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这些必须教会孩子的“性”知识,父母偷懒了吗
    这些必须教会孩子的“性”知识,父母偷懒了吗

    最近,网上有很多教家长加强性教育,防范儿童性侵的资料。尽管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已经非常详尽和完善,但仍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不愿意开口,甚至还不敢对他们的孩子开口。 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2016年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而且熟人作案占了7成,性侵儿童男女比例为1:9。看到这样的数据,真是细思极恐啊! 一份报告中,针对「你会很认真地跟孩子说,如果有人触碰Ta内衣覆盖的部位Ta要大声拒绝,即使那个人是熟人或者可能没有恶意吗?」这个问题,调查的数据显示,竟然还有13%的妈妈表示日常并未对孩子有过相关的教育。 虽然网上已有很多相关资料,但大多数还是一些原则和理念。Momself把它们精简成最短,最实用的4个环

  • 儿童防性侵,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儿童防性侵,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儿童性侵事件多频繁,残酷的数据时刻警醒着我们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怎么对孩子说才简单易懂又有效呢?下面,我们学习几个儿歌吧,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 在今年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中,公布了《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仅2016年一年,有记录的儿童被性侵案件数量是433起,受害人778人,比2015年增加93起,被性侵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熟人作案近7成,超6成作案者为多次性侵! 儿童防性侵儿歌 特殊部位要保护 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 里边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可以暴露,哪些部位不能暴露,哪些部位可以触摸,哪些部位不可触摸! 单独在家不要开门 独自在家学本领,一人不

  • 亲爱的小孩,孩子受伤后为什么不说话?
    亲爱的小孩,孩子受伤后为什么不说话?

    如何保护好孩子不受伤害?为什么受伤的孩子不愿说话?遭受虐待、性侵的孩子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但我们试想,如果孩子大些,她就会告诉你吗?难道她就只是怕老师的威胁吗? 我想不是的,或许是全社会都在希望她闭嘴、沉默,才好佯装一个太平盛世,才能假装过得安稳。 妈妈,我只是想要你温暖的怀抱。 孩子遭受伤害后,妈妈即使再愤怒,也要第一时间抱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她推到前面,让她冲在风口浪尖。 《嘉年华》里的一幕印象很深,警察叫孩子进去做笔录时,小文的妈妈站在小文身后,推点着小文向前走,感觉像在推一个罪犯进入审讯室。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我想,如果我是妈妈,我会牵着女儿的手,抚摸着女儿的头,还会小声告诉她别怕别怕。而多少妈妈,在孩子受到伤害后,连给孩子说句别怕都做不到,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第一时间指责孩子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比如电

  • 预防儿童性侵,先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
    预防儿童性侵,先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

    网上那些关于幼儿性侵的报道看得小爱胆颤心惊。一看这篇文章提到的数据,更是吓倒:70% 的性侵/性骚扰犯罪对象是未成年儿童;90% 的儿童性侵是熟人作案;男孩遭受性侵的风险和女孩一样高……怎么办?还是预防为好。 说起儿童性侵,父母总觉得这件事离自己孩子很远,可是如果上网搜索一下,此类事情报道不绝于耳。 预防儿童性侵,做好孩子的性教育是关键。6个家庭的孩子,在性教育测试中的表现。 了解下我们通常对儿童性侵的误解。以美国为例: 误解一: 儿童性侵毕竟是少数。 —— NO! ● 在美国,大约十个未成年孩子当中就有一个遭受过性侵。 ● 70% 的性侵/性骚扰犯罪对象是未成年儿童; 误解二: 儿童性侵最应当防范陌生人。——NO! ● 90% 的儿童性侵是熟人作案。 ● 60% 的儿童性侵犯是家庭成员信任的人。

  • 儿童性教育要注意哪些?不要适得其反
    儿童性教育要注意哪些?不要适得其反

    儿童性教育要注意哪些?最近性侵事件频频爆发,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不要等到孩子受到伤害再来教育孩子保护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性教育要区分性安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和性别认同教育 现在流行一说性教育,就说是为了预防、遏制性侵。这个看法是偏颇的,只强调了一半的事实。 简单地设身处地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子,无论是学龄前还是学龄后,在遇到性骚扰或者性侵犯的时候,就算明明知道对方是在犯罪,孩子能够怎么办?尖叫、反抗?然后呢?如果这个成年人比较胆怯而且所在的地点容易被人发现,可能能够制止他的行为。如果尖叫和反抗都没有用呢? 如果想有效遏制性侵,最主要的是要完善立法和加强惩罚措施和力度,让对幼儿犯罪的人容易被抓、容易被惩罚。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在罪证采集、儿童证言的采取和验证等方面不容易,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也不排除

  • 幼儿性教育的缺失,如何进行幼儿性教育?
    幼儿性教育的缺失,如何进行幼儿性教育?

    儿童性教育如何把握分寸?最近怎么又是幼儿园虐童事件。那么,父母应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幼儿园虐童案的背后是幼儿性教育的缺失,如何进行幼儿性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问父母,他是从那里来的? 你是如何回答的呢,不好意思说实话,只好编个故事告诉孩子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中迸出来的,还是含含混混的说,是从医院中抱出来,还是,抓住性教育的机会,告诉孩子,是从妈妈的子宫生出来的。 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男生与女生上厕所是不一样的姿势,你又该如何回答,讲的多一点,自己会不好意思,讲的少一点,怕孩子不信任家长,转而道听涂说,吸收外面错误的信息。 当孩子看着电视问你什么是强暴,什么是威而刚,你又要如何解释? 假如你的回答都是叫他们回到学校问老师,那你自己恐怕对于性的知识是比较采取逃避的态度。 ◆ ◆ ◆

  • 猥亵幼童事件:如何正确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猥亵幼童事件:如何正确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不要每次当孩子受到了伤害,才来反省自己,今天想和大家再一次认真地聊聊「儿童性教育」这件事。每次有新闻爆出时,铺天盖地都是如何正确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现在流行一说性教育,就说是为了预防、遏制性侵。这个看法是偏颇的,只强调了一半的事实。 简单地设身处地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子,无论是学龄前还是学龄后,在遇到性骚扰或者性侵犯的时候,就算明明知道对方是在犯罪,孩子能够怎么办?尖叫、反抗?然后呢?如果这个成年人比较胆怯而且所在的地点容易被人发现,可能能够制止他的行为。如果尖叫和反抗都没有用呢? 如果想有效遏制性侵,最主要的是要完善立法和加强惩罚措施和力度,让对幼儿犯罪的人容易被抓、容易被惩罚。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在罪证采集、儿童证言的采取和验证等方面不容易,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也不排除有成年人唆使儿童诬告的情况,当年美国歌星杰克逊就被

  • 幼儿园再爆性侵、虐童事件,家长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再爆性侵、虐童事件,家长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再爆性侵、虐童事件,家长该怎么办?从上海携程亲子园教师喂孩子吃芥末等这些接二连三的虐童猥亵事件,一再挑战我们的认知和道德底线,到底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作为妈妈,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愤怒和心痛的无以复加。但除了愤怒和悲伤外,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理性的思考,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我们无法做到每时每刻完美监察孩子身处的环境,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最大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孩子。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受到了虐待? 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失控; 孩子有特别明显的紧张或恐慌; 孩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闷闷不乐,食欲也不好,睡眠也不好; 孩子畏惧上学、逃避上学; 在孩子

  • 虐童案频发,作为家长,有责任教会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虐童案频发,作为家长,有责任教会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为了保护孩子,我们必须倾尽全力,但是时刻保护孩子,家长难免身心疲惫,最近虐童案频发,作为家长,有责任教会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11月初的携程虐童案还历历在目,不到一个月的事件,竟接连又发生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 不管是一个月 2000 元的公立幼儿园,还是一个月 5000 元的私立幼儿园,都接连卷入虐童漩涡。 二三线城市就不说了,即便是北京上海也爆出虐童丑闻。 喂芥末、喝消毒水、殴打、扎针、喂药……这些恶魔一次次突破我们认知的底线。 善良真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一想到这些将毒手伸向幼小孩子们的恶魔,我们气得发抖,恨不得撕碎了他们。 但很遗憾,人渣不会在脸上贴标签,我们也不可能一刻都不离开孩子。 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信任最亲近的人。为了保护他们,我们必须倾尽全力。 道理大家都

  • 孩子的性教育迫不及待,三步教会孩子“防性侵”安全知识
    孩子的性教育迫不及待,三步教会孩子“防性侵”安全知识

    孩子的性教育迫不及待,不早了,晚了教孩子只有你后悔的份,下面小编要分享的是三步教会孩子“防性侵”安全知识。 三步教会孩子“防性侵”安全知识 1、教孩子识别坏人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 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恶的笑容”。 老师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礼物。 2、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警惕5个警报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老师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一般

  • 关于性教育,家长们千万别等孩子长大才教!
    关于性教育,家长们千万别等孩子长大才教!

    在我们中国,家长们谈起“性”,就觉得污,觉得不应该给孩子灌输“性知识”。很多家长认为:“他们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不要这么早就跟孩子说性,多恶心!”家长们千万别等孩子长大才教孩子性教育! 然而,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从孩子三岁就开始性教育。 “性远不止是简简单单的身体器官,性行为,人类是怎么来的等等这些。性也关于自我形象,挖掘你的身份、性别角色,学习如何表达自己、愿望和界限。” 这意味着幼儿园孩子也需要学习当他们不愿别人接触的时候如何沟通。 实际上,儿童3岁开始,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性的议题了。 他们会不停问: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会在妈妈肚子里?” “妈妈你是怎样把我生下来的?” “为什么男孩子有小鸡鸡,女孩子没有?” “精子是怎样找到卵子的?” “为什么两个人结

  • 从现在开始培养乐观宝宝,家长这样做就可以!
    从现在开始培养乐观宝宝,家长这样做就可以!

    每一个宝宝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开心果,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天性可爱活泼的他们,令我们领略生命神奇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叹生命的伟大。 而在成长过程中,希望宝宝有个快乐的一生,相信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也是每个家长的追求,其实培养宝宝乐观的精神也是帮助宝宝更快乐的方法。在宝宝的0-1岁期间,是宝宝情绪的成长阶段,也是培养宝宝健康情绪的关键时期,帮助宝宝保持情绪的健康,可以让宝宝成长的人格发展更加全面,也是帮助宝宝变得更乐观开朗、勇敢自信的开始。 想要宝宝拥有乐观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家长的引导和培养非常重要,日常生活里,家长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给宝宝满满的母爱 妈妈的爱可以让宝宝内心富足,而妈妈温暖的怀抱、轻柔的抚摸、甜甜的乳汁,都能让宝宝充满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能让宝宝充满愉悦情绪,而愉悦情绪可以帮助妈妈与宝宝之间

  • 孩子天生胆小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孩子天生胆小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孩子生性胆小,不爱说话,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爱说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孩子活泼一点呢? 闺蜜小敏最近有了烦心事,特地找了个时间跑来问我:“孩子胆小,不愿意和朋友玩耍怎么办?” 我沉默了一会,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国内很多孩子的身上。不只小敏一个宝妈,还有很多家长有着共同的困惑。 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天生就比别人家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呢? 小敏百思不得其解,我却很清楚原因,只是有些话不好说出来。说实话1,2岁的孩子天生胆小,是孩子的错吗? 不是,孩子毕竟年幼,自己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是遗传吗?也不是,没有科学能够证明这是因为父母的遗传基因。 那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 显而易见,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必然的关系。 孩子并不是天生了解身边的人或者事物对她

  • 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9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9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父母是孩子第一学习的老师,父母做什么,孩子会跟着学什么,那你知道吗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9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许多良好品行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看看平时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坏习惯,你中了几个呢? 一、没有礼貌 如果家长平时有“出口成脏”的习惯,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二、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这可能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外,也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三、带着

  • 父母应该及早跟孩子谈谈“性”
    父母应该及早跟孩子谈谈“性”

    很多父母不愿意跟孩子谈性,认为这件事很羞耻,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其实,这不过是大人们单方面的想法。下面我们看看应该如何给孩子开展性教育? 对孩子而言,性是出现在成长道路上的未知因素,天生的好奇心驱动他们去探索了解这个未知领域,并不存在羞耻难堪的心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开始,对性建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帮助孩子消除成长中的困惑,快乐自信地长大成人。 根据外国调查所得,家长认可以开始给孩子传授性教育的年龄,是11岁。但儿童教育学家则认为可以更早,譬如说学龄前。 那么问题来了 应该如何给孩子开展性教育? 不可一次过灌输太多知识,也不必摆出郑重其事的讲课状态,以免给自己和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只需每次跟孩子闲聊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逐步渗透,让孩子更容易吸收和掌握重点,同时也要让他明白,性知识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孩子内向是毛病?那什么是没毛病?
    孩子内向是毛病?那什么是没毛病?

    很多孩子都很害羞,那么这个究竟有没有毛病?为什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一点?孩子内向是毛病?那什么是没毛病?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环境。而有些孩子却慢热、内向、容易害羞,不太善于在人前表达自己。你是否为此担忧焦虑过?甚至对慢热的孩子说过这些话、逼着他们去“合群”呢—— “你怎么不跟xxx他们一起玩?” “别人都去做……了,你怎么那么不合群?!” “xxx是弟弟,把玩具送给他怎么了?要懂得分享,大方点知道吗?” “赶快给大家表演一个!你看xx都上台唱歌了,你在学校不是学了吗?胆子这么小,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这些貌似是在“鼓励”孩子的话,展现的是家长的不耐烦,实则深深伤害了内向害羞的孩子们!说这些话的父母,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01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

  • 我们聊聊性教育,不经允许就亲小女生就是不对?
    我们聊聊性教育,不经允许就亲小女生就是不对?

    最近在追《爸爸去哪儿5》,每次看到金句王·社交达人·耿直boy·嗯哼出场,我都会备好小本本,时刻准备着向尬聊艺术家学习聊天技能。他亲小泡芙、亲neinei更是成了我们这些吃瓜阿(jie)姨(jie)们的每集看点。我们聊聊性教育,不经允许就亲小女生就是不对? 特别是他和村长对话的这一段,居然说把每个女生都亲一遍,男生没亲,因为爸爸说女生优先。我又一次感受到孩子真的是天生的语言艺术家,你可爱你说什么都对,但还能有比这更坑爹的娃吗哈哈哈。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都在议论,他们基本站在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嗯哼乱亲小女生不对,另一方认为小孩子亲亲就是单纯表达喜欢没毛病。其实,管你是不是在表达喜欢,不经允许就亲小女生就是不对。但我不认为这是小男生的错,我要帮嗯哼们强行甩锅:“我们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为什么呢?虽然粑粑麻麻说过不能乱亲小女生,但我还是想帮孩子们问两个

  • 孩子还小,长期当着孩子面换衣服早晚出事!
    孩子还小,长期当着孩子面换衣服早晚出事!

    相信很多妈妈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因为总是担心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意外,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带在身边。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特别隐私的事情,也让孩子在一旁,例如洗澡、换衣服之类的!大多数妈妈都认为孩子还小,应该也不懂这些!但孰不知,却正在慢慢给孩子的性教育问题造成重大危害! 一位好友就是这样,一直到自家儿子四岁的时候,看着她换衣服的时候,那小眼睛直勾勾的看,才意识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第一:为什么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之类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孩子其实在3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性别之间的差异了,他的性意识基本已经成熟,对于爸爸和妈妈他能通过身体上的一些区别进行分辨,所以如果你这个时间段还在孩子面前换衣服或者洗澡,那就等于在让孩子去探索和发现性的根本原理,时间一长你的孩子肯定就会特别早熟!而这种早熟,将会给你的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 父母不能忽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父母不能忽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很多宝爸宝妈都抱怨,自从了孩子之后似乎就没有夫妻之间的二人世界,每天除了孩子就是孩子,好不容易等到孩子睡觉的时候,感觉终于可以有机会做羞羞的事情了,但总是被孩子给吓到!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当然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啥,有不少孩子都是耿直BOY,说总他爸爸总是在他睡觉的时候欺负妈妈,把妈妈压在他的身下,妈妈一个劲的叫,爸爸都不停之类的! 别看这个问题是似乎是个别案例,但是如果你处理的不好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你的孩子也会这样,所以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第一:孩子分房睡才是关键 其实孩子也没那么娇气,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分房睡其实才是最好,最正确的,毕竟夫妻之间会更有很多隐私得事情,不方便让孩子看见! 第二:防范于未然 夫妻之间的隐私事情,切记要锁好门,万一孩子不小心撞见了那就不好了!不单纯

  • 孩子胆小怕生?都是爸妈“惯”出来的!
    孩子胆小怕生?都是爸妈“惯”出来的!

    孩子胆小怕生是怎么回事?昨天,鱼妈的女儿小鱼放学回来,一直嘟着嘴巴、皱着小眉头,满怀心事的样子...在睡觉之前,小鱼拉着鱼爸说:“粑粑,我不开心...”鱼爸:“为什么不开心呀?”家长了解之后知道孩子孩子胆小怕生,其实这些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小鱼:“老师说,我们感恩节那天要在学校表演节目,但是我今天下午排练的时候,一站在舞台上就好紧张,手也一直在抖,老师教的动作我一个也不记得,怎么办啊?” 鱼爸:“亲爱的,你这么棒呀能被老师选中去参加表演!不过,你紧张只是因为这是你第一次面对这多人的聚焦,有点怕生而已,多是几次就没事的了~” 是的,面对孩子的紧张、怯场,或者胆子小,粑粑麻麻最应该做的就是——鼓励!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当孩子感到紧张、害怕的时候。 在某个真人秀节目里,这些星妈们都是一些很好的示范呢: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