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安全感,不只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连家长也缺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如何重塑孩子的心理安全感? 1集体声讨的安全感创伤事件 这两天,微信群里发的都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各种真相,各种最新进展,各种分析和声讨…… 这个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不只是涉事的孩子和家长,而是人的“信任”危机在经过这件事情后,彻底暴露了。也就是说,事情的受害者,已经不只是几个孩子了,而是激起了大家集体潜在的“不安全感”。 想想,有多少的家长,会回家后盘问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有没有喂你吃过什么奇怪的东西?老师有没有打过你?有没有人对你做过奇怪的举动?” 无论孩子怎么回答,父母会对孩子的话相信多少?如果孩子说没有,那是真的吗?如果孩子说老师有处罚过他,就更纠结了,是什么情况?到什么程度?要不要问一下其他家长?
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叛逆了,不听父母的话并且总顶嘴甚至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办呢? “叛逆期”的初中孩子 我记得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妈妈在美国陪读两年后,带着刚满一周岁的小儿子,与丈夫回到家中。还没从团圆的欣喜中回过味来,就被住校归来的女儿惊得说不出话来。 大女儿给父母的见面礼,是这样一幅新形象:打了8个耳洞,挂满千奇百怪的耳钉;更惊人的是头发,染成奇异的银白色,还夹杂着银灰与灰白。 “别出口教训我。我不是存心气你们,而是想尝试一下自由的滋味。不让染发、烫发,不让化妆,不让穿裙子,凭什么大人可以做的事,我们就不可以做?”女儿脸上写满对规章制度的轻蔑。 母亲很担心。她不知道,女儿的老师看到这一头银发,会是什么反应。果然,周一,老师的电话就来了:“您女儿说染发是母女分离两年后,送给您的礼
家有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念想,然而想让孩子成才并不是想想就可以的,比如你得先做个有远见的父母。 我们当然爱我们的孩子,愿意用一切来换取他们的无忧无虑、快乐安康,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依赖我们,终有一天他会脱离我们的羽翼飞向天空、经历风雨。如果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狠不下心肠,那么无疑是断送了孩子前程。今天,小编特地挑选了这一组颇有深意的漫画,想问问家长们,这10副漫画中的行为,你做对了吗? 1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
父母往往会为孩子奉献自己所有能给出的东西,然而有些孩子就像养不熟的白眼狼,那是因为父母们”愚蠢“在了这个地方:一边抱怨子女,一边拼命付出。 已经退休在家的王姨,为了照顾女儿冰儿,以及替女儿带外孙,放弃了安逸的晚年,离开老伴去了北京,可是在带孩子的问题上,被女儿百般嫌弃,受了很多委屈,最后一怒之下回了老家。 于是,女儿女婿就抓瞎了,请保姆怕遇到黑心保姆,入幼儿园,又被频发的虐童案吓到了,辞职在家带娃,又舍不得正在上升的事业。 最后,走投无路的冰儿夫妻带着孩子来给王姨道歉,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王姨又乖乖回北京去帮女儿带孩子了。 文章讲述了一个社会缩影: 很多成年子女,在生活上依赖父母,比如让父母带孩子,帮忙做家务等,但同时又嫌弃父母带孩子带得不好,家务做得不称自己的心。 替父母们感到委屈:我们牺牲了晚年生活,可是依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然而现在家长们培养孩子,想的最多的却是“他尊”,而不是尊重自己。 那一天,我去接孩子放学,见到了这个场景: 一个爸爸来接孩子。孩子与别的小同学一起在操场上玩耍,爸爸让儿子玩其中一个体育项目,小男孩似乎很怕,不肯玩。 爸爸生气了,也许觉得面子挂不住,便大声训斥起小孩来: “你这个胆小鬼,这个也不敢玩,你是不是男子汉!” 那小男孩被训斥得低下了头。更不幸的是,这时围来了很多学生,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跟着起哄起来,也跟着齐喊“胆小鬼”。 这位爸爸想让儿子在众人面前争得面子,想儿子向人证明他也“很好”,用了简单粗暴的高压手段。这不但不会让儿子赢得自尊,更无力为这位父亲挣得面子。 我们在育儿时,其实常常陷入盲区。 我们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大方、自信
中国人总是讲究谦虚是美德,往往会很讲究”自谦“,然而在孩子的世界里,这种自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的小侄子刚上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已经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不只是帮家长看孩子或者是认识几个常用字,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 最近小侄子的幼儿园要为亲子活动日排节目,表姐想让小侄子也上台表演,但是小侄子不愿意,表姐劝半天也没用。 小侄子平时爱跟我玩,因为我没什么架子也不会凶他,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上台表演呀。 小侄子支支吾吾的说自己表演不好,会被别的小朋友笑话,我也是被逗笑了,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呀。 我又问小侄子是不是被老师同学笑过啊,小侄子说不是,是爸爸说的。 表姐的老公有点孩子气,爱逗儿子,平时儿子唱个歌画个画,都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
家有两个娃,家长们在拥有双倍欢乐的同时,往往也承担着双倍的烦恼,比如两个孩子总吵架抢玩具,这可该怎么办呢? 在一个二胎家庭里,有6岁的哥哥和5岁的弟弟。在周末的早晨,屋里还静悄悄的,弟弟溜进哥哥房间,“吼……”一声虎扑到哥哥床上,把还在睡梦中的哥哥吓了一跳。生气的哥哥抬脚把弟弟踢到地上,弟弟的小脑袋“咚”一声撞到地板,弟弟委屈了开启了嚎哭模式。趁哥哥洗漱时,弟弟偷偷往哥哥的袜子挤进画画的颜料,还把哥哥的玩具电动马藏了起来。当哥哥出来后意识到弟弟使坏,两个孩子便开始打架,打闹中哥哥把弟弟心爱的玩具熊撕坏,还把茶几上的水杯也打翻了…… 最近有不少父母留言有关二胎手足矛盾的问题,上面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这两个小男孩的妈妈说,每天睡醒一睁眼,听到两个孩子鸡犬不宁地打架争吵便要头晕…… 美国早期教育专家茹内·科恩·雷德曼认为,年龄间距小的孩子,常常会有打架
亲密关系中,除了夫妻关系还有就是亲子关系,正如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幸福和睦是最重要的。” 是啊,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为孩子植入幸福信念的最佳途径。 亲密关系是一种生命的经营,夫妻关系的幸福密码是:接纳、包容、忠诚、信任;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幸福。 下面让我们看看亲密关系中的七大杀手,你中枪了吗? 亲密关系中的第一大杀手:争执谁对谁错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亲密关系中,彼此接纳与欣赏,让彼此享受全然放松和温暖的感觉。感觉好了,说你行你就行。感觉不好,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亲密关系中的第二大杀手:“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很多人都说过。人们习惯性的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却把苛责和坏情绪留给
很多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其实父母可以这样在家做! 前段时间我在美国带娃游学:娃在Bright Horizon日托上学,我自己则修完了亚利桑那州儿童中心主办的养育课程。要说最大的感慨,就是美国在教育方面对游戏的重视。 小萌的老师和我的老师都一再强调,孩子在开心的状态下,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和吸收你试图传递给他的信息,所以即使是教学,也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而娃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发来的图文简报,也可以看出老师利用各类教具(孩子眼中的玩具)和各式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重在寓教于乐!不仅人生苦短,互相陪伴的时光也不会太久,那么,为何不让彼此都开心一点呢? 何况,当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也是他们学得最好的时候。 何为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教育孩子永远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关心的话题,那么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这7个时间别教育孩子,对孩子伤害非常大! 顽皮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犯错也总是难免的。做父母的应该多关爱、欣赏、引导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不择时机地训斥孩子。古人早就总结了“七不责”,七个时间段不应该责备孩子: 对众不责 愧悔不责 暮夜不责 饮食不责 欢庆不责 悲忧不责 疾病不责 意思是说,年幼的孩子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01 对众不责 不当众责备孩子 很多家长觉得当众责备孩子不但孩子更容易“长记性”,也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威严,
很多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会有些头疼,其实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的就是对于生命的认知,对同学的友爱,学习尊重生命! 近日,江西宁都县,某校7名女生怀疑同学向老师举报她们吸烟,对其进行掌掴、踩踏、踢打,并让其在地上打滚,被打学生瘫坐在地上,无力反抗。 这些学生都怎么了? 我们总是说:到学校里要学习知识的,是要受教育的。 但是,我们关注的教育似乎都忽略了一点『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有对生命的尊重』。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教育中的『育』应该是从尊重生命开始,并使人向善。 否则,当一个人的性是『恶』的,他所拥有的知识越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越大。 还记得90年代初发生的『卢刚事件』吗? 李政道博士的高足卢刚,因论文奖落选,由此滋生出嫉恨、失望困绕着的
父亲伟岸的身躯往往能够给我们踏实的安全感,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母亲扮演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教育孩子,妈妈做再多再好,没有爸爸,也是枉然! “养不教,父之过。” 爸爸这个角色,在孩子的教育、生活中,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便妈妈再优秀,做得再多再好,如果没有爸爸的话,将事倍功半。 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方面。 爸爸代表外面的世界,代表探索、勇敢、冒险、拼搏、科技、秩序、规则等等。 妈妈代表家庭,代表温暖、理解、包容、细腻、情感等等。 具体来说,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个世界,可以说充满了规则,无论是走路、做事、玩耍,吃饭,甚至睡觉,都是有规则的。大家都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这也是一种规则。
在跟孩子交流中,你真的认真倾听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了吗?家长教育孩子五大恶劣的育儿习惯,你知道是哪几个吗?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父母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没有导向作用,还有可能将孩子引入不好的境地,下面就是小编总结的生活中五大育儿不好的习惯,希望父母们可以看一看。 1、爱比较 有些父母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虽然是无意间的,但是听者有心,孩子的心里就会受到打击。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应该拿来作比较。 2、宠溺孩子 有些孩子认为,他们应该拥有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家长们也会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看到自己孩子开心做父母的也会开心。有些父母还会帮小孩完成功课,过分宠溺。 3、倾听不够
有些孩子沉着冷静,有的孩子却表现的非常爱哭,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更加关注内心,爱哭的孩子其实更敏感,需要更多地去理解与接纳! 孩子哭闹在父母们的眼中是件很平常的事情,被呵斥了会哭,不给买新玩具会哭,自己不小心摔倒了也会哭……而且孩子的哭一般是嚎啕大哭,有的甚至是用尽吃奶的力气去嘶吼。所以,孩子刚开始哭时,父母还会好声好气地去安慰,但要是孩子怎么也不听劝,父母厌烦了之后,干脆不管孩子,就让他哭,直到他哭累为止。而且,父母们还会给哭泣的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自尊心强”、“被父母溺爱”、“性格软弱”…… 但是孩子真的就是如此吗?家长们是否想过去了解孩子哭泣的真正原因?是否愿意去探究孩子哭泣背后的隐秘的需求? 其实,孩子未语先泣所反映的内容远比自尊心强、被溺爱要复杂得多。爱哭的孩子一般比较敏感、胆怯,他们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也会对突发情况更加
小时候,你给我陪伴,长大后,我伴你变老,相信世界上最令年迈的父母感动的事情便是孩子们的细心陪伴了。 这是一家养老机构。 她们只是众多老人中的普通一员。她们都是母亲。有的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有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的是五个孩子的母亲。 作为局外人,我觉得她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能活到八十多岁,能在这个高档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也是幸福的人。 但是,她们用自己的状况,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没错,这也是余华写作《活着》时,想要传达给读者的。 李奶奶,八十二岁,住进来没几个月就转院了,半个月后去世。肺癌晚期。最后俩月,已不能进食,靠营养液支撑,靠度冷丁缓解疼痛。 入住养老机构时,她自知时日不多。拖着疾病之躯,利用一切时间写下了一万多字的回忆录。 正常人可
夫妻拌嘴是常有的事情,因为一件小事而吵起来,可是当你有了孩子以后,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极坏,当父母吵架不可避免时,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林宥嘉在参加蔡康永的《男子甜点俱乐部》时,蔡康永让他挑出三首歌来,让甜点师以歌为主题做甜点。 胡皓佑抽中了《想自由》,他做了款甜点:精美的荆棘冠冕托起巧克力慕斯蛋糕,再往上是翻糖蛋糕造型:张开双翼的鸽子、火烈鸟和牢笼。 蛋糕的背后是忧伤的回忆: 我小时候生活在爸爸妈妈营造的低气压环境里,每天放学回家,都得先看他们的脸色。如果他们笑哈哈,我就敢多讲一些,如果他们低气压,我就不敢讲话。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很累,但年幼的我又没办法反抗。 我曾对他们说:你们可不可以不吵架? 可是没有用。 我与他们,就像《想自由》的歌词: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沟通也是没有用。 我
你家孩子若有以下这5个特征,说明他一定会很爱妈妈,你家孩子要是也有这种特征,那你就偷着乐吧! 养孩子为了什么?可能就是为了陪孩子走一程,与孩子一起经历生活中的一些感动和温暖,听孩子叫一声妈妈,看孩子甜甜的笑脸等等都是养孩子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无条件的为孩子付出,也只有孩子会发自真心的疼爱妈妈。如果孩子从小有这几种特征,从小到大都会很爱妈妈,中一条妈妈就该偷着乐。 1、像个跟屁虫一样粘着妈妈 从孩子出生起,妈妈就是她的全世界,哭了饿了困了,都会找妈妈,妈妈离开视线一会就会哭着要找妈妈。等到孩子自己会走路了,那对妈妈更依赖了,恨不得变身为一个小树懒挂在妈妈身上,妈妈走到哪,她跟到哪,一刻也舍不得和妈妈分离。 2、很听妈妈的话 孩子小时候是最闹人的时候,一有小情绪就喜欢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宣泄,旁人怎么哄都
为什么妈妈们总喜欢把孩子抱在左边?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你想知道吗? 孩子是在妈妈怀抱中长大的,哭闹的时候,只要妈妈一抱,孩子就好像吃了灵丹妙药一样,立马就不哭了。看着宝宝这么可爱的小脸蛋,妈妈也愿意抱着他,陪他一起长大。不过,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抱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习惯用左手抱着,而且这个习惯可不止人类有,某些动物也是这样。难道是因为妈妈的心脏在左边,孩子听见妈妈的心跳有安全感?还是妈妈方便腾出右手做其他事情?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习惯把孩子抱在左边的原因 其实妈妈喜欢把孩子抱在左边,是由大脑的分工决定的。一般来说,右脑用于处理和识别非语言信息,比如情绪、感觉、视觉等等,这些信息不止包括自己的,还包括其他人的。妈妈将孩子抱在左边,方便妈妈更快知道孩子的感觉,如果孩子饿了或者身体不适了,妈妈能第一时间察觉到,以便采取进一
家里有女宝宝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这些照片不要随便给她拍,不然以后麻烦真得会很多。 小玲家女儿今年已经10岁了,最近刚过完1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孩子满十岁,小玲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型的聚会,让女儿把小伙伴们都叫过来。周末的时候,小孩子们都来了,有的孩子还带了礼物,女儿看起来非常高兴。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的非常开心。吃完饭,小玲还让伙伴们看了女儿小时候的照片。本来还高高兴兴的,当小伙伴们看见一张女儿小时候拍的一张没穿上衣的照片时,都大笑起来。女儿是个自尊心比较重的孩子,她当时就害羞地跑进了屋里哭了起来。 小玲忽然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都10岁了,在同班同学面前,而且还有一起玩耍的小男孩,展示女儿那张照片,肯定会让孩子觉得丢脸。小玲赶紧把女儿隐私的照片都藏了起来,避免以后再被看到。 一.男女有别,这种照片最好不要给女儿拍 女孩子
一个好听的名字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怎样给女宝宝起名字,好听又不俗套呢? 现在的年轻小夫妻基本都是90后,90后的特点就是风风火火,不羁放纵,直到现在有了孩子,奔放随意的性格依然没有收一收。我公司的一个同事,最近激动地迎来了家里的三胞胎,而且是三个可爱的女孩,家里人为给孩子起名字是绞尽脑汁,最后同事决定给孩子起名“大妞,二妞,三妞”。同事说亲切又好记,大名小名都有了,多省事。 孩子的名字要跟着孩子一辈子,上学,工作,结婚,一个好听的名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还会加分不少,一个俗套,随意,甚至有些搞怪的名字,不仅会让孩子难堪,还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家长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长点心,尤其是女孩子,一个高雅,好听的名字十分重要,家长起名字前可要做够功课了。 1.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来起名 一个好的名字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