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家有女儿,这些事越早知道对孩子越好!
    家有女儿,这些事越早知道对孩子越好!

    上周给大家分享了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阶段以及注意事项,这周给大家分享女孩的成长历程以及养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管你的女儿是刚出生还是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解女孩的成长地图,才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为女孩提供她们需要的一切。 有“卿国卿城”之名的董卿可以说是女中凤凰了,不少人在羡慕董卿的聪明、优雅、独立、有才的同时也在思考董卿父母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优秀的人? 事实上,董卿有着魔鬼教育的童年,并不是父母手中的明珠,小时候不允许照镜子,其父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她的童年没有新衣服,没有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打扮上,学古诗古文,锻炼身体,勤工俭学。 以至于董卿成年后,提到爸爸的教养方式都会忍不住落泪。成为央视一姐、能穿漂亮的衣服以后,她依然会感觉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在中国,虎爸虎妈是

  •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俩好好说话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夫妻俩好好说话

    很想给大家分享两个关于夫妻沟通的方法和感悟,而且觉得很必要:毕竟,我们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又在为生活事业打拼的阶段,亲密关系如果和谐,将是特别大的一股支撑力量…… “积极主动”的回应 有女性朋友曾和我说,我们夫妻没话说。我好奇的问,有开心的事也不说吗? 她说,说了又没什么反应,干吗自讨没趣?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在我和老公身上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一位老师聊了两个多小时,回来觉得启发很大,兴致勃勃和老公分享。 他正打游戏呢,倒是立刻放下鼠标、扭过头来听我说,可我才说了没几句,他就“嗯啊、嗯啊”的,竟然还打起了呵欠,还是好大的呵欠! 我开始有些不舒服,还是继续说,提到觉得老师给我的建议很有必要,我应该多运动、多和大自然接触时,老公突然顶着个奇困无比的脸来了一句,“我不是也早和你说过要运动

  • 爸妈不相爱?那让我黏着妈妈好了
    爸妈不相爱?那让我黏着妈妈好了

    前一段时间,朋友敏娜跟我说,儿子太黏自己了,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敏娜的儿子,刚刚四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粘着妈妈。 吃饭的时候要妈妈哄着才肯吃,爸爸哄不行; 晚上睡觉前要听妈妈读绘本,爸爸读就不行 这个粘着妈妈的男孩子,好像有一些排斥爸爸。爸爸平时工作特别忙,偶尔很难得的陪孩子玩,可他却一副不稀罕的样子。而妈妈只要离开半步,就急着要找妈妈了。 敏娜对此很苦恼,她跟我说,她很担心孩子有恋母情节,那么长大后该怎么办啊。 12岁前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著名的不同阶段(Sigmund Freud,1933): 1. 口欲期 从出生到1.5岁左右,被称为口欲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用嘴巴,所以被称之为“口欲”。如果这一时期剥夺了儿童口的满足,不给孩子吃奶,不

  • 孩子不爱学习?症结不在智商在情商?
    孩子不爱学习?症结不在智商在情商?

    很多家长们都很焦急自己家的宝宝不太爱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其实这个症结不在智商而在情商?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位朋友最近非常焦虑,她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就出现了明显的厌学症状。 小姑娘不喜欢写作业,总是找尽各种理由来拖延,朋友不得不以半全职的状态,整天在作业问题上跟她斗智斗勇。 她还特别不喜欢上学,一到该上学的时候她就喊头晕。朋友几乎每天都是连哄带骗,把女儿硬塞进学校的。 可小姑娘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师说,孩子上课老是走神,总跟不上课程进度。朋友表示自己已经彻底无能为力了。 “这才三年级!以后可怎么办?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就是没用。”朋友很是着急。 其实,从最开始发现女儿对学习不怎么有兴致开始,朋友就在不停地尝试各种解决办法。 女儿做作业拖延,她

  • 孩子太敏感了怎么办?
    孩子太敏感了怎么办?

    姗姗的女儿今年7岁,平日里容不得别人开玩笑,做错事了不允许别人批评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尿裤子了不敢找老师,上了小学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沉重的报道,甚至会影响食欲。 用姗姗的话来说,孩子实在是太敏感了。 诚然,小孩子的成长总是少不了磕磕碰碰,但是如果她一直都很敏感,一直会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那么老师、家长又如何教给她正确的知识,她在以后的求学路上又如何才能取得进步呢? 姗姗和老公非常困惑,面对一个敏感的孩子,他们的教育好像无从下手。 其实,不光小孩子,我们成年人中的有些人也常常会为敏感而困惑。 上班时,一个方案没写好然后被老板骂了,于是一整天心情不好,走不出情绪的漩涡;夫妻之间,因为对方没有看到自己换的新发型新衣服,就会开始担心对方不够关注自己,于是开始患得患失。 大人和孩子都会敏感,也常常

  • 你无心的评价,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你无心的评价,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教育?你平时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你无心的评价,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最近,有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 她在一本书上看到,不但批评会影响孩子自尊心、夸奖孩子也是一样的。这让她感慨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带孩子了。总感觉自己怎么做都有可能做错,甚至一次错误有可能会让孩子受到终生的影响。 看到她的留言,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前几年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也有一样的困惑。 有一次,孩子故意把水壶打倒了,水壶内胆碎了一地,玻璃渣子满屋子都是。 看到一地狼藉,我忍不住脱口而出:“你实在是太调皮了,我根本就没见过像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没想到孩子哭着跑开,说我不爱他了,并且好几天都不愿意和我说话。 那段时间,我寝食难安,特别担心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自尊心会受到影响。作为一个妈妈,我最不

  • 多说这9句话,也许改变孩子的一生,你说了吗?
    多说这9句话,也许改变孩子的一生,你说了吗?

    人和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的沟通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幽默的语言沟通能力,能让孩子拥有好的成长氛围,也让孩子感受到慢慢的爱意。 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优秀的语言教育可以让孩子充满了力量,也让孩子一生受益。 你对孩子说过鼓励的话吗? 许多的父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很多优秀的教育。而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也不断的往前冲,但是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陪伴的温暖。“你一天会对宝宝说几句话?”“你有鼓励过你的宝宝吗?”当家长看到这个问题,大概很多都不能回答出来。其实多跟孩子说优秀的话,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简单九句话,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你是最棒的,不要轻易放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

  • 妈妈在这件事上偷点懒,孩子更出色!
    妈妈在这件事上偷点懒,孩子更出色!

    吃少了怕饿着;吃多了怕撑着; 穿少了怕冻着;穿多了怕热着; 时时刻刻关注着, 无微不至准备着…… 小到起床穿衣、喝水吃饭,大到学习工作、人生抉择,中国的父母总是爱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无孔不入的控制。在妈咪Jane著作《父母的格局》一书中,妈咪Jane将这类父母比喻为“直升机父母”。 无所不在的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妈妈”的比喻来自于1969年的一本畅销书《家长与青少年》(Parent and Teenager), 作者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在书中提到一位少年如此描述自己的母亲: “我妈妈就像一架直升机在我头顶上不停盘旋……” 据美国知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2013年的普调显示,“直升机妈妈”大多属于美国的中产阶层,甚至还有很多是富裕

  • 孩子对你的态度,取决于家人对你的态度,知道吗?
    孩子对你的态度,取决于家人对你的态度,知道吗?

    很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跟自己亲,然后跟自己好,那么你知道吗?孩子对你的态度,取决于家人对你的态度,你要在生活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前段时间在幼儿园里,因为新生入园,所以上演着各种哭戏。可是,有一幕镜头却非常扎眼,一个孩子小小的身体迸发出大大的力气,对一个老人“拳脚相加”不说,还口出狂言“你去死,我不要上幼儿园!” 这个孩子被老师强行拉走,老人捂着腿,估计是被踢疼了。可是,全程这个老人,面对这么过分的孩子,没有半点呵斥和训斥,却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旁边有几个家长议论开了,说孩子这么对奶奶,太不像话了,说老人应该管教一下孩子…… 在众多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一句:“他儿子媳妇对她就这样,整天帮他们带孩子,还看她不顺眼,动不动就说难听话。” 这句话就是孩子为什么会打骂奶奶的症结,因为他家里有“榜样”,长期的耳濡目染,他就

  • 为什么那些费钱又费时间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却不成材?
    为什么那些费钱又费时间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却不成材?

    上周末去上海见了老同学灵妈。 灵妈有个3岁多的小女儿灵宝,我本来打算带小马达和小妹妹玩。可是谁知,灵宝竟然在周末去上英语培训班了。 我很惊讶,灵宝才刚上幼儿园,怎么就把时间安排得这么满? 灵妈却很焦虑,她说:“你不知道现在上海幼升小竞争有多激烈,我们的学区也很一般,不提早准备应试,根本没机会进入好的民办小学。” 灵妈已经把灵宝的路一直规划到了大学。幼儿园开始怎么准备幼升小面试,上什么小学、中学、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 我问灵妈:“会不会觉得自己给灵宝规划得太满了?” 灵妈说:“不会的,小孩子懂什么,我不给她规划好,她很容易跑偏的。我看你不也总是写文章反对快乐教育嘛?” 我确实不提倡快乐教育,因为快乐教育在中国,走进了一个“父母放任不管,让孩子尽情玩耍,解放天性”的误区。 但是我也不赞成清单

  • 我们费力想给孩子完美,却也带走了他们的快乐
    我们费力想给孩子完美,却也带走了他们的快乐

    对于孩子来说, 健康、聪明、快乐,哪个最重要?想必绝大多数的父母会选择快乐。然而让孩子快乐,这句话听起来最容易,却又最难做到。 女儿在幼儿园偷吃 上个月的家长会,我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孩子的近况。 「她最近特别想吃东西,老找我要点心吃,有几次还偷偷吃别人小朋友的点心。」 什么?熊孩子竟然偷点心吃?! 我的脸上顿时燥热,一股羞耻感升腾而起,知道孩子馋,可真没想到这么馋,正当我表示要回家管教孩子时,老师问我: 「您平时都给孩子吃零食么?给孩子买零食么?」 「吃,但吃的少,每次带孩子去超市会让她选,只能买一个,碳酸饮料膨化食品坚决不吃。」 「孩子的零食是怎么分配呢?」 「每天限时限量,我会收起来放在点心盒,下次再给吃 。」 「嗯。可能问题就在这,孩子想吃却吃不到

  • 别在这5个特殊时间教育孩子,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的!
    别在这5个特殊时间教育孩子,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的!

    顽皮好动的孩子总是难免会犯下些错误,为人父母的应该多关爱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不分场合时间的来教育孩子,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七不责”,这7个时间段不应该去责备孩子。 1、孩子已经后悔内疚时不要责备 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自动检讨并承认错误时,父母不要揪住不放,让孩子自己来改正,如果下次还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只针对当前的错误来教育,不要翻旧账。重复地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出现反感讨厌。 2、吃饭的时候不责备孩子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平时挤不出时间教育孩子,吃饭的时候,全家坐到一块儿,认为这是教训孩子的好机会,常常在饭前或吃饭时训斥孩子,弄得孩子愁眉苦脸或抽泣嚎哭,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3、不当众责备孩子 这样不但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出现肝郁的可能。从

  • 孩子喜欢出手伤人,是有暴力倾向吗?
    孩子喜欢出手伤人,是有暴力倾向吗?

    “我家孩子最喜欢扯我头发,还咬人,你叫得越大声他扯得越痛,咬得越用力!” “我家孩子每回和小朋友玩就把人家推倒,害得我每次都赔礼道歉。” …… 前几日,小编在朋友圈发起了关于孩子“暴力行为”的调查,很多妈妈都反映说孩子有“扯头发”、“推人”、“爱打人”等“暴力倾向”,并且对此表示出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今天,小编就这个问题和大家来聊一聊。 孩子打人≠暴力行为 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打人并不是“暴力倾向”的表现。 科学研究证明,孩子的前额叶尚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无法很好地进行理性思维,更加不能如大人一样控制好情绪,一些在我们看起来颇具攻击行为的手部动作,只是他们表达的一种方式。 所以,当孩子“出手伤人”时,不要简单地给他贴上“喜欢欺负人”、“暴力”等标签,究竟怎么处理?方法来了——

  •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家孩子其他哪点都好,就是什么事都爱憋在心里,在外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回家一个字都不说。过分逼问他,还会引发矛盾,朋友哪怕发现了孩子有异常,也只能干着急。 不止是青春期孩子,很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中,有些吃瓜群众对事件真实性表示疑问:要是真被伤害了,孩子怎么会不告诉父母呢? 许多网友纷纷站出来现身说法,“有啊!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这样。” 其实这样的孩子一直不在少数。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遇到什么事都不喜欢跟父母说? 不愿意暴露自己的错误 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软弱 尝试受挫:告诉家长后非但没有被安慰,还被教训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朋友的故事,朋友说她一年级住校时钱丢了,没敢跟父母说,自己吃了一个星期的方便面,每

  • 家长如何化解考试焦虑和阅读焦虑?
    家长如何化解考试焦虑和阅读焦虑?

    很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旦孩子考不好,家长们就很生气,那么家长如何化解考试焦虑和阅读焦虑? 我们家长现在普遍面临两大焦虑,一个是考试焦虑,一个是阅读焦虑。如何才能化解这两大焦虑,和孩子一起更好地成长呢? 一、如何化解考试焦虑,让孩子坦然面对分数 我们都清楚,现在的社会,只有一把“考试”的尺子来衡量我们的孩子优和差。这足以说明考试对孩子的重要性,正因为考试重要,所以它牵着我们每个父母的心。 我记得有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说,都不敢看老师公布在微信上面孩子的成绩。为什么呢,因为心里焦虑和紧张。紧张什么?怕孩子落在后面。 如果我们父母只是在心里为孩子的成绩紧张焦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会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身上,从而错误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我可以举个例子。 记得我儿子

  • 孩子成长关键期,父母不能缺席!
    孩子成长关键期,父母不能缺席!

    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是缺席的,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可以,孩子成长关键期,父母不能缺席!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孩子成长关键期 父母谁都别缺席 0—6岁是人生第一个成长关键期,儿童发展受家庭影响最大,此时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但以往的调查显示,我国0—6岁儿童在家庭中仍以母亲为主要照料者,父亲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合作问题较多。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0—6岁儿童家庭教养中父母角色的调查研究”结果,以在八省市发放3万多份问卷进行调查的数据,深入分析了我国0—6岁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共同养育状况及影响因素。 “共同养育”已成共识 新旧观念仍然有交锋 从本次调查数据中看到,大

  • 如果你不在乎孩子的语言发展,请继续这么做!
    如果你不在乎孩子的语言发展,请继续这么做!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很忙,会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可是跟随长辈们生活的孩子,身上难免有一些习性,如果你不在乎孩子的语言发展,请继续这么做!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主人公小宇的父母都是上班族,白天照顾他的责任就落在70岁的爷爷身上,爷爷一方面年纪大了,缺乏精力与孙子说话和做游戏,另一方面浓重的家乡口音也常令人听不懂,因此爷爷不太爱开口。除了不让小宇挨饿,爷爷的重点工作就是跟在孙子的后面捡拾玩具,注意他的安全。晚上,就轮到爷爷休息,妈妈来忙家务以及照料小家伙。 日复一日,妈妈对三代同堂彼此分担、相互照应的家庭状况十分满意。但是,在一次亲友聚会中,妈妈看到姐姐2岁的女儿口齿伶俐,好不逗人喜爱。相较之下,小宇已经3岁,却极少开口,偶尔冒出的单字也令人费解,在群体中显得畏缩、压抑,小宇在家也常用哭闹的方式发泄沟通不良所造成的困扰,妈妈看

  • 当你遇到孩子行为“越轨”时,千万别这样做!
    当你遇到孩子行为“越轨”时,千万别这样做!

    如果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突然对你说,“我不想去上学了”,你会作何反应?也许你会条件反射地喊出一句,“绝对不行!” 接下来,要么苦口婆心,要么严厉怒斥,开始跟孩子细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转过身,你可能还会立刻开始在电脑上搜索——孩子厌学怎么办? 还好,你没有直接把孩子胖揍一顿。 这真的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大多数父母总是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一遇到问题就急着想要解决麻烦。惭愧得很,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所以,当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孩子出什么问题了?可千万不能让孩子跑偏了呀,我得赶紧想办法制止他。 但事实上,孩子的行为表现只是表象,如果我们能多问孩子一个问题,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孩子。

  • 孩子长得好不好,感觉是没有用的,得靠监测!
    孩子长得好不好,感觉是没有用的,得靠监测!

    我家娃6个多月了,之前蹭蹭长,没几天小衣服就不能穿了。可是现在感觉长得有点慢,邻居家的孩子比我家娃就大几天,但明显邻居家孩子看起来个头大一点,会不会是营养不够?要不要补点钙或者微量元素之类的? 常常有家长询问,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同龄的小朋友长得快?需不需要补点钙/微量元素等等?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质疑是不是母乳没有营养。 首先,生长迟缓的判断不是与任何指标或其他小朋友比较而言,而且仅仅通过一次身高、体重等测定值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生长迟缓。只有将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多次测定的身高、体重结果画在生长曲线上,观察孩子的整体生长过程,才能得出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结论。 通俗地讲就是,孩子的生长情况不是靠家长感觉出来的,还得靠定期准确地测量和长期地监测。 其次,如果通过评判,孩子确实存在生长迟缓,首先应该寻找症结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孩子生

  • 为什么说”一胎娇,二胎泼,三胎不用老婆婆!”
    为什么说”一胎娇,二胎泼,三胎不用老婆婆!”

    在我们当地有句俗语说:小大姐你别犟,生个孩子让你变个样! 意思是说:姑娘啊,别看你现在那么娇气,这么臭美,等生完孩子之后你一定会变个样子的!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指外表的变化,还有内心的变化。 每当咱们平台上有孕妈吐槽:自己孕期如何辛苦啊,如何不舒服啊,心情如何不好啊,婆婆怎样老公怎样啊……二胎孕妈都会不屑的说:这些算什么?我现在怀着二胎,还得照顾大宝,还得洗衣做饭,还得坚持工作,我说什么了? 三胎的妈妈就微微一笑: 一胎娇,二胎泼,三胎不用老婆婆,因为老娘已练就金刚之身! 说的如此轻松,但却着实让人心疼! 在变成女金刚的道路上,男人们根本不知道,女人要经历多少辛苦,多少眼泪和多少绝望。 但凡是妈妈一个人拉扯孩子,还得兼顾赚钱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怀第一个宝宝的时候,都是毫无经验啊,遇到一点异常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