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自孩子出生的那刻起,每位家长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操碎了心。 不是担心孩子走路摔跤,就是害怕学习不够努力,只要孩子在自己身边,家长都会管这管那。 不仅弄得自己疲惫,孩子还不领情,弄得两头不讨好。 如今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家长们对孩子的养育可谓是下了血本。不仅吃得好穿得好,就连孩子说什么都照做不误,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可殊不知,正是这种想法,让孩子迷失在了欲望里,最后取得的成绩也少得可怜! 身边有一对夫妻朋友,男人是银行职员,女人是服装店店长。他们只有一个独生子,而且是中年得子,因此格外宠孩子,不管孩子说什么要什么,他们都会绝对服从。 朋友儿子6岁的时候,看到餐厅里有人弹钢琴,就嚷着自己也要弹钢琴。 以为儿子对钢琴有兴趣,朋友立马就买了一台放家里,还请了家教老师上门授课。
在看公众号留言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说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的家长留言里错别字一挑一大把。 我想打错字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不记得字怎么写了,就随便找一个字代替,就像忘了字的孩子用拼音代替一样; 第二种就是打得快了,再反应过来的时候,觉得删了重打太麻烦,反正别人看得懂就行。 面对自己忘了的字不会自己再去确认,这是求知的态度不端正。 面对错误不纠正,这是知错不改。 不要以为这是小错误,先人早已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高考主科一门满分150,一道数学应用题错了一个小数点,即使过程正确,也砍掉了一半的分数,而学校的差别就在那么几分之间。 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是严谨、踏实,孩子如果能在十多年里一直用不骄不躁、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孩子就会把这种习气带到做人做事上。
为什么不二胎,就算你和旁人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旁人总会苦口婆心地继续劝你,“一个小孩在这世间总是太孤单,兄弟姐妹多就有了陪伴,现在你不生,将来你就哭鼻子后悔吧!” Really?我可不后悔,对于兄弟姐妹,你确定他一定是友军而不是敌军派来的猪队友? 热播剧《欢乐颂》里头的教训还不够你醒悟吗?: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女主们,哪一个日子过得舒心? 曲筱绡有争家产两人不共戴天的哥哥;樊胜美的哥哥则是吸血虫般的负担;甚至里头最好的安迪,也有一个害她整天但心你家族遗传病的弱智弟弟,唯有关雎尔和邱莹莹,能让我们从屏幕中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温情。 看到这,若是你还坚持,一个人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就不孤单,我只想用一篇长文来告知你,一个才不孤单,孤单都是缺失爱。 1一个就好 人的生命中,一个就好,不能承受再多一个人的分量。
环境是影响宝宝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什么样的环境更利于宝宝成长?什么样的环境更利于宝宝智力发育呢? 宁静的环境 研究表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噪声的环境则使智力发育障碍。美国研究人员用小鸡作实验,发现高强度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仅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 法国的试验亦显示,噪声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因此,应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音的干扰,这将有利于他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和睦的环境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会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降低。
哪些孩子容易被欺凌? 很多家长预防孩子被欺凌,就让孩子锻炼打架能力,别人打你,你就加倍打回去,这样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其实,这样会助长孩子的攻击性,并不能保证孩子不被欺凌。相反,研究表明,攻击性高的孩子,和顺从性高的孩子一样,都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顺从性高的孩子容易被欺凌,大家都好理解,因为他们会逆来顺受,但为什么攻击性高的孩子反而也会被欺凌呢?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攻击性高的孩子会一言不合就拔拳相向,但他并不会每次都打赢。碰到比他更强壮的孩子或群体,就会吃大亏。就算只捡比自己弱小的攻击,出大事也是早晚的事。 二是欺凌并不是只有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和社交欺凌。身体欺凌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欺凌,坏孩子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或者人多势众来欺负你,但除此之外呢,还有语言欺凌,就是骂你、嘲笑你、给你取难听的外号,另外还有社
很多孩子读书不太好,父母很着急,想方设法的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么读书跟父母的遗传有没有关系?努力真的没用吗?孩子的未来要看遗传? 有位大叔不远万里,大半夜敲门来找我。 因其孩子成绩不太好,又不肯努力,询问有没有好的教育方法。 我当时脱口说出一句: 努力是没用的,这事儿要看遗传! 说完,我狠抽了自己一嘴巴! 啪——! 做人呢,最重要滴是开心。 瞎说什么实话? 养孩子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细数起来,不外乎四种: 养鹰为上,其下养猪,再下养驴,最差养狼。 不同的喂养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是物质匮乏时代,有个熊孩子,朝思暮想想吃冰棍。 可是家里穷,吃不起。
小宝今天身体不舒服,从医院出来带他去商场玩。 生病的人都矫情,孩子更是如此,一路上,他见魔杀魔见鬼杀鬼,脾气臭到不行。 到了商场,要喝奶茶要吃汉堡要买玩具要去玩跳跳床。我一边答应着好好好忍受他的臭脾气,一边做他的垃圾鱼把他浪费的食物吃掉。 我妈在一边看得火冒三丈,直骂我惯坏孩子,说孩子不懂事,妈妈不称职。 我一边敷衍着是是是,不该惯他;一边心里嘀咕,你倒是没惯过我,我倒是懂事,但我没觉得你对我好,也不愿领你情啊! 童年的我特别少的对父母提要求,也基本不说我想要什么。我妈现在还常夸我小时候懂事,不会因为要东西在商店里哭着不走,说了不能买我就乖乖走掉不提第二次,把我当好孩子的表率。 但其实,她记忆里我懂事的瞬间,都是我最委屈,最不开心的瞬间,我并不是真的不想要,只是不敢要。 出于对“溺爱“的
国庆节前,在河南郑州有两辆小车发生剐蹭,两名车主一言不合,下车开始互殴。 两人的儿子都是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其中一个男孩哭着喊着拉架,结果被甩得一个趔趄。 另一个则全程都在倚车观战,还淡定地招呼前者别上去掺和:你别管了,让他们打够就不会再打了…… 网友的评论是这样的: 儿子比爸爸懂事。 处事不惊,必成大器! 这孩子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宠辱不惊风轻云淡…… 我只想说,哪里有那么多的处事不惊,风轻云淡,只能说明,孩子爸爸经常与人发生冲突,作为儿子,早就见怪不怪,视若无睹了。 而可怕的是,这种言传身教下的孩子,很可能会随着潜移默化,慢慢地,不自知地形成和家长一模一样的作风。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说过: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孩子攻击别人的可能性,要比温和家庭的孩子高出近五倍。 而
每个清晨,幼儿园门口总会上演这样的情景:孩子哇哇大哭不止,任凭大人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孩子哭,这不算什么新奇事儿,仔细观察一下,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黏人,而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太放心不下,孩子上个幼儿园,孩子还没哭呢,大人先哭得稀里哗啦的比比皆是。 那天我亲眼看到一个妈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大门后,孩子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远了,这位年轻妈妈却突然哭了。 有人看不下去了,说:“孩子上幼儿园你应该为他的成长而高兴啊,怎么还哭上了?”她期期艾艾地说:“我想我的宝宝了,我一个人好无聊……” 这样的妈妈不在少数,有时候,不是孩子黏妈妈,而是妈妈黏孩子。 女儿出生后,我全职带娃,一天24小时围着女儿打转转。 女儿该上幼儿园了,头一晚,我整整失眠了一宿。脑子里不断地想着:平时都是我喂饭,她才刚刚学会自己吃饭,还不熟练,去幼儿园饿肚
孩子心思细腻、敏感,很多你视为无所谓的事情可能在无意之中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你将你与孩子之间的秘密公之于众,他对你的信任会瞬间消失,造成他们更加敏感叛逆,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产生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最近有个传的很火的视频,视频中是一个小男孩因为和同学打架被批评,在这三分钟的视频里,小男孩誓死捍卫自己尊严的决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原来是小男孩因为理了个光头,被别人嘲笑是光头强,他觉得尊严受损,就打了那些学生,结果被老师批评。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宁愿被打得很惨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宁愿罚站挨批评也不愿意让别人嘲笑他。可见,尊严并不是成人的专属品,对一个孩子来说,同样的重要。但实际生活中,多少个孩子在受到嘲笑和欺负的时候选择了忍气吞声,独自落泪。 我们自然不能倡导孩子在受到尊严受损的时候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但老师绝不能说你一个小孩有什么尊严
现在的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 所谓财商就是指理财能力,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 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财商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来,是在1999年4月,美国房地产和小型公司投资人罗伯特·T·清崎和注册会计师、资深经理和咨询专家莎伦·L·莱希特两人合著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里。这本书里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这本书刚一出版就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时至今日,依然畅销。 培养财商就挺实用的,要知道,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归根结底不过是衣食无忧,万一一不小心培养出一个经商天才,小小年纪就能挣的盆满钵满,岂不是让父母少了很多担忧? 可是,我觉得,以中国多数的家长流于表面的金钱观和财富观,不太可能培养出一个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包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这道理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于教育孩子,如果你非常热衷于读历史故事,一定会有个非常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很多名人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位睿智深明、有胸襟有见识的贤母:岳母刺字、孟母三迁、陶母退鱼,尽皆如此。 我们知道,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妈妈为人处事风格,更是子女最重要的三观源泉,决定着子女将来的层次和幸福。 去年过年,临时决定回娘家,可没有机票了,于是,只能坐14个小时的火车回娘家。无聊的我便观察起了形形色色的人。在我面前站着一位30多岁的女人,手里拉着一个7、8岁模样的小男孩。 因为车厢拥挤,人声鼎沸,小男孩又一直咉咉着累了要抱抱,一脸倦容的妈妈,便瞬间挂起了嫌弃表情,推搡了孩子一把说:别嚷嚷了!马上就到我们了,你记着,过身高线的时候把身子往下压一压,压下去几厘米咱们就省了一张票钱!到时
有一句话叫,自卑比狂妄更糟糕。话虽逆耳,却透彻在理。我们身边很多自卑的人,确实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缺点里无法自拔,耽误了自己的青春。而人的自卑性格往往成型于儿童时代。换言之,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自卑性格,真的是家长的失职与不负责。让孩子远离自卑,家长把孩子的心理特点研究透了,其实完全可以做的到! 1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叫“无条件的爱”? 就拿美国小孩举例吧,爱看译制片的家长,如果留心观察,一定能发现生活在美国的孩子,不论成绩优异与否、长相丑俊,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换言之,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为什么呢? 因为当这些孩子来到这世上时,美国的父母往往会先对孩子说这么一套大同小异的话:宝宝,不管你将来是健康还是病弱、听话还是捣蛋、聪明还是笨,我都会一直爱你,养育你成为
虽然说现在有一套衡量孩子生长情况的标准,但是在这里要说的还是,每个孩子有着各自的生长速度,他们不会跟标准上成长的一模一样。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太着急。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跟同龄的孩子在成长的速度上有所不一样的时候,不要太惊讶,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孩子没有落后的太厉害,同时身体上又没有疾病的话,就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接下来要说的2-5岁的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那些里程碑,主要是想要让爸爸妈妈可以有一个衡量宝宝成长状况的标尺,让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子爸爸妈妈就能够依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让孩子能够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两岁孩子 孩子到了这个时候会开始知道爸爸妈妈是两个不一样的人,他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所以孩子的独立性会慢慢增强。 孩子的独立性增强的表现
很多时候,我都劝父母一定要在冷静的情绪下才和孩子交流,教育孩子,千万别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教训孩子,容易脱口而出很伤孩子的话,哪怕你说的话只是想让孩子更乖一点,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下面这几句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1你怎么这么没用 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口头禅,孩子考试考差了,孩子背书背不好,孩子写作业出错,父母一着急就忍不住说了这句话,孩子自己也很委屈:我就是没做好嘛。 其实反过来想想当初的自己,还不是这样磕磕碰碰地一步步学习的,乘法口诀还要想半天呢,学习是需要培养的,别拿“没用”这种词语来伤害他。 你还顶嘴!怎么那么不懂事 有时候孩子顶嘴,父母就会说这句话,觉得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但是居然开始反抗自己了,恼羞成怒。 但孩子只是想告诉你事实而已,你却不给他机会,只是觉得孩子这种顶嘴行为侵犯到了你的威严,一说这种话孩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这六种情况不能打孩子 -0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0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0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最近,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携程亲子园虐待孩子的视频,气愤之余,不禁在想: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过得真的好吗? 最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就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 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或视频。 每次都在不断刷新我的三观。 虽然宝宝在学校中被老师欺负的事件还是少数的,像这样无良的老师还是少数的。在学校里被欺负多的还是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宝宝在学校里被欺负了,该不该打回去呢?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电影,里面的一个小女孩在跳芭蕾舞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