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帖子 “孩子犯错之后让他道歉就可以了吗?”,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 有的网友认为,犯了错让孩子道歉就可以了!反正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懂什么大道理,说了他也听不进去。 也有网友认为,孩子犯了错不仅要让他道歉,还要教育,和孩子讲讲道理。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都不同意。 我认为,孩子犯错了,不仅要让他道歉,还要让他明白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并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里,我和朋友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厅吃烤鱼,因为口味出众,所以餐厅里来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餐厅里,两位20多岁的小姑娘坐在我隔壁桌,在她们附近桌还有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小男孩。在吃饭时,这两个孩子一直大叫的在餐厅跑来跑去,周围的人都纷纷皱起了眉头。 不一会,其中孩子由于一个踉跄,不小心把隔
你是否听到孩子们这样抱怨过:“ 学习好累啊。”“为什么我怎么学习都考不?”“实在是不想学习了。”其实,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孩子有厌学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厌学的常见原因除了学校要求过高过严、压力过大、学习生活单调等客观因素之外,由于长期学习失败形成的习惯性挫折感是重要原因,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消极逃避、自暴自弃,发展严重甚至会产生逃学行为。 有厌学情绪不可怕,怕的是孩子放弃学习,本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混日子,所以家长对此一定要保持敏感,一经发现一定要想办法消除孩子的厌学心理。 据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父母认为 “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运动做不做都行”,还有超过10%的父母认为“为了学习,孩子少睡点没关系”。 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现实生活里,很多父母就是因为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些举动,在无形之中
在一次给家长作的关于作文的讲座上,家长们七嘴八舌讨论了引导孩子阅读和作文的各种看法和做法,提出各种疑惑。这些家长素质很高,很支持孩子课外学习,也愿意陪伴孩子,令我感动。 不过,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的家庭阅读存在6个误区,可能也是当前家庭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误区一:只读绘本。 绘本也叫图画书,它适合幼儿,在早期教育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幼儿的语言启蒙以及行为、习惯、安全意识和美德教育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绘本的创作和出版,通常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在欧美国家,绘本很少成为小学生读物,通常是家庭亲子读物。 现在,很多出版社和书商大量引进绘本或做原创绘本,为了营销,就片面夸大绘本的阅读价值。而且绘本也很好讲读,一般人都可以顺利完成绘本阅读的任务。于是很多家长就把绘本当成家庭亲子阅读的主要材料,或只给孩子读绘本。有些语文老师也一味
家长不对老师和学校盲听盲从,是正确的,但是不代表家长和老师、学校就要站在对立面。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大部分的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态度都是配合的,但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一小部分家长,对于学校和老师不太配合,这其中,老师最怕的,就是以下这五类家长: “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就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
自从当了妈,小编每每看那种关于“校园暴力”、“欺凌弱小”的新闻和电影,都会异常担心。因为,这种新闻或电影总会给小编一种“这个社会太危险”的错觉。其实,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被人排挤”,孩子的性格都是主导因素。 那么,究竟孩子应该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才能不被他人欺负呢? 首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众所周知,宝宝若是没有安全感就会变得胆小,懦弱,敏感和焦虑,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特别粘人,特别依赖人。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他们甚至不敢抬头,总是表现的很紧张,很怯懦。 无疑,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人群中总是被欺负被排挤的对象。所以,要想让你家的宝宝变得又健康又聪明又合群,你就必须将TA培养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变得有安全感呢? 其实,安全感的建立离不开宝妈的陪伴和呵护,比如时
孩子进入学校这个大集体,自然而然就多了很多的碰撞,很多家长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全是老师照顾不周、偷奸耍滑所致。话里话外都是抱怨和责备,为了“应付家长”,老师迫不得已选择一套“安全的说辞”安慰大家,这样的做法到底有何不妥呢? 小风是个三岁的女孩,平时挺文静的,就在要放学的档口,她被背后的一个男孩推了一下,一个踉跄撞在外墙上。顿时额头肿起一个大包,老师慌忙采取应急措施热敷伤口,通过按压等程序,包块消退不少。家长来接的时候老师告知“孩子和人玩耍被撞到头了!”看着不太明显的印记,倒也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 没想到晚饭时分,小风突然呕吐不止,父母赶紧把孩子送去医院。医生说:孩子撞到头有呕吐现象,一定要做CT,这样才能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性。看孩子外面没有明显外伤,我们都觉得医生“小题大做”。为了孩子的安全,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才知道有些轻微的脑震荡。为此医生普
孩子几点睡觉比较好?没想到,晚上几点睡及睡眠时间长短,竟能影响孩子成绩好坏,各位父母,你们家孩子平时晚上都学习到几点呢? 研究表明:晚上几点睡,竟决定孩子成绩好坏!别以为菠菜老师在“吓唬”你,这都是有科学研究的。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3名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睡眠不规律,或者睡眠时长不够的话,不仅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还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进而影响学习、生活。 睡眠时间长短,决定孩子成绩好坏 我相信所有家长心里都很清楚,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其他孩子都在拼命冲刺,学到很晚,自己也跟着紧张起来,所以不得不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未来要更加重要。 我非常能理解这种心情,可这样的做法却有失偏颇。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睡眠时间长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豆豆又在幼儿园闯祸了,我得赶紧去学校看看”,说着便急急忙忙的走了 … 豆豆妈是小新妈的朋友,本来说好了要一起逛街的,现在… 不过小新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多次了。 豆豆妈自己开了一家美容会所,工作清闲,平日里除了带孩子,就是和老公吵架。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每次只要她晚上打来电话,不用多想,一定是又和老公不愉快了,来找小新妈吐槽。 最近,豆豆上了幼儿园,但刚去3个月,却被老师点名批评了好几次。 有一次,老师甚至让她把豆豆带回家,不要再来学校了。 朋友每次都很生气的和我抱怨,说老师一定是不喜欢豆豆,所以这么针对她,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事实上,豆豆在幼儿园里,经常跟小朋友玩着玩着就发脾气,而且一发脾气就会乱扔东西,说脏话骂同学,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何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我们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1、强强原则,就是针对孩子最好的某一项能力,家长要把这个能力放在第一个优选来选。每个人都有最具优势的那个点,因为这个点是自己最具有竞争力的。如此说来,最具有竞争力的点或者这种能力要素在小时候是可以发现的,在发现之后就不断地挖掘它,它就会越来越好,这样在竞争中就会有优势了。因此首先应该找出孩子的最大优势,然后对于优势的那点给予强化。 2、补短的原则。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弱项。木桶原则,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板加以补充。也就是找到他能力最弱的那一块,因为这一块有可能拖他的后腿,影响到整个能力的发展。 3、给孩子营造环境和感觉也很重要。你想发展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一定要注重环境营造,想让孩子爱运动,要去体育比赛,多交这方面的小伙伴。 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分三个层次:
“你的偶像是谁?” “是我爸爸!”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想每一位父亲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吧。 的确,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 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那什么样的爸爸,才算得上出色呢?其实,只要认真做到这3点就行了: 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一说起父亲,严肃、不苟言笑、不怒自威这类词自动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好像这才是一个好父亲该有的样子。很多父亲为了维持为人父的尊严与体面,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孩子吃饭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免不了一顿责罚;孩子偶尔因为贪玩,不下心迟了一点回家,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质问;孩子见到熟人没有打招呼,你大发雷霆,说他没出息……这样的处理方式,孩子也许会在你的威严下屈从,
“妈宝男”这个词,近年来成了相亲市场上人人厌恶避之不及的生物。 小编闺蜜Lily,前两天相亲回来跟我们吐槽,最近见了一个人,就是百分百的“妈宝男”。这位仁兄今年已经34岁了,但到现在也没有结交一段很长很深的恋爱关系。之前的女朋友最长交往几个月就分手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妈不喜欢”或者“她跟我妈有点合不来”。Lily他见了几次之后,该男就说,要不我们不见面了吧,问为什么,他居然说“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我觉得你这个性格将来我妈受不了”。 “幸好他主动提了不再见面。他是我单位的领导介绍的,不然我还抹不开面子,得找借口赶紧甩掉这个妈宝男。”Lily说。 妈宝男,顾名思义就是受到父母的过分宠爱,甚至是溺爱,即使成人了,还是一位不能“断奶”的大宝宝。 被冠以妈宝男的男人,通常不会被女孩子喜欢和选择。这可是要光棍的节奏啊!OH,NONON
超市货架前,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又哭又闹地缠着爸爸买巧克力,后来干脆赖在地上打滚,引来众人侧目。 爸爸颇为难堪,说:“不是说好不买巧克力了吗?……好啦好啦,别哭了,给你买给你买,行吗?” 小女孩终于破涕为笑。 这样的情景,我们很多家长应该都经历过。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该坚持原则,不能纵容孩子。 但看到孩子哭得伤心,又觉得买点零食也负担得起,何况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也不好…… 最后就妥协了。 这种无奈小新妈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也的确能让孩子的情绪很快过去。 但是,没有原则的妥协隐藏的却是一个大问题:错失了教导孩子自制力的良机! 科学讲解“自制力” 自制力指的是一个人能控制及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的能力,是孩子必须从小具备的情商能力之一。
俗话说:三岁看大,十岁看老。 也就是说孩子在三岁时形成的一些性格特征,很可能会影响他长大后的发展。 如果是好的习惯和性格还好,要是不好的,那就麻烦了。 尤其是这四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小新妈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1.怕生害羞 我们很多孩子,在家的时候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开朗,但是到了陌生人面前就会变得非常的安静害羞,甚至会躲起来不愿意见人。 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段认生的时期。 但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那我们就要注意了,可能孩子已经缺乏安全感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很难适应新的环境,长大后也会因为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而得到较少的关注,从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不过我们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出认生的缺点,避免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应该尝试着让孩子和其他人接触。
很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很好的自控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家长们一定很关心,那今天小编来教大家! 对于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从生活自我管理入手,包括个人卫生、房间的整理、衣服问题、早饭以及公共家务劳动。 七岁孩子的母亲来咨询说孩子很逆反,母子经常为穿衣的事情起冲突,她为儿子买了许多衣服,可孩子好像不领情似的,只喜欢捡其中的一套穿,穿脏了,她拿走洗,早晨起来找不着,孩子就大哭大叫。 她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何总喜欢盯着那件又旧又丑的衣服穿,最后的定论是孩子就喜欢和她作对。问她有没有问过儿子为什么。她怔住了。 其实她完全可以备两套衣服,不同颜色各一套。告诉孩子可以自己任选其一。 放手放权——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放手就是剔除孩子的依赖,因
看过一个广告。 小女孩一路小跑,跑到爸爸的房间,充满期待的说,爸爸,你陪我玩。 爸爸在电脑前忙碌着,头都没抬,漫不经心的问了句,好啊,你要玩什么。 小女孩被难住了,她咬着手指头,皱起了眉头,然后失落的走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又跑过来,依然很兴奋的跟爸爸说,爸爸,你陪我玩。 爸爸保持原来的姿势,还是那句,好啊,你要玩什么。小女孩想了想,又低着头走开了。 爸爸忙完,走到小女孩的房间,看到她坐在一堆玩具中,正百无聊赖的摆弄着。爸爸面有愧色,拿起手边的某个玩偶就去找小女孩玩。 小女孩玩的很开心,对爸爸又是抱又是亲,浓浓的父女情溢出来,画面很是温馨。 虽然这个广告是为了推销某款玩具,但我认为它还原了大部分现实。 生活中对陪孩子玩这件事不那么上心的父母真的为数不少,他们对和孩子玩提不起兴趣。
一个有着良好家教的孩子是很受人欢迎的,孩子有没有家教,很多时候看一些细节就知道了,正如”孩子一伸手,便知家教有没有“。 前几天,新浪微博上传了一个短小的视频,在寒冬里,这个视频让大家的心融化了。 视频显示: 12月6日,河南郑州的地铁上,一个读三四年级模样的小男孩,背着书包,在用餐巾纸使劲地擦地铁的地板。 原来是他喝牛奶时不小心把牛奶洒地上了。旁边的乘客递给他两张纸巾,他第一反应却是先去擦地板。他擦了许久,有些地方还特意用力反复来回擦。 擦干净地板后,小男孩才起身低头擦自己衣服上的奶渍。 妈妈和女儿的表情都是相当自如,好像在做一件非常普通不过的小事,就像在自己家里客厅拿了自己妈妈的手机一样。 小女孩的动作如此之娴熟,手脚如此之迅速,令人不禁咋舌!可见母女俩共同合作做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不是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话,“你这次考试考多少多少分,就给你买什么什么”,“你快点写完作业,就带你出去给你买什么什么”。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家长也只是想孩子的成绩更好,但这样的方法真的行之有效吗? 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正常的 在我印象中,我的妈妈永远不会跟我说类似的话,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从来不跟我这么说。她说,这些大家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错误的,学生,为了成绩努力学习,好好完成作业,这本就是正常的。考试好与坏和你本身的努力有关系,和奖励并没有关系。作为父母,大家肯定都会希望孩子的成绩好,但过度的在意也就成了败笔。 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孩子本身就知道成绩的重要性,并且不需要任何利益上的诱惑,他就能从成绩上获得巨大的满足。家长往往是什么都不用说,孩子也会努力去获得好的成绩。家长过多的督促,或是利益诱惑,给孩子的往往都只是压力。
圆圆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女儿出生以后圆圆老公就开启了宠女模式,从女儿吃饭穿衣到学走路学说话,圆圆老公比圆圆这当妈的还费力。 有儿子之前没对比还没发现,有儿子以后,这差别就大了。儿子尿布从来不换,儿子吃饭从来不管,儿子摔倒就让他自己爬起来,要是换成女儿早都心疼的去抱了。这一对比圆圆可是非常心疼儿子啊,当爹的不疼儿子当妈的来疼呀。可圆圆心里又有个顾虑,这过分疼儿子女儿会不会觉得我不爱她,心里有意见啊? 圆圆就说当妈的可真不容易,得时刻疼爱俩孩子,不像当爸的就是偏心闺女,妈妈却要保持公正的爱。为什么当爸的就偏爱女儿,当妈的就得费尽心思把一碗水端平,不能更偏爱儿子一些呢?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家庭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爸爸妈妈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爸爸是男孩子,小的生活圈子与环境偏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有点儿夸张,但是却不无道理,现在的熊孩子一抓一大把,各种不孝顺父母,虐待老人的事情频有发生,其实归其原因全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这些行为,而父母却没能及时的纠正,导致孩子变的不孝顺。 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这些行为,父母一定要重视,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及时的纠正,不然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变的不孝顺可就来不及了。 行为一: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教育孩子慷慨大方,要懂得分享,养成一个助人为乐的好性格,好脾气,可是事实却相反,因为家里的孩子变少了,父母太宠孩子,导致孩子变得自私霸道,从来不知道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只会自己享用,从来都不会想到别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无论在什么场合,自己一不高兴,就会撒泼,这样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孩子,你能指望他将来孝顺你吗? TPIS:从小教会孩子分享,要善良,要主动帮助别人
爸爸妈妈都想提高孩子的情商,情商是什么呢?它是自我意识,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的总和。简单讲你得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有能力处理它们,再此基础上,才能谈到自我激励和处理关系等等。 想象你是一个婴儿,当你饿了,并不哭泣,此时你就很危险了,谁也不知道你饿了。只有你哭了,妈妈才会来回应你。如果妈妈给你吃的,你可能会表现出满足,安静,微笑。如果没有给你吃的,只是检查了你的尿不湿,关了灯光,你只有继续哭以寻求食物。 这就是:孩子发出信号→父母接收信号(包括喜欢或者不满),回应→孩子存活 父母回应孩子的方式,对孩子认识情绪,有着示范和催化的深远影响。 父母回应孩子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错误的回应 孩子的需求完全被误解为折腾父母或者是无理要求。如上面提到的例子,父母只是认为你想喝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