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一、夸孩子的禁忌 1、“这次你终于没错!”明褒暗贬,触及过去不足。 2、“你比同学都聪明。”比较让孩子错误认知自我。 3、“这次进前十,下次一定会进前三!”苛责给孩子制造压力。 4、“你真棒!”空洞造成孩子或骄傲或被完美绑架。 5、“赢了就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让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二、夸孩子的原则 1、态度、语气和身体语言比说什么更重要。 2、多描述,少评价。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就好。“你饭前主动洗手,我很高兴。” 3、夸事实,不夸人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关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可以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健康的快乐的孩子。要做一位会教育孩子的好妈妈,可以从下面几个小方面着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娇宝宝,好多孩子上小学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其实应该从小时候开始慢慢坚持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2、大事小事不能随便迁就 就举例吃饭问题,很多孩子吃饭都会给家长提这样那样的要求,还要家长追在孩子身后喂,不吃饭就饿着,饿了自便就会要吃饭,大事小事不能随便迁就,要知道,不知道就得挨饿的道理。 3、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遇到问题坚持要孩子自己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交际能力还有其他很重要也是可以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又独立的孩子。 4、不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会和孩子说话么?我们本着对孩子的爱,说了多少伤害孩子的话呢? 一、因父母的一句话,女孩尿裤子4年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女孩,不听话时家人就会用“再不乖让警察叔叔来抓你”来吓她。有一天她在公园花坛旁边尿尿了,这时,一个陌生男人过来恶狠狠地跟她说“随地尿尿的过程已经被监控了”,要女孩跟他走,否则就报警让警察来抓她。 由于女孩的爸爸及时发现了孩子不见了,陌生男人没有得逞带走孩子。但从那之后,她一直处于紧张中,总是跟爸妈说“警察叔叔”会来抓她。尿急了也不敢上厕所,整天处于憋尿、尿失禁的状态长达4年的时间。 一句话爸爸妈妈们经常会随口用来恐吓孩子的话,对孩子竟然伤害这么大,小编不由的想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的话,和“再不乖让警察叔叔来抓你”有着同样的杀伤力。或许,有的时候我们说的话就像一把刀,一字一句的刻在孩子的心里,让
要知道小时候的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品格、人格的形成。我们要注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知道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家长要极为重视。 1、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要知道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创新能力的内驱力,是孩子有所成就的动力,它可以唤起孩子的内在潜能,使孩子完全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去。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许多发明和创作并不是事先预料到的,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经过创新性思维得出来的。 2、要为孩子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家庭氛围 从孩子出生后到幼儿期,家庭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并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模仿父母的做事态度和方法。因此,为了培养出具有优秀创新能力的孩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互相冲突,父母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第一招 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第二招 让孩子有自选课题的权利 第三招 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第四招 把顾客的角色换成孩子 第五招 别让工作忙成为你的借口 第六招 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 以退为进说服教育 第八招 用实际利弊得失来处理任性态度 第九招 注意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 第十招 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
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第一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招,让孩子先吃点苦 第五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招,母亲的激励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的态度 第八招,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招,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
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认同、接纳孩子,然后在真诚和热情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孩子。 其实,这已不单是解决唠叨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儿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会采取打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能积极关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在事情发生以前,就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唠叨的“天敌”。 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说明当交流双方有良好的关系,再多的话也不会感觉啰嗦。所以,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属于多话的人,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无比的“碎道”,由于所说的话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会感觉到难听和反感,就愿意听家长唠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于放稳心态,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
第一,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第二,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第三,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
有人说,有好家长才有好孩子; 有人说,家长境界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 也有人说,家长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幸福; 更有名家周国平说,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是啊,不管怎么说,做家长太重要了,做好家长太重要了,做具有更高境界的家长更是无比重要。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做更高境界的家长吧。 第一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易与人相处 刚入学,孩子还带着幼儿园时候的天真和稚气,面对学校扑面而来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有很多不适应。 苗苗刚上学那会儿,我几乎每天都要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提醒。有一次,老师忍无可忍地给我打电话说,苗苗在课堂上“活蹦乱跳”,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让我回家一定要好好教育。 放学后我问苗苗为什么,她低着头,捏着衣角,很不好意思地说:“上了一整天课,都没出去玩,我坐着实在难受,就忍不住站起来跳了两下。”面对委屈的孩子,我也没法狠心责备,但还是得跟她讲道理:“妈妈理解你,但你以后还是要记住,上课有上课的秩序,是不能随便跳的。你现在上学了,跟家里不一样,也不像在幼儿园,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守纪律,要不然就乱套了,大家都没法学习,你说是吗?” 后来,苗苗上课没再跳,她渐渐适应了,也学会了自己调节。 但后来还是发生了好几次
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第一,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 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其实人的成年阶段最具挑战性、最复杂的工作,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 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 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 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 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 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在职场里累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倾诉。 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
我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感到教育孩子真不容易。由于就一个孩子,缺乏经验。所以要明白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而封闭的系统只能走向无序。 家长的观念要开放,要学习古今中外先进家庭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要交流,要合作。 孩子对时代的发展变化甚为敏感,家庭教育如果缺乏时代性的内容,不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内容,就很难被孩子接受。 家长要有开放的心态,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越是真正有主见的人,往往越善于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个人如果身处井下,他看到的就只是头顶极其有限的天空;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另外,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家庭教育的场合不能仅限于家中,要让孩子走出去。 如果孩子能投入到社区活动中去,会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对于母亲来说,其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负担,所以母亲应时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第一招 引导孩子作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招 抉择时的诱导询问法 第三招 以一种选择为前提巧妙设问 第四招 黑母牛的奶一样是白的 第五招 拔开遇事慌乱的迷雾 第六招 船到桥头自然直吗? 第七招 亲身体验才是最深刻的 第八招 命运就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母亲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而不该守着既定的计划,这样方能得到兼筹并顾的绩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边看书,一边羡慕别人嬉戏玩乐,心中潜藏着不满的情绪,更会影响他往后的读书兴趣。 第一招 迂回的暗示技巧 第二招 制订不规则分段时间表 第三招 闹钟的妙用 第四招 建一个弹性的功课计划表 第五招 去除"随时都可以做"的松懈意识 第六招 刻意而适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务 第七招 让孩子猜题提升考试注意力 第八招 热身必不可少 第九招 用"量"来驱策前进
身为父母必须深明其理,尽量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和安慰,让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并时常以乐观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惧感,使他们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战。 第一招 陪伴孩子让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 以乐观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败 第三招 把一个月说成三十天 第四招 多关注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招 呼吸能调节孩子情绪 第六招 刻意在孩子面前说错话 第七招 吉祥物稳定心情 第八招 排解积虑消除紧张一吐为快
现在“熊孩子”俨然成为了江湖一害,网上各种招式号称能对“熊孩子”产生“会心一击”,居然还看到要“以熊治熊”的,简直无语,新任的爸爸妈妈想必也是为自己的宝宝操碎了心吧,怎样才能避免宝宝变“熊”呢?关键在于让宝宝学会自律! 自律是什么? 学龄前高质量的照顾和教育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发展孩子日后认知能力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孩子进入学校之后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其中包括能够专注于完成任务并且坚持下来(例如坚持认真听讲),以及学会控制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情绪。科学家们将这些能力打包成一个概念:自律。有较高自律性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并融入校园群体。 关键阶段 研究表明,五岁之前是发展孩子自律性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深受他们所处的人际关系以及围绕他们并和他们不断建立重要关系的成人的影响。因此家庭环境及家庭之外的育儿环
“育儿真理”一: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三岁的索索用完了东西总是不愿意收拾。这天,索索不仅不听妈妈的话去收拾玩具,还故意把小汽车往地上摔。妈妈生气地批评索索,爸爸却出来充当和事佬。妈妈正在气头上,又和爸爸吵起来。 隔天,索索看中了商场里卖的美丽芭比娃娃。妈妈觉得太贵,拒绝了索索的要求。过了几天,索索趁和爸爸去商场的机会,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顺利地得到了心爱的洋娃娃。索索已经多次在爸爸那里“阴谋得逞”, 索索认为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在妈妈那里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爸爸。 点评:家教要求一致连贯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辈宽容父母严格,爸爸性急妈妈心软或者爸爸豁达妈妈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于是就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更有甚者妈妈重罚过后,爸爸悄悄带孩子去饭店美食以示慰劳。 长此以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