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在生活中,如何和孩子打成一片,然后又不失去威信,你要坚决不成为这四类妈妈,给孩子做好榜样! 自孩子出生后,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一定要做好榜样。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各方面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生活习惯、人生价值观等等,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一般来说,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妈妈的性格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先来看看你是属于以下四种类型的哪一种呢? 一、乱发脾气的妈妈 妈妈乱发脾气,动不动就喜欢大吼大叫,总是容易暴躁,这样的妈妈估计是大多数孩子最不喜欢的,而且如果妈妈喜欢发脾气,那么家庭的氛围就会比较紧张,大家都会感觉很压抑,孩子们将会变得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干什么事情都
这是一个全民学心理学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虽然孩子是家长们的一切,但是焦虑的父母,也会毁掉自己的孩子。 小君最近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三个补习班,加上原来的三个,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从此被榨干,可是她总觉得还不够,恨不得每天拿根小皮鞭跟在孩子后面,时刻督促。 孩子每天忙得跟陀螺一般,苦不堪言,两口子也没少因此而吵架。 每次吵完,小君必摆出一副壮士断腕的豪迈,灌鸡血给自己打气:不吃苦中苦,怎成人上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她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抱着计算器计算孩子每次的考试分数,绘制其在班上和年级的名次及走势,并且推算他考进本市那所据说一本率55%的重点中学有多大的概率,她称其为数据化管理。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做的成绩趋势图时,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比我这常常需要在工作中做数据分析的人做得还细致。
孩子还是这个孩子,事情还是这些事情,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孩子脸上的神情改变了,几乎每天都是笑眯眯的、开心的,而且也愿意主动跟我聊学校里的事情。他跟我提的最多的事就是:妈妈我有一件事情需要你的帮助。 比如有一天晚上,儿子又说:妈妈我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 我问:什么事? 于是儿子说:我们班有个同学中午偷了我的橘子,我在外面玩,回来发现我的橘子不见了,我同桌告诉我是某某偷走的。 我惊讶:啊?那你感觉怎么样? 儿子:我很生气。 我:噢!他为什么要偷你的橘子啊? 儿子:因为他特别喜欢吃橘子,已经不止一次了,只要餐点是橘子他就偷别人的吃。 我:那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我拿了纸笔准备记下来,他觉得很受尊重。 我:说说看,有哪些方法? 儿子:我吃好饭立刻吃掉。
我的女儿先是在公立小学和公立初中读书,然后在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我问女儿:“不同理念,不同文化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女儿想了想,说在local的学校,老师总希望我们不犯错;在international的学校,老师鼓励我们勇于尝试,不要怕犯错误。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自己犯错呢? 犯错是每一个孩子的本分,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父母了解孩子、靠近孩子的机会,也是引导孩子成长的途径。 有一种学习只有经历了才能学到,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有一种学习和成长只有通过犯错才能收获。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了。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
前段时间,陪娃作业“陪到心肌梗塞”,“吼出精分”等帖子,鲜活呈现了如今家长面对孩子作业的无奈。 作业和学习,这个占去孩子生活大半时间的事情,却伴随着如此多的鸡飞狗跳、情绪波动、责骂暴力,孩子还有多大可能性发自内心爱上学习呢? 一个对学习失去动力和兴趣的孩子,未来又如何对工作和生活激情满满、积极主动呢? 决定孩子起跑线的,不是天价学位房,不是出国留学,更不是上不完的培优班,而是在一个个普通的生活细节中,你陪娃的状态和方式。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差异的是:当你陪娃作业陪到鸡飞狗跳、心肌梗塞时,“别人家的父母”却陪出爱和成长。 昨天有幸见到黄老师,黄老师说:“郑海英老师主讲的《学习的身心基础》的第一节课,如果领会其中的核心精神——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学习,将会受益匪浅。” 原本,我觉得我对这个部分掌握得蛮好的,我已经可以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养孩子是越来越累了,那么为什么中国家长养孩子那么累呢?这7大原因,家长你中了几个? 01对孩子期望太高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筹谋,从未生、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上大学、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这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
“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会哭的娃儿才有奶吃”相信很多家长都听到过这样的言语,可是二胎来了,大宝有时真的很难顾及到了。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位女儿的抱怨,小时候家里穷,过年买新衣服的时候,她总会说:“给弟弟买吧,我不要!” 其实,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妈妈也会给她买一件。 当然,最后衣服只买给了弟弟。 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五百,穿着土气臃肿的衣服。 可每学期结束后回家的时候,她总会给家里人捎带一些外面的特产,所有人都觉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亲开车被撞,幸好并不严重。妈妈让她打个电话给她爸。 她问妈妈:“告诉弟弟了吗?” 妈妈回答:“没有,怕影响他找工作。” 她有点难以理解:“你怎么不怕影响我的工作呢?” 妈妈说:“你比较懂事啊!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父母,有热衷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的,有“不让孩子受委屈”的,有放任孩子自由的...... 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因为爱孩子。但这么做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会起反效果。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焦虑中寻找爱的最佳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样的爱,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爱是和孩子之间有界限感 任何美好的教育目标,都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比如很多家长会把爱误以为是溺爱,“溺爱”和“爱”不是一个程度的轻重,是两种相反的东西。 这其实是人际界限不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外界都有清晰的界限。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还小,需要宠着,所以任何事情他们都要帮着做。很多失败的案列都是“跨界”结果,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现在孩子的父母也大都是独生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夫妻都预备或者是已经怀上了二胎,很多人都觉得家里只有一个宝宝太孤单,想给大宝生个弟弟或妹妹,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个伴。 小编身边也有很多人都在二胎路上奋斗,要小编说,如果没点实力,还真是不敢随便考虑二胎的问题,表面看二胎只是生多个娃,但是你敢说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要生二胎,这些条件都得具备,你做到了吗? 你准备好要二胎了吗? 根据网上的相关调查数据,不少人都是支持“全面开放二胎”,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低生育率、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而从关注“二胎”话题人群属性分析,比较关注二胎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阶段,其中以30-39岁中青年阶段为主要群体。对于这些统计,小编想问,二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小编温馨提醒,如果不具备这几个条件,要二胎需要慎重考虑: 1.靠谱负责的
从小都听说过,习惯用左手的孩子更聪明,因为很多名人都是“左撇子”,但事实上,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根据“左脑管右手,右脑管左手”的逻辑,不少人都认为,“左撇子”的人会右脑更加发达,而更聪明,但是惯用左右手,很大比例下是由遗传因素和先天脑部基因决定。 左撇子宝宝更聪明? 其实从生活习惯来说,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是大部分人采取用右手作为习惯用手,在医学角度来说,也没有研究表明“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 但是根据相关心理研究学家研究证明,常用左手的孩子会更加聪明,但是这个聪明指的是某些领域相对比较领先于惯用右手的孩子,因为大脑的左右脑负责的区域不同,而左撇子形成,与遗传基因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对于用那只手更聪明,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存在争议,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系统工作的场所,并非是惯用手有影响的,简单来说,
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除了吃是开心的事情,陪他们玩,逗他们开心也是宝宝们喜欢做的事情。那么,怎么让宝宝越玩越聪明呢? 育儿学家指出,如果宝宝实在一个富有色彩、声音与游戏的环境中成长,大脑神经发育会比同龄孩子发育更全面,所以,为了宝宝更聪明,家长们多陪伴他们“玩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爱玩的宝宝更聪明 如果你发现,家里的宝宝总是爱玩游戏,那么小编要告诉你,他可能很聪明哟。从出生开始,宝宝就是通过感知来体验世界,而爱玩也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该制止。 你可以发现,爱玩的宝宝比安静内向的宝宝更讨人喜欢,而且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同时对于新鲜事物比较勇敢,拥有强大的想象力,并且很有创造力,因为在体验玩的过程里,是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学习、认知的过程。对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求知欲有着很好的发展,对于智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学费都挺贵的。之前跟大家分享过毛豆每个月幼儿园的学费1万,其实我也在天天心疼。为了让这学费花的值,就要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发展良好。 在幼儿园穿什么衣服,其实是不为人知、又很重要的一个细节。今天就把它详细写下来,不妨参照我给毛豆的衣物来准备。 前两天咱们分享了我的朋友伊文的女儿的故事。因为某位同班小朋友穿了带有异物的东西,异物又意外断线损坏,伊文女儿不小心就把小塑料管塞进了鼻孔,导致鼻腔流血,差点影响呼吸,去儿研所挂急诊的事情。 表面上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小概率,但是一旦寸劲儿的连起来发生,后果让父母无法承受。 把这件让人后怕的事情放到最先来说,这是我想说的幼儿园穿衣法则最重要的一点:安全。 在给孩子准备幼儿园的衣物之前,请细心检查下这些是否带有异物、亮片、附件等。 做到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接着来
说实话——当孩子一天到晚黏你,你烦吗? 他从起床就要你。看书的时候要你读,玩小汽车的时候要你陪。出去小公园玩没意思要你陪;和小朋友抢玩具,没抢过人家,哭着拉你来解决;玩着玩着拼图不会了,又要你陪他。 好不容易你躲到厕所里去大便,想着能喘口气,躲开小兔崽子,可是孩子在厕所外叫“妈妈妈妈妈妈妈妈!” 你多么希望他别总是黏着你,能自己玩一会儿,有问题也别找你,自生自灭自成佛,好让你清净一会! 我成不了佛系妈妈,但希望孩子成个佛系孩子。即使孩子成不了佛系,也别跟唐僧似的天天念叨我啊。 总黏人的孩子,无论母爱多伟大,总有烦的一天。 原来孩子黏我,确实是我养育方式有问题 我的邻居是一位幼儿园的退休园长,我们育儿的理念都是糙、粗、野,一拍即合的我们,总是带着孩子一起去玩。 上周,我和邻居带着孩子,去图书
有那么一个孩子,不遵守秩序,乱抢别人的东西,不是推别的小孩一把,就是打人家一下。这样的孩子无疑会给别人留下”没教养“的印象。 有个八九岁的小孩子,碰到自己爱吃的菜,不管别人有没有正在夹菜就转动桌子,让别人的筷子尴尬的停在半空中。 有个十岁的小男孩,他们一家人每次开关门的声音都很大,小男孩下楼梯时动静就更大了,住他楼下的邻居们都非常不满。 没有规矩的父母,往往不会教孩子规矩 爱慕虚荣的父母,往往教出爱慕虚荣的孩子 如今很多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胆子大一点,这样去外边就不会吃亏。 可是没有同时告诉孩子一些交往的礼仪和规矩的话,这样的大胆往往就会让孩子不受欢迎。 想起之前远方阿姨家的儿子到我家做客,一年没见到了,我妈可开心了,张罗了一桌子好菜。等人来了,孩子一下子冲进屋里,也不跟我们打招呼。我妈笑着说:“可能是怕
每每谈论到物质和富养,总有家长认为富养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并不是只有富人才能富养孩子,所谓富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痛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当我们总是延迟满足、不情不愿的满足或者干脆不满足,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欲求有罪。当孩子产生这种羞耻心,长大后,她就没办法让物质很好地服务于她。她会一直认为,世间的好东西她都不能拥有。最终反而会陷入对金钱和物质的过分追求中去,因为只有拥有了物质上的满足才能证明她的价值所在。 所以我们家长必须在心里明白对于孩子的需求一定要分清是合情合理的还是无理的要求,不买玩具,不等于不爱孩子;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不等于需要打击孩子说出愿望的勇气;一定让他孩子明白有些快乐可以买到,但还有更多幸福是无价的。是需要用心来呵护用心珍惜的! 我们身边的朋友中一定有很多错用物质条件来满足自己的人,朋友A从来就听不得“打折”二字,一
当妈之后,你有愧疚过吗?中国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对孩子感到愧疚最多的,相信很多赞同这点,但是你当妈之后又愧疚过吗? 没有母乳,给孩子喂奶粉感到愧疚; 选择剖腹产,会对孩子产生愧疚; 当孩子哭闹不止而吼了孩子会感到愧疚; 要上班不能陪伴孩子,会感到愧疚; 在家全职带孩子,还是会对孩子产生愧疚。 当妈后,谁还没有因为没生好、没养好、没教好对孩子产生过愧疚呢?如果这个世界上要是有后悔药卖的话,妈妈估计是一个很大的顾客群体。 米西妈,28岁,孩子8个月 在孩子出生前,我就坚定了母乳喂养的决心,因为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理想的口粮。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出生之后,我却没有奶。看着女儿饿得嗷嗷直哭,我心如刀绞,于是我逼自己大口大口喝下那些油腻腻的下奶汤,可是依旧没有多少奶。
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与二十年后的孩子相遇了。他有阳光般的笑容吗?还愿意与你分享悲伤难过吗?他有主见有思想吗?心态如何呢? 小时候乖巧懂事,一放学就和我讲学校的事,怎么长大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只报喜不报忧了呢。 小时候还好奇心爆棚,整天奇思妙想,怎么长大后就没有想法,人云亦云了呢? 小时候温和包容,怎么长大后就那么容易嫉妒,自卑了呢? 有些事,小时候做得越好,将来人生越失败。 1、是否总是讨好外界 有些成人是“忍耐”派的。他们不敢在受到侵犯的第一时间去维护自己。一直等着,忍着,给自己编些理由,“时间长了会好的”,“这些小事算了吧”。如果你有包容的心,也有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你选择包容,这是选择。如果没有维护自己的能力,还催眠自己说,我很包容,这就是自欺欺人了。 为什么不敢去维护呢?因为觉得自己不配。不
自信对人的成长帮助很大,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青睐,做事情的成功率也会更高。大多数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看起来自信和大方,在待人处事方面教给了孩子很多。日常生活中,孩子有这3个表现,说明比较自信,妈妈不用太担心他的成长,你家的孩子符合几个? 一.和人交流时喜欢直视双眼 眼睛是会说话的,通过眼睛就有可能看懂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孩子和别人交流时喜欢直视别人的双眼,这样不仅让别人感觉孩子很真诚,孩子自己也给人留下一种自信满满的印象,将来很有可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而且成功的人。 如果和别人交流时,孩子的眼神总是东张西望,好像故意在回避,那么妈妈就要积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是基本的礼貌,慢慢训练孩子,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二.喜欢和人沟通 自信的人往往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很活跃。如果孩子总是
宝宝从出生开始,身体就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而这时候的大脑发育也是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很早就学会说话走路,有的孩子可能很晚才学会,这都和爸妈对孩子的感知力培养有关,抓住宝宝发育的4个重要环节,让孩子健康又聪明,一起来学习吧! 一、口欲期 “宝宝4个月了,老是爱吃手,口水流得满下巴都是,该怎么办?”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人生的“口欲期”,嘴巴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他们本能的具有吸吮需要,不仅包括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包括吃手指、用牙咬玩具、啃衣角等等满足嘴部吸吮需求的举动。很多家长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宝宝的坏习惯,整天想着该如何纠正,但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宝宝只是用嘴巴来探索世界而已,如果家长强行纠正,反而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 2-3个月的婴儿吃手是自然规律 ? 4-6个月的婴儿吃手是感
又到了宝贝起床的时间了,妈妈惯例地在床边唤醒宝宝:“快起床啦……”小宝贝一边揉眼睛,一边说道:“我还要睡觉,我还没睡醒。”说完侧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起来。 几次三番之后,在一旁的爸爸终于忍不住来“帮忙”:“再不起床,上课要迟到了,还要吃早饭呢……”哪知小宝贝开始嚎啕大哭起来:“我就是要睡觉,我累了,我累了,我就是要睡一天的觉……” 如果每天你需要安顿好孩子之后,再去上班,或者宝宝需要按时到达幼儿园,那么宝宝的“起床气”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阻碍了,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宝宝会有“起床气” 起床气就是因为宝贝没睡好,或者睡得不足,因为被打断睡眠,憋在心里有一股火,在起床后爆发。有时宝宝的“起床气”会从起床开始,一直延续到吃早饭、出发上学去的路上。 有些父母本身就是“夜猫子”,喜欢晚睡觉,无形中让宝贝养成晚睡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