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朋友圈里一直都很不平静。先是江歌遇害案,广受热议,还未得出法律事实结果。后又出了携程亲子园事件,震慑着每位家长的心。这两天,红黄蓝幼儿园又因为虐童被全民热搜。而之前的北大女生章莹颖失踪案到现在也没出调查结果。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心惊胆战。毕竟,这么多可爱的孩子,这么多成长后如此优秀漂亮的女孩,本是怀着对校园、社会美好向上的心,追逐梦想,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但无论是离家近,还是离家远,最终都遭遇了如此可怕的经历。 在为这些孩子,这些女孩,深感痛惜的同时,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一位女孩的妈妈。看到别的孩子的不幸遭遇,除了扼腕叹息、震惊、心痛,我深感有必要为我的女儿写下这些文字,以示警戒。虽说她现在还小,但是我希望将来她看到后能有所启发。 1学会辨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在这个世上,除了爸爸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的家长都更重视培优教育。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有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也有家长指望孩子考上重点。 然而,盲目地培优真的就能把孩子养成可造之材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未来20年,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这4项能力,孩子将一样会被社会淘汰! 1创新能力 相比于孩子是否听话、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创新思维。 这是因为,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完善。未来20年,人工智能也将飞速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 民族之林”。毋庸置疑,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
上周六,我去朋友孙勇家做客。 孙勇的儿子今年刚满8岁,但是脾气非常大,不仅没有礼貌,而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吃饭的时候,只要他想吃那样就直接把盘子端到跟前,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 为了缓解尴尬,我笑着说:“这孩子真能吃,这样就不怕食物浪费了。” 我刚说完,孙勇的妻子说:“也不是哦,他有时候特挑食,真不知道怎么办?” 言谈中,我得知,夫妻两个对孩子特别溺爱,经常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只要孩子喜欢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 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 后来,他儿子在外面和同学打架,把人家孩子的脑袋给打破了,当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时,孙勇的妻子不仅不道歉还埋怨人家孩子调皮。 因为家长的纵容,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我。 在父母的庇护下变得目中无人,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
最近两天,愤怒的情绪淹没了所有已为人父母或并非为人父母的善良的人们,不管最后的真相如何,作为父母,恐慌、恐惧都是在所难免。本来以为那种极小概率的事件也是百年一遇,谁知道竟是频繁爆出,而且超出我们的想像。 昨晚,一位知名心灵成长导师爆出了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幼年时遭遇的一次性侵。这篇文留言很多,而且有很多类似经历的女性,坦承了压抑她们多年的痛苦经历。和这位老师一样,她们的家人至今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这里,不想去讨论那些披着人皮的狼,而是想问一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身边的亲人却多年都毫无察觉? 她说:我为什么回家没有告诉妈妈?因为我和妈妈虽然亲密,但是她从来不关心我内心的事。只看我吃了没,穿的够不够。我内心和她是疏远隔离的。我害怕她的激烈情绪,她自己每天沉浸在忙碌的生活、自怜自哀的痛苦和爸爸的斗争当中,我担心她会因为这件事情责罚我。 很多
琳琅满目的玩具,哪一款才是真正适合0-1岁的宝宝玩耍呢?虽然孩子没有选择,给什么玩什么。但是一件好的玩具,不但可以启发宝宝的智力,训练其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功能,同时还能激发宝宝的创造力。购买宝宝玩具主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状况来挑选,有针对的选购才是王道。儿童玩具的选择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不同的月龄要玩不一样的玩具,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那么,0-1岁不同时期的玩具,应该怎么选购呢? 如何给宝宝挑选玩具? 亲自挑选宝宝玩具 建议1岁以内宝宝的爸妈到商场或实体店亲自挑选玩具。相比网络购物和电话购物等,亲自挑选意味着可以仔细检查玩具是否带有小配件,是否足够耐用结实等等。 适合宝宝月龄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绝对不要选择那些给3岁以上宝宝玩的玩具,因为如果选择了不适合宝宝年龄段的玩具,很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怎么教育儿童?这简直是普天下所有家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今世人最头疼的问题。下面和小编看看来自一位父亲的18个建议吧! 1、别害怕电脑,沉迷于电视的人远多于电脑,请让孩子远离电视,珍爱生命。 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 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 4、让他坚持一样大家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 5、最迟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 6、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也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活得要真实 7、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 8、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记着,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
与传统观点相反,并不是每个妈妈或爸爸第一眼就会爱上自己的宝宝。 你不必为此感到内疚。随着你给宝宝洗澡、换尿布、拥抱,以及与他相处时间的不断增加,你很快会发现父子间的感情在快速发展。 与你期望的不同 大多数爸爸会说 “宝宝是奇迹”,这完全没有讽刺的意味。他们愿意为孩子去死。我们其实非常爱自己的女儿或儿子。然而在宝宝一出生时,对许多爸爸来说,“一见钟情”的想法几乎是虚构的,根本没有什么现实生活的基础。 大多数爸爸(以及很多妈妈)承认,当他们第一眼看见自己的新宝宝时,并没有立即爱上他。 这需要一段时间,事实上,新爸爸妈妈爱上宝宝平均需要一两个月,或许更长。 想一想新生宝宝们经历了些什么?难怪他们在一出生时无法赢得选美比赛:锥形脑袋、红皱的皮肤、胂胀的脸以及肥大的生殖器都是不可避免的。 若干
俗语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原来并非妄说。手指所对应的脑部区域在大脑中所占的地位十分众不同,那么,该怎么发展宝宝精细运动技能呢?……人体的不同部位在大脑皮质层中均占有一个相应的运动区,该区域的大小不以身体部位的大小而定,而是与该部位功能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四肢受坐镇的“最高级别长官”大脑皮质内的运动神经领导,手做的任何一个动作自然都由这个“最高长官”直接下达。与其他肢体相比,手和五指的地位是极为尊贵的,因为那位大脑皮层大长官分派给它的领地相当广阔,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就比如那根大拇指,别看它身形短小,可它在大脑皮质层所占的“领土”几乎比大腿多10倍! 不过,也别太惊讶,这并不是大脑皮质层偏心眼儿。它的分配原则是能者多得,运动越精细,分配给它们的相应脑区就越大。手指的活动量最多,动作最细密,所获得的脑区当然就最多。因
你们都只是爱孩子,可我还想要惯孩子! 大周末的早上,打开手机,忽然看到我的朋友Vivian,给我一连发了五条长长的微信,一条比一条追得紧。 原来是她儿子的幼儿园规定每周二和周四是校服日,小朋友需要穿校服去学校,但她儿子特别不愿意穿其中一套,勉强可以接受另一套。朋友A觉得只要是校服就OK,而姥姥觉得学校都规定好了哪一天穿哪一套,既然是规定就得遵守,今天就必须穿他不喜欢的一套! 言下之意:“可不能这么惯着他,从小挑三拣四,不遵守规定,长大还得了?!” Vivian说,儿子从小特别有主见,特别是对自己的衣服穿搭这件事。喜欢的,穿!不喜欢的,无论如何都不肯穿。 一岁半时去影楼照相,不愿意穿影楼的鞋子,家里人工作人员轮番上阵,施尽法术,最后硬是光脚照完;早教班毕业,毕业仪式上孩子们穿上了萌萌的学士服照相,朋友的儿子呢,黑的!不喜欢!不
有一些家长朋友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学校过的开心,也不太清楚他在幼儿园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这4个反常表现会说明问题! 对3、4岁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又加上如果初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人时,往往会比较焦虑。对父母来说,你无法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是最糟糕的事情。 那么,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如果出现以下反常现象,那么就得开始提高警惕了。回到家就活泼开朗,一提幼儿园的事情就一声不吭; 周末心情很好,脾气温顺。从幼儿园回来就乱发脾气,甚至还动手人; 拒绝谈论幼儿园任何的事情; 从幼儿园回到家后,暴饮暴食,啥都想吃,总是说饿...... 出现以上现象,是幼儿心理产生变化,爸爸妈妈不可一笑而过,需要多花时间陪他们度过这段时间。 01父母的耐心倾听 ——鼓
近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很多宝妈都担心自己的孩子遭遇这样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什么细节可以透露孩子在幼儿园遭遇虐待? 平日相对安静的妈妈群,近期特别活跃,微信消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大家都在讨论,痛斥关于幼儿园老师虐童的事件。每当有虐童事件曝光,都会引起很多家长的担忧,毕竟一想到自己百般呵护的孩子会遭到那样残忍的折磨和荼毒就胆战心惊。上幼儿园的初衷是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把他置于“人间地狱”。 孩子们上幼儿园的年龄范围大概在3-5岁,也有家长让3岁以下的孩子上学。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时候连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好,说话也不连贯,更别提将自己的可怕遭遇告诉父母了。那么当孩子离开我们的视线时,怎么才能知道孩子是否被欺凌?从这6个细节上就可以发现端倪。 1. 身体上有伤痕 这种是最直观的,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时,穿脱衣服时都能立即
很多人生孩子都是为了自己有个寄托,将来老了可以有个人照顾自己,但是你知道吗?有这3种特征的孩子长大不孝顺!看看你中了几个! 养孩子为了什么,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希望老有所依,当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女们可以常回家看看,让年迈孤独的心有个依靠,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那么孤单凄苦,当然这前提是养的孩子孝顺,如果养出的孩子是个白眼狼,那晚年生活可能只剩苦了。 但是孩子将来孝不孝顺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孩子是以下几种,你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不孝顺,家长要注意了。 1、爱慕虚荣的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和别人比较,别人有了新玩具,他也要,别人有了新衣服,他也要。如果家长说家里没钱,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孩子面对其他小伙伴优越的家庭条件,人家要什么父母都能满足。而自己父母却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就会埋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他想要的生
最近携程虐童事件沸沸扬扬,关于虐童事情确实不可原谅,家长都舍不得碰的宝宝,居然就那样被幼儿园的老师虐待,这确实让父母们怒火难消,心痛不已。 当然宝宝被别人打做父母的肯定心痛,但是如果宝宝无理打人,有的时候肯定也让父母们很是头痛啊。 闺蜜打电话跟我吐槽,她说儿子已经四岁多了,上了幼儿园了,还是娇贵的不得了,动不动就会说出一些奇葩的理由不去上学了,而且她婆婆也就同意了,有的时候她气不过把儿子教训一顿,婆婆就各种哭闹,而且她儿子还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就是喜欢动手打人,打自己家人也就算了,上幼儿园老是喜欢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人家的家长已经找上门好多次了,真是头大啊,她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宝宝为什么喜欢打人,其实宝宝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该及时的帮助宝宝宣泄情绪,才能更好的帮助宝宝改掉这个坏习惯,妈妈才能不头疼: 一、认可宝宝的情绪
很多家庭都在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该如何教出一个好孩子呢?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影响和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那么一个家庭是好是坏,看看这8张图就知道了! 好家庭:积极的对话,有效的沟通。好的家庭,父母善于与孩子沟通,时常注意孩子的状态,遇到问题也不会只是批评责骂,会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的家庭氛围,所有人都会很舒服,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坏家庭:消极的对话,沟通不顺畅。坏的家庭,时常是缺乏沟通、负能量爆棚的。三句话不到就出语言暴力,甚至拒绝沟通,不听孩子的解释与想法、粗暴的打骂。 好家庭:感到安全和舒适。好的家庭让人感到自在温暖,无论在哪里,只要想到家,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斗志。 坏家庭:
很多孩子在几岁的时候根本就不听父母管教,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为什么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你思考过吗? 白眼狼,古来有之。 农夫与蛇,农夫不幸,蛇可恨;东坡先生与狼,东坡不幸,狼可恨;父母与儿女,儿女不行,父母可恨。(针对5-7岁孩童) 不否认,最少有10%的孩子确实是乖张暴戾的让父母束手无策,但,不好意思,也起码有90%的孩子乖张暴戾,养成白眼狼和父母有着紧密关联。 尤其是越小的孩子,其成为白眼狼的缘由父母越脱不了干系,说什么苦口婆心,钱财娇惯,都不是对待孩子应有的方式。 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吗? 各位家长不妨问一问自己,那些大是大非,你的王子你的公主,可是真的明白?面对打架、面对骂人、面对调皮,你的孩子心里有多大的尺度?
阶级固化论在教育界的呼声颇高,人们默认高知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更容易成功,殊不知学霸父母也有遭遇学渣娃的无奈。 我们先来看看网友的吐槽: 学习这事到底能有多难?以前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体会到,但这次终于在孩子身上体会到了,真的很难…… 父母北大双硕士,孩子却全班倒数第一、第二,估计父母都要开始怀疑是不是在医院的时候抱错了…… 在双博士父母的教育下,孩子还是成功地跻身倒数前5名,难道正正真的会得负?教育这事父母努力没用,孩子不给力还不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能教好天下大多数的孩子,但是唯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难道“医者不能自医”这种逻辑在老师身上也适用? 龙凤成“翔”为哪般? 当学霸父母遭遇了学渣娃,父母表示自己受到了一万点不止的伤害,可是作为学渣的娃表示也很受伤。
我的孩子玩什么都要缠着我啊,怎么办?怎么可以让孩子一个人自己玩呢?这是不是每个父母的心声呢?那么,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的“黏人”呢? 虽然我一直和大家分享如何和孩子高质量互动,如何在玩中锻炼孩子的认知,但是,我也和大家分享过,养育孩子切忌“过满”,一定需要留白。 在和孩子的互动中的“留白”,可以让孩子发挥更大的主动能动性,这对于孩子发掘内在动力是很有帮助的。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戳->现在的孩子为啥缺少内在驱动力?教授的答案令人深思,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怎么让孩子自己玩。 真的是缺少“安全感”吗? 一提到让孩子自己玩,很多父母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把孩子往游戏垫上一放,拿出一些玩具,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这些是玩具,你自己在这里玩一会,妈妈去做饭”。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孩子开始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离开。父母又继续商量,孩子越发不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失序、失范 目前家庭教育的专业研究基础不牢,专业精良的家庭教育机构有待成长,很多人和想法涌入家庭教育领域,良莠并存。 在众多的思潮和文化现象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失序、失范情况,在不易觉察的情况下深刻影响家庭教育、家庭面貌和社会风气,教育工作者应当加以正确判断。 过度尊重儿童,削弱有效管教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存在着对尊重孩子理念的误读、误用现象。 笔者日前在北京的一所初中与德育主任交流,作为科任老师和初二孩子家长的她,困惑于一些家长一味维护孩子,犯了错误不让批评,打了别人也袒护不让老师管,且振振有辞地说这是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 这种误读、误用与一些理念不无关系。关于儿童天性的一种看法是:儿童天性善良,只要晓之以理、足够耐心且方法对路,孩子就能够明白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如
中国式父母习惯于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琐事,生怕孩子这里不会那里做不好,结果孩子却被一步一步地养成了白眼狼。因为他们忘记了从孩子降生的那颗起,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这个家庭的一名正式成员,他们有权参与这个家的活动,有权去学习获得与给予,而不是成为你爱的名义下的附属品你。你的爱太浓密,会让孩子错过学习感恩。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
我的孩子受伤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 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对她的痛苦视而不见? 大概是生活吧,我实在太忙 回到家还要做饭、洗衣, 跟老人家汇报这糟糕的一天 跟她爸吐槽吐槽老板、工资以及年久失修的马桶 催促她快快吃饭、快快完成作业 时间到了不要再看动画片了 快点洗脸刷牙上床睡觉 别总是哭哭啼啼的, 抱着妈妈你什么都不用担心 我们来讲故事睡觉觉 但是每次故事还没讲完我就先睡了过去 她再也不相信我会给她讲故事 也不相信爸爸能在夜里保护她不被坏女巫抓走 我的孩子受伤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 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对她的痛苦视而不见? 大概是贫穷吧,我实在是“穷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