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的,这些小动作在告诉你......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的,这些小动作在告诉你......

    三岁前的孩子,最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就是安全感。幼年时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孩子形成对他人不信任、冷漠、敏感、悲观等性格,影响一生的感知幸福感的能力。在宝宝三岁前,家长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孩子,给他充足的安全感,如果你没有做到,那么孩子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出现以下表现: 习惯啃手指头 一岁半之前,宝宝喜欢吮吸手指头是正常的探索世界的过程,若在一岁半之后他仍有这一习惯,抛开缺锌的因素,那么极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了。因为啃手指甲这个动作能够缓解人的紧张,使心情放松。当孩子过了口欲期仍习惯啃手指,家长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了。 喜欢抱着被子一角或蜷缩着睡觉 宝宝睡觉时辗转反侧,睡不踏实,手里一定要抱着被子毛绒玩具才能睡着,或是喜欢蜷缩着睡觉。因为抱着东西能让他感到踏实,蜷缩着睡觉是胎儿的姿势,也是人自我保护的姿势,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感。

  • 你知道吗?孩子学习这两道“坎”,熬不过去毁前程!
    你知道吗?孩子学习这两道“坎”,熬不过去毁前程!

    孩子成绩变化,有两个很明显的阶段,这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主要阶段。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时期是六年级,和初三,米蓝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有两个阶段更加重要,它决定了孩之后的成绩走向,抓住这两个时期,就可以让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的某一阶段,成绩便莫名其妙的下滑,学习力不从心,拼命赶也赶不上;有的孩子截然相反,成绩突飞猛进,成了令人羡慕不已的黑马。 爸爸妈妈也都是在孩子成绩下滑后才开始重视起来,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爸爸妈妈这时候会问米蓝,这两个时期分别是什么时候呢?这个两个重要的时期就是三年级和初二。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三年级,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初二,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两个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非常明显。抓住这

  • 孩子不孝顺的4个信号,尤其是第2个,太阔怕!
    孩子不孝顺的4个信号,尤其是第2个,太阔怕!

    现在的孩子,这是被家长们放在手心里宠着,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包括最爱自己的父母们,这哪里算得上是一个孝顺的人呢? 有个家长说儿子是他们家里的心肝宝贝,从小到大,家中好吃的都是留给他;爷爷奶奶也是一口一个宝贝地叫着;自己与老公更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不用他做…… 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刚好最近爷爷奶奶回老家,老公又去出差。家里就只能下母子俩。刚好这几天天气转冷,一个不小心就冻感冒了。于是就在家休息将养着。 孩子已经读高中了,感冒发烧又不是什么大事,原本也平平安安的。谁知,这病了几天就是糟心几天啊。 孩子放学回家,原本都是都是家里准备好饭菜,热腾腾地等着开吃的。结果第一天就是冷锅冷灶的了。心晴觉得委屈了孩子,就给孩子钱让他外面吃,或者叫外卖。 第一天孩子选择去外面吃,结果吃完就回来了,心晴在客厅里眼巴巴地等着他回来给她带个

  • 孩子情商超群的5种表现,中了4条长大后“大出息”
    孩子情商超群的5种表现,中了4条长大后“大出息”

    孩子从小情商超群,在同龄人中亦能获得更多关注,拥有更优质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机会。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孩子高情商的都会有哪些表现? 1、赞 美 别 人 有句话说的好,“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懂得恰当赞美别人的孩子,总会让人心生欢喜,乐得与之亲近,当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当然了,孩子能否学会好好说话,还是要靠父母的教导和点拨,因为他们是在复制、粘贴、升级父母的言行。 在餐厅,对服务员说谢谢。 打扰到别人,说“不好意思”。 不炫耀自己,不在背后责怪或抱怨他人。 遇到欣赏的人或事,不吝啬赞美。 …… 2、不 揭 人 短 为了逞一时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不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有时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小时候,我

  • 你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对孩子杀伤力最大!
    你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对孩子杀伤力最大!

    我们都留恋家的温暖,在家里我们都以最舒服的姿态相处,对孩子的教育中,你知道如何才让孩子最舒服吗?你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对孩子杀伤力最大! 家,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地方。推开家门前的那一瞬间,请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放下,给孩子一个微笑,你将收获更多的美好。 作为父母,下班回家,见到孩子最常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忆一下。对,就是那句:“作业写完了吗?” 曾经有个对1000名小学生做的调查,“作业写完了吗?”当选孩子们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即便不是这句,父母回家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也大多与学业相关,比如, “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 “钢琴弹了吗?毛笔字练了吗?” “又在看动画片,还不去写作业吗?” 父母回家第一句话说什么,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凡的杀伤力。 17年前,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二少年放学回

  • 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优秀!家长必读!
    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优秀!家长必读!

    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你会发现,有的孩子给人感觉特别“优秀”,他们彬彬有礼,宠辱不惊,性格活泼开朗,不怯场,还非常有主见; 但有的孩子就特别熊,粗鲁无礼,害怕生人,唯唯诺诺放不开,什么事情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见。 为何会有如此的区别呢?原因就在于“见识”的不同。 知乎上有个提问:“见过世面究竟有多重要?”其中一个回答让无数网友产生共鸣: 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她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优秀”? 前几天和几个好友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你见过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长什么样? 然后大家就纷纷列举了身边“优秀孩子”的父母们。 虽然大多数都是企业家、大学教授、高知人群,但也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父母。

  • 家长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家长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不少父母爱炫耀孩子的优势,爱与人比较,这是禁忌,也是最伤害孩子的行为之一。但是深懂教育的父母,不炫耀孩子,也不因为自己的孩子无从炫耀,而陷入焦虑。他们既能看到别人孩子的优劣,更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依据孩子的天性,帮他找到适合的成长路线。小六会考刚结束,现在是许多中学生、高中和大专生面对考季的日子。多数父母总是为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考不好怎么办?你脸上没面子,孩子的头也无法抬起。若考得好,你必定雀跃万分,是否会有“俯瞰天下”之姿?孩子考到状元,或是在运动场、竞技场、才艺比赛等表现优异,获奖肯定,你心里巴不得全天下都分享你的喜悦。多少父母能按捺住这份兴奋之情,把它埋在心底?在人前炫耀孩子 朋友聚会,当父母的,没聊几句,话题自然转到孩子身上。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三个月就会爬了;另一个说,她的孩子两岁会背唐诗;一个为自己女儿考到小学全级华文第一而沾沾自喜;一个说儿子被外国某个顶尖音

  • 搞定撒泼的孩子,这三个步骤就够了!
    搞定撒泼的孩子,这三个步骤就够了!

    前几天表妹跟我说: “自己带和保姆带出来的孩子相差太多了,最近同事的孩子来家里玩,保姆带的娃就是沙发上上蹿下跳,调皮捣蛋,自己带的娃就是安静乖巧还超级有礼貌。 看来孩子还是要自己带!” 这段话,我深思了很久。 当然,我深思的点并不是孩子到底该给谁带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养育之路上岁月静好或鸡飞狗跳的根本原因。 有的孩子调皮捣蛋,有的孩子乖巧礼貌,不可否认的一点,这与孩子自身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是决定性的缘由,我敢肯定,在别人家沙发上上跳下窜的孩子,在自己家里基本也是被允许在沙发上蹦跳的。 孩子的脾性是相当稳定的,而情感和社交类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 虽然你的孩子的情感特征在1~3岁之间会改变,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始终贯穿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孩子需要父母的

  • 别总拿爱当借口,父母承受不起这种爱
    别总拿爱当借口,父母承受不起这种爱

    闺蜜凌晨来电话,哭得很凶,把我吓坏了。 她好久没给她父亲好脸色看了,每次父亲给她打电话,她总是很不情愿地和他寒暄几句,或者干脆撂下一句“忙着呢”,便匆匆挂断电话。 每次回家,她也只是躲在自己的房间,并不和父亲聊天。 自从母亲去世后,她从未在父亲面前露出过笑容,甚至是好好说句话。 其实我知道,闺蜜很爱他父亲,在我看来她是挺孝顺的。 每个月的工资,她除了给自己留下日常的开销外,全部给父亲打到卡里;每次回家,她都会大包小包带好多东西回去,把老人常用药都会备齐了。 闺蜜说,上次回家她父亲喝酒了。拉着她坐在母亲的遗像前,说:“闺女,陪爸说说话吧!两年了,爸爸过得很煎熬……” 那是母亲去世两年来,他们父女俩第一次畅谈。 “我有养老金,以后别给我钱,你自己留着,姑娘家总要给自己存点嫁妆钱。”

  • 叛逆期的孩子太爱“搞破坏”,家长该怎么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太爱“搞破坏”,家长该怎么教育?

    不知道各位妈妈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当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给孩子好好读读的时候,他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了两半。 当你满心欢喜地买回一个玩具,准备给孩子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他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 当你刚刚搭好个积木或做好一个模型,想要呈现给他看时,他却小手一扫推翻了。 家里新买的闹钟不知什么时候被孩子拆了,电视机的遥控器也被他弄得“粉身碎骨”… 相信面对此情此景,每个妈妈都一定气得火冒三丈了吧,但小新妈还是劝你千万要保持冷静。 因为孩子这样“搞破坏”,并不是他的错! 对于孩子的各种“破坏”行为,不管我们如何阻止,他都仍会乐此不疲地进行着。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只有正确理解他的破坏行为,才能给予其适

  • 过度亲密育儿?!我并不建议......
    过度亲密育儿?!我并不建议......

    “养育一个生命,对童年幸福的女人来说,很多困难可以自然而然的克服;辛苦是必然的,但她不会觉得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她享受亲密的幸福感远大于付出的辛苦感。” 我很生气,童年幸福的女人就这样被代表了?觉得育儿辛苦的人都是因为童年不幸? “进行睡眠训练后,婴儿确实乖了,但是自发笑容和与人的眼神互动大量减少,对妈妈不再像训练之前那样有很多自发的肢体亲密互动,令这些妈妈感觉到婴儿原本热火火的心逐渐冰冷下去。” 这个结论有长期追踪的统计数据支持吗?如果没有的话用这样的论调吓妈妈们简直是犯罪! 按照他们的思路类似的文章和标题还有很多: “不顺产,孩子便输在了起跑线!” “不母乳喂养,奠定了亲子关系的灰暗底色!” “每个陪睡的妈妈都是天使,不陪睡的妈妈不配叫妈妈!”…… 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我们的环境喜欢

  • 父母控制欲越强,孩子越没出息,你知道吗?
    父母控制欲越强,孩子越没出息,你知道吗?

    很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听话,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会更健康的成长,其实你知道吗?父母控制欲越强,孩子越没出息。 前天,大姐给我打电话,说外甥的学习成绩下滑的厉害,问我有什么良策。 我想了半天说:“良策到没有,但我觉得你们应该降低对他的控制欲。”大姐表示不理解,让我详细说一下。 一直以来,大姐对孩子的控制欲就很强,总是给外甥设定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让他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比如,每次放学,大姐会吼着让外甥做作业,只要外甥稍有反抗,便会被大姐劈头盖脸的骂一顿,所以他只好极不情愿的拿出书本开始漫不经心的做,虽然人在屋里,心早已飞出去了。 大姐以为这样外甥就会认真做作业,但没想到他只是应付,等吃晚饭时,外甥的作业还是一塌糊涂,她不仅会继续骂而且还会惩罚。 时间久了,外甥越来越反感,学习成绩也越来

  • 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这么引导才能培养高情商!
    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这么引导才能培养高情商!

    父母常犯的四错,尤其是第二错,影响阶层差距, 你和孩子的关系,毁在不能好好说话上。 让娃的胃口像个小老虎,这8种方法一定能帮你做到! “吼妈”式的陪读,是怎样毁掉孩子的? 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这么引导才能培养高情商!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有妈妈和我说起,四岁孩子的日常,除了烦心就是郁闷。 早上起床,孩子死活不穿外套。室内开了空调才能保持在十几度,室外直逼0度。这个天气真的很怕他感冒、发烧、咳嗽,刚开始试图和他讲道理。 几个回合下来,好说歹说就是不听,还对她拳打脚踢。孩子发怒,她也跟着发怒。 他情绪激动,张牙舞爪地表达自己诉求

  • 解决这5大问题,让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解决这5大问题,让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最完美的小孩,现在的外界环境可谓是"千姿百态",不只让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见识,也让小孩子学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困扰爸爸妈妈的问题千千万,我总结了几点让爸爸妈妈们最头疼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没有责任感,独立性差 通常小孩子会表现的不敢直面面对问题,习惯把问题推给别人。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培养,爸爸妈妈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他们可以做到的家务,打理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不要觉得他们还小就宠上了天。 2. 说脏话 现在的小孩子会冷不丁的冒出一两句脏话,那真是让爸爸妈妈们抓狂啊。不过也不用太着急,因为很多小孩子并不理解脏话的意思,只是觉得别人这么说很好玩,所以就模仿。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说那些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以后不可以再说了,其次就是爸爸妈妈也要多多注意自己

  • 孩子犯错后,不用“打骂吼”,这几个做法更有效
    孩子犯错后,不用“打骂吼”,这几个做法更有效

    随着孩子渐渐的长大,爸妈们都有共同的困扰: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难管呢?很多父母纷纷表示,宝宝1岁以前很好带的,只要负责宝宝吃好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可是宝宝越长大真是越难管了,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而且有的时候总是和你唱反调,真是要被活活气死的节奏啊。 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自然就开始讨论起自家的宝贝,大家都是读过书的文明人,想着在教育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素质教育,不能打骂吼宝宝,可是当真的生气的时候,很多父母控制不住了,虽然知道打骂宝宝是不对的,但是有的时候真是无法控制啊。而且父母们总是很纳闷,明明自己说的和做的都是对宝宝好的,可是为什么宝宝就是不听了,而且还要反抗了? 其实当宝宝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要只想着打骂孩子,或者吼孩子,可能有些父母会说你好好的说话,孩子是不会听的,只有威逼吼骂才能起到效果,可是你会发现这种效果却是一时的,你用的次数多了,宝宝就烦了,而且宝宝

  • 从小有这4个特征的女孩,长大后会是个天然大美人
    从小有这4个特征的女孩,长大后会是个天然大美人

    现在外貌有多重要就不多说了,尤其是女孩子,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女孩以后秀外惠中,智慧与美丽并存,做一个美丽优雅的女孩。虽然相貌大多靠遗传,但也不绝对,如果你家女儿从小就有这4个特征,以后一定是个天然美人。 1、鼻头不大 精致的鼻子会让整个人特别突出,如果女孩子的鼻子从小就比较小巧,而且挺拔,在孩子长大的时候会为相貌加分不少。至于孩子的鼻子,小的时候都会比较塌,基本上到一岁至一岁半的时候鼻子才开始真正的发育,鼻梁才会慢慢的显出来。所以在孩子长大过程当中,妈妈不要轻易地去揉捏孩子的鼻梁,不仅可能起不到增高鼻梁的效果,甚至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2、脸型好看 孩子的脸型要好看,不能扁。许多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样貌好看,但是长大的时候面部就会发生很多变化,变得比较丑。所以从小睡觉的时候妈妈不要让女孩总是往一边侧睡,也不要总是一

  • 懂得好好说话的孩子,人生是会开挂的!
    懂得好好说话的孩子,人生是会开挂的!

    世界上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情商高,处处受人欢迎......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教会孩子懂礼貌、如何去好好说话。 中午在外面吃饭,因为是用餐高峰,店里的座位几乎全满了。 这时进来一对母女,妈妈见人多一直来回在找位子,女儿看到我附近有空位,就大声对她妈妈说:“你个笨蛋,不是告诉你外边有座位了吗?还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找!” 我被女儿的气势吓住,抬头打量起那对母女。 女儿不过7、8岁的样子,长的很可爱,而妈妈显然对女儿这种说话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不急不恼,还笑眯眯地坐了过来。 还有一次,吃饭时遇到祖孙俩,爷爷带着一个5、6岁模样的小男孩。 小男孩开始说口渴了让爷爷去倒水,一会儿说水凉不行,一会又说水烫了,让爷爷重新去倒。后来又说要吃包子,豆沙、三丁、萝卜丝……每种口味都让爷爷轮流去买了个遍,完全一副使唤

  • 跟孩子一遍又一遍说话,他却装作“没听见”,该咋整?
    跟孩子一遍又一遍说话,他却装作“没听见”,该咋整?

    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的儿子,突然放下书,三步并两步跑进卫生间,尿完尿冲了水,他“哐当”一声关上卫生间的门,这关门声震得房子都要抖三抖。 我正在收拾衣服,听到他又这样这么大劲头关门,我就对他说:“回头!”儿子立马知道我的意思,回过头去把卫生间的门打开,然后轻轻地关上。 这样的场景重复了三次,现在儿子终于记住了,卫生间的门要轻轻地关,比我之前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效果好多了。 前一段时间,儿子每一次去尿尿,卫生间的门都被他这样拼命地用力关,我就跟他说下一次要轻点关,儿子每一次都爽快地说知道了。 但是下一次他继续这样把门关得“哐当”一声,甚至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当时就让他站在卫生间门口,告诉他下一次不准用劲关门。 可是,我说了一次又一次,他就跟没长耳朵没长记性一样,气得我当时就让他回头去重新关门,儿子看我真的生气了,才乖乖地回

  • 没有自己的生活,何谈教育孩子?
    没有自己的生活,何谈教育孩子?

    很多爸妈们在带孩子的时候,不太会处理亲子关系,那么如何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其实没有自己的生活,何谈教育孩子? 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 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或者亲子关系更重要。 做父母,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经营”,并且要学,真的要学。我觉得不仅仅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妈妈要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也要学。 在亲子关系中,我应该算是那种特别有尊重对方,跟对方平等相处意识的家长,这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我觉得我已经是尽可能地给了孩子一个较为合适的自由、自主和自处的空间。当然,完全放弃控制和制约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自由也就可怕了。 对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的事情,

  • 看懂了这两个动作,宝宝才会跟你亲近!
    看懂了这两个动作,宝宝才会跟你亲近!

    自从家里添了宝宝之后,家里人的聊天话题就经常围绕在宝宝身上,有一天家人坐在一起聊孩子和谁最亲,爸爸垂头丧气,说孩子和自己一点也不亲,除非买了礼物才能见到孩子的笑脸,爷爷则神采飞扬的说,孩子和他最亲,每次见面孩子都直扑他怀里,高兴得围着他乱转,还要拉他出门玩,爸爸听了羡慕不已。 其实和孩子亲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单纯的,心里想的都会展现出来,如果你能看注意观察宝宝的这两个动作,并从动作中看出宝宝的内心思想,进而实施行动,那孩子一定会和你亲近的。 一.看懂宝宝的手上动作 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想喝奶会哭泣,还会将自己的小手放进嘴里吮吸。如果宝宝将自己的手放进嘴里吮吸,并且大人将手拿出来,孩子也会重新放进去,这时候可能是宝宝饿了,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快点喝奶,让宝宝吃的饱饱的,慢慢宝宝就会和喂他奶的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