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妈妈一边逗着怀中的婴儿,一边喃喃自语地说道:“宝宝乖,宝宝听话,宝宝长大爱妈妈……”。小时候自己看到这样的场面时,总觉得年轻的妈妈何些“痴”,认为她再幸福也犯不着这样,婴儿那么小,谁能听懂她的话,这无异于对牛弹琴了。但当自己学医工作后,才懂得这种方式不但是母子亲情的交流,而且是儿童学话的起步。 医学科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若出现障碍,不但阻碍与别人的沟通,并严重地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功能,它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独特、精巧并具有社会特点的沟通方式。语言也是个人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力直接相关。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均是儿童智慧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而儿童语言的发展又与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对他人言语的倾听和模仿,逐步学习获得的
据媒体报道,6月15日晚,包头市一个16岁退学在家的少女张娟(化名)为了带两个男孩回家睡觉,嫌她77岁的奶奶碍事,先是打了奶奶两个耳光,然后用左手掐奶奶的脖子,右手把棉被捂在奶奶的头上。连掐带捂,长达十几分钟,导致老人窒息而死…… 张娟杀害抚养其长大的奶奶的行为,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而她明知奶奶死了却并不悲伤,仍若无其事,当一位警官给她带上手铐时,她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呀?”奶奶惨死在自己手上,她一点也不感到愧疚和难过,对亲情的冷漠,对生命的漠视可见一斑。 中国可以说是个讲仁爱、懂感恩的国度。老祖宗们经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然而现在,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知道感恩的人不太多了,尤其是孩子! 究其原因,我想问问我们孩子的家长,您尽职了吗?我们的家
宝宝在成长时,总是会避免的不了的犯下一些错误。很多家长会打骂宝宝。那么问题来了,不能打宝宝的情况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这一代人里,没挨过打的估计是少数,因为我们父辈一代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现在社会文明进步了,人手一本《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揍孩子的现象依旧存在。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为人父母后才知道孩子多气人,我们并非圣人,难免有失控的时候。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2个年龄的孩子可不能打,越打家长以后麻烦越多,到时候别说孝顺了,不拖累父母就不错了。 两岁以前:孩子身体较弱,容易打出“毛病”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条新闻,说孩子总是半夜哭,一岁了还闹不停,有次孩子爸爸急眼了,照着脑门抽了一巴掌,结果这一巴掌就把孩子送进了医院,记者报道时还没从抢救室里出来。 看到当爸的蹲在医院门口哭成那样,我也心酸的不忍责怪,说白了
原标题:养儿子穷养富养是其次,关键是培养他们这几方面的能力,很实用 文|好孕姐 因为一贯思维的影响,不少家长在养育儿子的时候都会想着男孩子要“穷养”,从小就要让他们多吃一些苦,这样他们长大了才能够承受得住大风大雨。却不知,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对儿子的真实影响却不见得就是正面的。 说白了,养儿子穷养富养都是其次,真正对儿子好的家长懂得,要从小培养儿子这几方面的能力,更实用,对儿子的成长帮助也会更大。 某一领域过硬的真本领 养儿子,对家长来说,一定要知道的一点就是,要从小培养儿子的“真本领”,不能只是动动嘴皮子,而是要真实行动起来。找到儿子擅长的领域,培养儿子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样做了之后,你会发现,儿子有真实的本领,不管什么时候,如果需要他们都能拿得出手,在很多场合完全也可以凭借这“一技之长”展示自己
乐乐每次在家讲故事都只讲给自己听,只要妈妈一凑近,他的故事便会戛然而止,而且羞得满脸通红,连忙央求妈妈走开……每回老师上课提问,猫猫都默不作声,当老师的目光扫到她时,她立刻低下头去,再也不敢抬起来……害羞的宝宝还真不少呢!细究每个害羞的宝宝,原因还不一样呢,当然,改变他们的对策也要有所不同哦。 第1类害羞宝宝 成因:缺少社会交往 对策一:提供交往机会 对于这类宝宝,首先家长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多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让他为客人送茶水、糖果、搬椅子、鼓励孩子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什么东西,并向营业员道谢,告别等;督促孩子参加班里的一些讨论或活动;向邻居借东西时可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去说、去做;过生日或有事找亲戚
以前的我,上网可以用“网路狂奔”来形容,说不出对哪方面有特别的钟爱,经常是在各大网站这里转转,那里看看,蜻蜓点水般忙得一蹋糊涂,久而久之,对网络的厌倦感油然而生。对于学设计做网页,我更未涉足,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去年儿子诞生后,我上网就有些针对性了,但也只限于查找育儿资料,为儿子的健康生长找点参考和依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原来在网上可以可以给孩子做主页啊,也就是在网上给孩子安一个“家”。看到别人的“宝宝小家”里有宝贝靓照,还有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生活趣事,我顿生羡慕之情,要是我的儿子拥有这样一个网页,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家笑笑,那该有多好啊。 心动不如行动,我马上找到提供宝宝主页服务的网站,经过一番登记、注册之后,我也申请了一个宝贝主页空间。其实我什么都不会,只看到制作页面里有一个“上传照片”的功能,就找了电脑里的几张照片来上传。当上传第一
平复情绪先于处理事情 如果你看到孩子某种行为后很生气,或者孩子也在闹情绪,那么,先暂停一下,不急于处理事情。因为,在负面情绪的包裹下,任何人都很难听进他人的建议。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在“坏情绪”的带动下,对孩子讲一通道理,结果,可能是孩子歇斯底里的对抗。请记住,在谈论发生的事情之前,确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静。 肢体抚慰不可少 当孩子情绪爆破时,请给他爱的抚慰,比如:拍拍他,抱抱他,牵着他的手,亲亲他……当婴幼儿感到脆弱或需要保护时,就会去寻找抚养者的回应的一种情感联结。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装作视而不见、走开、故意不和孩子讲话等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积极地倾听和交流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会有情绪,他们以哭闹的形式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并不是在故意为难父母。当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倾听和交流,
当众训斥、打骂孩子 当众训斥、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很抬不起头,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父母要教训自家孩子,回到家里想怎么教训都行。但是在大街上,或者亲戚朋友面前,尽管孩子做错了事情,严肃教育几句都行了。千万不要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打骂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很丢人。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害怕与人交往。 在孩子面前哭穷 人生而平等,不论贫富贵贱。贫穷或富裕是出生前就已经确定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输我们家很穷很穷的观念,更不要说我们家穷就该低人一等。这样会让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 家庭和谐,会让孩子如沐春风,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向上。而家庭矛盾频发,只会让孩子心惊胆战。如果父母大人之间有什
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的事项: 一知:小学教育的特点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学,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个人转向集体,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
编者:现在的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过程可以重复,而结果大家都希望只看到一个,那就是成功。所以,很多家长担忧、焦虑甚至手足无措,生怕教不好孩子,不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家长提供一点帮助。“教子有方”栏目为此设立。把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解、担忧和焦虑告诉我们,我们帮你请教专家。我们会选取比较典型的个例,整理成文,供你借鉴。 开学快一个月了,孩子们即将迎来秋假,当孩子们了无心事地盼着假期的到来时,家长们却又开始担忧起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孩子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不安: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总是分心,坐不住;儿子回家以后怎么都不肯写作业;女儿的情绪变化无常……近日,每日商报“教子有方”热线接到了许多家长的来电,希望请专家帮忙分析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该怎么解决。我们把家长们的
八岁的天津小女孩刘真然从上学开始到现在小学三年级从未参加过任何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让女儿放假回家玩耍。他在女儿上学前为女儿选择学校也非常另类,跑了十几所小学,反复比较后,却给女儿选择了一所民工小学,让女儿和卖菜打工的小商贩的孩子们在一间教室上课。他的朋友都说为什么把孩子送到那儿去,难道不怕孩子会学坏吗。但这位爸爸却认为在这个学校里孩子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孩子,能见多识广,他觉得这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平时假期从不让女儿上任何辅导班,反而是让孩子到自己的公司擦桌子扫地。这样一个老爸真是让人费解。 这位另类老爸叫刘书宏,他的文学作品一直在各大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他的小说获得贝塔斯曼人球华人网络文学大赛第一,他还把他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和情感写成了两本书《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和《我就是希望你快乐》。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欢,都为
引言:天下所有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天下的母亲都避免不了做一件事,那就是“唠叨”。父母用唠叨来表示爱,效果会怎样呢?不管是哪种唠叨,唠叨太多太久,孩子的耳朵真的起“茧”了——因为你给孩子吃的“药”过多了,孩子产生了“免疫力”。母亲总对孩子不放心,怕他做不好,以为唠叨可以约束孩子,提醒出差错。俗话说,“好话不说二遍。”说十次不一定比说一次有效。 “妈妈,我求你别说了!你说了好多遍啦!”女儿跺着脚,对妈妈哀求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有完没完啊,我耳朵听得起茧啦!真是烦死了!”儿子捂住耳朵,对着母亲吼。 这样的镜头相信在不少家庭中出现过。不少母亲特别喜欢对孩子唠叨。有资料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唠叨成了母
很多家庭可以做到温馨,却难以做到民主,而缺乏民主的温馨家庭某种程度上将会压抑孩子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发挥。如何创设一个民主温馨的家庭呢? 让孩了拥有一个自由安乐的环境非常重要。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孩子个体的活动空间,即使孩于没有自己的房间,也要让他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域,如一张布满孩子作品的书桌,一向贴满孩子绘画的墙,甚至从大花板上挂下来的他的画、手工作品。二是温馨的家庭气氛也很重要,它可以奠定孩子良好的适应基础,对健全个性的培养,创造力的发挥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怎么样才是良好的家庭气氛呢? 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攻击。 我们并不完全禁止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有时候父母的争 吵也会让孩子体会到感情的复杂性,学习面对父母真实的情感。有利于孩子情感的细腻、全面发展。但我们坚决反对父母争吵中的相互攻击,例如:“你真无能!”“瞧你一副黄脸婆的样子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一、 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在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进行时,我在电脑里找到了许多海轮船,在放给他们看的同时,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我乘轮船的感觉和开心的情感,谁知一幼儿也说去过海伤乘过轮船,还将他的感受将的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我就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他意识到并点头
目前很多幼儿园里都开设了英语课,这些家长是欢迎的,因为他们一般认为,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是用英语来表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到英语的地方,比如用电脑。故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不懂英语将会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由此很多家长就说“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总比不学强”。另外家长支持孩子学英语也有我们大多数大人英语没学好的因素存在,所以盼着孩子能从小培养,长大了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音”或“伦敦音”。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会讲两种语言的幼儿比仅讲一种语言的幼儿在脑子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因为他们在脑子里会生成两种语言系统,处理事情时也会很自然地用两种方式去思考。语言刺激是促进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要素。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给予两种语
孩子, 妈妈好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你给了妈妈数不清的快乐,教会了妈妈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给了妈妈人生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妈妈感谢你! 但是,妈妈现在希望我们俩也能享受不在一起的日子。 妈妈知道,你好满足我们一家三口亲亲热热的气氛,可是爸爸妈妈有时也需要适当的空间能呼吸一下别样的空气,而你有时也告诉我们,你想住校,和亲密的小伙伴一起度过游戏的时间。 妈妈理解,你独立地与老师和班里的兄弟姐妹相处,给了你妈妈所不能给你的成长养分和体验,爸爸妈妈也在这个时间里经历着自己的人生,但我们都在成长。 妈妈体会到,多了一个晚上的分别让我们彼此有更深的思念和牵挂,妈妈觉得接你回家的时间段好幸福。 妈妈庆幸,在爸爸事业顺利的阶段里,你来到我们中间,使妈妈能够全天候地陪伴你3年的幸福时光。而今,在我们的家需要妈妈撑起时,妈妈挺身而出,也让我们的家过
教育孩子,是作为父母的义务,也是一项重大而困难的任务。那么问题来了,管教的孩子的秘诀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孩子对许多家长来说都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有的家长一听到带孩子就感到害怕,因为带孩子不仅要在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压力,身体也会受到伤害。 又特别针对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常常把家里搞得像发生了世界大战一样,这样的孩子谁来带都会觉得头痛,而往往当家长在没有耐性的时候就会去打骂孩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变得听话,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 其实带孩子也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只要找对方法,自然就没有那么多苦恼了。 当他们的行为变得异常时,今天介绍的这几个育儿秘诀一定能够帮到你。 1、不能够向孩子妥协 有些孩子非常的任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纠缠,想要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作为家长,
一两岁的小宝贝常常不知自己因为做了什么“好事”而得到了亲吻,也不晓得自己做了哪些“坏事”而被骂做讨厌!帮你的宝贝简单地辨别一下“对错”,对他对你也许都有好处。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爸爸妈妈这样要求孩子:“你要做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也许这也是你常常对孩子说的话,甚至是你小的时候也会经常听到的教导。但是,这种规劝或者说是教诲对于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却意义不是很大。 一方面,在这个年龄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开心的事、做令他们觉得好奇的事、做能引起别人注意或者反应激烈的事。对错、好坏对于小家伙们来说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只是看着大人的脸色来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好玩或者有多严重。另一方面,连成年人都不能完全以“对”和“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何况这些才一两岁的小东西。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教给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吗?就
未必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至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幸福快乐。 父母们努力工作、用心培养孩子,都是为了孩子能在自身条件上不比别人差,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而很多父母在孩子的经济条件、知识教育上费尽心思,在能力所及范围内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报最贵的辅导班,却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养成问题。 要知道,一个人未来发展如何,性格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性格决定命运”虽然有些夸大,但绝对是有意义的。 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诚实、守信、善良、正直的人,作用一点也不比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聪明人来得要小,而一个糟糕的性格,往往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如果出现这两种性格,家长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可能吃大亏! 1、软弱 人,总有内向和外向,害羞与大方,敏感与开朗,弱势与强势的区别。 尽管内向害羞、敏
胆怯俗称胆儿小,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独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切不可认为没有丝毫的胆怯就是完美的个性。?? 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一时的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虽然做父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判断衡量他们。孩子声低并不一定代表胆怯自卑,声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否则,何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