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3岁之前,你能记得哪些事?会是一辈子的伤吗?
    3岁之前,你能记得哪些事?会是一辈子的伤吗?

    不论我们怎么想,我们都会发现:在三岁之前,我们的记忆几乎是残缺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据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3岁之前的孩子,处于婴儿时期。由于他们的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好,这块脑区域通常被称为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是大脑中发育最慢的部位。它负责生成情景记忆,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节。 因为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因此不能将所经历的事情储存完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死活记不得3岁以前经历过什么。直到孩子4岁以后,大脑的发育开始渐渐有了长期记忆。 然而,尽管好多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有些情景会伴随我们一生。比如,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是:有一次我不想去幼儿园,我爸爸着急上班,气急败坏地给了我一耳光。二是,我开始学习写自己的名字。由于笔画复杂,老写不好。于是头顶上被狠狠滴敲了一下。 哪种记忆像刀子刻在心上,时间永远抹不掉? 有

  • 为什么我总是会第一个去幼儿园接孩子?!
    为什么我总是会第一个去幼儿园接孩子?!

    妞妞四岁多,入园两年。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像其他母女一样相处着,大把的欢愉甜蜜里,也会有星星点点的不快乐,哭过,也笑过。我不知道在其它方面我做得是优是劣,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一直坚持下来了,那就是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都尽可能早的去幼儿园,争取第一个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这是她入园之初,我就跟自己提的要求! 虽然偶尔会有事务干扰,但是我基本坚持下来了,永远第一个去接她,当幼儿园大门打开的一瞬间,我要让她第一眼看到我,那时候,她小小脸庞上得意骄傲的笑容,是这个世界给我最好的犒赏。 我知道,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样的坚持微不足道,而我之所以要把它记录下来,是因为心里有个结。 妞妞是我的第二个孩子,老大是儿子,大妞妞十岁。 我生儿子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做好一个当妈的准备,进产房的时候还有种去看别人生孩子的角色感,到后来儿子生出

  • 孩子入园,除了早接晚接,更重要的还是这件事!
    孩子入园,除了早接晚接,更重要的还是这件事!

    什么时候送孩子上缓适班更合适? 喆同学属于精力旺盛、超级好动的孩子,出门就是小旋风。担心他以后上幼儿园规则意识不强,我先给他报了个英语班,一则磨磨耳朵,二是提高和老师、小朋友之间的配合度。 英语班全英文教学,一周两次课,一次一个半小时,1个外教、1 个主教、2个助教,10个孩子,年龄都在两三岁。 头几节课家长可以陪同,最迟第八节课开始孩子独立上课。我仔细观察过,即使看起来外向独立的孩子,头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也会哭。倔强的喆同学,第一次更是哭了二十几分钟,助教抱着他哄也不管用。 中间我心软,进教室哄了几分钟,结果等我再出来,他哭得更凶了——知道声嘶力竭管用,孩子会频繁使用,所以我之后没有再进教室。之后,每次独立上课,他还是会哭,但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第四次独立上课,已经可以和老师开心玩耍。 在分离焦虑这个过程,与其说考验孩子,不如

  • 宝宝先叫爸爸还是妈妈?和谁亲,就先叫谁吗?
    宝宝先叫爸爸还是妈妈?和谁亲,就先叫谁吗?

    去年底到今年初,有几个朋友家里新添了宝宝,眼看着咿咿呀呀快到开口的时候了,宝宝会先叫爸爸还是先叫妈妈就成了俩口子这段时间最幸福的问题。 虽然说爸爸妈妈也好,爷爷奶奶也好,这些称谓或早或晚都会从宝宝的嘴里蹦出来。但凡事都讲究个第一,「宝宝先叫谁」在不少父母心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关乎对十月怀胎以及一年哺育辛勤付出的慰籍,也关乎亲子之间的万般柔情。都说宝宝跟谁亲先叫谁,这是真的吗? 大多数宝宝最先叫的是爸爸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者分别对美国和中国的 8~16 个月的宝宝做了研究。这些宝宝的原生家庭以英语、广东话和普通话为主要语言。 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宝宝最先叫的是爸爸。 同样,母婴论坛 Circle of Moms 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也

  • 物极必反:给孩子一点宽容!家长必看!
    物极必反:给孩子一点宽容!家长必看!

    其实亲子之间,还得是亲情至上,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孩子不是不讲道理,关键还是看做父母的怎么和孩子讲通这些道理,这比逼着孩子走父母规定的路要聪明得多,更何况,即便是重压之下,也可能会物极必反,牺牲了亲情也未必会达到做父母的目的,得不偿失。小ABC看中文电视特别有意思,妈妈最头疼的就是俩孩子的问东问西。前两天看《麻雀》,说到日本人要毕忠良一天之内找到内奸时,被逼急了的毕忠良决定找替死鬼,妈妈忽发感慨:看看,物极必反吧!边上的好奇宝宝小贝马上问:妈妈,什么叫“物极必反”?妈妈一愣,还真不想给孩子讲这么厚黑的历史,脑筋一转,马上想到了很现实的范例:喏,贝贝想一想,宝儿哥哥特别喜欢玩游戏,如果妈妈说就是不许他玩,那哥哥会怎么样?贝贝摇头,妈妈悄悄告诉她:我知道,因为我上次问过哥哥,他在家里不能玩,于是就跑到对门小麦家去玩了,那你说,爸爸不让哥哥玩游戏,达到目的没有?贝贝嘻嘻笑:没

  • 比起打骂,孩子更害怕父母做这几件事......别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比起打骂,孩子更害怕父母做这几件事......别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

  • 这些带娃娃的蠢办法,还有多少爷爷奶奶在用?!
    这些带娃娃的蠢办法,还有多少爷爷奶奶在用?!

    老一辈人带孩子总会有一些神秘的方法,我们必须承认一些小方法确实很给力,这么做孩子确实好转了很多!但也有一些方法简直是太蠢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危害到孩子的健康和身体! 第一:捏鼻子说可让鼻子挺起来 每一个人鼻子是什么样子基本上就是基因决定的事情,是谁都没有办法去改变的,这样胡乱的去捏孩子的鼻子,不但会造成孩子鼻子的发育出现问题,更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其他五官,严重的话甚至还有可能患上呼吸道疾病! 第二:绑腿让腿变直 孩子的腿直还是不直这个问题,都是天生的,你后天用绳子去绑也没用!这让不但会压迫倒孩子的神经,而且还会减缓肢体的发育速度,造成发育不良!眼中那个的话甚至还有可能危害到孩子的大脑!所以千万不要这么做! 第三:不给孩子吃手 虽然吃手看似不是特别好,但其实这是孩子的一个口

  • 为什么孩子要多抱抱?这个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为什么孩子要多抱抱?这个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抱孩子已经本上固有的认知,每一个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再闹、在玩耍都会忍不住抱过来!因为我们都知道,不管孩子是在哭还是再闹,只要一抱过来他就会会心的一笑!似乎这一刻他抛掉了所有的烦恼!那么到底为什么孩子这么需要人抱抱呢? 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当时一些地方的人并没有抱婴儿的习惯,孩子出生之后认为就是要在床上照顾着,除了母亲喂奶之外,其他人都是不可以接触孩子的!本以为这样保护孩子是最好的,谁知道反而婴儿的死亡率大大的增加!当时一直以为是不是什么医疗卫生问题,谁知道研究到最后竟然发现是缺少拥抱! 孩子在和你拥抱的时候,他的体内会分泌激素,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这种激素的作用是缓解焦虑,让人平静和安宁,让孩子感觉到幸福!如果少了这种激素,孩子就会很折磨,那么自然死亡率也就高了! 所有以

  • 虽然这三类宝宝很烦人,但他们的IQ其实都很高!
    虽然这三类宝宝很烦人,但他们的IQ其实都很高!

    每一个妈妈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伶俐,并且绝大多数妈妈都认为聪明的孩子一定是懂事的孩子,无奈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爱哭爱闹的傻小子!不但看不出到底聪明还是不聪明,还让不少宝妈怀孕孩子是不是傻! 那么到底聪明的宝宝都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启蒙小哥就来给大家说说,也让一些宝妈开心开心! 第一:粘人的宝宝 粘人的宝宝毫无疑问会更加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要知道小孩子的大脑的记忆力是很差的,小时候的视觉能力也是很差的,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基本上是认不出什么人的!但如果你的宝宝能够认得出你,并且还只要你抱抱,那就代表他的大脑智力真的很高! 第二:敏感的宝宝 对外界环境敏感的宝宝,也会更加聪明,这个具体表现在外面稍微又一代年生于,不管他是在吃奶还是睡觉都会醒过来,看看到底啥情况!具体原理跟粘人的宝宝很相似,比较孩子还小他的

  • 有着这四个特征的小女孩,长大后一定都是大美女!
    有着这四个特征的小女孩,长大后一定都是大美女!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可以帅气漂亮,当然男孩子帅不帅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不怎么关心,反而是关心自己的小女儿长大后会不会漂亮美丽!那么到底怎么看才知道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会不会变得很漂亮呢?其实这都是有典型特征的!只要你的宝宝也有这样的特征,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女儿长大以后一定迷倒万千少男! 第一:眼睛大 人类是一个很奇怪的生物,你小时候眼睛的大小基本上就是你成年的时候的眼睛大小,眼睛基本上是不会怎么长大的,是这么大就是这么大,变化不是特别多的!而小眼睛的人肯定是不好看的,眼睛大就代表了你眼睛越水灵、自然人也好看很多! 第二:皮肤白 中国的人的审美都是皮肤白嫩为主要潮流,虽然不排除一些特殊爱好的朋友,但多数人还是喜欢皮肤白净的女孩子,毕竟这样的女孩子更有气质! 第三:鼻子小挺 鼻子小是最

  • 如何消除男孩的嫉妒心?家长必看!
    如何消除男孩的嫉妒心?家长必看!

    建议一:树立男孩悦纳自己的观念。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往往来自于不接纳自己,总是在羡慕着别人,为自己感到遗憾:为什么我不是女孩呢?为什么我是单眼皮?要是我父母是富豪该多好!……所以,父母要从小告诉男孩:人和人本来就不同,人的外貌、身材、健康、性格、智力,天生就千差万别,这是上天所赐,很难改变。一个人,他要认识到这种人生的差别,看到自己的优势,接受自己,从而悦纳自己。只有在悦纳的心态中,合理地改变自己,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令人喜欢、优越、能干的人,才能更优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建议二:让男孩欣赏自己的形象。 父母在平时要细心观察男孩的心理状态,随时培养他们悦纳自己的积极态度。比如,男孩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父母可以告诉男孩,虽然他不帅气,但很特别。还应努力引导男孩树立一种现代的审美观,即美是自然的,而自然是多种多样、

  • 如果老师虐了你的娃,除了愤怒,你还会做些什么?
    如果老师虐了你的娃,除了愤怒,你还会做些什么?

    我们小区有一位父亲,每个周末带着儿子在社区健身器材处训练单双杠。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这位父亲双手插兜,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四五岁的儿子,努力用双臂吊起自己的身躯。男孩龇牙咧嘴,瘦弱的双臂因为用力而有些颤抖。 我当时心想:这爸爸也太“残忍”了,万一孩子掉下来受伤怎么办? 而现在,当携程幼儿园事件发生以后,我似乎理解了那位父亲的初衷。对身体体能再“残忍”地训练,也抵不过社会的伤害。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后来我得知,男孩因为瘦弱,总是被欺负。他的父亲能教给他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力量——在年幼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强壮起来! 1父母要训练孩子—— 强壮的体魄,让欺凌者望而生畏 曾经有一个9岁女孩叫MillaBizzotto,她在一夜之间火遍世界。MillaBizzotto参加了一场地狱般的挑战:58公里赛跑、8公

  • 你的管教方式,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吗?!
    你的管教方式,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吗?!

    首先,幼儿的行为出格并不可耻,他的举止不当也不需要惩罚。多数是想引起大人注意的哭闹、因为想睡觉而突然的大叫或者是一种让家长更加坚定不移且始终如一地确定界限的呼吁。这也是你的孩子正在测试他迅速形成和发展的独立性。他有着不可阻挡的冲动越过界限,同时也急切地需要知道——大人们在安全地控制着他。 毫无疑问,孩子们需要管教。 幼儿学步期是培养育儿技能的绝佳时期,良好的育儿技能将使孩子与我们建立起忠诚、直接和富有同情心的关系,这是他们在未来数十年人生道路上的依靠。 建构可预测的环境和切合实际的期望 可预测的日常生活(小编这里理解为有规律的日常活动)使孩子可以预料到大人希望他们做什么。这是管教的第一步。家通常是婴儿和学步期儿童开展大部分日常活动的理想场所,当然我们有时候也必须带他们去办一些事情,但不可能指望学步期儿童在聚会晚宴上始终中规中矩或者陪我们

  • 叫了八百遍,都像没听见,为什么宝宝不爱理人呢?
    叫了八百遍,都像没听见,为什么宝宝不爱理人呢?

    办公室的王老师常常让女儿在办公室看动画片。王老师发现,每次在女儿看动画片的时候,跟她说话她都好像没听见似的。几次后,王老师忍不住发了脾气,大声质问道:「刚才喊你没听到吗?你是假装听不见的吧!」 其实,这种情况在学龄前的宝宝身上经常发生。宝宝不爱搭理人,到底是假装听不见、故意不搭理,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 宝宝为什么「假装听不见」? 1. 注意力发展的限制 学龄前的儿童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新鲜、有趣的事物上。相比王老师的呼喊,那些画面鲜亮、内容丰富的动画片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不同于成人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学龄前儿童还不能流畅地分配和转移注意力,他们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因此,他们不能做到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听你讲话,也不能在听到你的话后迅速做出回应。 2.

  • 这些孩子会记一辈子的事情,你已经做了几件?
    这些孩子会记一辈子的事情,你已经做了几件?

    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也不记事么?你在意过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么?如果可以选择,每个孩子都想要慈爱的父母。因为很多家庭除了争吵、冷漠,真的没有别的。 记得曾经舍友说过:“上学时,每每放寒假在家,爸妈总是吵架……后来,工作了,过年时,宁愿一个人在外面吃泡面,也不想回家了。” 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心里都知道,有些片段他们甚至会记一辈子,尤其是童年里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点滴过往。 以下这几件事,你做了几件呢? 1、孩子都害怕父母吵架 每每从学校回家,我都是期待又失望的。期待的是,见到一个月没见的妹妹,失望的是我父母天天吵闹! 真的,他们从来没有说过3句话不吵的。爸爸脾气不好又找小三,妈妈家务不擅长脾气也不小。 小时候我和妹妹常常想离家出走,觉得这个家实在让我太痛心了!从来没有感

  •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让孩子学会告诉家长?!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让孩子学会告诉家长?!

    这几天,携程亲子园发生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父母在声讨不良现象的同时,也在担心,自己的小孩在幼儿园里会不会也受到一些欺负呢?小孩年纪小,受到欺负也不敢说,怎么让孩子把幼儿园的事情告诉家长呢? 下面这些办法,可以让家长最快知晓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避免孩子受到欺负。 第一,在平时,要建立家庭谈话交流时间。 最好在晚上,固定一段时间,家长和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的情况,让孩子多说,家长注意听,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孩子说话完后,家长可以再询问:今天你表现乖不乖,老师表扬你了吗?你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喜欢她?今天有小朋友受批评了吗?老师是怎么批评他的? 从这些问话的答案中,家长就可以了解一些端倪。 第二,平时要培养一种平等的氛围。 在平时,父母要平等对待孩子,不要总是端家长的架子,尤其是爸爸,更不可

  • 怎么远离幼儿园“禽兽老师”?选幼儿园妈妈要擦亮眼睛了!
    怎么远离幼儿园“禽兽老师”?选幼儿园妈妈要擦亮眼睛了!

    我们经常说:养一个孩子最多累三年,三年之后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解放了。可是妈妈你知道吗? 如果选择不慎,你不是把孩子送进了看起来美丽可爱的幼儿园,而是把孩子交给了“禽兽”。 你以为孩子一整天在幼儿园里快乐的唱歌跳舞吗,不,很有可能是胆战心惊的一天,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撒泼哭闹不愿去,你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什么? 这两天,上海携程亲子园发生的“老师虐童事件”正在发酵,事情的大概是老师对待孩子态度极其恶劣,多次推搡拉拽孩子,用消毒水喷孩子眼睛,强行喂孩子吃半管芥末,导致孩子严重腹泻等! 这些都是一岁多两岁多的小宝宝啊,试问怎么下的了手?有视频为证: 家长痛心愤慨,向媒体曝光,园方召开家长沟通会,让涉事老师(根本不陪这个称谓)当众道歉,此事正在进一步发酵中! 这不是第一次媒体曝光幼儿园虐童了,也不是最严重的一次!

  • 高知家庭的学渣和农民家庭的学霸,这个结果是怎样“炼”成的?!
    高知家庭的学渣和农民家庭的学霸,这个结果是怎样“炼”成的?!

    精英家庭的独生子女刘某某,自爆,爷爷是教授,妈妈和爸爸均是海归,分别就只在北京的某知名企业。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孩子的未来不是梦。 可偏偏这个真实故事的结尾不是画上句号的。 刘某某,三岁开始各种培训机构的学习生涯。从英文到国学。 为了让孩子能够达到跨年龄学习知识的水平,一家人无所不用其极。每天细化到周、天、时、分、秒,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习题和考核。 有人当时对孩子的父母长辈提出过,说这样对待孩子,他会丧失可爱,可真的,在当时,一家人宁愿孩子失去可爱,可爱是多么让人不屑的特性啊! 然后,就是这样的付出,没有换回一个令他们满意的孩子,由于压力大,强度大,孩子不但没有学有所成,还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不是说,精英家庭的孩子一定不会太差吗?我的孩子,就生在这样完美的家庭里,接受着爸爸妈妈从小

  • 不想养出“熊孩子”,这五点家长们要注意了!
    不想养出“熊孩子”,这五点家长们要注意了!

    每个人都不喜欢“熊孩子”。看到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到处跑到处闹影响别人,家长也不去管,心里多少会抱怨几句。那么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成为“熊孩子”呢?这跟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注意这五点,防止教育出“熊孩子”! 1、特殊待遇 虽然二胎政策开放,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还是比较多的。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通常是四位老人,两位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都挑最好的给孩子,虽然疼爱孩子的心情能够理解,但是这种给孩子的“特殊待遇”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认为他理所当然的拥有这些最好的东西,所有人都应该让着他,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 2、生活懒散 很多孩子的生活作息不规律,有时候早晨不肯起床,撒个娇家长也不舍得再去叫他。长久以来孩子的生活作息紊乱,不仅会导致身体不好,还会使孩子生性懒散,没有上进心。 3、包办代

  • 听说妈妈越“懒”,宝宝就越好带???
    听说妈妈越“懒”,宝宝就越好带???

    养娃方式上,天底下的妈妈大致可以分这么两类: 糙养派 宝宝没有那么多好操心的,不需要特别细心的地方就不要太认真,糙点就糙点。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有些操心一点用也没有。 精养派 孩子比我们娇贵,有条件当然得讲究。孩子万一冻着、病着或伤着,你敢说当妈不心疼。精细点养,才能养好孩子。 这两种方法到底谁好?听听小编的育儿经。 我支持孩子要「糙养」 我儿子幼儿园同学的其他妈妈每天接孩子的时候,都要看宝宝哪儿磕了碰了,或者出汗没换衣服着凉了。而我,看到孩子满头大汗,直接拉上电动车就吹着风走了。 所以这些妈妈对我的最深印象就是: 你怎么不多管管孩子啊?你怎么一点不也操心?你不怕孩子生病吗?咦,你家孩子好像真没生过病。 其实这些妈妈虽然嘴上嫌我带孩子太粗糙,但是看到我孩子活泼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