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睡前一定要给孩子讲故事,这些好处你一定不知道!
    睡前一定要给孩子讲故事,这些好处你一定不知道!

    猫爸曾经看过很多国外的电影,电影里面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讲故事,当时只是觉得这只是哄孩子入睡的一种手段而已,直到猫爸看到这个: 美国儿科学会儿童早期教育委员会主席、西雅图儿科专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认为,如果学龄前(6岁)孩子,经常聆听父母读睡前故事,直接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学习表现以及上学后的学习成绩。为此,美国儿科学会新指南建议,对婴儿而言,识字可以从襁褓开始。如押韵的打油诗、顺口的儿歌、与孩子谈话等,都有利于对儿童早期词汇量的扩大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而事实也是这样,美国社会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做过一项普查,他们发现,中上层阶级家的孩子和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词汇量居然相差了一半。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些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经常会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而这样的不断的语言重复和刺激,促进了孩子的大脑发育,最终导致孩子领先。科学研

  • 怎样教宝宝识字,这些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怎样教宝宝识字,这些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宝宝不断的长大,家长们一定非常想要教会宝宝一些知识,那宝妈宝爸们,知道如何教宝宝识字吗?你掌握了这些方法吗? 宝宝不知不觉已经渐渐长大了,到了两三岁,就可以着手准备教宝宝们识字了。 教宝宝识字的方法有很多,家长们不需要着急,对于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获识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与别的孩子比识字数多少。 一、引导而不是强行要求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宝宝见到不同的物品,并告诉宝宝他们的发音。 比如说像宝宝喝的牛奶,在宝宝一边喝牛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这叫牛奶,同时写下文字,让宝宝辨识和记忆。这样的记忆往往是容易而且深刻的。宝宝年龄稍大些,能见识的一些象形文字就更多了,比如家里的电视机,还有窗户,门,植物等等。 二、在趣味中学习 当宝宝能认识一些字了,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儿

  • 当妈以后做过的恶心事,一件都没做过的肯定是个“假妈妈”
    当妈以后做过的恶心事,一件都没做过的肯定是个“假妈妈”

    记得喋喋妈咪还没有当妈的时候,看见小孩子鼻子上时而出现时而没有的鼻涕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而看到那些宝妈照顾拉了便便在裤裆里的行为更是觉得恶心。但是,在有了孩子之后,这所有的洁癖马上就痊愈了,因为根本不在乎。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当妈后,做过的那些恶心事吧!有人说以下几件事一件都没做过的,就不是一个称职妈妈。 1. 查看宝宝拉的便便 @源儿妈:自从看了育儿类的节目之后,就特别注意孩子拉的便便,什么时候稀了,什么时候硬了,有时候还会扒拉一下看看都消化了没有。老公还说你也不觉得恶心,我说宝宝的便便就是健康晴雨表啊,你恶心我可不觉得! @午后阳光:自从给孩子吃了打蛔虫的药之后,每一次孩子拉完便便都会用跟小棍子扒拉开,看看有没有拉出蛔虫,直到看见了才放心。 2. 吃宝宝的剩饭 @星星知我心:每次喂完孩子,碗里

  • 家长这样和宝宝玩游戏,很容易让宝宝感觉到压抑!
    家长这样和宝宝玩游戏,很容易让宝宝感觉到压抑!

    宝宝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少不了游戏的支持。小时候我们都会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这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敏捷能力,判断宝宝的听力,视觉的发展,从而带动大脑的发育。所以游戏,也是宝宝必不可少的存在。而在逗宝宝,和宝宝玩游戏的方式上,很多家长也的确是不可取的。 三字经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会的背的,第一句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最初都是善良的存在。很多家长在逗宝宝时却都会利用宝宝的善良,看孩子突然一愣的表情而开怀大笑,觉得甚至可爱。但却在宝宝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宝宝从善转变“不善”,也许就是从家长的这次逗乐中开始的。 在小区中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假装吵架,看看宝宝更向着谁,假装哭泣,看宝宝更会安慰水多一些。可大人们知道这是玩笑,可宝宝却是分辨不出来的,在宝宝的心中却是真的“吵架”了。不要说1岁刚回走路的宝宝,就是刚

  • 深圳两小孩抢玩具引发家长群殴,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深圳两小孩抢玩具引发家长群殴,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如何教会孩子分享,这是一个做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的,当大家都在谈论如何共同分享的时候,做父母的有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呢? 在说今天的事情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被打了,你是支持打回去,还是支持以德服人?可以将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大家一起讨论下。 前不久在网上疯传的一个视频令人咂舌。坐标深圳市某游乐场内,原本只是小孩之间的争吵,却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混战。原来,两个小朋友因为抢玩具的问题发生了吵闹,继而双方妈妈吵了起来,再然后就成了双发爸爸的打架,最后就成了两个家庭的混战…看起来很热闹,但这却反映了在教育孩子方式上面的缺失。 在这次的闹剧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情绪上的缺失。小孩子吵架,就一定要带动大人吵架,大人要连控制自己情绪的心境都没有,又如何谈教育孩子呢?第二,分享恐怕是近些年来小编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共享单车是分享,

  • 昨天,我亲手打了我的孩子!
    昨天,我亲手打了我的孩子!

    昨晚,我又揍了暖暖。 具体原因是这样的: 昨晚7点多,我从办公室回家的时候,暖暖正窝在沙发上拿手机看动画片。见我回家,姥姥立即告状:“看好长时间了,还要看,不让看了就在家里大哭大闹,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走过去坐在沙发上:“暖暖,你已经看了很久了,看完这一集咱们就不看了好吗?”暖暖不高兴的说:“不要!我要看好多集。” 我又说,“一直盯着这么小的屏幕看对眼睛不好,你不是最喜欢玩拼图了吗,妈妈陪你玩拼图吧!” 暖暖头也不抬的回答我:“不要,我就要看动画片!” 正在这时,动画片结束了。我动手拿走了她的手机。“你已经看了40多分钟了,正好这一集也结束了,不能再看了。” 见手机被抢走了,暖暖彻底不干了,一边哭闹,一边扑过来想要抢手机。我说,“No,已经过了咱们约定的半小时很久了,今天真的不能再

  • 这十大方式逗宝宝其实很危险,不管有没有孩子都需要知道!
    这十大方式逗宝宝其实很危险,不管有没有孩子都需要知道!

    逗玩要讲究尺度,有些方式隐藏着危险,不仅不会令宝宝开心大笑,还可能使宝宝受到伤害! 1逗哭 很多家长,尤其是男性,总喜欢逗哭宝宝,还美其名曰是“稀罕宝宝”、“猴稀罕”。可能是他们觉得宝宝生气、委屈、受惊吓、惊慌失措的样子很滑稽可笑。 又或者是真的很喜欢宝宝,但是不会表达,一定要抓住宝宝和自己玩,就算宝宝已经明显表现出不耐烦、生气的样子,还是不罢休,最后弄哭宝宝。 对宝宝的危害: 不要以为宝宝小不记事,有研究表明,不记事时的经历,依旧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而且不易改变。这些影响到成年都不会被轻易发现,比如最常见的“你最终跟你最讨厌的爸爸一模一样”。 2抛宝宝 大人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宝宝或许会因为动作刺激而被逗得大笑,但这笑声背后却隐藏可怕的后果。

  • 父亲一句话儿子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父亲一句话儿子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语言暴力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相信最近大家都被泰国一个视频给震撼了,父亲因为不满儿子沉迷于游戏,给了他一把枪,结果儿子真的自杀了,如何在家庭关系中与孩子愉快的相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父亲因为气愤儿子整天玩电脑游戏,就给了他一把手枪,对他说:有种你就别活了! 结果儿子真的举起手枪,当场自杀! 父母见状后立即摊到,情绪崩溃。 也许你认为这个父亲一句话逼死了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孩子太极端。 不管怎样,这个父亲余生都会在丧子之痛中痛苦悔恨...... 虽然这件事情发生在国外,但是因为“一言不合”就酿成家庭悲剧的事情,并不分国界。 几年前就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女孩因为和父亲吵架,喝下农药百草枯,虽然立即被家人送去医院洗胃,但是因为这种农药剧毒,被吸收入身体的农药已经没办法清除。

  • 问孩子和爸爸亲还是和妈妈亲?这样真的好吗?
    问孩子和爸爸亲还是和妈妈亲?这样真的好吗?

    很多家里都是一帮家长养一个孩子,于是很多人就会问这孩子:你是和妈妈亲还是和爸爸亲呀?你是更喜欢奶奶啊,还是更喜欢妈妈? 孩子到底和谁亲、更喜欢谁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问这类问题也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我们来请叶壮老师跟大家说说,为什么不建议家长问孩子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建议问孩子和谁更亲? 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只能发展出一个依恋对象,一般这个人是妈妈。等到 2~3 岁的时候才会发展第二个依恋对象,就是爸爸了。如果孩子现在和你不亲,再等等就好。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跟你不亲,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你做的暂时还不够。就算是我们大人,对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态度,更何况是孩子。 但如果总是问孩子「和谁亲」,家长本意是开玩笑,但孩子容易当真,换咱们家长自己,也是不愿意回答这类问题的。 另外,家长本身在

  • 让孩子太早懂事,其实也是一种残忍!
    让孩子太早懂事,其实也是一种残忍!

    在孩子看来,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满意,而自己不够乖,不够懂事。生活中,很多家长把孩子“乖巧”“懂事”归功于自己,作为炫耀的资本。然而这样真的很不好,孩子根本不快乐,你怎么能忍心呢?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3%的受访者自认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仅19.1%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孩子比熊孩子更快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有55.9%的受访者甚至表示,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只为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 调查中,有超过五成受访者指出,很多人认为的“懂事”,并不是指懂得事理,而是察言观色,是“假懂事”罢了。也就是说,孩子认为的“懂事”,多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听自己话就是“懂事”,而忤逆自己心意就是“不懂事”。但家长们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对的吗?搞不好就影响了孩子幼年的价值观,还影响其成年

  •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动手打人?!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动手打人?!

    青青快两岁了,妈妈发现她竟然时不时就会打人,不是打在妈妈的脸上就是打在妈妈的身上。 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说:“青青,妈妈爱你,你可以打枕头、沙发,但是你不能打妈妈,也不能够打别人哦!” 结果青青还真的是改了,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打妈妈一下,但是立刻就会改正过来,转过去打别的东西几下。 妈妈很快发现,在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还是会大人。 妈妈想过多种可能,也劝过孩子多次,但是青青大人的行为却没有丝毫改变,弄得小区的孩子根本不敢和她一起玩。 孩子在进入感官敏感期之后,打人是其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表现。 这个时候,孩子打人其实就是对于手臂肌肉进行锻炼。 同时,孩子打人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可可能是想要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可能是太过于兴奋而控制不住肢体。 面

  • 哪有什么“为母则刚”?只不过在硬撑罢了!
    哪有什么“为母则刚”?只不过在硬撑罢了!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新民说》,原句是: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每当看到有坚强的母亲,人们总是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岂不知在这一弱一强之间,当妈的付出了多少呢?无以计算。 女人做了母亲之后,是真的变得刚强了吗?是,也不是。 母亲变得坚强,那是因为她知道:她必须要承担起为人母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得坚持,而她脆弱的一面只能掩藏起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自己默默的垂泪。 初为人母的第一年,是最难的,是对女人身心的双重考验。 经历过十月怀胎的辛苦,本以为生完宝宝终于解放了,可是马上你就发现自己错了,老鼠拉木锨-----重头还在后面呢。 别的不说,就一个哺乳,就把妈妈折腾的够呛。 各种催乳汤, 不管好喝难喝都得喝,管家就喝过黄豆猪蹄汤,那味道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 孩子乱扔东西居然是件好事儿?这是真的!
    孩子乱扔东西居然是件好事儿?这是真的!

    宝宝到了某个阶段会特别喜欢扔东西,群里也经常听到宝妈抱怨,宝宝最近脾气越来越大,一言不合就扔东西,玩具、奶瓶、吃的,只要拿在手里一准儿扔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恭喜你,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长大了。 宝宝为什么乱扔东西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喜欢扔东西大多有以下几种原因: 1.自我能力的确认 宝宝在四五个月大时扔东西,他还不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一岁以后才开始理解这个动作的意义。随着运动神经的不断发育,宝宝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手的抓握投掷能力在发展,因此喜欢不断重复扔东西来确信自己的能力。 2.空间感的敏感期 宝宝最初还没有物我分离的概念,通过扔这个动作来进行“我”与“物”的分离感受。然后宝宝喜欢坐着扔、站在凳子上扔、往下仍、往前仍、来感受不同的高度和方位。

  • 家长的这8种做法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会让孩子抑郁!
    家长的这8种做法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会让孩子抑郁!

    当爸妈的都希望孩子能越来越聪明,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越变越笨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

  • 面对熊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让着你啊?!
    面对熊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让着你啊?!

    苹果妈看了一则新闻: 事情发生在5月3日晚上8点多,,地点是在上海北京西路海底捞餐厅的儿童乐园,,一名2岁的小朋友在玩滑梯时,被他身后的小男孩推了一把,结果这个2岁的小孩头朝下滚下了滑梯! 从监控视频上看, 前面这个小孩落下的速度很快, 几乎就是飞下滑滑梯的, 随后,身后推他的小男孩很淡定的滑了下来。 被推下滑梯的孩子家长上前一把揪住推人的小男孩, 气愤地踹了孩子两脚! 一旁海底捞的工作人员赶忙上前, 抱住推人的小男孩, 才没有让事态进一步升级…… 在海底捞儿童乐园入口处,有醒目的提醒:4岁以下的小朋友入园,需要家长在旁陪同。 推人小男孩的妈妈说,小男孩已经4岁了,自己一直在儿童乐园边看着孩子,事情发生时她刚好去上厕所,所以正好是一个当口没看到,本以为只是小摩擦,为了不生事就没有当场深究,但小男孩整夜哭闹,第二天看了监控

  •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家长必读!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家长必读!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她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她在餐桌上问女儿,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儿想了想,说在本地的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这句话让她心生感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自己犯错误呢? 因为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 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输了,不会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当然,所有人都怕输,只是我们中国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压力,更加怕输。然而,我想说的是,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了。 孩子无法坦然面对失败,难以经受挫折,首先是发展过程中难免的、正常的。孩子的情绪越丰富、敏感越可能有上述表现。恰当陪伴和引导就好。如果父母应对不当,则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固化,导致孩子长大后,真正变得“输不起”。

  • 你知道吗?不打扰的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你知道吗?不打扰的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婴儿若没有照料者的陪伴,无法存活;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生命黯淡无光;老年人若没有人陪伴,了无生趣。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义,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01不改变,才能真正地陪伴 当家长完全不想改变孩子时,才可能真正的陪伴他。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当家长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是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会让孩子感到抗拒。 很多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停地挑剔,指挥孩子。孩子玩水,嫌浪费水;孩子玩土,嫌弄脏衣服;孩子自己吃饭,嫌吃得太慢......在这种“陪伴”下,大人孩子都很累,而且不开心。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只

  • 你自己都那么不努力,凭什么想让孩子进好学校?!
    你自己都那么不努力,凭什么想让孩子进好学校?!

    前几天,偶尔翻起一本书,里面一篇文章吸引了我《妈妈,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你也曾是孩子,你也曾经被自己父母寄予厚望,憧憬着考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 然而,你终究成为了现在的你。 你可能也并没有很满意现在的你。 也许对于一个妈妈来讲,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就将是生活的全部了,最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可是孩子一句认真严肃的问话让我猛然惊醒。一个人活到80岁应该很轻松的,30多岁的人也依然会长大,依然可以有不同的人生和理想。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早上,戴维丝和女儿吃过早餐后,就在厨房里洗餐具。不一会儿,年仅五岁的小女儿艾丽莎冲进了厨房,仰着幼嫩的笑脸郑重其事地问道:“妈妈,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戴维丝以为女儿又在玩什么想象游

  • 孩子希望学校只要操场不要高楼,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希望学校只要操场不要高楼,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干净纯洁,他们没有坏心思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希望和伙伴们在一起愉快的玩耍,希望家长们一直能够让孩子一直纯净下去,保持那份童真! “妈妈,学校能不能不做楼房,只要操场啊?”儿子放学后,一见我就问我起来。 “为什么只要操场不要房子呢?”我好奇儿子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外面玩了啊!”儿子睁大了眼睛,光芒四射。 “那你们不会冷吗?”我继续问 “不会,冷了就跟妈妈回家” “那你们不学习了啊?”我哭笑不得。 “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也能学习啊?我们今天就研究了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的问题”儿子本来就不大的眼睛,这会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好像依旧沉浸来想象里,正在和月亮对话似的。 我没有去打扰他此时迷离的状态,甚至在心理暗暗祈祷,在未来的成长中,孩子依旧不忘

  • 孩子为什么做错题,真的是因为粗心吗?
    孩子为什么做错题,真的是因为粗心吗?

    很多孩子在做题的时候,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把题目做错,他们真的是因为粗心而做错题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我记得以前在接受督导的时候,有谈起一个案例。 一个大二的来访者,对高考的失利耿耿于怀。尽管他最后还是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但是在大学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不适应。 督导师给我呈现了部分咨询的对话。 “我当时真的是发挥失常,我的能力是可以上厦大的。” “那你觉得发挥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粗心啊,我错了很多很简单的,不应该错的题目。” “那你觉得你的粗心来源于哪里呢?” “是心理素质不好吗?”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根本不够熟练。” “不够熟练?” “对,其实你想想,高三一整年的题海是为了什么?为了就是温故知新,不断巩固。如果说,你真的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