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3-16岁之间,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3-16岁之间,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6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5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

  • 隔代养育忽略这一点,那么怎么做都会是个错!!!
    隔代养育忽略这一点,那么怎么做都会是个错!!!

    《爸爸去哪儿5》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陈小春和应采儿的儿子Jasper圈粉无数,呆萌、情商高、小暖男,这些都是粉丝们给Jasper的标签。 家庭条件这么优渥,陈小春也是四十多岁才有了Jasper,大家猜一定是特别宠溺。 在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应采儿对孩子的呵护,还有陈小春说丈母娘和老婆对Jasper的宠爱。但是Jasper能这样情商高,有家教,完全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彼此关系建设得特别好的家庭。 即使陈小春觉得应采儿有时太宠溺,应采儿觉得陈小春太严厉。可是,在Jasper的面前,他们两个是一体的,你说话我不插嘴,你陪娃太糟糕,我依旧夸奖你。两个人觉得对方有什么问题,私下撕就ok。 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是成就一个“别人家好孩子”的必备条件。 不久前,被一则新闻扎心了,贵州的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奶奶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参加了电视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若干年后什么样的孩子又将被淘汰呢?!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若干年后什么样的孩子又将被淘汰呢?!

    作为家长,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的多记住一些知识,能在上学的时候拥有傲人的成绩,能成为班里的小班干部,其实,很多家长在拔苗助长,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就像我们去博物馆一样,如果每次从博物馆出来妈妈都会问: “今天都学到什么了?唐朝是916年灭亡的,还是961年灭亡的?”当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兴高采烈地回答,而有的孩子就会觉得这次博物馆之行变得了无生趣。而聪明的妈妈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会问孩子:“你觉得唐朝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唐朝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充满的探索的欲望,愿意自己回去翻翻书,在自己的历史书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同样的问题,两个不同的妈妈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有观察、有思考,而另一个孩子只是记住了唐朝是618年建立起来的,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 孩子走进博物馆或者外出旅游的时候,知识永远排在第二位,

  •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孩子哭,其实我们只是在害怕......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孩子哭,其实我们只是在害怕......

    生活中,孩子一旦开始哭泣,父母们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我要尽快制止孩子哭泣。 哄一哄孩子之后,若是没有停止哭泣,有些父母甚至会言语或者暴力威胁孩子——不准哭。 父母害怕看到孩子哭泣,其实是他们那无处安放的焦虑在作祟: 孩子怎么在我身边哭了?我是哪里做的不对?我还是合格的好父母吗?所以,我必须快速制止他哭泣,这样我才是“好父母”; 孩子这就哭了,他是不是太懦弱了。以后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孩子怎么又哭了,他是不是借此来要挟我想得到自己的目的; …… 想要克服这种焦虑症,我们首先得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泣。 实际上,哭泣是人类本能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孩子开始接受这个世界不完美的一个过程。 不怕大家笑话,我小时候就是个爱哭的孩子,摔个跤,受了委屈,被大人责备,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 “爸妈,咱们家有钱吗?”“我有钱,但你没有!”
    “爸妈,咱们家有钱吗?”“我有钱,但你没有!”

    突然有一天,在你眼里还涉世未深的孩子用天真的口吻问你“咱们家有钱吗?”这时的你,会如何回答? 有钱,等我老了,你长大了,这些钱都是你的。 哪有什么钱,咱们家并不富裕,你要好好学习,以后赚钱养家。 我有钱,但你没有。 这三种回答看似简单随意,但会带给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第一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家里有钱,我家的钱就是我的钱,我不用努力反正有钱。于是,孩子长大后接过父母的财富,不知道珍惜和努力,正好应了古语“富不过三代”! 第二种回答是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于是就在孩子面前“哭穷”,这种方法一定要适度,适度的“哭穷”可以让孩子更加上进,而过度的哭穷,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负担,给孩子带来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多疑。 相反第三种回答才是父母应该摆明的金钱态度。“我有钱,但你没有”这七个字就是告

  • 怎么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9招你得get了
    怎么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9招你得get了

    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父母,他心里也会知道父母在那里。安全感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家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只有当孩子明白,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能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观众,他自己慢慢就会安静下来。给孩子制定准则的时候,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

  • 让孩子从散漫到坐得住,这一招就搞定!
    让孩子从散漫到坐得住,这一招就搞定!

    孩子老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怎么破?孩子老是没有定性,坐不住怎么破?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但好习惯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还需要我们脑洞大开,善于使用方法和技巧。 上周孩子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的前奏是老师们领着孩子跳操。姑娘跟着老师从头跳到尾,她黑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着领舞的老师,我在前面为她拍照时,她也只是偶尔瞟我一眼,好像我还打搅了她似的。 还记得开学前试园的时候,老师发了一张画有桃子的图纸,让孩子们图上颜色,姑娘坐在那里一丝不苟,一笔一笔的画,所有的小朋友都画完站起来了,她还在认真的画,老师和我一起在她的旁边等她画完。终于画完了,姑娘呼了一口气,把画纸交给老师,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是满意。 姑娘刚满三岁,爱玩,爱闹,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天真烂漫;但又有点不同,她很能坐得住去干一件事情,对新

  • 天冷了,孩子总爱赖床怎么办?这样做,孩子上学不迟到!
    天冷了,孩子总爱赖床怎么办?这样做,孩子上学不迟到!

    “@芳芳老师,给我们留饭,我们一会儿就到。” 最近家长群里,早上送孩子那会儿,让老师给孩子留早餐的家长越来越多了。 琳琳妈妈说:“早上去幼儿园迟到了很麻烦的,还要给孩子早餐吃。 幼儿园一般去晚了就没有了,或者凉了,宁可叫孩子起早一点去幼儿园吃早餐。我要上班,早上也顾不上……” 天气越来越冷,孩子不愿意起床,就连大人也是如此。 去幼儿园迟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的习惯,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一、迟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迟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迟到的孩子到教室后,不是在全班同学注视之下坐下听课,就是畏畏缩缩的从后门进去。 这时,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次数多了,孩子会担心、焦虑起来,怕老师批评、同学们笑话

  • 一个孩子被伤害多少次,才能看起来懂事、听话又乖巧?!
    一个孩子被伤害多少次,才能看起来懂事、听话又乖巧?!

    你有没有在孩子不愿意分享东西时,强迫孩子分享、谦让? 你有木有在孩子探索新奇好玩的东西时,武断制止? 你有没有在孩子和你讲话时,嫌老说不清,打断、帮他表述? 你有没有在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时,担心时间不断催促,还怨孩子拖拉? 你有没有不顾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同龄人在,也当众教训他犯的错? 你有没有在孩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尿裤子、老摔跤、闹腾捣乱时,不耐烦吼叫发火? 你有没有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训斥他:你怎么这么没用? 并且,你实在没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后,还能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说“对不起,爸爸/妈妈错了,我不应该对你发脾气”吗? 有了孩子的我们,常常都不会好好说话了。我们抱怨孩子的胆小、自卑、不积极、不自信,而不知不觉中,其实是我们亲手扼杀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学会了谦让,显得

  • 这4种方式教育孩子,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家长必看
    这4种方式教育孩子,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家长必看

    许多父母常常觉得为孩子几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天起早贪黑接送孩子,任劳任怨为孩子打点生活学习上的一切事务,甚至很多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疏离了朋友。 做了这么多,本应看到孩子懂事听话、关心理解自己。可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孩子不听话瞎胡闹、和家长顶嘴纠缠、甚至拳脚相加······让人心累又心寒。 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费力不讨好? 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错。这几种方式教孩子,大都费力不讨好。 1. 太过专制,掌控一切 研究生杨元元自杀的新闻曾轰动一时,这个不幸的女孩短暂的一生都活在母亲无微不至的掌控下:上大学妈妈非要住进宿舍;两次考上公务员都在妈妈的阻拦下被迫放弃;考上研究生妈妈还要跟着住进她宿舍。让人窒息的“爱”让她终于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平心而论,中国父母

  • 我就是要让孩子吃点苦!不吃苦,怎知甜?
    我就是要让孩子吃点苦!不吃苦,怎知甜?

    我和先生讨论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时,他总是主张在寒暑假时,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跟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 老家有蓝天白云,有最绿色健康的食物,还有一些农活可以做。 公公婆婆在云贵交界的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日常生活是喂猪养鸡、种菜种粮。如今年近花甲,却不愿跟着我们进城居住。老两口终日奔忙在土地上,辛苦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先生说:“我就是要让孩子吃点苦。” 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蔬菜瓜果浇浇水,帮着掰玉米摘花生,或是在奶奶做饭时,去门口的菜地扯一把葱拔一头蒜。 孩子小,自然不能指望他用劳动来创造价值。 但劳动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让孩子明白:大米饭不是天生就在电饭锅里的,一粒小小的花生米,需要付出许多辛劳才能被送进嘴巴。 现在这个时代,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的孩子一抓一大把,误以为大米长在树上的孩子也比比

  • 为什么越“懒”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越优秀???
    为什么越“懒”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越优秀???

    为什么越“懒”的妈妈越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看完你就明白噜! “懒”妈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强 勤劳的妈妈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多大,在她们眼里都是小孩,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要照顾得妥妥当当才放心。这样的妈妈,时时刻刻都很忙很累。 而且,妈妈太勤劳,孩子会有很强烈的依赖性。在妈妈包办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极其差劲。 勤劳的妈妈要学会适当地放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不要再插手帮忙了。房间乱了,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孩子想帮忙做家务,妈妈不要担心做不来,帮了倒忙再整理嘛;做完作业,妈妈不要着急替他检查,先让他自己检查一遍;收拾书包,让他自己准备第二天需要用到的书本、文具等。 一个成功“偷懒”的妈妈,并不是说对孩子全然不管,而是“身懒心不懒”,冷眼旁观,该出手时再出手。

  • 这5个征兆告诉你“孩子被宠坏了”,再不管,迟早有人替你管!
    这5个征兆告诉你“孩子被宠坏了”,再不管,迟早有人替你管!

    案例一 老丈母娘42岁生了我小舅子。那就整个一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加之家里条件还行,11岁了还要大人洗澡穿衣服。 家里的饭菜要是做的不合胃口,那就是各种挑毛病,各种理由不吃饭。只要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发飙,我想这孩子算是废了…… 案例二 大嫂的儿子五岁,前一段到我家里,张口就是“我要看奥特曼,开给我看,快点!”。 尼玛,神马态度,我装做没听见不理他。他看我没反应,态度好了不少,说“婶婶,你开奥特曼给我看嘛”,以后的几天和我说话都没有命令式的了。 不过和他父母说话还是命令式的,也不知道他父母怎么受得了?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一点都不惯也不可能,但是一定要把握度。零食可以吃,玩具可以买,但是品行绝不惯着,不然宠着惯着,到时候一身臭毛病,最终害的还是孩子。 第一、打骂长辈

  • “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你是想打劫吗?”
    “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你是想打劫吗?”

    我们一直被父母强迫分享很多年,如今又有人会因为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比如你肯定经常听到这些话: “小气鬼,让小朋友玩一下嘛!”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 “你不能这么自私啊,你去人家轩轩家,他是不是把玩具拿出来给你玩的啊?” 分享是一种美德,对于分享者来说,他感到那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可如果被逼着分享呢?当然孩子不会感到快乐,甚至非常痛苦。无疑这种行为是一种道德绑架,是在打劫! 在“占有敏感期”内强迫孩子去分享,这是很残酷的行为。也不要随意给娃贴上“小气”和“自私”的标签。 不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是本分,不是小气。 没有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的利益,这也不叫“自私”。 所以,别为了面子,随意给孩子贴一些负面的标签。那当孩子得不到别人的分享,寻求帮助时,我们应该如何回

  • 家有两个娃,为什么当老二永远比当老大更受宠???
    家有两个娃,为什么当老二永远比当老大更受宠???

    一碗水端平?不存在的。 前段时间参加亲戚婚宴时,一票朋友在饭桌上慷慨激昂的讨论起生二胎的事。其中一个男性朋友说,无论如何都不会要二胎。追问到原因后,我们一席人对他也是深表同情。 朋友说,他是家中老大,还有个小他7岁的妹妹。都说老大照书样,老二当猪养,这话放在他们家,却截然相反。父母两人统统偏向妹妹,小时候好吃好喝好穿的都先紧着妹妹,出去玩他总是远远跟在后面,而妹妹却是抱在怀里。 即便妹妹犯错了,自己也要无辜躺枪。现在他都快二十六的人了,还常常被妹妹欺负。这样的苦,他不会让自己的宝贝再经历一遍了,父母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真是不可逆的。 那么为什么家中老二永远比当老大更受宠? 1.“大号练废了,只能指望小号了” 之前男性朋友用游戏思维得出的结论就是:“大号练废了,只能指望小号了”。在培养老

  • 家有男孩,这几件事你一定要早知道!!!
    家有男孩,这几件事你一定要早知道!!!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在所有的动物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和对付的。” 家有男孩的父母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自从这个小家伙出生以后,有着旺盛的活力,每天上蹿下跳,时不时惹出点祸来,让他往东偏往西,越说不可以他越是想尝试……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孩,终有一天会成为有担当的男人。 如何才能教好男孩,就成了不少父母面临的挑战。 爸爸是男孩的榜样 每个男人的人生之初,不自觉地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男孩从父亲身上,建立性别认同感,他会观察并模仿父亲的语言和行为,也会从父亲与母亲的互动中,学会男女之间的相处模式。 简单来说,对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 绘本 《朱家故事》中,爸爸无视妻子家务上的付出,每天大喊:“亲爱的,早餐呢?快点儿!” 爸爸的行为被孩子看在眼里,他们也有样学样,每

  • 宝宝对不起,妈妈真的不是脾气坏,而是太累了!!!
    宝宝对不起,妈妈真的不是脾气坏,而是太累了!!!

    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早上醒了,宝宝会笑脸看着我,然后甜甜的叫我“妈妈”我在这个时候就会给自己说,不管怎样,我都要做一位零吼叫的妈妈,耐心的对待她。 可是,等过了一会儿,要给她穿衣服的时候,她就会各种不配合,这件衣服不喜欢,那件衣服不好看,好不容易穿上上衣了,要穿纸尿裤了。 她颠颠爬到了另一边,就是不让你穿。当时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忍不住大声呵斥她,然后把她拽过来,狠狠地给她屁股上几下,才算是穿好了。 好不容易把辅食做好了,这个过程还要自己一手抱孩子一手做饭的完成。 自己高高兴兴地端给宝宝,结果小家伙就是不吃,不配合。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吃,不吃不吃。再然后就是把辅扔的到处都是,把饭碗扔到地上,还笑着冲你做鬼脸。 我气得要疯掉。忙活了半天

  • 怎么将熊孩子变成乖孩子?这2个技巧你得知道了!
    怎么将熊孩子变成乖孩子?这2个技巧你得知道了!

    国庆假期,在高铁上发生这么一幕: 一个约莫5岁的男孩子,在座位上一直动来动去,同时发出各种尖叫声。前座的一位少女实在忍无可忍了,回头对孩子的家长说说:“能不能让您的孩子不要再这么吵闹了?” 孩子的家长出乎意料的、没有像网上所说的那种“熊孩子他妈”的反驳行为,而是转头对孩子说“你别闹了,那位阿姨要生气了!” 小孩子看了一眼少女,又看了一眼他妈妈,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各位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么类似的一句话:你再这样我就要生气咯! 当孩子还小,听到家长说这种话的时候,会因为害怕家长生气而受到惩罚,于是停止当下的行为。如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位小男孩。 家长有没有想过一点:孩子到底是因为知道了对错,所以停止,还是因为害怕家长生气带来的惩罚,所以停止呢? 孩子的大脑,可以理解为是sta

  • 班主任提醒:为什么你家孩子在学习上那么粗心?
    班主任提醒:为什么你家孩子在学习上那么粗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孩子平时作业做错了,当你问及他们原因时,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今天的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

  • 宝宝内向不爱说话,就是没有出息???
    宝宝内向不爱说话,就是没有出息???

    带宝宝在公园遛弯,只见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在人群中宝宝的性格得到了体现,并不是每一位小孩子都活泼开朗,蹦蹦跳跳的。一个妈妈说:“我们家宝宝是个慢性子,我一定要给他“板”过来,不要然这样长大后得多吃亏,事事落在人家后头!”。 我们常说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宝宝的性格在3-6岁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作“水泥期”。当宝宝的性格相对定型,性格日益明显的时候,作家长的应该怎么做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吗?到底需要做一些改变吗?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孩子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一次贝贝和一个小姑娘赛跑,可是每一次都是贝贝赢,接连三次赛跑失败后这个小姑娘开始哇哇大哭,人们纷纷跑过来哄这个小女孩,甚至直接拿过贝贝手里的薯条去哄小姑娘,儿5岁的贝贝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看着自己的薯条被拿走也隐忍着没有发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