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品质孩子6岁前就要开始培养?
    哪些品质孩子6岁前就要开始培养?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并不是大学阶段,而是在她生命的初期,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个时间段。”孩子出生后,除了保证他营养充足外,如何教育他,如何教好他,成为每一个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 家庭教育要抓住的时间段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并不是大学阶段,而是在她生命的初期,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个时间段。” 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对新鲜的事物会表现得极其敏感,可以称之为儿童“敏感期”,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时间点,这个期间,他们学习东西会很容易,若是父母错过了这个最佳时间点,那么娃今后的成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提出过相应的观点,孩子在6岁前是品格养成和家庭教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 孩子身上出现的大部分问

  •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那应该是什么?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那应该是什么?

    对于一个五辈人都是庄稼汉的农村家庭来说,终于有个孩子考上大学,也算是出人头地的一件大事了,十里乡亲都眼红不已,全家都仿佛抓住了一根改变命运的稻草,充满着希望、期待。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那应该是什么? 然而,当孩子进入大学几年后,60多岁的老父亲忽然发现,一切跟他想的都不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心凉,无奈之下跟记者倾诉道:“我的儿子,怎么在大学里没学到良心?” 01 大学入学的当天,老父亲送儿子报道。坐了一夜的火车后,又累又乏,老父亲背着笨重的行李后面走,儿子一身轻松前面领路。 到宿舍后,儿子忙着四处参观新环境。而60多岁的老父亲,一个人忙着铺床、挂蚊帐、擦座椅……在儿子和老父亲眼中,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开学后,一家人都盼着儿子的电话,盼着儿子讲讲大学里的新鲜事。可是,整整一个学期,儿子只主动给家里打过3个电话,每次的内容很

  • 孩子愤怒的背后是什么?
    孩子愤怒的背后是什么?

    愤怒,是我们经常会有的情绪,说得更白话些,就是生气、发火。愤怒可能会伤害人际关系,暴怒之下人可能会丧失理智,引发攻击行为,做出一些冲动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甚至是无可挽回的。 很多人会觉得愤怒是负面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其实,愤怒是无法回避的情绪,学习控制和处理愤怒,才是更为重要的。 01 观察孩子愤怒的原因 成人的“愤怒”和孩子的“愤怒”是有区别的,孩子的“愤怒”主要取决于他的记忆和判断标准,当外界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记忆或判断标准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孩子愤怒的发生。另外,当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息息相关,而自己又无力解决时,也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 “我就要这个!” “我不吃!” “妈妈你再生气我就会离开地球的!” 可能你能举出一百种情景... 观察孩子愤怒时的情形,了解其愤怒的原

  • 如何养育男孩
    如何养育男孩

    男孩子跟女孩子的养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家里是男孩的话应该要如何来养育呢? 女孩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男孩是爸爸妈妈暖心的皮夹克,对于男孩和女孩,家长都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教育方式,家长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才华,有出息。 下面我们着重来讲一下男孩教育。现如今的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甘蔗男”、“妈宝男”、“家暴男”,归根结底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男孩来说,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有出息、有才华、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那就需要家长从这三面来教育男孩。 一、培养责任和担当,拒做“甘蔗男” “甘蔗男”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甘蔗男”的身上缺少担当和责任,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甘蔗男”成为无数女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家长不想让自己家的男孩将来

  • 父母未疗愈的创伤会通过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
    父母未疗愈的创伤会通过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

    01 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创伤?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是有目的和使命的,其中之一就是诠释“你是谁”和演绎“人生蓝图”。 一些灵性导师认为: 人出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自己人生的脚本,就是要在生命中完成这轮演出,并得以进化。 然而,这些“生命的蓝图”在我们出生时就被遗忘了,只不过遗忘并不等与失去。 就像电脑的资料压缩到文件夹里一样,它仍然在,并等着我们去开启。 这些记载着我们“生命蓝图”的资料会因为我们人生中的挫折、磨难等人生经历,一点一滴地被唤醒。 这些挫折、磨难等人生经历统称为“创伤”,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创伤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创伤,这些创伤曾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虽然有些创伤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它们一直都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以负面

  • 孩子闹情绪怎么办
    孩子闹情绪怎么办

    在生活当中里,父母们难免会遇到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 因此当孩子闹情绪时,让父母们头痛不已,那么孩子闹情绪怎么办呢?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1.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 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 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

  • 孩子好胜心强好吗
    孩子好胜心强好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面对好胜心强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来面对,孩子好胜心强是好还是坏? 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好胜心很强,事事都要争第一,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今天育儿助手敬邦轻便推车就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孩子好胜心这个问题。 好胜心其实就是孩子在任何带有竞争或者比赛的场合中都想要赢,争强好胜,不甘心认输,从这点来看,似乎并不是坏事,但是有时候好胜心太重,孩子就有一种“输不起”的心理,导致孩子钻牛角尖,出现情绪化的行为。这样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面对好胜心太强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孩子考试没考好,难过是肯定的,有时甚至会郁闷、自责、嫉妒……担心父母会失望,担心老师会不喜欢自己。所以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表示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这些情绪是被接纳的、被理解的、自己依旧是被爱的。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和

  • 为什么不要对孩子乱发脾气?
    为什么不要对孩子乱发脾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脾气每个人都有,尽管我们为人父母,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也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但是,你知道吗?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对孩子的伤害远不止你看到的那些点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看看伤害到底是多大,然后再自省一下这脾气到底能不能发? 一、无论如何不能发脾气 很多时候,脾气一上来,可能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因为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是失控的。而且发脾气本身就是一种负能量,以至于我们很容易说出一些伤人无可挽回的话。试想一下,这里发脾气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孩子。孩子的心理没那么坚强,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也难辨真假。如果孩子做错了,我们可以生气,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进而有所改正有所收敛。 二、影响孩子的性格 我们一直说家庭教育如何如何重要,并不是空谈,而是真的很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更好的造就一个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 怎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学习? 如何让孩子更懂事? 如何变孩子缺点为优点? 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如何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呢? 人民日报发布家庭教育100招, 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家庭教育 100 招 孩子总是照着你说的做, 看起来十分乖巧听话, 可是你不说, 他就不做! 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呢?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 家长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 认真聆听他说话; 相处时表现对孩子的信赖, 都可以让孩子更加懂事。 孩子总和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必须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

  • 哪些行为说明孩子教育出现问题了
    哪些行为说明孩子教育出现问题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实在是太重要了,孩子该怎么教育才好?又有哪些哪些表现说明教育出现问题了? 孩子如果有3个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智慧父母抓紧看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孩子如果有3个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智慧父母抓紧看! 1、孩子经常来叨扰你 那是因为你们之间缺少亲子互动,他渴望你能对他一些关注。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孤单,不该是童年的底色。 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最贵的礼物和最好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学区房,不是补习班,而是陪伴。 比起教孩子怎样长大,不如陪着孩子,看着他怎样慢慢长大。

  • 如何给孩子进行穿衣打扮提升将来的审美品味?
    如何给孩子进行穿衣打扮提升将来的审美品味?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想要孩子出去看看世界,可问题来了,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当然要拍好多美美的照片,那该如何给孩子穿搭呢?当下,且看明星名媛们的萌娃们,教你主要靠气质,征服朋友圈。

  • 从小进行能力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厉害?
    从小进行能力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厉害?

    从小进行能力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厉害?最近,一个5岁小男孩火了,圈了无数妈妈粉。他就是青岛萌娃王恒屹。虽然才6岁不到,但已经能识3千字,能背580多首诗了。而且,小恒屹出一场就挑战了“姓氏飞花令”,用“出口成诗”形容毫不夸张。 100秒的时间里,屏幕上依次出现了岳阳楼、峨眉山、大雪、香炉等12个词语,王恒屹迅速回答出了12首相关联的诗句,最后一个关键词“南京”,他更是答出“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靠着平时的积累完成了绝地反击。 这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范,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量,就已经能够超越许多成年人,实在是未来可期。 看到这么优秀的王恒屹,大家都惊叹:这么厉害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通过采访得知,其实,王恒屹的家庭条件很普通,他的出色源于家人领先的教育理念。 简单总结就是:兴趣+能力培养。

  • 怎样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
    怎样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1、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把儿,翻老账。 7、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有人说: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是自己教育无能的体现。 小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虽小,道理却深刻: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栅栏上共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天钉在栅栏上的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 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 就从栅栏上拨下一颗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拨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说: “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小孔一样,会

  • 父母争吵伤害孩子怎么办?
    父母争吵伤害孩子怎么办?

    父母争吵伤害孩子怎么办?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父母争吵对孩子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让孩子变得更没安全感,性格更敏感,更容易情绪化等。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父母难免会有争执的时候。那么,父母争吵这件事,能不能让孩子不只是被动受伤害,能获得一些学习的机会呢? 最近,我在和小柚子相处中发现,如果事后能引入“复盘”的方式来和孩子讨论一下整件事,可以让他们从父母的争吵中,化被动为主动,收获一些东西。 什么是复盘呢?简单地说,就是事后对整件事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思考当时为什么这么做;重复尝试不同的做法,看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举个和柚子爸吵架的例子,来解释下复盘这个概念。 五一从老家回来,整理东西时,柚子爸突发奇想,把我们毛巾的摆放位置改了一下,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洗脸巾和洗澡巾挂一起,挂在洗手台上方;然后把我的洗脸巾和洗澡巾

  • 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幽默感不单指一种能力,而是所有认知能力的全面综合表现,语言、想象力、智力、创造力、应对能力、自信力都与其息息相关。 不同年龄段的幽默感 1岁以前的宝贝 ◂表现:特别喜爱“躲猫猫” 1-3的宝贝 ◂表现:孩子会拿香蕉当电话;有人误认了东西,会引起他们的捧腹大笑…… 3-6岁的宝贝 ◂表现:有意识地说错事物名称,指着月亮叫星星,把小猫叫小猴……对“屎尿屁”的笑料乐此不疲,越是制止,越是要说。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01、带头幽默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言传身教的第一启蒙老师,幽默需要有底线,帮助孩子分清高级趣味和低级趣味间的界限。 幽默≠寻衅式的搞笑,如不宜开外貌的玩笑。告诉孩子:会造成他人的痛苦的幽默是不高级的

  • 孩子学习偏科怎么办?
    孩子学习偏科怎么办?

    偏科是不少孩子在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业难度越来越高,孩子偏科的情况会更严重。调研显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偏科率接近30%,而到了高中则会有接近8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偏科。所以,孩子偏科这件事一定要及早关注,积极引导。 一、导致孩子偏科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会长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某些偏好以及家长的职业差异会直接诱发孩子偏科,例如:一些家庭文艺氛围浓厚,则孩子会更喜欢文史类或艺术类的学科;一些家长喜欢读书看报,则孩子的语文成绩会比较好;一些家长是从事理工科相关职业的,会对孩子学好数理化产生偏好,导致孩子对文科兴趣不大。此外,还有一些家庭对对孩子各类学科的学习存在的性别偏见,希望男生多学习数学、女生多学习语文,这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某一科的偏爱。 2.学校因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 怎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学习?如何让孩子更懂事?如何变孩子缺点为优点?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如何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呢? 人民日报发布家庭教育100招,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家庭教育 100 招 孩子总是照着你说的做,看起来十分乖巧听话,可是你不说,他就不做!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呢?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认真聆听他说话;相处时表现对孩子的信赖,都可以让孩子更加懂事。 孩子总和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必须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管理情绪。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孩子肯定会产生倦意,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也成了家长的难题。 身为父母,必须给

  • 孩子有哪些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有哪些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孩子有哪些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如果有3个行为,说明你的教育出了问题,智慧父母抓紧看! 1、孩子经常来叨扰你 那是因为你们之间缺少亲子互动,他渴望你能对他一些关注。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孤单,不该是童年的底色。 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最贵的礼物和最好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学区房,不是补习班,而是陪伴。 比起教孩子怎样长大,不如陪着孩子,看着他怎样慢慢长大。 陪伴,不仅会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些温暖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化为实实在在的爱,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生活。 2、孩子爱撒

  • 孩子就是不爱自主阅读怎么办?
    孩子就是不爱自主阅读怎么办?

    孩子就是不爱自主阅读怎么办?娃小的时候,一个故事你念了八百遍,依然百听不厌。终于等到小家伙认字了,就想着老母亲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买来新书喜滋滋地送给他,哪知人家来了句“我想和妈妈一起读”…… 孩子认了不少字,为什么不喜欢自己读?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孩子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呢? 1 识字能力≠自主阅读能力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就意味着他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吗? 五六岁的孩子看书,大都是盯着文字或拼音一个一个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太可能了解书中的故事,更别说乐在其中了,书的内容也就不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就无法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成长(松居直)。 即便是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时也经常会出现“添字”、“漏字”、“断错句”、“读错行”这些问题,而他们的识字量其实已经初具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