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这三个方面,家长们请一定要舍得!
    这三个方面,家长们请一定要舍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孩子观念和行为的塑造至关重要。 父母的娇惯、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蛮横无理,到最后只会害了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有舍有得。 一、舍得让孩子吃苦,独立和勤俭就来了 为了不让孩子吃苦,父母吃多大苦都心甘情愿,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态。 但正是父母的过度疼爱和包办,让孩子错失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没有得到锻炼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脆弱、敏感、不独立,他很难成长,变得独立有主见。 父母能跟孩子一辈子吗?不能。而父母那些表面上看是爱护孩子的行为,实则是害了孩子。 其实,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格,而非溺爱、娇生惯养,因为这与家里“是穷是富”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只有让孩子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来之不易,他才能知道珍惜。 二、舍得给孩子花钱,知识和眼

  • 我的一个意外决定,让女儿走上演员的道路
    我的一个意外决定,让女儿走上演员的道路

    世界上从来没有容易的事情,在女儿成为演员之前,她也吃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苦,现在的她看似风光的背后,是曾经的坎坷与心酸! 搜狐视频每周四播出的反套路武侠剧《拜见公主大人》,播出仅两周,收视率破2亿,女儿在剧中饰演女一号。 女儿走上演艺这条路,实属意外。隔屏望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些曾经的坚持也都有了色彩。 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初中升高中时,因为古筝特长加分,进入本市重点高中就读。高二文理分科时,女儿选择学理科。 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二本线上,一本线下徘徊,想进入一本大学读书的把握不是很大。我也一直在高考博客圈看前辈的高考经验,希望从中得到些借鉴。 有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招生信息,是一位在北京有多年艺考培训经验的老师,利用假期在大连开两周的短训班,主要针对编剧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方向。 当时,我心动了,

  • “爸爸妈妈,请你们多夸夸我吧!”
    “爸爸妈妈,请你们多夸夸我吧!”

    前几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儿子7岁,刚刚上一年级,每天回家作业还没完成,就去玩游戏,看电视。打骂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说道理也不听。 打他的时候他还摔东西甚至还踢人。平时不敢对他太凶了,因为他的性格有些偏激,还说过:打死我也不做、我不想活了这样的话。 所以害怕他做出什么傻事。在家里是无法无天,可到了外边胆子却很小,真不知该怎么教育他了,头痛! 我常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满篇都是孩子的问题。可问题的实质父母却看不见。 这个7岁的孩子不愿意好好做作业,只希望玩游戏,看电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长期缺位造成的。 有的妈妈会说我一直陪孩子,为什么也有这个问题?陪伴不是说你人在那就行,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每天父母很忙,回家就催着他写作业,另外没一句话好话。 “我这么忙,辛辛苦苦为了谁?

  •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讲礼貌懂文明,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那么什么是礼貌呢?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绵妈从小就被要求当一个懂事讲礼貌的好孩子,于是从很小时候开始,听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有礼貌的话语,虽然不明白有些“礼貌”为什么一定要做,但也兢兢业业地遵循着这个道理。 不过年岁渐长,再细细回味儿时某些关于礼貌的细节,却很不是滋味,明明有一些事,并不需要也并不应该那样做,却被长辈们以“不懂礼貌”的批评强压下来,委屈、难受、疑惑,等到成年后才渐渐懂得。 某些中国式的“礼貌”要求,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你是大孩子怎么不让让弟弟?”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统:在孩子间,大的一定要让着小的,而且年纪大的那个孩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代一代地传承,一直到了现代社会中,依旧屹立不倒。有时候,

  • 当孩子出现这6种表现时,您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着大问题!
    当孩子出现这6种表现时,您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着大问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大多数人要经历的三个教育阶段,而家庭教育又是这三大教育中最不容忽视的。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家长不妨多找找深层原因,重新审视一下家庭教育是否得当,从而真正解决困恼着您和孩子的问题。 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以下这6种表现时,您的家庭教育极有可能存在着大问题: 1.缺乏主见 孩子在小的时候只有吃、睡、玩这些基本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渴望被人认可,对事物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选择,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孩子能够处理的事情依然包办代替。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凭借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指导孩子做事情,比如:孩子挑选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家长马上劝说:“这个颜色不适合你,我觉得旁边那件更漂亮。” 甚至有些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只要孩子稍不

  • 当别人夸你家孩子时,千万别这样说!
    当别人夸你家孩子时,千万别这样说!

    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更自信和乐观。 但是,夸孩子也讲究方法、力度,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夸! 当然,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父母能做到肯定孩子的聪明,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要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 “彤彤钢琴弹得真好,一定很认真练习了吧?” 妈妈抢答:哪里哪里,弹得乱七八糟的!就是随便玩一下,没指望她将来能弹得多好! “翔翔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抢答:勉强可以吧!还差得远呢!上课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认真,老是走神! “莉莉跳舞很有活力,是不是非常喜欢舞蹈呢?” 妈妈抢答:一般一般吧,这才哪到哪啊,我就是看她太闹腾才让她来学舞蹈的,随便跳跳。 每一次赞赏别人家的孩子,小朋友总是眼睛放光,等待着回答时,总会碰上父母的

  • 打不得说不得,“玻璃心”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打不得说不得,“玻璃心”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现在的孩子说不得!” 这是生活中大人常说的一句话。有位年轻的中学老师曾对我说:“现在孩子最多的就是心理问题,班上总有几个说不得的孩子。” 几年前,一位初中生上课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了之后,批评了几句,让他罚站。结果这位学生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后,直接从4楼跳了下去。班主任当场就吓傻了。 其实不止老师,孩子打不得说不得,也是父母的苦恼。很多孩子遇到批评就不高兴,遇到挫折就逃避,遇到失败承受不了...... 网络上有个词叫”玻璃心“,指那些容易受到打击,心理承受力不强,过分脆弱的人。如今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有着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如此之差呢? 1惯出来的“玻璃心” 我见过很多家庭,都将孩子当作了家庭的中心。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独宠孩子一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

  • 你为什么总对孩子发脾气?
    你为什么总对孩子发脾气?

    早上吃过饭,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边出门边对小桂圆说:妈妈不等你了,先到地下车库把车开出来,你快点哈。 结果我把车开出库后,等了一会儿,她还没有下来。 我越等越心焦,再等下去,不但她迟到,就连我也得迟到了。 干脆把车熄火了,准备上楼找她,结果听到一阵脚步声,小桂圆已经跑出来上了车。 一路上遇到好几个红灯,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心情渐渐焦虑起来。 忍不住对着小桂圆起来:刚刚在家在家磨蹭什么呢?拖拉半天才下楼。 她听出我的不悦,不敢回答。 我越发生气:“怎么不说话啊,说!” 她声如细丝:没有做什么,我穿上外套,背上书包,戴好帽子,穿好鞋子就赶紧下楼了。 我又接着说:以后别拖延,你看看,现在迟到了,你就得挨批,说不定还会被罚。 她瑟缩成一团,一声不吭。 到了校门

  • 孩子,老师批评你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管你
    孩子,老师批评你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管你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而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孩子,当你再读一些书,再阅一些人,再经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眼中有光、灵魂有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假如老师在课上狠批我家小鸟儿,我还要感谢老师呢。 周一傍晚放学后,学生散尽,我还在教室改作业。 突然手机铃声乍响,拿起一看,是我的朋友大李给我打来电话。他的女儿优优在我们学校上学。 接通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学校三(*)班教语文的是哪个老师?这个人怎么样?” 我翻了翻教师花名册,发现是姚老师,平时对人总是笑眯眯的,很温暖。 我便说了老师姓什么,并说:“这个老师蛮好的呀,待人温和,教学水平也高。” 大李在电话那头怒气冲冲:“还温和?今天课上姚老师批评了优优,把

  • 毁掉一个好孩子,妈妈只需做5件事!占两条就危险!
    毁掉一个好孩子,妈妈只需做5件事!占两条就危险!

    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其实毁掉一个好孩子,妈妈只需做5件事!占两条就危险! 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可事实上,或迫于工作生活压力,或过分计较孩子的分数、成绩, 很多妈妈不仅忽视了不少本应言传身教的机会,而且,应用不好的教育方式,也在教条般腐蚀着一个个纯洁孩子的心灵。 下面这5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最易让孩子养出“陋习”,你中招了吗? 1“包办式”养育 小编曾问过一些妈妈,平时有没有让孩子参加过家务劳动,有的答:“孩子疼都疼不过来,怎么忍心让孩子劳动?”还有的说:“小孩子家家的,办事不牢,只会越帮越忙,反倒不如自己做!” 这类家长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机会,奉行包办式养育,孩子3、4岁了还追着喂饭,5、6岁了还必须父母给穿衣等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

  • “佛系家长”是什么样的,看看是在说你吗?
    “佛系家长”是什么样的,看看是在说你吗?

    很多人这几天都被一个词刷爆了,佛系,什么是佛系呢?这个佛系家长又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样的?看看是在说你吗? 都说这个时代焦虑,这两天,却火了一个一听就觉得平和的词——“佛系”。 看街上一个个流行色的路过,就知道大佛系存在感有多强了! 就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佛系”的色彩! “佛系追星”,不混圈、不掐架,专辑出了就砸钱; “佛系购物”,商品质量好,不写好评,商品质量差,不写差评; “佛系化妆”,涂了口红就是化妆; “佛系健身”,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所谓“佛系”,当然只是一种调侃,它指的其实是不焦躁、不执著,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 在家长圈子里,也一直有“佛系育儿”派。对应严格至上的“虎妈”、军事管理的“狼爸”、温柔呵护的“象妈”、魔鬼训练的“鹰爸”等。

  • 总对孩子说“买不起”,省的是钱,废的是孩子!
    总对孩子说“买不起”,省的是钱,废的是孩子!

    世界千奇百怪,有很多不一样,就像家庭教育里,有的家长主张富养小孩,而有的却穷养小孩。但是,无论如何,请不要总对孩子说“买不起”。 一句“买不起”,足以断送孩子的财富生涯 这周末我跟我闺蜜带着俩孩子一起去逛街,逛到一半,闺蜜的孩子多多看到了一个玩具,就开始缠着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个,你买给我吧。” 闺蜜看了下价格,要五百多,一下脸就开始阴沉下来:“多多,这个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其实闺蜜家庭条件还可以,不会买不起。要知道给孩子报画画的课,她眼都不眨的就花掉了万把块钱。 可她之所以说“买不起”,其实还是因为我们从小想要什么,父母不想买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潜意识中觉得这样说是没错的。 但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听到爸爸妈妈说到这句话时,是不是感觉心里很自卑。 觉得说:“我们家很穷,买不起,看到别的小朋友有

  • 为什么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却越来越差?
    为什么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却越来越差?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同在一个班,同是勤学、苦学,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成绩很好;而有的成绩很一般或很差呢? 学会尽力,不如学会借力 航航的是好朋友的孩子,今年小学升初一。 “我怎么办呢?”航航妈带着哽咽的声音对我说,航航期中又没考好。 航航妈接着说:“也不是孩子不努力,他每天的学习也挺认真,甚至窝在家里头几小时只为破解一道难题。老师也说过,这孩子挺爱钻牛角尖的。” 看来是航航的学习方法错了,虽然孩子学习认真。但是一个人埋头苦干,往往还弄不懂,在难题中出不来,学习效率低,成绩自然下降。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勤奋更重要。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借力”。 接下来,就是浩浩妈为航航总结的,常见的5种借力方法,帮助孩子拿到高分! “神借力”让孩子拿到高分

  • 养娃的最高境界,家长要沉得住气
    养娃的最高境界,家长要沉得住气

    养育孩子,很多父母有这样一个过程,由小心翼翼到见到就烦。因为孩子是会长大的,而其实养娃的最高境界,就是父母沉得住气。 怀孕时,听到朋友或者熟人不小心流产的事情,或是看到孩子有先天性畸形的报道,心里就发紧,唏嘘不已,觉得孩子生命真的很脆弱,忍不住宽慰自己——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咨询了很多备孕和刚怀孕的父母:将来,对孩子有什么要求? 总结出六字金言:平安、健康、快乐! 有90%的父母,在孩子两岁时,初心就开始走偏,对孩子要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上小学以后,“暴妈/爸”变“吼妈/爸”,“吼妈/爸”变“暴妈/爸”,无时无刻,父母不在挑剔孩子! 萨迪说: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这句话由之前的座右铭,变为我现在的育儿禅言。 对于育儿而言:沉得住气,不仅仅父母的智慧,更是父母可以修行到的最高境界。

  • 告别丧偶式带娃并不难,只要你敢这样做......
    告别丧偶式带娃并不难,只要你敢这样做......

    闺蜜的宝宝满3个月了,邀请我们去她家看宝宝。 本想着要和闺蜜好好聊聊育儿趣事,结果整个下午,她就像嚼了炫迈口香糖,忙得根本停不下来…… 宝宝饿了,闺蜜马上喂奶。 宝宝尿了,闺蜜马上去换。 还跟我们说,以前纸尿裤都是宝爸换的,不过动作太慢了,这种天气要冷死宝宝了! 宝宝哭了,宝爸过去抱。 宝爸左手伸进宝宝的颈后背,右手放在宝宝腿上准备抱起时,闺蜜大喊“错了错了!说了多少次左手先起,笨死啦”,闺蜜老公满脸尴尬,拿起身边的手。闺蜜抱起宝宝,调侃自己是丧偶式带娃。 但在我看来,闺蜜和宝宝之间,仿佛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宝爸根本走不进去。 01 男人是天生的甩手掌柜? 自从丧偶式带娃观念流行后,不少宝爸被指责懒惰、不负责,生孩子养孩子仿佛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难道,多数爸爸都

  • 哪有天生胆小的孩子,还不是你吓的!
    哪有天生胆小的孩子,还不是你吓的!

    周末刚吃完饭,被孩子拉着去楼下玩滑梯。 远远地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坐在滑梯前哭,本以为是摔着了,就赶忙走过去看。 结果是小男孩不敢坐滑梯,被奶奶骂哭的。我们走近的时候,奶奶还在不停地骂着: “以前不让玩的时候,非要玩,现在要你玩了,又不敢玩。” “男孩子家的,动不动就害怕,就哭,以后有什么出息。” “不玩就赶紧回家,不要在这哭,丢不丢人?” …… 而那个小男孩,一遍怯怯的看着奶奶,一边还留恋着滑梯。 当时真想对奶奶吼一句:“孩子是天生就是这么胆小吗?还不是你吓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有力量,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外界的困难。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孩子都有点胆小,甚至被成人贴上了“怂”的标签。 不同的孩子害怕的事情可谓是五花八门,怕什么的都有

  •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常有家长问:孩子不听话、顶嘴、不虚心,还有的一批评就受不了,总哭,怎么办? 此时,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如何跟孩子说话的,你的指导、意见,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是否让孩子感觉是对自己的否定? 如何正面地提出你的批评、指导和要求?与其整天重复唠叨,不如彻底有效地谈一次—— 首先,积极倾听,了解实情。 一次和我和女儿沟通是否继续学英皇钢琴的事,尽管我嘴上说:“我只是说我的观点,最终没人能按着你去学。”但当时其实我心里仍然想努力说服她。她情绪激动,差点哭了。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激动?后来吃饭时又仔细问了她原因,孩子说:“因为当时你说要不学了,所以激动。”我当时的话大概是:“不用说英皇学不学,你钢琴都可以完全不学,像书法一样放弃都行。”实际上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学。 谈到她不想学

  • 带娃的过程,你们的“身体失语”有多久?
    带娃的过程,你们的“身体失语”有多久?

    有一句俗语说:“有奶变是娘”!可是你知道吗?科学实验证明却揭示,在“奶水”和“拥抱”之间,孩子其实更渴望后者。 有一位叫做哈洛的心理学家,给一群刚出生的小猴子,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给小猴子们找来了两位妈妈,一个是穿着铁丝外衣的母猴子,是可以为小猴们提供奶水的妈妈;而另一个母猴子则被穿上了绒布外衣,她无法提供奶水,却能提供拥抱。 当小猴子与两位猴妈妈共处一室,在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哈洛发现,小猴子们最喜欢穿绒布外衣的母猴,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他们才跑到铁丝外衣猴妈妈身边去吃奶水。 无数的实验证明,“并非有奶便是娘”!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实例,父母们一开始忙于事业,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当他们回头想要再亲近孩子的时候,却发现亲子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在孩子内心里面,他们更喜欢能够对自己提供温柔和关爱,提供安全感和拥抱的温柔妈妈。

  • 想让宝宝更加聪明开朗,这几个好方法家长要知道!
    想让宝宝更加聪明开朗,这几个好方法家长要知道!

    宝宝怕生胆小性格孤僻,是许多父母十分不想看到的事。身为父母,都是期望自己孩子大方、聪明、开朗,却苦于没有办法。 下面就教给父母们一些小好方法,改进孩子的人际往来才能,快学起来吧! 1.用高兴的心境感染孩子 父母的心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闷闷不乐、暴躁易怒,孩子的性情就会变得冷酷孤僻。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把从外面带回的负面心境在孩子面前体现出来,更不能迁怒于孩子。现代人普遍压力过大,心境也很简单波动,对孩子形成一定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坚持愉悦的心境,给孩子发明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 2.父母一起教育孩子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的哺育工作主要由母亲担任,所谓相夫教子,父亲往往不是那么重要。可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标明,父亲在宝宝婴幼儿时期的效果十分重要,对孩子的特性形成具有不行代替的效果,父母一同哺育的宝宝

  • 别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那才是你的爱!
    别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那才是你的爱!

    周末带童宝去商场玩,碰见一个正在学步的男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可爱,刚刚感受到直立行走带来的快乐,即便脚步还不太稳,仍然努力着想下一秒就要跑起来。于是男孩的奶奶追着在后面喊,慢点啊!你慢点走啊!然而,话音还没落,孩子就扑倒在地,或许是摔得疼了,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奶奶和妈妈都出现了,奶奶一边扶起孩子一边说:“叫你别跑你还跑,摔了吧!不听话!”孩子妈妈在旁提醒了一句:“妈您别说了,孩子正难受呢。”然后她蹲在了地上抱着孩子,轻拍他的背,并没有说“不疼、没事”等安慰的话,孩子却慢慢平静下来,转为了抽泣。随后这位妈妈开始耐心询问孩子:“告诉妈妈,你是不是摔得哪里痛了?”孩子显然还不会讲话,但大致能明白妈妈的话,于是指了指手心。“哦,手疼,妈妈帮揉揉,好点了吗?”孩子点点头,过一会儿又开始享受学步的乐趣。 一个小小的场景,对我的触动却很大,一方面赞叹这位妈妈的处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