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性侵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性侵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是娇小的、脆弱的,当遇到坏人的时候,怎么去识别坏人,怎么去保护自己呢?这些都是爸爸妈妈要向小朋友们引导、讲述的。 关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我们的全身神经,哪怕是孩子的一根头发,在很多家长眼里都是剜自己心尖尖上的肉。 我们在追求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全能教育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却远远落在了后面。 我们这个对“性”历来很害羞的国度,不仅大人之间谈色性变,对于孩子更是趋之甚远。尴尬、怕孩子小不知道,其实家长越是避而不谈,孩子受到的伤害指数也就增加了几番。 当你觉得恶魔离你的孩子很远,但其实他却悄悄隐藏在你的身边。有句话形容得好:别嫌性教育太早,坏人却从来不会嫌你的孩子小。这些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1、告诉孩子这些“小秘密”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碰,只有爸爸妈妈可以碰。 2、告诉孩子学会“

  • 令人发指!这对父母竟然强奸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令人发指!这对父母竟然强奸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分享育儿事件,了解世界百态。希望大家可以引以为戒,从中反思。这次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俄罗斯家庭的故事,真是令人发指。 2017年某天,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一家诊所接诊了一个12岁的女孩。 女孩告诉医生,自己今年12岁,最近大姨妈有点不正常。 医生按照程序进行妇科检查,不料发现: 她的处女膜竟然呈陈旧性破裂,换言之,她早就不是处女了。 一个12岁的幼女,处女膜陈旧性破裂…… 警觉的医生觉得其中肯定有蹊跷,于是报警,也由此揭开了一对禽兽父母的伪善面纱…… 原来,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小女孩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年龄相仿,今年都才34岁。 他们已经在伏尔加格勒(前斯大林格勒)被还押,被永远剥夺做父母的权利。如果被定罪,将面临长达20年的监禁。 据称,这名女孩从201

  • 0-3岁孩子的性教育该如何教?
    0-3岁孩子的性教育该如何教?

    前几天,6岁的儿子在洗澡后突然问我:“妈妈,小鸡鸡下面的小袋子叫什么?小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我一时语塞,心里想着应该告诉他,那个叫作阴囊,里面是睾丸,却迟迟没有说出口,最终以“妈妈查一下,再告诉你”结束了对话。 你会告诉孩子性器官的名称吗?你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尴尬? 遇到性器官你会怎么说? 我一直在思索,当时我为什么就说不出口,孩子很明确的想知道那是什么,应该告诉他准确的名称,却因为我的“不好意思”而终止了这个话题。如果在他很小时就告诉他,我是不是会自然些,不会这般尴尬? 第二天我与同事们,还有童书妈妈幼宝选书群的群友们讨论了这个话题,原来,我并不是个例。 我妈妈以前都是说下面,好尴尬…… 我给孩子讲过绘本《小鸡鸡的故事》。 我们这边,男孩的部位叫小麻雀,我家也这么说。 我

  • 让孩子撞见“少儿不宜”,家长该如何解释?
    让孩子撞见“少儿不宜”,家长该如何解释?

    让孩子撞见“少儿不宜”,家长该如何解释?孩子的性教育只能尽早不能尽晚,撞见“少儿不宜”,父母除了尴尬,还能跟孩子说什么? 学习美术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赏析和临摹中就会出现一些人体、裸体的画面。而这也让不少家长为之不安,生怕孩子看了“不该看的”,会“学坏”。父母们的这种焦虑其实非常普遍,即使是在被公认为“开放”的美国,学生家长对此的态度也有鲜明的反差。 本月初,美国犹他洲林肯小学开除了该校美术老师Mateo Rueda,原因是其在上个月的美术课上向6年级的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古典油画明信片,其中有两幅描绘了裸体女性。该老师先被停课,之后又签了承诺类似事件不会重演的协议。然而,尽管警方介入进行调查,确认了明信片中并非是“淫秽色情照片”,但他最后还是被校方辞退。在这段公案里,社会媒体可能更关注的是有许多人分不清艺术和色情,傻傻混一谈,但对于家长

  • “身体的界限”是什么?父母这样告诉孩子
    “身体的界限”是什么?父母这样告诉孩子

    关于孩子的性教育安全意识,父母该怎么教给孩子,“身体的界限”是什么?父母该如何教给孩子什么是“身体的界限”? 为人父母,你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些时刻——不管我们多么的担心,多么想要帮助孩子,我们都没有办法在孩子的身边,随时为ta提供援手。譬如当孩子在教室,当孩子在游泳馆,当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活动走入社会关系,走出我们视线之外的时候。 而这正是考验孩子面对界限的能力的时候。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各种界限,界限区分了我们与别人的不同。过于松散的界限可能使我们容易陷入危险,而过于严格的界限又可能让我们孤立无援。无论是看着孩子在群体中过于忍让,或是陷自己于危险之中,还是发觉孩子总是独来独往,作为父母都会感到焦急,却又无能为力。 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设立界限,来营造与外界合适的边界。设立界限,常常从身体界限开始。那我们如何教会孩子设定

  • 孩子有这5个“坏习惯”,不需改掉!
    孩子有这5个“坏习惯”,不需改掉!

    孩子有坏习惯就一定是坏事吗?有些坏习惯不需要改,反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下面看看孩子这5个“坏习惯”,再厌烦也要忍耐! 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孩子也在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修正。但是大人常常自以为是地打断孩子,这样做不仅会改变他的性格,同时也会使他失去做事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一般来说,儿童看待世界的视角与成人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距。所以,家长要记住,时刻对孩子多一份宽容,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理解孩子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希望。”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准备环境,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下面就有几种经常被家长误读的孩子行为,其实,只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将对他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一:话唠 “话唠”的孩子特别让老师头疼,因为他们上课时总喜欢讲

  • 孩子内向并没什么,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
    孩子内向并没什么,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

    孩子内向是一个缺点吗?面对孩子内向的性格,父母该保持什么态度?其实孩子内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态度,很多人会提这么个问题:我家孩子太内向了,怎么办? 在他们眼里,内向就是没出息,内向的孩子容易吃亏,尤其当孩子长大后在社交上面会有很大的“缺陷”。 一个朋友说,她小时候就是典型的内向孩子,她的爸妈和现在所有的家长一样,也头疼过她的这个问题。因此在她刚上小学的时候,就给她报名了市里的小小主持人夏令营,为了培养她的自我表现力和口才,让她不要那么害羞和沉默;同时,由于她显得特别柔弱,为了让她变得更勇敢、刚毅、有毅力,她爸又给她报了一个武术班,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练功、压腿;令她记忆深刻的是,她的爸爸为了锻炼她的胆子,竟然在带她去海边玩的路上让她当街表演近期刚学的武术,不表演就不带她回家,小小的她不知道回家的路,信以为真,艰难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开始表演,当时真的是尴尬死了

  • 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殊不知,家长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可能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甚至对未来也会有着巨大的危害。 《为什么父母总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 01、前段时间,幼儿园举办的一次中秋演出,成了邻居小敏的一个心结。 小敏的女儿然然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其中,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唱歌。于是,老师就想到了颇有唱歌天赋的然然。 可是,然然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老师和小敏私下沟通了这件事,小敏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就开始劝说然然,可是然然怎么都不同意,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小敏追问原因,然然哭着说:“我不去,我一定唱不好的。” 小敏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叹了口气说: “这孩子做什么事都不积极,特别不自信。平时一点小事都总要爸爸妈妈帮忙,一有事情做不到也不肯自己想办法,就是在那哭。”

  • 宝宝睡前小怪癖可以让孩子更独立,你家孩子是这样吗?
    宝宝睡前小怪癖可以让孩子更独立,你家孩子是这样吗?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但是有些看似是怪癖,但是却可以让宝宝更加独立呢! 收到后台一位妈妈说,她女儿小时候睡觉一定要拽着自己的睡衣才能睡,后来为了不让她粘我,就给她一条她比较喜欢的我的睡裤。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女儿不管什么时候睡觉都要抱着这一条睡裤,哎,不知道她的这种这种怪癖什么时候能改?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看完这位妈妈的留言,觉得小女孩好可爱。但是家长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孩子睡觉前有怪癖通常会认为缺乏安全感。但有研究表明,睡前有怪癖的孩子更易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在分床睡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以后也会更独立。 孩子睡觉前有怪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分床睡后会慢慢的消失,父母没必要强硬的阻止。但是如果孩子在分床睡后还有这种现象,那么家长就该采取措施引导孩子了。 1、首

  • 从小有这4种特征的孩子,长大后脾气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从小有这4种特征的孩子,长大后脾气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宝宝要是从小有以下四个特征,那么长大后脾气可能会十分暴躁,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就惨了! 堂哥现在都已经结婚成家,孩子都有了,做事还是特别急性子,稍有不顺心就喜欢在家里发脾气,脾气真是特别暴躁。 嫂子每次说他,他都和嫂子吵,一点用也没有,嫂子抱怨过好多次堂哥的脾气。现在伯母也是后悔的不行,小时候堂哥就是个急性子,做事毛毛躁躁的,伯母也没怎么管他,没想到长大后脾气越来越暴躁了,想管也管不了。 如果不想你家孩子以后变成一个脾气暴躁,让家里人不好受的人。孩子从小有这些特征,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1、一言不合就发火 这种孩子小时候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点,只要有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或者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发火,完全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是这种,家长就要当心了,如果总是放任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不仅孩子的脾气会

  • 父母缺失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永远的缺口
    父母缺失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永远的缺口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们儿童时期最好的礼物,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造成孩子心理缺失的理由,多陪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午休听到一个最近刚入学的小女生在教室内哭叫,怕吵到其他孩子,所以进去把她抱出来聊聊。 我把她抱在腿上,温柔地拍着她的背,小女孩断断续续大声地喊着说:“我的心脏叫我不要拼图,我快要忘记怎么拼图了...”,一开始我没听懂,所以就慢慢听,重复她的话做确认,后来她终于边擦掉眼泪边说出关键词:“因为...因为我奶奶很会拼图,她会陪我拼图,我想要变‘细汉’(变回小时候的意思),不要长大,我要回奶奶家!我妈妈不像我的妈妈!” 奶奶带大的小女孩 小女孩一出生就放在奶奶家养大,到现在要上学才接回来,一年只和爸妈见几次面,和爸妈都不熟,是个聪明伶俐、口语表达非常清楚,却又很会隐藏自己情感、希望自己能符合大人期待的孩子,甚至在爸妈

  • 保护儿童避免性侵,你我都不该是局外人
    保护儿童避免性侵,你我都不该是局外人

    让所有家长不忍、愤概的儿童受虐受害新闻,几乎以每两天一则的速度出现在台湾媒体上。家扶基金会公布了2017年十大儿保新闻,呼吁社会大众鸡婆一点、多看一眼,就可能拯救一个受虐儿。 或许这是每个爸妈都不忍心点开的连结,却是不可不知、至关孩子安全的重要新闻。 每一年年底,家扶基金会都会公布台湾当年度重大儿保新闻。今年家扶统计了自1月到11月“有上媒体”的儿童保护案件新闻共180件,选出了“2017年十大儿保新闻”,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家外性侵”类型有4件、“家内性侵”1件、“儿虐致死”3件、“疏忽致死”1件以及“杀子自杀”1件。 家扶社工处长周大尧说,能上媒体的儿保新闻都“非常严重”,而一年当中,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则儿保案件上新闻,令人痛心又愤慨。 近期轰动社会的桃园恶老板虐待5岁单亲女童事件,就属于“家外性侵”类型,加害者虐童的手法残忍、变态,多

  • 当你的儿子对性别好奇时,父母应该怎样引导?
    当你的儿子对性别好奇时,父母应该怎样引导?

    家里有个儿子,孩子的性教育该如何教育?当你家的男孩子突然开始对性别好奇,父母应该怎样引导?看看下文你就明白了。 关键词:性别敏感期 年龄:4年11月 性别:男 我家儿子快5岁了,最近喜欢扮演女孩子,会要扎辫子,喜欢夹夹子,还买了一整盒hello kity的首饰盒,并且保温杯都是粉色的,就是从这两个月开始。 回答 这是正常的,说明孩子对异性有了认识,这些事情不要阻止孩子,让他自己去体验。爸妈不要想着孩子长大了还会这样怎么办,这点请放心,孩子只是好奇而已,也可能他喜欢某个女孩子,也想跟她一样,这些都没有关系的,让孩子体会这些以后,他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男孩子,这些不适合自己,相反如果家长阻止孩子这么做,孩子反而会持续对异性充满各种神秘和好奇感,这样长大了还会出现一些不适合的行为。 所以建议你,尊重孩子,不做任何评判,

  • 当孩子有这样怪异的行为时,家长该怎样应对?
    当孩子有这样怪异的行为时,家长该怎样应对?

    当孩子出现堪称怪异的行为,家长首先不要着急,下面小编带你来解读孩子的细微事物敏感期,看看下文就明白。 忙碌浮躁的大人们总是会忽略周围一些细微的东西,而儿童,尤其是一岁半到四岁的孩子,却能发现细微事物中的小美好,对玩具的小零件、衣服上的细小图案,甚至是地上的纸屑、泥土中的小昆虫产生极大的兴趣。 孩子这种堪称怪异的行为常常会令父母不解,特别是孩子为了研究昆虫在地上一蹲半天,并且直接用手接触泥土的时候,一般都会招来父母的阻拦和责骂。 其实这是孩子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现,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敏锐力的最佳时机,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观察和抓、捏细小东西本身,就是在发展他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的能力,为他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打下基础。大人不懂的奥秘,孩子却玩得不亦乐乎,父母不仅不应该阻止他,还要正确引导他。 观察实录 情景一:

  • 家里有儿子的妈妈,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做什么?
    家里有儿子的妈妈,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做什么?

    妈妈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做什么私事?养育男孩子,作为妈妈有些事情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做的,在很多人心里,一家人,既然是家人,那就什么都没必要忌讳,但事实证明非也,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 一、当面和老公亲密 家里有了孩子之后,还无所谓的当孩子孩子的面亲吻老公,这样的视觉刺激会导致孩子早熟,提前发育。 这一点家长们必须注意,很多孩子就是从父母的言行中受到启蒙,然后一步一步走向早熟。 Ps:妈妈与别的男人亲密更不行! 很多心有阴影或者早熟的男生有不少都是曾经撞见过自己的妈妈和别的男人亲密。 二、当面换衣服 当妈妈当着儿子的面换衣服的时候,儿子的性意识就会被唤醒,从而引起早熟。 可能对于妈妈来说,这是自己的儿子,自己想要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对于儿子来说,妈妈不仅是妈妈,还是一个女人。妈妈这种行

  • 你家孩子有这几种坏习惯吗?该如何纠正?
    你家孩子有这几种坏习惯吗?该如何纠正?

    孩子有这几种习惯需要改吗?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为什么现在诸如孩子反叛父母的新闻事件不绝于耳? 究其根源,无非是孩子从小就有着一些坏习惯,而家长又未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最终酿成了一桩桩悲剧惨案,家长们注意了,发现孩子又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要天真地认为只是一个小毛病而已,长大就好了,若不纠正,有得后悔一辈子。下面来分析孩子常见的几个坏习惯和解决的对策。 坏习惯一: 总是打断父母说话,甚至顶撞父母。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说话,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父母说话时打断对话,或者是顶撞父母,而父母却一再纵容孩子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孩子以后为人处世必定是处处咄咄逼人,不让一分一毫,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要世界围着他转。 解决对策: 让孩子坐在父母对面,稍微严肃

  • 男孩子有这些行为是性早熟吗?
    男孩子有这些行为是性早熟吗?

    男孩子有这些行为是性早熟吗?孩子喜欢玩小鸡鸡是怎么回事?孩子性早熟都有哪些表现?那么孩子喜欢玩小鸡鸡是不是性早熟? 放假了,妈妈带着4岁的儿子外出旅游。这个小家伙非常惹人喜爱,只见他一会儿自己拍着小手唱歌,一会儿和邻座的小伙伴打打闹闹,一刻也闲不住,言行举止经常逗得大家笑不拢嘴,同事们都觉得这个小宝贝是个“开心果”。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安静地坐在那儿半天也没有出声,也不知在干什么。 突然,只听见小男孩的妈妈大喝一声:“你的手又在干吗啦?”小男孩赶紧将手从裤子里抽出来,满脸通红地坐在那里,妈妈还在不停地数落他。妈妈忍不住告诉同伴,她的儿子经常将小手伸进裤子里摆弄自己的“小鸡鸡”。起初,她还以为可能是局部瘙痒所致,可涂了些药膏仍未见效,现在只要大人一不注意,他就赶紧乘机摆弄一会,就像是上了瘾一样,怎么说都不听。 很多父母看到宝贝有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往往觉

  • 孩子被侵害父母竟不知?这几种类型的孩子最容易被盯上
    孩子被侵害父母竟不知?这几种类型的孩子最容易被盯上

    今年儿童被侵害事件多多,然而孩子被侵害父母竟不知?小编今日主要讲的是这几种类型的孩子最容易被盯上,当父母的长点心了。 当我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却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被侵害而几年不知,做为父母我们太失败。 这,也许是每一个受害者父母内心最凄裂的呐喊。 保护孩子,不只我们要知道一些东西,对于孩子我们更要勇敢的教会她他们该了解的知识。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往往被侵害的孩子都具备着下面的个别特征,作为父母这其中往往你们占据着很大的因素。 1,懂事听话的孩子 乖乖女,乖乖儿子,带着省心,听话又乖巧,懂得体恤父母,这是许多人眼中的头号乖宝宝,而这类孩子也往往容易被坏人盯上,因为孩子的乖巧,坏人稍微威胁,孩子变将事情深埋在肚子里面,自己去消化,不敢告诉父母,朋友家里,长时间的侵害以及心灵的自我摧残,最终将导致孩子的思维极端。

  • 孩子内向会吃亏?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这样培养内向孩子的竞争力
    孩子内向会吃亏?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这样培养内向孩子的竞争力

    内向没有错,内向的孩子也不需要被怜悯、更不需要被当作弱者去接受。他们需要的是自己的性格被真正的了解。没有误读,没有偏见,就没有担忧。 今日扫除对“内向”的偏见,并且有针对性地说说如何培养内向孩子的“静”争力。 偏见一:内向的孩子木讷,脑子不灵光 课堂上、职场上活跃的大部分是外向者,他们看起来才思敏捷反应快。内向的孩子不发言,是因为他反应迟钝想不到答案,不知道说什么吗? 在快速的交流碰撞中,内向者的确是常常因为来不及想出答案或应对的话术,而只能尴尬地沉默。但是在“规定时间”内想不出来不等于反应迟钝,只是他们往往想得更深,所以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要注意,高速不等于高效。活跃的人第一时间说出了答案,但并不意味着第一时间说出了好答案。 针对外向者与内向者的特性,某名企的高管曾经分享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管理秘诀:在会议中有重要事项要各抒己见

  • 千万别低估两岁宝宝的模仿能力!
    千万别低估两岁宝宝的模仿能力!

    宝宝是如何认知世界的,又是如何学习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对婴儿来说,如果不能模仿,他们就无法迅速认知世界。所以,如果在早期教育中,充分利用宝宝的模仿能力,就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强调早期教育要越早越好的一个重要证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两岁宝宝的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其实是宝宝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这个月龄段的宝宝是非常有能力、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其次呢,他喜欢模仿看护人,以及和宝宝有密切接触的人。 为什么宝宝更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呢?因为爸爸、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又因为宝宝和爸爸、妈妈接触最密切,也更有利于模仿。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知识又很浅薄,对成年人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而父母的言行和榜样的作用,便显挥更重要了。 宝宝的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