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小孩子攻击性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孩子攻击性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孩子攻击性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孩子攻击性强怎么回事?小孩子攻击性强是受刺激了吗?下面看看儿童攻击产生的原因分析。 儿童攻击产生的原因经研究主要有下面几大类原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20世纪70年代有报道染色体异常和47XYY和47XXY与反社会、攻击性有关。爸妈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更多表现为攻击性。 2、气质:儿童的气质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早期表现为养育困难气质的儿童,后期出现问题行为偏高。当然,在养育过程中,不排除难于养护的儿童爸妈负面情绪的介入,使得儿童攻击性行为加重。 3、激素作用:动物界里大多雄性更具有攻击性,人类也是如此,攻击性高发的男童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往往偏高。研究表明,高睾酮水平的男性儿童比较容易不耐烦、易激惹,出现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倾向增加。

  •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家长要怎么做?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家长要怎么做?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是怎么回事?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而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家长要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攻击行为有以下7大对策: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当着孩子面换衣服的危害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当着孩子面换衣服的危害

    花花家儿子已经4岁半了,自从孩子生下来都是花花在带,因为家里的房间不多,花花觉得儿子还不是多大,就一直和自己住在一起,平时换衣服,跟孩子一起洗澡什么的都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花花发现自己换衣服的时候儿子竟然直勾勾的盯着她看,这时她才觉得有些事情不能再当着孩子的面做了。 花花对此感到很后悔,担心孩子早熟,又不知道该给孩子怎样解释。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尴尬事不在少数,很多妈妈刚开始都没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在孩子面前完全不顾及的裸露身体,其实这正在慢慢的伤害孩子的心理,给以后正确性教育的形成造成阻碍。 一.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的危害 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性别意识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会对爸爸妈妈的身体做出区别,如果家长继续在孩子面前毫不注意的换衣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这种好奇心会引发孩子不正确的探索,导致孩子早熟。这种没有指

  • 孩子自卑的4种表现,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
    孩子自卑的4种表现,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

    朋友昨天接到老师的一通电话,浅层意思就是让她带孩子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据她观察孩子异常的自卑,不喜欢和其他朋友玩,即使在一起玩也能明显看出来他并不高兴,上课时也难以集中精神,或者只能短时间内集中。今天朋友带着孩子去检查,果不其然孩子真有问题,还好老师观察仔细,及时来找心理医生疏导了。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发现孩子越来越内向,或者更严重的表现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是自卑了。而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这定然会对他将来造成很大的伤害,出现社交恐惧症、语言表达障碍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儿,所以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自卑。 1、没有主见 有些孩子很听话,干嘛都在别人后面跑,家长甚是喜欢,可以少操心,省很多力气。可是孩子做什么都只是一味的模仿,没有主见,是很可怕的事情,不仅容易时代抛弃,对他自己的性格形成还不利。 对于孩子这种情况,家长要拒

  • 孩子这4个坏毛病要及时改正,晚了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这4个坏毛病要及时改正,晚了影响孩子一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岁半的小好个性越来越明显了,虽然这个小姑娘偶尔矫情,但人谁没个坏毛病呢。不过她拖拖拉拉的样子,米蓝就受不了了。我不算是急性子的人,都常被她磨得没耐心。 拖拖拉拉是大毛病吗?米蓝觉得:是!很容易就惯成拖延症的坏毛病。小好爹就是,好多次因为拖拉错过了比赛和考试的报名。还有我以前宿舍同学,因为拖延症,最后一天才去找辅导员报名留学奖学金名额,结果早就被人拿走了…… 未经允许,乱翻别人东西 被亲戚家小孩子乱翻抽屉、床头柜,这种既尴尬又气愤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虽然很想上去抽两巴掌,但是碍于情面,还要违心地笑笑:“没事嘛,小孩子都这样!” 其实,小孩子的很多行为表现就跟小猫小狗一样,特别好奇,特别喜欢探索那些隐秘的犄角旮旯,比如翻翻柜子

  •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在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这三种行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在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这三种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会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也有了。所以,父母的行为关乎着孩子的性格发展,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在孩子面前,家长切忌有这3种行为。 1、一言不合就吵架打架 孩子小的时候,心灵很脆弱,父母吵架打架的行为往往给孩子带来阴影,心里充满不安全、恐惧感。这种状态假如一直持续下去,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将会继承父母的这种行为,进而带给下一代。 2、时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人都会有压力、有情绪,要学会调节。特别是父母,过度的出现抱怨生活、发脾气等,将会使压力和消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过早的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父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失去生活的憧憬。而应该培养乐观的心态,并且灌输到孩子血液当中。

  • 3岁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早吗?3岁小孩该如何进行性教育
    3岁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早吗?3岁小孩该如何进行性教育

    3岁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早吗?最近看了《爸爸去哪儿》的第一期节目,除了被软萌的小小春圈粉外,也想为两位爸爸处理一件事情时的态度和做法点赞。嗯哼未经过小泡芙的同意,偷偷亲了小泡芙。如果你是俩娃的爸爸,你怎么处理呢? 性别认知和理解 ——性教育要趁早 很多宝爸妈担心,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会不会促使孩子性早熟呢? 孩子早晚会知道性别差异和身体构造,与其让孩子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还不如在孩子非常单纯的时候满足他/她的好奇心。 性教育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 宝宝一出生就可以进行性教育,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关键在于宝爸妈对孩子隐私部位的保护。 比如,不给孩子穿开裆裤,不将孩子的裸照发到网络上,宝爸妈对孩子隐私部位的态度也就说明了未来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 进行

  • 9岁女孩使用妈妈化妆品致性早熟,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9岁女孩使用妈妈化妆品致性早熟,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玲玲的妈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辣妈,9岁的玲玲对妈妈的化妆品很有兴趣,有一次趁妈妈外出时就拿起化妆品在自己脸上涂抹,没想到妈妈看见了没有阻止她,反而帮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之后玲玲更加热衷于妈妈的化妆品了。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导致9岁的玲玲乳房开始发育了,个头也比同龄人高了许多。但大半年后,玲玲的身高似乎停止了长高一样,远远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玲玲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带着她到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性早熟!医生说是因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骨骼提前闭合了,而罪魁祸首就是妈妈的化妆品。很多成人化妆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小孩子皮肤较嫩,吸收快,于是造成了孩子性早熟。 除了过早接触化妆品会引起性早熟,其他事项也需要注意: 日常饮食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等因素,使这一代孩子性发育及性成熟提前。家长不要经常给孩

  • 5岁女孩当街全裸玩耍,家长能允许孩子这样做吗?
    5岁女孩当街全裸玩耍,家长能允许孩子这样做吗?

    5岁女孩当街全裸玩耍,家长能允许孩子这样做吗?作为家长,绝不能让孩子公开场合裸露身体,前段时间,在台湾台北,路人看到一位 5 岁女孩全身赤裸着在地铁口玩耍,母亲在一旁陪伴。如果你是家长,你会允许孩子这样做吗? 路人见状上前制止,对孩子母亲说,″你是她妈妈,你就替她想一下。″孩子母亲却说:“这是她自己决定的啊。” 路人继续劝说,她还是小女生不懂这些,但孩子母亲回道,“但是我觉得男生女生都没差别,她觉得很热是她的感觉,每个人的体温是不一样的啊。” 路人见孩子母亲听不进去,转而去劝小女孩:″你看大家都有穿衣服,只有你没穿。″但女孩母亲立马反驳,″她的身体她自己决定。″ 后来,小女孩父亲也上前反问路人,为什么会有一大群陌生人在要求我的孩子,不穿衣服并没有什么问题。你们让女儿穿衣服是要求而不是教育,尊重才是教育的真谛。 这件事情引起大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3个习惯,家长从小就要培养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3个习惯,家长从小就要培养

    看过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换句话说,也就是习惯可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小时候是一个人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算孩子再不愿意,也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这3个习惯,对孩子以后好处多多。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例如: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自己洗;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遇到事情可以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孩子的人生要靠自己走,所以让他在很小的时候,有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当有一天父母放手的时候,孩子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 2、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 父母要试着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到家务

  • 怎么教孩子捍卫身体界限?教孩子掌握红、黄、绿灯身体界限
    怎么教孩子捍卫身体界限?教孩子掌握红、黄、绿灯身体界限

    女作家自杀的新闻延烧多日,又多又细的讯息排山倒海而来,让身为家长的人莫不悲伤、愤怒:生养一个孩子平安、无灾难的长大,究竟有多难?身为家长应该怎么教孩子捍卫身体界限?如果不幸遭侵犯,该如何觉察,适切的回应与陪伴? “老师,楼上的阿伯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来家里敲门,阿伯跟我讲话的时候贴得很近,他做了一些让我不舒服的动作。我告诉爸爸妈妈,他们说:‘啊?你阿伯怎么会做这种事!没什么啦,他只是抱抱你,你想太多了。’” 新竹市基督教联合关怀协会执行长黎源悦感叹,之前她在中华民国得胜者教育协会工作多年,常在初中教授一门课叫“真爱守门员”,内容是带孩子认识身体界限,上完课之后,偶而就会有几个孩子默默上前找她,告诉她这些令人心碎的真实故事。 家长无法分分秒秒守护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教他们保护自己。 有些身体界限被侵犯的孩子虽内心感到不

  • 青春期的“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第二性征?
    青春期的“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第二性征?

    家长,您知道吗?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她)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您对他(她)身体的关注。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她)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多多少少竟然有些“忧虑”。 如果此时得到您恰当的指导,他(她)的心里有多么感激,您知道吗? 1、青春期的“性”是什么 青春期就是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所以,发生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适应它,顺利地度过它。 青春期的“性”也一样。 2个词语: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第一性征”是先天的男女之别——性器官。 人类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决定性器官的不同。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分为“X”和“Y”两种,其中“Y”染色体决定性别:有“Y”染色体是男性,没有“Y”染色体是女性。 “第二性征”是青春期才出现的,

  • 小公主的“羞羞”提问,让幼儿园老师都尴尬了!
    小公主的“羞羞”提问,让幼儿园老师都尴尬了!

    孩子初到世界,对自己的身体了解甚少。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恐慌或者害羞。 而正是这些常见的现象,在幼儿园老师向全班几十个孩子的讲解中,往往是涉及不全或不到位的,说多了还会让老师处于无比尴尬的境地。并且有些问题必须由家长私下向孩子解释清楚,否则孩子很难理解清楚。 还有一些话题,比如”排泄物”,家长会羞于解释,不知从何谈起。 怎样对待羞羞的小秘密 妈!我鼻子里有小食品 孩子鼻子有点痒,用手指在里面抠了一下,一坨湿哒哒,黏糊糊的灰色不明物质粘在了手指尖,怎么甩也甩不掉。受神奇力量的指引,将它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得出的结论是:口感Q弹,略有咸味,可以食用。妈妈发现后严加制止,可孩子却总是偷吃~ 实则鼻屎是鼻涕变干后形成的,并且里面包裹了很多脏东西,这也是鼻子过滤掉了灰尘,花粉后的成果。鼻屎不仅

  • 父母的这些坏习惯最容易被宝宝模仿,一定要注意了!
    父母的这些坏习惯最容易被宝宝模仿,一定要注意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无论要做什么一定要注意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影响孩子的一生。 宝宝喜欢模仿,那么作为整天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父母,你的行为将会是宝宝模仿的对象,如果作为父母的有以下的这些坏习惯,趁早改,否则被宝宝模仿,会影响宝宝的一生。 一、没礼貌 所谓的言传身教,作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父母要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宝宝,让宝宝学习。 在社会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人际关系上,没有礼貌都会很难行事,会给自己大打折扣。 二、对宝宝太过“大方” 很多父母对自己舍不得,但是会大手大脚的对待孩子,凡事都给孩子最好的,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形成奢侈的习惯,不懂得量力而行,这样子会害了宝宝,到时候你可别说宝宝不懂节约,这都

  •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竟是因为很多父母不知道触碰了这些雷区?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竟是因为很多父母不知道触碰了这些雷区?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你的父母不听话?孩子不听话,作为父母要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解决不听话的孩子? 很多家长总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殊不知这是因为他们触碰了孩子的底线。俗话说,骂人不揭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底线可言,在别人面前大谈孩子的隐私,这无疑是触碰了孩子的 “雷区”。请家长们记住,不止成年人有不让任何人践踏的”雷区”,孩子也有! 如果家长们真想要孩子听话点,那么就请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去触碰他们心理上的小地雷。 雷区一:丢面子的小毛病 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对自身存在的如尿床等这些小毛病就变得很敏感。当家长在别人面前提起时,他们认为这很让他们丢“面子”,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请家长们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不要在别人尤其是孩子的朋友面前提及这些话题,

  • 孩子这5个坏习惯不改正,一生就毁了!
    孩子这5个坏习惯不改正,一生就毁了!

    朋友圈看到一条短视频,一个看样子也就8、9岁的小男孩,据说因为爷爷不给钱充值游戏,竟挥舞着菜刀要砍爷爷!嘴里还声嘶力竭地喊着“给我钱,给我钱”“你死到别人家”之类狠话。 看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这一家人肯定也是无比的心寒和无奈。 据说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家,小男孩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住。为了方便联系,父母就给小男孩买了一部手机。 可是小男孩在有了手机后,却对游戏越来越着迷,还经常跟爷爷要钱去充值。 爷爷奶奶本来就没有多少收入,肯定看不惯孙子这样乱花钱,结果就引起了小男孩的不满,出现了视频里那一幕…… 这才多大点年龄,就敢跟爷爷动刀了,真要到了叛逆的青春期,谁还管得了?到了社会上,如果再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简直就为祸一方了。 如果一个这样的人生活在我们附近、流荡在孩子的学校附近,想想都觉得可怕。

  • 宝宝有这5个行为说明他正在长大,你家宝宝有吗?
    宝宝有这5个行为说明他正在长大,你家宝宝有吗?

    在宝宝还小的时候,他们有很多行为我们确实无法理解,比如你家宝宝要是有这5个行为,那你应该偷着乐了,因为那是他正在偷偷长大、悄悄变聪明。 一、爱模仿 新生儿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当新生儿处在安静清醒状态时,距离新生儿面部20~25厘米,让他注视你的脸。首先,伸出你的舌头,每隔几秒钟1次,慢慢地重复这个动作,然后停止。如果他一直看着你的脸,这说明他可能在嘴里移动自己的舌头,一会儿,宝宝就会将舌头伸向嘴外。如果你对着新生儿做张嘴动作,重复几次,他也会学着张开小嘴。模仿能力强的宝宝在智力发展方面,也要更加出色。 二、爱笑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靠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在出生时,聪明的新生儿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一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

  • 如果缺乏性教育,又不遵守性别界限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缺乏性教育,又不遵守性别界限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周末的时候和老周一起带牛牛去体育馆游泳,牛牛跟着爸爸去男更衣室换泳衣,我就自己去女更衣室换了,换衣服的时候没发生什么,都是妇女、年轻妈妈带着女娃在换衣服。 游泳结束后,我就从泳池走进浴室,洗澡换衣服,一进浴室就震惊,一个看上去绝对是6岁以上的男孩子居然站在浴室里一边看众多阿姨洗澡,一边等他妈妈。而他妈妈背对着他在洗澡,背后全裸!当时浴室里还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同样六七岁的女孩子在洗澡。 我进去后就感觉非常不好,最重要是大家都在全裸洗澡,居然有个男孩子在这里。直接说了:你多少岁了?还来女浴室?你没看到都是阿姨在洗澡吗? 估计他站在这里已经好一会了,没有人说他,没想到碰上我这个多管闲事的。他说“我在等妈妈”。 “你要等妈妈就出去等,这里是女浴室,不是你进来的地方!” 她妈妈看见我认真了,就转过头来说,“你赶紧出去。在外面等我”男孩

  • 为什么近年来幼儿被侵如此频繁?孩子的性教育你还嫌早吗
    为什么近年来幼儿被侵如此频繁?孩子的性教育你还嫌早吗

    为什么近年来幼儿被侵如此频繁?之前很多家长还嫌孩子的性教育早,当面对性侵事件的频繁发生,家长该怎么办?现在孩子的性教育你还嫌早吗? 对很多人来说,“性侵”这个词并不陌生。从广义上讲,不论男女,凡一方以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迫另一方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都属于性侵。强奸犯罪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人们在进入青春期后就会产生性欲要求。如果缺乏排遣性冲动的正当方式,又受到渲染色情暴力的淫秽物品的不良影响等不能自控,就易导致性侵行为发生。 近日豆瓣网友曝光了某知名大V关注大量恋童账号,直指其有恋童癖的嫌疑。那些危险的人总在隐藏着,在窥探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却只能看见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 “ 有一个真实案例,15岁少女被6个老头糟蹋 ,据媒体报道,正在一所中学读初三的女生小梦,身形突然“发胖”,肚子也慢慢隆起,奶奶发现后,带她到医院检查,小梦

  •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呢?注意你的说话方式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呢?注意你的说话方式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呢?如何养育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构成孩子健康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 尽管人的性格有先天的成分,乐观还是可以后天学到的。 首先,简单地说,乐观与否,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归因,会让人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影响人的情绪,并且对以后的事情也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从我对孩子的观察来看,当小孩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启动了这个给事情归因的环节。并且因为认知能力所限,很多孩子似乎在最初更趋向于悲观的解释:一旦发生一个不好的事情,他们很容易认为坏事是可能泛滥、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可能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好所导致的。随着他们体验、经历的增加,他们才会慢慢会发现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