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真懂事,这么小就会帮妈妈洗碗了。瞧瞧,都害羞了!”“我家孩子没什么本事,就特别乖,很听话,从来不惹我生气,这一点我特别放心。”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如此谈论孩子,以“听不听话”,作为评判成孩子好的标准,认为好孩子要听话,“乖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可是,孩子太乖真的就是一定是件好事吗? 我有一个同学,她说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会替他着想,而她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也达到顶峰。她几乎没有自己决定过任何事,做的每件事情都要经过父母同意。 就拿工作和婚姻来说,大学毕业后,她的工作都是由父母决定的。中途换了几家公司,现在在一家拖好关系的公司上班,一切都顺顺利利,平平稳稳。 工作刚稳定下来,父母又催着她赶紧找对象。某天,她认识了一个暖男,工作能力很强,月收入过万,平时对她照顾有加,她觉得自己终于遇到合适的人了。 当她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
一位妈妈求助说:我爸爸严厉而且暴躁,非要让我三岁的孩子学写字,孩子不会写,他就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对我大吼大叫,觉得我不会带孩子,孩子经常被吓得躲到沙发后面哇哇大哭,我自己也被吓得全身发抖,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小时候。我该怎么办? 不少中国家庭会或多或少地采用隔代育儿的方式——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助带孩子,短的可能一年半载,长的可能十年八年。小编一直反对这种方式,除了认为老人没有帮子女带孩子的义务、两代人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会带来很多家庭矛盾、影响育儿品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祖辈除了给孩子带来爱,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让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创伤,重新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01 / 不断吵架的祖辈和暴躁易怒的祖辈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角色,通常为他们戴上“慈爱”的光环。自然,也有不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减轻,对孙辈会比自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咨询,说我的孩子太调皮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说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啊,总是行动很迟缓,会不会是发育有问题……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患了这样那样的毛病, 实际上十有八九是误判。家长们要多花一点时间用在对孩子的正确观察和理解之上,很多时候正是家长们把孩子身上存在的大问题当成小问题,把没问题又当成了大问题,从而忽略了对问题的解决,或是误导了问题。 以下几个小问题出现,有的家长就给孩子按上了“问题孩子”的帽子,对孩子不公平不说,更加会影响孩子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心理成长,要做一个有心的家长: 01发呆宝宝不正常?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孩子也不例外。大人需要时间独立思考,孩子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如果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独自一人面对窗户或是某一本书陷入了深思,这并不表示孩子有发呆,而是孩子有思考一些问题。此时孩子
“你知道错了吗?以后还会这样吗?” 孩子应着:“知道了。” 父母批评孩子是最常见的现象,为了让孩子懂道理明是非。但是,批评孩子是要讲窍门的。 父母不分场合的批评孩子,不仅没效果,还会害了孩子。这5个时间批评孩子,孩子会越训越皮! 1人多的时候 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妈妈很凶的吼他儿子:“我就不愿带你出来,看见冰淇淋就走不动道,给你买了还不好好吃,弄一身!你说你还能干点什么。” 小男孩可怜巴巴的低着头,默不作声。 有些爸妈是急性子,孩子一犯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也顾不上身边还有其他人在场,当众就吼孩子,一点面子都不给。 还有些爸妈,故意趁着人多,当众给孩子难堪,好让孩子长记性。 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有自尊心,如果我们在大庭广众被训斥也会很不爽,为什么要这样对孩子呢? 俗话说
小编前段时间应邀去参加了一个育儿讲座,内容是怎样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回到家我看着大米,忽然意识到,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好像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但这就是为了孩子好吗?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未来,你都付出过什么? 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报最贵的补习班、还是买学区房。 其实,你用不着这样,要想孩子成功,都在父母的这些小细节里,看看你做到了几条? 1告诉孩子别怕,你能行 “放着我来,你弄砸了我还得给你收拾”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知道什么呀?” 这些话听着耳熟吗?爸妈对孩子往往带着点不信任。隔壁小昊昊三岁的时候相帮妈妈一起准备早饭,他刚拿起牛奶想往杯子里倒,妈妈一把抢过牛奶瓶说:“这个我来,你倒会洒出来的。” 小家伙很失望的转身离开餐桌。虽说昊昊还小,但敢于尝试,如果妈妈怕搞砸什么都不
有天跟一朋友聊天,她孩子在国外读高中,正要上大学。让她的烦恼的问题有:孩子专业的选择、怎样让孩子多接触当地人少局限于华人圈、交友时花钱过于大方、喜欢K歌和街舞……但我知道她的儿子还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我建议她先要审视一下自己,自己是否有“高度”。家长有高度,然后再带给孩子高度,引导他寻找自己的激情和追求、关心世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强劲的发动机。正气足了,其他那些都是小寒邪而已,都会迎刃而解。她问,怎样给他正气?我说,从他现在的兴趣入手,你多做功课,用他的兴趣当教育素材。 在跟她聊天之前,刚好连着看了两篇有关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上学状况的文章。为什么一些留学生会在国外有种种让家长不满意的表现,很简单,因为在他们过去的人生中,家长没有重视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家长没有帮孩子打造一个马力强劲的发动机! 当然不只是出国留学的孩子,所有的青少年,
上周六,小龙幼儿园组织秋游活动。我与先生一起陪小龙来参加秋游活动。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跟随大家一起来参观蝴蝶馆。 蝴蝶馆里大多是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一片。在树荫下有很多昆虫展示,金龟子、蜈蚣、大蜘蛛、大卫三栉牛等等。不过,最吸引孩子们眼球的还是那些蝴蝶。 有些蝴蝶翩翩起舞;有些蝴蝶一边翅膀展开,另一边翅膀还合在一起,正在蔬菜地里练习飞翔;有些还是胖胖的毛毛虫;有些毛毛虫正在羽化成蝴蝶…… 孩子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蝴蝶,他们伸着脖子,厥着屁股,专注地观察着那些蝴蝶。 “大家想知道,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导游的声音把大小朋友一起吸了过去。 在一个蒙着白布的框里,白布上停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毛毛虫。 “在毛毛虫很小时,它要通过吃很多很多的食物,然后才能不断地长大。当它们长到很大很大时,它们就开始
很多家长都很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该怎么办?一年级跟不上,上四年级又掉队?究竟因为天赋还是努力不够?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年级新生眼看也学了快一学期,有的爸爸妈妈会觉得这半年简直就是鸡飞狗跳。原来在幼儿园乖巧懂事的小宝贝一下子变得顽劣不堪。18年入学的大班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可能在幼升小战役中就磨尽了耐心,为什么一样的拼音别的孩子一学就会,自己孩子上课好像在听天书,下课也不记作业。同样的情况在三四年级还会上演一次。有的孩子一二年级好不容易赶上了,上到四年级又开始掉队,每天面对作业本发呆的时间比玩的时间都多。 爸爸妈妈就开始在心里嘀咕,这孩子究竟是笨呢?还是不努力啊?为啥隔壁一样大的孩子就能学好?最气人的是,很简单的题目讲了三遍五遍,讲得爸妈眼冒金星,孩子脑频率就是不和你在一个频道上,懵懂的眼神无辜地看着你,“懂了吗?”摇摇头。简直能把人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众所周知,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 不过夸孩子也要讲究方法和力度,不能只是单纯地夸。 当然,生活中很多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肯定孩子的聪明,大家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 比如我们去邻居家做客,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彤彤钢琴弹得真好,一定很认真练习了吧?”妈妈抢答:哪里哪里,弹得乱七八糟的,就是随便玩一下,没指望她将来能弹得多好! “翔翔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是不是想做个小画家?”妈妈抢答:勉强可以吧,还差得远呢,上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认真,老是走神! “莉莉跳舞很有活力,是不是非常喜欢舞蹈呢?”妈妈抢答:一般般吧,这才哪到哪啊,我就是看她太闹腾才让她来学舞蹈的,随便跳跳。 每次得到周围叔叔阿姨的赞赏,孩子总是会眼睛放光,
提问 我家孩子刚满3岁,是个“急性子”。碰到喜欢的动画片不让看的时候,就气得不得了。一些小事情,比如吃东西,拿玩具,必须马上去做,一刻也不能等……很头痛啊! 专家解答 有些孩子从出生起对事情的情绪反应就比较强烈,高兴时大笑,不高兴也会大哭或大发脾气。有些孩子对事情的情绪反应相对平缓,给人乖巧可人的印象。你家的宝宝大概就属于那种反应强烈的了。 孩子反应强烈,往往训练得父母行动迅速。孩子摔了或有什么事情想做做不成,就会立即大哭,父母以为孩子受了多大的伤害,往往赶紧跑过来帮他解决难题。 父母的迅速行动,又强化了孩子的反应。如果你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也必会对你“有需必求”。这种反复强化,就把孩子培养成了个“急脾气”。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任何的不合理,在他的经验中,哭闹得越凶,问题解决得越快。就算你解释
1. 不要否认孩子的梦想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这时你不要轻易地否定他。 从前有个美国孩子,有一天在玩的时候忽然在窗户边大叫:“妈妈,妈妈”,妈妈吓得说:“宝贝,怎么了?” “我长大了想到那上面去” “宝贝啊,那个叫月亮。” “我就是想上去。” 妈妈笑了: “孩子,好啊,妈妈相信你能上去,但是你别忘了妈妈在家做了晚饭,等你回家吃。” 这个孩子叫阿姆斯特朗,他是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从月球上下来时,人们问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很淡定的回答:“回家吃饭,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回家吃饭”。 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孩子说他将来想成为什么,家长不要摧毁他们的理想。 2. 做父母不要一成不变 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家宝宝能够健康,聪明的长大,希望宝宝能在一定的年龄具备相应的本领。其中关于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说话的这个问题,爸爸妈妈都相当的在意,看见别的小孩开口叫爸爸妈妈了,自己的小宝宝还只能咿咿呀呀,家长说不心急是假的。 一.宝宝几岁说话算是正常的? 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一样,说话早晚也没有限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一般的孩子都是在1岁左右学会说话的,也有的孩子两岁才能说完整的句子,其实这样的差别并不都和孩子的智商和表达能力有关,还可能是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有问题。 二.生长在这3个家庭的孩子,说话的时间会比较晚 1.双语环境的家庭 双语家庭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往往能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正在由于两种于语言的同时存在,孩子最初对语言的认知比较差,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跟着妈妈学,还是跟着爸爸学,所以开口说话
孩子最怕什么? 除了家庭暴力,就是父母之间长期的炮火与硝烟。 很多人都有过“在父母经常争吵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体验。 小时候,孩子把父亲当作无所不能的超人,把母亲当做最亲近的人。 然而孩子最爱的这两个人开始争吵的时候,孩子心中想的只有逃离。 1.孩子的自我概念明显低落 面对父母的争执,年幼孩子会认为:“都是我不乖,爸爸妈妈才会吵架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归因,如果没有父母的说明和保证,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孩子自我概念受损,甚至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坏小孩。 2.身心发展失序 知道父母吵架,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会分开,或不再爱他了。父母间经常的不和睦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心理困扰增加,甚至无法专注在学习上,或出现行为问题。 3.习得不良人际沟通模式 父母间如何
看到一条新闻,一个母亲把儿子送进一所叫豫章书院的学校“戒网瘾”,结果孩子差点被虐待致死。 这个母亲并没告诉孩子要把他送进这个“书院”学习,而是骗孩子说去旅游。 儿子被学院派的车接走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要进一所学校,还以为自己是去酒店。 结果,这个男孩的噩梦很快开始了。 在这所学校,他被关小黑屋,被殴打,被逼着给父母打报平安的电话…… 男孩父亲在他“就学”期间还见过一次儿子,男孩不断告诉父亲自己被人戴手铐,关进小黑屋。 男孩父亲回家后告诉妻子,想让孩子回家。 但是男孩母亲坚决反对,认为自己交了几万块钱学费,退学的话就“前功尽弃”了。 男孩见父母一直不来接自己,绝望地喝下半瓶洗衣液,打算自杀。 还好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了回来,但书院却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男孩父母。 当男孩终
在一些家庭当中,有的孩子孩子很听爸爸的话,却不把妈妈的话当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也十分困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马上要吃晚饭了,女儿又拿出了一大堆零食,我让女儿把零食放下,不然一会吃不下饭,女儿不听,我苦口婆心说了好几遍,女儿还是坚持要吃零食。正当我们两个争执不下的时候,老公回来了。 老公一进门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走到女儿旁边说道“女儿乖,把零食放下,等会好好吃饭。”女儿就乖乖的把零食放下,留下一脸懵逼的我,敢情我刚刚那些话都是白说,抵不过爸爸的一句话。 平常中,女儿对我的话总是听而不闻,而对她爸爸的话言听计从,让我又是吃醋,又是自我怀疑,难道我这个当妈的真这么失败?不只是我,听很多宝妈都说,自己平日里唠叨个不停,孩子就不听,孩他爸吼一句,孩子就乖乖就范。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一下: 1、爸妈扮演角色
很多熊孩子非常调皮,而有的家长任由孩子不断的顽皮也不加管教,这给了很多旁观者或者是受到熊孩子打扰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熊孩子家长不去管,那我来替你教,不过分吧? 小孩子的教与育可是个大工程,从小就要抓起,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放任他,当小打小闹时你不管,等你想管时说不定已经酿成大祸,家有孩子良好的教育很重要。 事例一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才3岁的儿子很爱玩那个滑梯,就看到他呼哧呼哧爬上去,呲一下从上面滑下来,满头大汗的可是笑的很开心。 很多孩子在玩,我就在旁边看着偶尔提醒他小心点,别摔倒(主要是小朋友太多),虽然工作人员说5岁以下需要家长陪同,可只能在旁边看着不能进去。 儿子这边刚爬到最上边还没往下滑,我就看到边上的一位男生猛地一推,我儿子翻个跟头,头朝下掉下来了。我愣了一下赶紧跑过去,虽然下面有塑料球,可
家长们知道孩子说话的意义吗?当你家的孩子说的这些话的时候,你可要注意了,因为他们人小鬼大,都有潜藏含义,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话吧! 现在的孩子真是人小鬼大,遇到事情时,已经会用迂回战术和我们沟通了,这样的孩子真的让人佩服。 一、当遇到想要的东西时 前两天带孩子去逛街,碰见了熟人,我们在停下来聊天的时候,朋友家孩子在吃饼干。我儿子就一直尝试和朋友家孩子搭话。一直问人家:你吃的什么啊,在哪买的?小孩子也就跟他说是什么什么饼干,告诉他就在前面拐角的超市就有卖的。 于是我们道别之后,儿子一直跟我说:妈妈那个饼干是在哪哪儿买的。我说你想吃怎么不直接说呢,儿子说:我不好意思,而且我不想尝尝别人的,他肯定也想自己吃一整块儿,我觉得你肯定会给我买一点点让我尝尝的对吧?儿子一番话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第一次知道,他在遇见想要的东西时候还会用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不仅仅以身作则,还应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帮助孩子性格完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脾气秉性逐渐显露的时期,而7岁是孩子人格、品格的塑造期,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轨迹走向十分关键。 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家长对孩子童年时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深入骨血的。 孩子7岁时,这3句话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说,有助孩子性格的完善、品质和能力的提升、行为的规范。 1.“用功读书是希望将来你有选择的权利” 6、7岁的孩子正是步入小学的年龄,进入小学后意味着孩子漫长的学生时光将被开启。 当孩子被上小学的新鲜感或排斥感包裹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孩子,爸爸妈妈要求你用功读书并不是看重成绩单上的数字,更不是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
父母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别人好像都会干扰自己教育孩子,那么教育自己家的孩子,真的需要别人操心吗? 有孩子之后,我自认为脾气温和了不少,耐心被我家宝磨得也比以前强多了,可出门遇见的那些奇葩人奇葩事,真真是能气死我,我们家孩子我们养育又没碍你们谁啥事,你们咋那么多意见? 好的吧我们也领情,可你们那一脸嫌弃的看我这育儿方式是怎么回事,有意见看不过去也给我憋心里,老娘我听不了,也不想听。 我不想给孩子断奶,关你啥事?! 孩子六个月大时,别人家孩子都主动给孩子断奶,开始喝奶粉了,但我不想,一个是母乳更健康,一个是我想自然而然给儿子断奶,不想儿子和我都难受。 家里人都没意见,可邻居不愿意了,每次小区楼下玩,见我给儿子喂奶,就特诧异:你咋还没给孩子断奶哦? 再晚就不好断了,你看我家孩子胖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从小就给孩子们报各种培训班,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盲目的攀比孩子的成绩有多好,会多少种乐器,会几国语言等。 殊不知,家庭教育已经偏离了航向和轨道。孩子失去了兴趣爱好,有的只是所谓的兴趣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自由,有的只是所谓的培训班;小小年纪,张口就是“生无可恋”,被厚重的书本和作业压的喘不过来气。 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你帮他做足“内功”了么?以下这五种品质,孩子有几项达标? 第一、乐观向上的心态 许多对社会很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正值盛年的时候却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跟他们的心态和儿时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哪怕再成功,都守不住。 父母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幽默的性格,让孩子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