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儿子比较淘气,吃饭的时候总不端正地坐着,而且老是有很多问题问个不停。通常我都会尽量满足他。亲戚看到了说“慈母多败儿”,这话很是让人警醒。那么,如何看待“慈母”这个词语呢? A: 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母慈子孝”。想想看,两个“慈”到底有什么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们也就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慈母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意的母亲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我认为永远都是没错的。只是我们的爱要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而且永远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目标。这话说起来简单,真要落实到每日每时的行动中,却也容易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惑。 “慈母多败儿”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惯”的意思。“惯”孩子,其实是孩子教会我们的。 孩子小的时候,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用准确的行动快速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对
现如今,在不少家庭里,依旧是男主外,女主内。很多爸爸为了养家糊口,经常在外打工,鲜少陪伴孩子。自然而然,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妈妈身上。 这就使得,很多孩子的性格里普遍缺少了“刚性”,变得唯唯诺诺、娘娘腔甚至干啥事都要家长跟着。而这尤其是对男孩来讲,父亲陪伴的不到位,影响更大。 在涵妈看来,养育男孩必须得根据男孩的发育特点来,依照他们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而有不同的角色和参与比例。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男孩成长过程中的3大关键时期,找好3个“贵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顶天立地有出息的优秀男孩! 0-6岁 最需要母亲 虽然男孩和女孩的大脑结构有显著不同,但在新生命的初期,男孩女孩的需求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需要一样多的爱。理想的做法是,在开始的几个月里,婴儿应该在一个温暖幸福的环境成长,通过与母亲或父亲的身体不断接触而感
前苏联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言外之意就是,爱是教育的全部,一个家庭只要对孩子倾入足够的爱就会教育出很棒的孩子。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你和我以及身边的大多数父母都被很多鸡汤文洗脑,觉得只要对孩子好好说话,和他讲道理,孩子就会有出息。但结果呢?孩子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抗挫商非常低,犯了错误你不能说,否则就会酿成悲剧。 其实,真正的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适当的惩戒措施,如果你对孩子不狠心,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替你对他狠心。 朋友刘琳是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两者结合,目前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其实,刚开始我对她这种教育方法也不理解。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我开门见山说:“现在不是都说用爱感化孩子吗,你怎么还舍得处罚孩子呢?” 刘琳笑着说:“你是鸡汤看多了吧,有些道理孩子是绝对不会听的,就
一个阿姨,跟女儿关系不好,前几天过生日,侄女外甥来了一大帮,唯独女儿不到场。 而且人家借口都懒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挺伤心苦闷,来找我咨询。说以前家里穷,煮鸡蛋就煮一个,她和老公都舍不得吃,给女儿。 后来日子好过点,他们年年带孩子出国旅行。 前段时间女儿要换手机,她二话不说给买了个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儿淘汰下来的。 可是这么心肝宝贝地疼着的独生女,却跟她不亲。 结婚后住得远远的,很少回家来,生了儿子也不让她带,她一年也见不着几回外孙。 我跟阿姨聊了半天,感觉是个通情达理有素养的妈妈,决定跟她女儿聊聊。 第二天,女儿的电话来了。 她说:我妈欠我一个道歉。 因为在她初一时,有次因为小事顶撞了姥爷,她妈当时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 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难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师,在各方面都是孩子学习、模范的对象。 我认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围,从小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一个在每天吵架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更好,不管是情商方面还是性格方面,都是受欢迎的。 很多妈妈经常跟我抱怨说孩子很不听话,不好教,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候总是说孩子,孩子又不听,自己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骂孩子,之后自己又也别后悔。 其实,只要妈妈掌握了正确的说话方式,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管教孩子都会变得事半功倍。 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妈妈要这样说:还有5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是先洗漱还是先讲故事? 而不能这样说:这么晚了!别玩了,快点,洗漱睡觉!都说几遍了,还不听! 孩子是这样想的:妈妈,我不困,我不想睡觉,
泰极熊说: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
最近几年,“情商”一词特别风靡,若称一个人拥有高情商,无异于是对他全方面的最高赞赏。 何谓情商? 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指数被称为EQ,主要指拥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情绪管控能力强、理解他人的情绪及需求,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些人终其一生情商都处于低下状态,而有些人在孩童时期就显露出高情商。 1.很少乱发脾气 无端发脾气、做事随心所欲、自我管控力差仿佛成了孩子们的标签。如果当孩子不开心或不满意时,能妥善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这并不是说孩子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孩子拥有合理表达喜怒哀乐的能力。)这就表明孩子已经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拥有很强的情绪管控能力。 2.嘴甜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会去刻意的夸人。嘴甜特别招人喜爱的孩子,他们懂得夸人的技巧,那就是真
有了孩子后,父母全心全意都想着孩子,都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但这份爱中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纵容,更应该是理智和宽容,要让孩子明确知道生活中的界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孩子生活中如果有这3种行为,决不能纵容,要及时制止,别等孩子废了才后悔。 得不到就动手 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了,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觉得什么都应该是自己的。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一言不合就想抢过去,别的小朋友不同意的话,还会动手打人。 对于得不到就动手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批评,告诉孩子对别的朋友动手是不对的行为,已经对朋友造成了伤害,让孩子向朋友道歉。更要让孩子明白,朋友不愿意借玩具给自己是正常的,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 顺手牵羊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没有明确的物品所有权的意识,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以后智力发育高,这样的话,孩子在校园和社会都不会混的很差,其实孩子以后会不会变成你所希望的那样,在还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 喜欢咧嘴笑 咱们都知道,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感觉对世界是一无所知的,但是人家会突然来一个微笑,能把你的心都给融化了。你可不要小瞧这个笑呀,那可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刚开始是孩子的无意义的微笑,那只是他的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表现,没有让他开心的事,他还是会笑,但是后面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开始认人,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爱微笑的孩子,说明大脑发育好,肯定高智商跑不了。 小话痨 这类孩子最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有为什么。你会发现那个时候,你不是生了一个孩子,你是生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喜欢说话的孩子,对外界的观察会更加仔细,认真,喜欢开动脑筋
古人认为,生孩子的话,一定要选好时间,生男孩不要在大年初一,生女孩的话,不要在八月十五,所以也就有了“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这句话。那究竟是为什么,古人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在看过很多的资料之后,各种说法不一,不过总结下来,就是下面的这几种,大家可以看一下: 古代的存活率低 因为古代的生活条件真的不好,很多孩子容易夭折,特别是因为古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更加看重男孩子。而大年初一是一个很喜庆的节日,如果男孩子在这天出生并不幸夭折,那这天就是孩子的忌日,在古人看来很忌讳,所以不喜欢男孩子在大年初一出生。 古代的女子在出嫁以后是不能回娘家的,即使是八月十五也不行,本来中秋就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万一那天生的女孩子不幸离世,那对家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中秋的日子就成了一个忌日。 不好管教
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有一次做错事情,妈妈就开始了她的唐僧般的紧箍咒模式。听得我是一脸的无奈与辛酸,我想说的是,妈妈讲的那些大道理,我都懂,可最后还是忍不住犯了错,做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作为大人的我们都知道,听别人讲道理是一件很让人烦的事情,分分钟抓狂的节奏,那何况是孩子们呢?小孩子的天性就不是喜欢那些死板的大道理,人家喜欢的是新奇,好玩,有趣的事情。你想着给孩子讲一堆无聊的大道理,孩子能听进去吗? 所以,当你想对孩子说教的时候,请家长不要讲道理: 用讲故事的方式代替无聊的说教 如果遇到一件事情,你想对孩子说教,又想让孩子认真的听你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可以用一个故事来告诉孩子,你想讲的内容,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差,而且这样的说教方式很有趣,又新颖,最主要的是孩子能够听得进去。 用引导的方式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从而忽略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那等孩子长大了,习惯、性格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了。 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代表可以被无限纵容。相反,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让他明白分寸和礼仪! 一个有规有矩、言行得体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将来的工作、生活能左右逢源;而一个邋里邋遢、自私任性的孩子,即便成绩再好,将来的路也会屡屡碰壁,走不远。 下面这4个坏毛病,越长大越难改,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注意纠正: 1.未经允许,乱翻别人东西 被亲戚家小孩子乱翻抽屉、床头柜,这种既尴尬又气愤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虽然很想上去抽两巴掌,但是碍于情面,还要违心地笑笑:“没事嘛,小孩子都这样!” 其实,小孩子的很多行为表现就跟小猫小狗一样,特别好奇,喜欢探索那些隐秘的犄角旮旯,比
儿子四岁半,对金钱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在他庆祝过五周岁的生日后,我开始考虑给他一些零花钱,以逐渐培养他学会管理金钱的能力。 用一句时髦的话是,就是启动“财商”培养计划。 在翻阅了大量书面资料和向专家咨询之后,我的宝贝另类理财法有了雏形。 理财计划核心一:宝贝每天有收入。 有些有经验的妈妈建议我,让孩子做家务挣钱,但被我否定了。 我觉得收拾房屋、洗碗筷、整理玩具和内务等等都是孩子分内的事儿,他是家庭的一员,理应和爸妈一起承担这些家庭责任。而且在孩子此时的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学习,不是挣钱。 所以我选择每天固定给零花钱宝宝,如果他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自己存钱了。 理财计划核心二:不用零花钱奖励任何好行为。但可以用它来制约不好的行为。 原因很简单,好的行为需要内化而不是物质强化,
小诶我的儿子,一个行动起来慢悠悠的小男孩,准确的说,他除了行动力,就连说话、反应力都不太快。 同时他爱发呆,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哪怕周围都是玩耍的小朋友,也无法影响他进行自己的“游戏”。 富老师,是我儿子的班主任,一个细细高高的中年女性。 她对人热情、说话爽快,可就是看不惯我儿子的慢性子,也难怪,就是我儿子老爸也常常为孩子性子太慢而大发雷霆。 运动会上没有我儿子的身影。课堂上没有我儿子的声音。课间操上,我儿子却对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发呆,甚至无视老师的提醒。 富老师,不止一次的找我谈话,希望我带孩子去特殊学校看看。但我觉得,我儿子的脑子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反应慢了点。 很快,放学以后的小诶,越来越不高兴,我问了好多次,都没有得到答案。 一次,儿子的同桌在校门口看见我,对我大喊:“小诶妈
孩子的好福气其实是靠父母养出来的呀。 米蓝现在看到我身边的朋友,能力不同、个性不同,收获的也不同。以前在学校很会考试的同学,出来社会混得不好的有,成为企业精英的有;而那些在学校成绩一般,现在过得很成功的也大有人在。 米蓝不由得感慨:决定人生的,不只有智商,还有情商。那些个性很好的人,往往不会过得太差。 反观自身,我们养孩子,不也是这个道理嘛:我们当父母的,不能一辈子都看着孩子,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性格培养,就是支持他们走出去的利器。 那怎样的性格养成,能给孩子带来福气呢? 1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未来。我们的孩子如果能有一副健康的躯体,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一生,也算是非常有福气了。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成绩衡量孩子好坏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爸妈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爸妈总喜欢站在大人的视角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当孩子做的某件事不合父母心意的时候,爸妈就会立即告诉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也不可以。其实,有时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父母不插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1、孩子实施小破坏,别制止 孩子在家里搞破坏,把家里弄得像灾难现场。家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立马上前制止,说不定还会严厉批评教育孩子一顿。 但孩子在搞小破坏的时候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因为孩子在实施破坏的时候,会同时调动自己手、眼、耳等器官互相配合。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和智力开发。所以孩子在进行破坏的时候,父母不要只顾着制止,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2、孩子喜欢重复一件事,别制止 孩子某一阶段会特别喜欢重复一件事,例
前几天放假,有次带孩子出去吃饭,邻坐的一对夫妻一直吵吵嚷嚷,声音大到我想不去听都没办法躲开。 大概意思是妈妈想把上幼儿园的孩子从奶奶家接回来,自己接送、自己教育,这意味着小夫妻俩的时间会被无限压缩,辛苦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妈妈的理由让她老公炸了毛:接孩子回来的理由,竟然是孩子快养成少爷了,动不动就学着爷爷那样指使人干这干那。 妈妈叨叨了半天,我大概听明白了一点鸡毛蒜皮—— 爷爷奶奶生活了一辈子,爷爷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奶奶像个佣人一样伺候着一家子。比如爷爷爱抽烟,如果他坐在一侧够不到另一侧的打火机,也会扯着嗓子叫奶奶从厨房跑过来递给他。 孩子在家庭的熏陶下,也有了“少爷范儿”—— 刚坐下看电视,就让奶奶去倒水、拿零食; 吃完自己碗里的饭,就理所应当地让大人去盛,连句谢谢都没有; 在爸爸妈妈家玩玩具会自
既然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生活物品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学习用具。每件物品都有一种固定的使用方法,成年人无疑是掌握这些方法的。需要时,成人便会把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逐步传授给孩子。人只有在使用一样东西时,才会明白物品的真正意义。而每摆弄一次物品,就会在大脑中留下一次印象。物品对于孩子们的意义远远超过物品本身,它在孩子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犹如铁锚、船桨与望远镜,或者可以将他们比喻成亲密无间的伙伴。 人们在谈到童年时,都会记得几样带有灵气的贴身物。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曾描写到,孩子时常对物品怀着“敬畏的心情”,假想他们具有非凡的力量,以致到了不敢触摸的地步。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保护这些物品,避免噪声的侵袭与不正当的使用,避免受到成人的奚落和怠慢。在里尔克看来,孩子与物品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 物品之所以能够起到安慰孩子心灵的作用,是因为物品中凝聚着人的关系和
小宝宝出生之后就会逐渐显现他们的天性,有的小宝宝天生比较好红,吃饱了就睡,睡饱了就吃,基本不会花费宝妈多少心思。但是也有的宝宝就好像是混世魔王一样,不是要求宝妈一刻不能离开身边,就是探索欲旺盛,老是喜欢动摸摸、西碰碰,一旦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哭个不停,宝妈别提多操心了。不过宝妈们没有想到是,小时候难哄的孩子在长大后反而会很聪明。一般来说,这种难哄的宝宝会有这3个特点,宝妈需要注意。 一.敏感 敏感的宝宝比较难哄是很多宝妈的共识,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敏感的宝宝会对生活中的事物拥有更大的好奇和警觉,在长大之后,这种好奇和警觉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如虎添翼,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那么宝妈如何能够判断出自己的宝宝是否敏感呢?其实很简单,敏感的孩子一般睡眠比较浅,外界的一点点环境的变化就会让他们感知到,然后就会立刻醒来,家长可千万不要因此觉得宝宝难带
现如今,儿童的重度抑郁症,发病率为3%。 青少年的发病率为6%。 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这个话题,严肃而沉重。 隐形杀手:抑郁症 从临床的角度来讲,青少年的抑郁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程度都比较重。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自残、自杀的青少年。数量变多,程度变的更严重。 过去,我们在读书时,很少会听到青少年自杀。但现在,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每年都会有孩子,用各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它难以被察觉,却对孩子伤害极大。 当我去学校、幼儿园做观察时,也注意到一些可能是抑郁症的孩子,被误诊为特殊需求儿童。 抑郁发病率节节攀升,同时又很难识别,直到酿成自杀惨剧时,可能才被他人知晓。这意味着,家长们更应该对它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