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
  • 孩子内向,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内向,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的性格,应该从小培养。有些孩子性格活泼,有些孩子却非常内向,不爱说话,鲜少与人交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内向?家长们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爸爸妈妈是孩子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孩子特别渴望和爸妈沟通,希望他们了解自己,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他们似乎总是喜欢用大人的眼光给孩子贴标签,以致于孩子的性格两极分化,要么过分叛逆,要么过分内向。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已经上小学了,我特别不喜欢你们在别人面前评价我的好坏,请你们尊重我!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有自我意识,越来越能意识到“自尊”的存在,所以你们在外人面前评论孩子的好坏,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种商品,被人各种评价,渐渐的导致孩子在爸妈朋友之间不爱讲话,生怕讲出的话会变成对他的另一种评价。 爸爸妈妈,以后能不能不要总是说我表达能力不

  •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该怎么做?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该怎么做?

    小编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着一个“虎妈”给自己9岁孩子制作的日程表,简单化讲,就是18小时各种学习6小时睡眠。下面来谈谈关于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健康。 这个妈妈的逻辑是严密的,几乎看不出问题。她这么做的目的是“培养时间观念和自律习惯”,“要想未来轻松一点,从小就要辛苦一点”,她的每个安排都是有所考虑的,考虑的理由也是正当的,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奋斗目标,这些理念都没有问题。假设他的孩子睡眠和身体发展也没问题,目前也能适应这样的作息,那么这个妈妈的养育可能会在哪里出问题呢? 我的预测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出问题。媒体报告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这个孩子的描述,我只能根据“脑补”来尝试说明这个问题。那么问题会出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我直接能看到的是这个妈妈的目标可能太严苛了,她提及的内心目标是北大、清华、耶鲁之类的大学。我们可以期望孩子有远大的志向

  • 如何改掉宝宝沾床就醒的毛病?
    如何改掉宝宝沾床就醒的毛病?

    照顾宝宝过程中,许多妈妈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宝宝只有在自己抱着的时候才能睡着,一旦将宝宝放到床上,宝宝立马就醒了,紧接着就开始哭闹。为此,许多家长们都苦不堪言。其实宝宝会这样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改掉宝宝沾床就醒的毛病呢? 缺乏安全感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是由羊水包裹着的,具有一定紧密性。出生之后,宝宝还没有习惯这种正常的空间感,会感到不安。但宝妈在哺乳或者哄宝宝入睡时,会用双臂抱着宝宝,这种动作,会让宝宝重新找到那种被包裹着的安全感,从而很容易入睡,一旦将宝宝放在空荡荡的床上时,他就会突然惊醒。 妈妈的习惯 在宝宝入睡的初期,妈妈会抱着将宝宝哄睡,放到床上之后,宝宝只要一哭闹,妈妈就会立即抱起来去哄。久而久之,在宝宝的印象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规律,只要自己哭,就会被抱起来;加重宝宝了对于妈妈的依赖感,造成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就睡不

  • 宝宝太调皮是多动症吗
    宝宝太调皮是多动症吗

    孩子太调皮是怎么回事?孩子太调皮是活泼好动还是因为多动症?爸妈了解过多动症有什么特点吗? 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父母这样说:“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每天太调皮了”。还有很多老师也会告诉父母:“你的孩子太调皮了,你应该带他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有多动症。”父母老师尤其会把这个词用在男孩身上。只要男孩子贪玩好动,或者性格很外向,表现得有些调皮,就会被父母老师贴上这样的标签。就像很多人会把“神经病”这样的词汇挂在嘴边一样,多动症也经常会被人们挂在嘴上。但是多动症毕竟是一种疾病,把它贴在孩子身上真的不合适!今天就让大家了解下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和活泼好动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多动症的特点 1、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任何的环境和场合下都表现的活动过多 对于调皮好动的孩子,如果把他们放在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我经常遇到

  • 0-14岁的孩子家长该如何面对性教育
    0-14岁的孩子家长该如何面对性教育

    孩子的性教育该如何正确进行?关于孩子的性教育,很多家长有意无意的在回避,总觉得是不是和孩子说的太早了,那么接下来看看这篇文。 欧洲国家队孩子的性早起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件事关乎到孩子对自己,对爱,对人与人的关系,对健康,甚至对价值观的深刻影响,绝不容忽视。我希望通过我的了解和认知把相关的信息分享给亲爱的闺蜜们,让大家能非常理智非常智慧的面对我们的孩子。 性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如果要详细的写的话肯定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辞海。我非这方面的专家,为了给到大家更专业的知识,我只能用尽我的洪荒之力玩命搜集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但愿能帮到大家! 首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掌握他们所属年龄段应该知道的知识就可以了。真的没必要告诉4岁的孩子子宫、输卵管、前列腺、睾丸的成分等许多专业名词。 那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呢?

  • 该不该对孩子凶
    该不该对孩子凶

    孩子不听话,只有凶管用,难道我要一直吼?总是不听话?只有我们发脾气他们才会畏惧我们?其实并不然,不要给孩子留下阴影。 对,你的感受是对的——如果你很凶地对待他,就像你担心的那样,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另外一方面,也是你纠结的,要变得很凶他才会听话,因为如果你不凶的话他就会想,哦看来这个事儿也没什么要紧的,你看妈妈都没有凶起来——这样你就必须变得比上一次更凶,他才会听你的。这样的话,你们两个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会对他越来越凶,而他就会想妈妈怎么这么凶对我这么差,所以这个互动模式是一定要阻止的。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守住防线。一开始你不凶的时候,你用了一个普通的威吓,但你没有守住这个威吓,你威胁他之后并没有实施这个威胁,那么之后你只有用更凶的态度才能吓住他。 比如你们在公园玩,你叫他走:「不要再

  • 孩子执拗期怎么办
    孩子执拗期怎么办

    妈妈越做这件事,孩子越不听话!这样沟通才管用。孩子越是不听话,我们就更应该去纠正孩子,不应该让他们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 从孩子的成长期来说,1~2岁,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因为被阻止,所以他们更能感觉到抓头发、戳眼睛所带来的关注,更乐此不疲。有时甚至也会使劲抓自己。家长表现得更严厉,那就表示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更乐在其中。 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最佳的教育方式为以疏导、绕道为主。 在此给家长两个建议: 1、充分掌握和利用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孩子兴奋时或者是焦虑时会喜欢用戳眼睛抓脸的这一套招式,妈妈应该能够充分掌握。摸清孩子的生活规律后,在她可能故伎重演之前,采取

  • 太听话的人很危险
    太听话的人很危险

    孩子,我宁愿你不听话!绝大多数爸妈觉得,听话就省事了,乖巧更加有面子,但是,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听话很有可能会消除他们对危机的敏感性。 当我看到十年前《冷暖人生》记录的一期节目,心被“听话”二字深深刺痛。 13岁的副班长小赐,从二年级开始就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这样的权力。通过这点权力,他向包括正班长在内的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吃屎喝尿。 所有的孩子没一个敢反抗,讽刺的是他们的个头都比小赐高大。 除了害怕小赐扭曲事实给老师打小报告后被老师体罚外,更害怕被父母知道后遭到毒打。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学生说,刚开始他给父母看了身上的伤口,结果爸妈劈头盖脸就说:你一定又不听话了才被罚的,你活该,能不能懂事点? 自此之后,孩子再没提过。 当亲子教育中,“听话”成了唯一标准,必然会让孩子失去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向往

  •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育儿需要“正面管教” 10个小建议让孩子更听话。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非常辛苦,甚至对孩子的管教也不是那么的正确,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管教呢? “正面管教”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心理学家尼尔森发展、完善。从字面上来看,“管教”二字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事实上,此“管教”非彼管教。通常人们认为,管教是指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实施的一种赏罚严明的教育;而“正面管教”中的“管教”则是以和善、尊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赢得孩子的理解与合作,进而让孩子形成某些价值观念或获得某项技能。 “正面管教”的对象应该拥有自主意识,通常为年龄在1岁以上的孩子。今天向大家分享一下“正面管教”的10个基本原则: 1.在帮助孩子纠正错误之前要先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即一种充满感情、善意的关系,这是“正面管教”的

  • 自我否定对孩子的影响
    自我否定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越说这俩字,孩子越不听话!现在看到太及时了。很多时候,自我否定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但是既不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平常管教孩子时,总会脱口而出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却是孩子非常排斥的,很容易激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这俩字就是——不要。 你让他不要看电视了,赶紧洗手吃饭,可他就是赖着不动; 你让他不要挑食,可他还是这不爱吃那不爱吃。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咱家孩子天性调皮,天性不听话吗?其实,还真不是。 1 谁都不喜欢被否定 在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都会产生“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更愿意接纳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人。大人都是这样,更别说孩子了。 记得前些年我家装修的时候,我跟孩子爸去挑家具,一天下来生了

  • 冷静对待孩子每件事情
    冷静对待孩子每件事情

    孩子不听话,聪明的妈妈这么做。不听话的孩子真的能把爸妈逼上绝路,殴打孩子的也不占少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 很多妈妈看很多育儿书、上很多育儿课堂,都曾立志做一个有耐心、温柔的好妈妈,但是孩子一不听话,就只能心里默念▼ 每个妈妈都会面对孩子不听话的问题,那么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孩子不听话是可以从其原因出发,好好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知道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不管多大的孩子,当他们总是一言不合就撒野时,原因不外乎以下2个: ①孩子想要表达情绪 孩子哭闹说明在表达他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伤心、愤怒、不舍...具体的说,要么是孩子得不到想要的,要么是认为被欺负了! 也许在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

  • 欺骗孩子的后果
    欺骗孩子的后果

    “不听话,叫大灰狼来把你抓走!” 拜托,别再用忽悠我的方式来骗我娃了。就算孩子不听话,我们也不能用欺骗的方式,只会越用越糟糕。 在上一代人的“育儿锦囊”里,似乎都装着“孩子还小,听不懂道理,哄哄就过去了”这一条。 想想,我们小时候谁没被忽悠过? 骗我们喝药的时候,说这是糖水; 去打针的的时候,说一点都不疼; 要去上班了,嘴上说着不走,结果趁我们不注意就溜了。 这些在大人看来就简单哄小孩儿玩儿的话,最后却变成了迷惑、害怕和不信任,潜伏在幼年时我们小小的脑海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妈妈们变成奶奶或者外婆,原本早已泛黄的“忽悠大法”又重出江湖,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继续上演。 甚至有时候,被忽悠大的我们,明知道这样不好,却也会不自觉的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 可是,“忽悠”孩子真的有用吗?

  • 这几种坏习惯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赶紧改掉!
    这几种坏习惯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赶紧改掉!

    坏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坏习惯一定得改,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从正面分析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中得出来的,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形成以下三种习惯,不能武断地说孩子就没出息了,但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在后天竞争中带来不利影响。 小刘是我的好闺蜜,在别人眼中小刘是个幸福的女人,事业有成,有一个疼爱她的老公。但熟悉小刘的人都知道,每每提到孩子,小刘的内心就会笼罩上一层阴霾。 小刘家的孩子是个男宝,今年十岁了,在县城一所小学念三年级。孩子因为在小时候,小刘夫妇的事业处于起步期,对孩子疏于照顾,而且在有限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第一次做父母的小刘夫妇因为没有育儿经验,导致孩子在小时候形成许多不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把这些坏习惯带到了学校,学习成绩一团糟,并且经常调皮捣蛋。小刘因为孩子经常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这成了小刘的烦

  • 孩子性格孤僻没自信怎么办
    孩子性格孤僻没自信怎么办

    孩子性格孤僻没自信怎么办?孩子性格孤僻没自信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很大,家长知道吗?接下来看看这篇文来了解一下关于孩子的性格问题。 如今很多90后都成为宝妈了,但是会带孩子的90后宝妈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多数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被父母溺爱的不在少数,有些90后,根本都没有从自己还是个孩子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一下就有了宝宝,就感觉非常不适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无法正确认识,不能正确引导。从而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不利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1、家长与孩子感情不好 家长如果不接纳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叛逆,与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对父母不信任,父母对孩子也缺乏包容心,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就不可能好,甚至感情还会变得越来越淡。 2、孩子缺乏自信 家长不接纳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自己最

  • 怎么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怎么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怎么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心理准备 1、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 在还未入学之前,经常他们到幼儿园去感受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有众多小伙伴的乐趣。让幼儿感受班级、屋里的玩具、睡的小床、洗手和入厕的地方等等,这样,幼儿会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幼儿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地夸张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不然反而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 2、认识小伙伴 家长应该帮助幼儿认识同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只要认识一两个就可以。幼儿在幼儿园时,班级里熟悉的伙伴会减少幼儿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让幼儿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生活准备 1、能独立吃饭 幼儿不能独立吃饭并不是幼儿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幼儿去尝试造成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幼儿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也

  • 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1、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首先孩子最开始接触的社会关系网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慌,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负面的交往方式,如,恶语攻击对方、动手攻击对方等。 2、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父母是孩子在成长初期接触到的最多的人,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 3、

  •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他在成长,父母请放手!听话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评价,也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伤害,对于他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听话。 我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母女在柜台挑小金鱼,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妈妈说:宝贝你自己来挑一条吧,挑一条漂亮的。 小姑娘拿起抄子左看看右看看,刚刚选中要捞出水的时候,妈妈说:“你怎么挑了条尾巴这么短的啊,多难看啊。” 小姑娘放弃了短尾巴,又开始搜索,第二条落网,妈妈说:“这条眼睛一大一小啊,你没看到么?” 小姑娘又重新来过,第三条鳞片不全,第四条鱼鳍不整…… 最后小姑娘谨慎的选中一条,怯生生的望着妈妈的脸,这一回她得到了妈妈的赞许,才成功的选好了本该由她自己挑选的小金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别让孩子最宝贵的童年都浪费在揣测大人心情上。

  • 孩子胆小恐惧是父母影响的?
    孩子胆小恐惧是父母影响的?

    孩子胆小恐惧是怎么回事?要知道胆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孩子胆小恐惧是父母影响的? 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小米妈妈说她儿子非常害怕长毛的东西,原来很喜欢小猫,小狗,现在不敢和小猫,小狗玩了,甚至见了都躲得远远的。前天发现他看到家里的玩具也很害怕,直嚷着让妈妈把这些玩具拿开。还哭着让妈妈把家里有毛的东西都扔出去!下面还配了一张孩子大哭的表情!大家就在评论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说起了孩子的恐惧,孩子的想法......最后竟然挖出了这样的根源:原来,小米妈妈被狗咬过,妈妈本身就很害怕狗,带孩子上街遇到狗她竟然能把孩子扔下,自己逃走。本来孩子没有什么恐惧的,这样一来二去的,经过模仿,经过强化,由怕狗到怕猫,到怕长毛玩具,到怕所有长毛的东西。 由此可见我们父母的不当行为是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心理的,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

  •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引导?好好引导是块宝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引导?好好引导是块宝

    你家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大家都喜欢外向的孩子,其实内向的孩子优点特别多,孩子性格内向该如何引导? 如果我们被问到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这样的“性格活泼开朗、嘴甜、会说、学习好、听话、有才艺”。大多数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向的人。其实,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之前我一直都觉得内向是一个缺点,我害怕别人说我内向,但是,在我慢慢接触社会后,我才知道,内向本来就是一种性格,这世上有一半的人都是内向的,它并不是什么缺点。 而且,这个性格的孩子,父母好好引导反而是块宝,爸妈别老是嫌弃人家了。 你有没有对你内向的孩子说过:“你性格这么内向怎么办?” 爸妈如果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向性格是一个缺点,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受人喜欢,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同理,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不要对着孩子问“你这么样怎么办?”孩

  • 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哪些?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哪些?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心理需求和情绪表达的影响,常常出现爱打人、闹别扭、哭闹耍宝、不听话等“不良行为”,让许多家长头疼,但孩子做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他们有什么心理诉求,到底想对家长表达什么呢?家长又如何剥开表象找到本质呢? 案例一:为何总是打人——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 很多小孩看到妈妈照顾别的孩子,都会“吃醋”,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继而通过“打人”这种行为来引起家长的关注。尽管孩子通常得到父母“最爱自己”的确认,但仍然会变本加厉,这是为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纠正孩子行为,但通常会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如何通过表现找出本质呢?可以用“冰山理论”进行层层分解。 冰山分为七层,最上面的一层是我们所看见的,就是行为,下面一层则是埋在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