一直当乖小孩的结果,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欠缺积极性,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 从小就顺从父母说的去做,没有自己思考、行动的习惯。因此,如果没有主管或前辈的指令,自己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可以做自己 “本来想要女孩子的……” “女儿就是赔钱货啊……” 像这样经常被父母否定自己的性别或人格,很容易会
温莎的宝宝现在三岁,已经上了幼儿园,平时去学校接孩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经常会听老师夸孩子很聪明,温莎觉得这是老师的客套话,应该对哪个家长都是这么说的。但是观察了几次之后,温莎发现老师夸自家宝宝的次数最多,而且身边的亲戚朋友也经常夸孩子聪明。 大家都问是怎么培养的孩子,温莎开玩笑说全靠遗传呀,温莎觉得自己并没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智力,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可能是在“玩”的方面,对宝宝很大方。 温莎认识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发现大多数的家庭都很少给孩子买玩具,温莎很不理解,问为什么不给孩子买呢?朋友们都说孩子这么小根本就不会玩,都是三天半新鲜,玩几次就丢掉,所以很浪费,索性就不给买了。 但是温莎觉得玩具对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家长们都没有选择对玩具,一提起玩具,大多数家长就会想到电动汽车、手枪、洋娃娃这类的,但是玩具并不包括这些,你真的
孩子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为什么有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乖巧懂事、尊重他人,而有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却是蛮横无理、目无尊长,就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优秀、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有一些道理一定要教会孩子。 1、学习并不是为父母学的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尽早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这也是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学习的原因,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能,孩子未来也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并不是让孩子去和他人攀比,而是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不会因为知识的缺乏而遗憾终生,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 2、经常对别人说谢谢 家长应该让学习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
作为父母,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被迫站在各种“起跑线”上,各种胎教音乐、胎教故事一个也不能落下。好不容易,孩子出生了,在短暂的放松之后,我们又要立马收起笑容,准备站上数不清的新的“起跑线”,幼教、逻辑思维、音乐、舞蹈各种培训班扑面而来,我们没有选择权,没有拒绝权,我们只有照单全收。 因为,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出生,本是一个家庭快乐的开始,可是现在的中国家庭,更多是灾难的开始:全家站上了起跑线,紧张的等待着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期望自己的孩子像刘翔一样,一路领先。 可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 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 人生的起跑线又在哪里? 我们的终点又在哪里? 我们就这样盲目的被社会裹挟着,挣扎着,勤奋着。你听过孩子的意见吗? 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呢? 当然是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