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经常吼孩子呢?一般对孩子大吼,你会因为哪些原因呢?事实上,很多时候家长们大吼并不是因为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往往是小事。 真的是好修养架不住孩子熊啊,小家伙总是花样翻新的挑战你的底线,最终让你耐心耗尽,自控力崩溃,终于祭出终极大招——狮吼功。 看着小朋友被吓得哭哭啼啼的样子,回头心里也会很内疚,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呢? 但是,但是 下一次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洪荒之力~ 为什么吼叫这么难改呢? 除了当父母的自己很多时候无法控制情绪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吼叫很多时候的确好用啊!这应该是最容易也最简单的让孩子听话的方法了。 只要吼一个地动山摇,没见过世面的熊孩子马上就被镇住了。 因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的最基础需求啊!当孩子感到恐惧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其他的
很多家长们都很头疼,自己家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很调皮,不靠吼完全镇不住他,今天小编就告诉你,不打不骂不吼, 教你搞定说不听的熊孩子! 记得在一本书里,我读到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和爸爸吵着要吃冰激凌,爸爸说,快吃饭了,你不可以吃冰激凌,吃甜食会让你不想吃饭,不想吃饭就会长不高叨叨叨,说了一堆。 孩子想了想,拖了个椅子放在冰箱前面,准备登上去自己拿冰激凌。 “下来!”爸爸说,“我说过了不许吃!” 孩子看了看爸爸,然后无动于衷的把冰激凌拿了出来,并爬下椅子。 “赶紧给我放回去,”爸爸表情很凶,“你怎么不听话?!” 孩子把冰激凌放在了桌子上,并且打开盖子。 “你如果敢吃有你好看!”爸爸开始吼。 孩子镇静的挖了一大口放进嘴里、 “再敢吃一口你就等着挨揍吧!”
很多父母对调皮的孩子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他们变得听话,其实只要父母要用对了神奇的魔法,小恶魔也能秒变小天使! 今天,全家四口人出去一起购物,在停车场很多车找不到车位,最后一堆车卡在路口,进退不得,榨汁机先生就犯了路怒症,飙了好几句脏话。 一听见脏话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指责他当着孩子的面,一点都不注意自己言行。 榨汁机先生正在气头上,当然不肯承认错误,于是狡辩,两个人就这样吵了起来。 就这么一直吵到找到车位停下来,依然是怒火熊熊,不停的争辩。 毛头喊了几句别吵了,看没什么效果,突然向我张开双手说:“妈妈,你需要我抱抱吗?” 很神奇的,我刚才还吵的面红耳赤,一下就冷静了下来。 “是啊,妈妈生气了,妈妈需要抱抱” 抱住毛头小小的身体,感觉好温暖,突然莫名的很想流泪。 这样一个小小
提到“手欠”这个词,虽然从小被这个词斥责了N次,但也一直不太懂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东西就可以玩,有的东西碰了就要被骂?然后被说“手欠”,长到挺大也摸不到规律,到底怎样做算是手欠,怎样做才不是。 直到毛头开始走路,开启大冒险模式,见着什么都要用小爪子破坏一下,把他爹的眼镜弄坏,把我的电脑拍坏,甚至把车的车门锁都抠坏,更要命的是动不动就去捅电门,我终于明白了“手欠”这个词儿里包含着父母多少的咬牙切齿。 还有一个词,叫做“卖呆儿”,这个应该是我们东北的地方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走神儿,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我从小到大就被父母和各种老师抱怨我总是“卖呆儿”,记忆中小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慢,等个什么总是等很久,大人的话也听不太懂,我就开始魂飞天外,正在观察地上蚂蚁爬行的路线,或者研究前面小朋友衣服的花纹的时候,就会传来一声断喝:“橙子!别卖呆儿!”,搞的我吓了一
很多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关心,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见,这3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 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3句话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伤害真的太大了。 “再不好好吃饭,警察叔叔就要来抓你(医生就要给你打针)” 很多家长不仅喜欢用“大灰狼”“人贩子”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还喜欢用“警察”“医生”来吓唬孩子。这样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会破坏“警察”、“医生”这些职业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孩子在心中认为警察是恐怖的,而不是遇到危险能保护自己安全的;在孩子生病时,会更加抗拒去医院治疗,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会本能的排斥。而且总是这样吓唬孩子,还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的孩子”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批评孩子,是因为你自己做的不对
很多父母都很喜欢表扬孩子,但是你知道吗?表扬孩子需要很浮夸吗?采取表扬的方式需要恰当,不要给孩子做一个错误的示范! 所有家长都知道,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就批评,不能一味的宠着孩子。但说到表扬,这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可不是说“你真棒”可以敷衍了事的,也不能满世界追着孩子喊,你真是最棒的宝贝啦!孩子的世界承载不了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用力过猛,反倒会造成意料之外的状况。 一、表扬要适当 要想正确的表扬孩子,首先要做一个认真的家长。所谓认真,就是认真观察孩子的动态,找出其优点,加以放大表扬,适当程度的来表扬孩子不仅仅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还可以给他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这次做这件事受了表扬,他就会知道这是正确的事,还想再受表扬就会做类似的事,周而复始会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二、表扬不要吝啬
很多家长们因为都要去等孩子放学,但是你知道吗?等孩子放学有早到的,也有姗姗来迟的,那么这两者之间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吗? 下午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常常是车水马龙,家长们簇拥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孩子出来,心里也在琢磨着孩子今天吃饭吃的好不好啊,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午睡时候有没有蹬被子。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 曾经有一篇文章中提过: “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这个调查有没有确切的样本和数据,单凭接孩子早晚而抛开每个孩子性格问题就得出的结论,合理与否有待考证。 如果孩子是一个气质性格就很敏感内向的孩子
昨天晚上大半夜的,微信微博炸锅了,上海携程亲子中心虐童事件的家长哭诉孩子遭遇的视频,看完真没法入睡。推倒孩子,摔书包,灌芥末,喂安眠药,喷消毒水,用被子砸,这里是渣滓洞还是集中营。 本来想在这里放那些视频和图片,说真的看着孩子们受罪,又无力反抗的画面,很难受。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个新闻,自己去搜索吧,这样的新闻时常都有,你一搜能看到很多。 监管失职,法律空缺,问责滞后,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从选择学校和幼儿园开始吧。 一、年龄问题 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平均可达到的心智水平。父母切不可拔苗助长。让一岁多的孩子去过集体生活,本身就是不利孩子身心成长的事。很多国家的入园时间,是要靠评估孩子自身能力来评定的。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制度,但父母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情绪管理及表达能力。心里的想法说不出来或者说话没
江歌,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女生,因为好心收留了被前男友骚扰的闺蜜,最终保护了闺蜜,自己倒在了家门口的血泊中。留下相依为命的母亲,苦苦支撑正在为凶手得到严惩而做最后的努力。愿所有有责任的相关人都得到严惩。 善良是非常闪光的品质,但每当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心中不免感到心酸和无力,还要告诉孩子善良下去吗?要,但善良也需要懂得自我保护。以下列出12条,愿每个善良的孩子,都能笑着善良下去。 1、 我们是要做个善良的人,但是,请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接触更多的人,我们要告诉孩子,除了高矮胖瘦,人和人还有很多不同。 上周我和孩子在游乐场,隔壁座位的两个家庭为了座位的分歧,几乎要大打出手,场面一度混乱到七、八个工作人员来拉架。我后来和孩子讲,每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是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这样的方式是不好,但是就有人这
你与孩子相处时,是不是烦躁,易怒,不耐烦,甚至忧虑,着急,恐慌,担忧。 父母们很容易陷入焦虑中,会说一大堆伤害孩子的话,做一堆后悔不已的事,这种情绪会密布整个家庭,让每个成员都喘不上气。尤其会伤害到亲子关系。 哪些思维模式会带来这样的情绪呢,我们要如何做呢? 1、连环否定 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就进入了一种连环否定的思维模式。孩子这次成绩差等于以后成绩会很差,等于以后考不上大学,等于没有好工作,等于会过得很糟糕,等于他就完了,等于我也完了,等于我们都很失败。 这种思维模式基于最小的,你认为的征兆,做出最糟糕的“等于”。孩子的任何一点事情,你都会无限放大到一场灾难,以至于你根本看不到孩子,你只是在处理“灾难”。 你处于这种焦虑中,所说的每句话,都不是针对孩子的现在,你是针对你假想出的“灾难”,所以,你常常会说很
又曝光了一家幼儿园涉嫌给幼童打针,喂药,甚至是猥亵的事件,感到痛心和气愤,坐等真相,希望责任人被严惩。愿每个孩子都能被善待。 希望孩子敢于说不,能够跑开,事后可以告诉父母真相,我们平时要做些什么? 孩子受到霸凌,侵害一般会有以下三种心理: 第一、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不能让爸妈知道,否则他们会打骂我的。 第二、孩子会觉得这是我的错,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不能让别人知道。 第三、孩子会觉得如果我告诉了别人,他会打我,甚至会伤害我的爸爸妈妈。 我们要怎么做 一、交流心情的固定时间 和孩子建立一种仪式,在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放学路上,或者是睡前洗脚的时候,妈妈和孩子都来说说今天有哪些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不要追问今天吃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只说感受,情绪方面的话题,也不要打断孩子,
踏进肯德基去吃早餐,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正蹲在地上哭,一个穿运动服的男人站在离男孩两米的地方,正狠狠的把包甩到座位上,然后转身,插起腰,冷冷的盯着小男孩。 小男孩拖着嗓子有一下没一下的哭。凭着做妈妈的经验,我知道这孩子正在观察大人脸色,这时候的哭泣已经不是伤心了,是想用自己的哭来达到自己的小目的。 男人应该是男孩的爸爸。他这个时候开口了:“哭,哭,就知道哭!人家都说了十点前没有那个套餐,你哭有什么用?总是这个样子,再不听话,把你送回老家去!” 小男孩听了,瘪着嘴,哭声更大了。餐厅里吃早餐的人不少,纷纷侧目。 小男孩不仅没有停止哭泣的意思,还变本加厉,口齿不清的喊着:“就要那个,就要那个。” 男人大约是觉得丢脸,但是却没办法让孩子立刻噤声。他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闭嘴!吵死了,你怎么那么不听话,早知道不带你出来了……”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当一个人看到夕阳余晖的时候,读书人的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没读书人的脑海里是:“哇噻,好多鸟,好多鸟,哇噻,这些鸟好肥,真是太好看了!” 这大概是最直接的区别。 最近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里面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再想,如果我在当年能看到这句话该有多好。 那年我突如其来的被人冤枉,被身边的人排挤,没有人愿意听我解释,即便是曾经最好的朋友。那个时候的我就像是一颗生长在荒漠的小草,孤零零的,被整个世界所遗弃。心里只有愤怒、委屈。直到现在,朋友若无其事的和我接触,我都心存隔阂,心里没办法释然。 倘若当年能看到这句话,我一定让自己冷静,不去辩解,不去怨恨,而是拯救自己。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
孩子吃饭慢,被老师批评了。孩子上课到处乱跑,被老师批评了。孩子午睡讲悄悄话,被老师批评了……为什么孩子总被批评了?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看到孩子一脸的不高兴,家长除了心疼之余有点难过,也不忘了找老师问个究竟,甚至不理解老师,认为老师很凶,对孩子不好,向园长投诉…… 1、恰当批评孩子,只因老师爱孩子 我只想说,幼师很冤枉,要知道她们这是在爱孩子。 她们因为爱孩子,当看到孩子犯错时会批评,希望孩子会变得更好,没想到会遭到你的投诉,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试问,如果是你,看到孩子犯了错,你是批评孩子,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还是不闻不问?答案显而易见。 2、恰当批评孩子,才是负责任的老师 看看墨子和耕柱子的小故事: 在《墨子怒耕柱子》中讲到,墨子对他的门上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包括生活习惯、待人习惯、学习习惯等。 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长一定要帮助他养成这6种习惯!看看你家孩子具备了几种?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从小事开始,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遇到事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
一味指责孩子,不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容易造成孩子抵触情绪,遇到问题,家长先不要去关注结果,多分析下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身为家长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变成熊孩子,所以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的最佳时机。在此想提醒各位家长,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先问这8个问题。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不要习惯性的先给问题定性,更不要上来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孩子心里受到的冲击是主观的感受,没有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科学研
该如何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这篇文章有个可以给家长很多的启示。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1、走出家门长见识。让孩子走出家门,参加校外活动,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结识不同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的人,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见识,将对智力与交际能力的早期开发带来受益终生的影响。 2、不做“井底乌龟”。千万不要做井底乌龟,也不要做缩头乌龟,只有伸出头来,好好看清世界,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是什么样的,才知道自己有何不足。 3、寒暑假期怎么度过 寒暑假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得到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额外收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无论哪种类型的寒暑期活动,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环境和交往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视野,学到平时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在寒暑假,孩子如果只是呆在家里,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电脑游戏、看电视上,实在是辜负了
撒谎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在生活中,有些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挨打。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会给孩子讲道理,但是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要动手打孩子。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 过分的打骂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打孩子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样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家教高手。父母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家长们不妨像
我的宝宝1岁7个月,人高马大,连2岁的小哥哥都不怕,见到喜欢的玩具就去抢,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是教育他还是顺其自然,等他大了就懂礼貌了? 1岁的小孩是不会故意去伤害别人的,他这种所谓的攻击,比如抢别人的玩具,其实就是为了获得玩具。他不会平白无故地过去打人,他如果真的去打人的话,可能只是想跟这个小孩善意地交往。 在这个年龄,丝毫涉及不到道德的问题,也基本涉及不到社会规则问题。但是,像这样的小孩如果做得过分,别的孩子家长会不太喜欢他,因为他抢了自己孩子的玩具,他打了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无意当中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他没有那么敏感,这种孩子是低唤醒型的神经特征,他只有做一个比较激烈的动作,比如抢别人的玩具,才能够兴奋起来。而其他的孩子,可能只要一看见陌生的环境,就兴奋起来了,这是孩子的天性。 当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
一说到隔代教养,相信有不少爸妈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孩子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儿,爷爷说:“赶紧回家,外面不安全!” 天气刚转凉,奶奶说:“快多穿点衣服,否则要冻出感冒来了!” 孩子写字用左手,外公说:“被老师看到要打手的哦,赶快改过来!” 吃晚饭时,孩子边玩边看电视,外婆端着碗一口一口喂…… 确实,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娇惯、缺乏独立性等各种问题。 然而,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父母为主三代同堂”,对孩子成长最为有利! 研究发现: 中国三代同堂成主流 这项“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调查了北京、苏州、广州、哈尔滨、成都、郑州6大城市3601个家庭,结果显示: ①老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