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犯错怎么惩罚比较好 孩子犯错了有什么办法惩罚
    孩子犯错怎么惩罚比较好 孩子犯错了有什么办法惩罚

    让孩子参加体力劳动 通过让孩子完成一些家庭劳动,感受到犯错之后所带来的后果,才能够避免出现记吃不记打的情况。而且大多数家庭劳动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有些劳累但完成起来并不困难。如果能够借此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劳累的辛苦,可以更为体恤父母的话就更好了。 就事论事不要牵连 孩子最讨厌家长把陈年老账翻出来再算的,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教训孩子时总忘不了过去的事情,拿来反复提,这样让孩子也很反感,起不到有效的教育意义。 “量刑”要适当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一旦惩罚过重,就会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可是惩罚的太轻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所以惩罚一定要适当。 罚站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一个适合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惩罚方式。罚站的目的是为了让

  • 为特殊儿童挑玩具
    为特殊儿童挑玩具

      走进玩具专卖店,您是否会为孩子挑选哪种玩具而犯愁?除了查看玩具适合几岁以上的儿童之外,您还关注玩具的哪些功能?近日,美国的玩具商和玩具评级机构为父母们准备了一份《玩具挑选指南》,尤其为那些生来就有身体、精神缺陷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挑出了适合他们的玩具。这些玩具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度,促进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并帮助自闭症儿童与外界进行交流,堪称特殊儿童的“玩具总动员”。   特殊玩具很受欢迎   跟同龄的其他孩子一样,5岁的尼古拉斯也喜欢玩具。但他患有自闭症,对外界事物似乎不大察觉,也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以往父母从玩具店带回的玩具“造房子”需要想象力来完成,但小尼古拉斯总是把各个部分一一摆开,没什么兴趣。在《玩具挑选指南》的帮助下,父母给小尼古拉斯买了一只“跳跳蛙”,尼古拉斯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什么标准程式。按一按“跳跳蛙”

  • 宝宝受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宝宝受欺负不还手怎么办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总体而言,当孩子在学校受欺负时,家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用温和耐心地方式与他沟通。 当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变得自卑胆怯,产生厌学甚至厌世的悲观消极态度,这时,心理的创口就需要父母用更多的关心与温暖填补。 帮助孩子增强信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感受到友爱和欢乐的家庭和校园氛围。 2.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他撑起最大的保护伞。 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时,若是此刻家长不挺身而出,家长便也成了共同施暴者。因为你的置之不理就是在告诉孩子:他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可以保护他。这样的意识会给孩子心里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很多年都无法抹去。 3.与学校方积极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 家长遇到这种事情需要自身保持冷静,

  • 怎样利用动画片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怎样利用动画片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停课不停学期间,有的孩子名义上在看课堂录像,实际上在看动画片。我们家长对此怎么看?怎样利用动画片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当然是不可以,很多家长为此烦恼。按理说,小学生看动画片实属正常,但是现在高质量的动画片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不建议长时间看动画片,偶尔看下是可以的,看也要看高质量的动画片。 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看动画片,视力下降,影响学习。我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利用看动画片来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我想这应该是动画片的正确打开方式。也许你不信,看动画片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文能力和水平?扯淡吧? 绝不是。因为利用动画片来练习写作文,我已经用了很久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不妨跟大家唠唠。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实情况。学生最怕什么?写作文肯定是其中之一。学生最喜欢干什么?看动画片也肯定是其中之一。那么两者能不能调和呢?能。把学生最怕

  • 各时期育儿方案——六岁
    各时期育儿方案——六岁

    各时期育儿方案——六岁 新闻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网络转摘 阅读: 96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社区币:0 添加时间:2006-9-20 11:37:21 ■ 育儿方案:六岁儿童  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培养在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这是孩子具有良好修养和个性品质的表现。培养孩子对表演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意识潜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品质。多给孩子读想象力丰富的故事,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对孩子的奇思异想不要泼冷水。   ■ 养育要点  牛奶200~400毫升,鸡蛋一个,其他主副食酌量。不要让孩子养成吃炸、腌、熏制品的习惯。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制作时,尽量减少事物中营养的流失,如蔬菜不宜炒的过久,面食中以大饼

  •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生命认知...  事实  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中国每年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的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一个六龄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例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平时非常淘气,一直带他的奶奶不耐烦骂他两句,一天奶奶午睡时,男孩跑到厨房拎出菜刀,爬到奶奶床上,用刀背在奶奶的额头来回的切,奶奶惊醒后吓的一阵狂叫。小男孩则得意的说:“你要是再骂我,我就把你杀掉!”  人文观点  对于上述

  • 从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入手
    从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入手

      我常听一些父母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你看你这孩子长得多好,看我这孩子窝窝囊囊的,学习也不行,不爱说话,这辈子算完了。”父母说起来很随意,但对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欣赏。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   夏杨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但这种自信不是天生俱来的,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自信,是支撑他努力奋斗的根本。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和自信。一些具体的细节,我已经很难记得了,但有几条很关键的注意事项,我做到了。   第一:不要动辄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性格中负面的东西。什么“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这孩子学习不认真

  • 爸爸想要弥补对宝宝的陪伴缺失该怎么办
    爸爸想要弥补对宝宝的陪伴缺失该怎么办

    一个家庭中,很多都是爸爸在外面工作,妈妈在家带孩子。那么爸爸想要弥补对宝宝的陪伴缺失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育儿过程中,爸爸陪伴的缺失,很多妈妈有话要说: “老公工作很辛苦,经常一个多月才回来见一次孩子。” “我老公觉得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人只负责赚钱。” 爸爸工作忙,疲惫地回家,可能洗完澡玩会手机,就要倒头大睡了。但这样,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很多爸爸也想着多陪陪孩子,但是长时间的陪伴缺失,也会让爸爸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陪伴孩子的方式其实可以很简单,给你几个小建议: 把游戏做通道,跟随孩子,去“听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爸爸们无论是力量、思维方式还是高度、视野等,都比妈妈更适合陪孩子玩游戏。

  • 面对3岁孩子的“逆反期”,父母应该怎么做
    面对3岁孩子的“逆反期”,父母应该怎么做

    三岁,实在是一个令家长想起来就眼皮直跳的年龄。 三岁前的宝宝,自身运(破)动(坏)能力往往还没多强,家长们不需要太多担心,反正孩子也闹不出太大麻烦。 然而,孩子三岁后,这个情况就完全改变了,旺盛的精力,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尚未成熟的头脑……种种这些,组合成了一个令家长头皮发麻的“麻烦制造机”。 网友小玲分享:我家孩子昨天穿衣服,非要自己穿,把衣服穿反了,领子都卡到下巴上了,我想给她换过来她还不让,急着给她脱她就开始哭。跟她说穿反了脱下来重新穿也不行,我给她脱也不行,就反穿着呆了一上午。最后,她估计自己也感觉不舒服了,大中午吵着要洗澡把衣服脱了,我也不说破,别看人不大,自尊心可是不小呢! 我曾在一个视频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调皮到极点,吃饭不好好吃饭,拿着筷子不停敲碗和桌子,被爸爸呵斥了几次依然屡教不改,面对爸

  •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

      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    当一个一向听话的孩子突然很粗暴地殴打自己弟弟的时候;当孩子到了晚上不好好睡觉,经常哼哼叽叽,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当孩子毫无缘由地撕扯自己玩具的时候,你会对孩子怎么想呢?我们的母亲,大概十个人中会有九个这样想: “是不是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呢?”然后,就开始担心起来。说实在的,对孩子的上述行为不敏感、不担心的父母又有几个呢?   对这些为孩子担心的母亲们,我常常向她们强调、并提醒她们:“每一个孩子发育的程度都各不相同,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因此,没有对所有孩子都适用的、统一的标准。绝对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是正常,还是有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抚养起来的确要更困难一些。也就是说确实存在一

  • 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素质
    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素质

      让孩子生活得好,并不仅仅是指让他们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的将来考虑——怎样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个成功人士在性格上都有一个特点——主动进取,这种性格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具有主动进取的素质呢?看一下专家的建议:   一、选择的权利   专家们都认为,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只要孩子决定做的事情合情合理,没有危险,父母应尽量不要干预。   要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气去做某件事情,你得先表示对他有信心。   二、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但吃得好,穿得好、有高档的玩具等物质享受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作用,例如没有进取心、眼高手低等。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因此,鼓励他们,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显得格外重要。虽然父母不必总是赞同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但你必须

  • 家长们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们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你知道家长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吗?你懂其中的小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吧! 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是家长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老师再好再负责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2、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 这就是为

  • 如何树立父母的威信
    如何树立父母的威信

    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身教胜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作出榜样。

  • 学习家庭教育有什么用?怎么学?
    学习家庭教育有什么用?怎么学?

    原标题:学习家庭教育有什么用,2条超实用的育儿秘籍送给你,受用一生 “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怎么学,方向在哪里?” 这几乎是每一个家长或是从来都会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 还记得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时候,老师引用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幸福。 方向没错,可是什么是幸福,又怎么达到幸福呢? 似乎也很非常难回答。 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和学习,我找到了另一个答案,与你分享。 学习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而想要达到幸福你需要学会平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家庭出现问题并不是孩子不聪明,爸爸不努力,妈妈不管家,而

  • 理解和尊重让孩子少受伤(一)
    理解和尊重让孩子少受伤(一)

        大人习惯于用“平等”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并用“好”“坏”来区分他们的行为和感情,使儿童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而受到责怪。  由于儿童不可能知道怎样做才能博得父母的欢心,但他有很依赖父母,这样,儿童就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没有把握而喜欢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其实儿童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比想象中心里想的要严重得多,因而儿童在受到责怪后,所忍受着内疚的沉重负担是出乎大人们预料的。  因此,父母在评判孩子“对、错”前,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做到这点,需要学习一些策略: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圆脸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也不爱与其他

  • 孩子睡眠有多重要?
    孩子睡眠有多重要?

    原标题:孩子的睡眠比学习更重要,孩子睡眠不好,家长补啥都是白搭! 前不久一位妈妈和我聊到,一边是激烈的竞争,一边是焦急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有一边则是孩子的睡眠时间,这到底该看顾哪一头呢? ''很多家长陷入一个怪圈,觉得孩子睡得时间越少,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越久,就代表他们越勤奋努力,甚至还会化身攀比小能手,我家孩子经常学习到12点还不去睡,你家呢? 当然是有关系的,各位父母不要认为睡眠对于孩子来讲不重要,没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孩子的学习质量自然不会高,家长补啥都是白费力气。 睡眠不好,家长补啥都是白搭! 随着现在学习压力的大增,很多家长还会陪着孩子熬夜写作业,而且幼龄化严重。甚至晚上熬夜学习,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时就是在梦游太空,昏昏欲睡,思维迟钝。根本跟不上,陷入了恶性循环。 长期睡眠不足,会让承载记忆的基因发生变异,出

  • 学前早教的原则是什么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原则
    学前早教的原则是什么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原则

    0岁起步原则 早期教育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长的基础了。 家庭早教与托幼园所教育并重原则 这是由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的。与中小学教育不同的原则不同。 孩子从来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与父母断开了,精神上却与父母紧紧连结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千万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第一内驱力,正确的、浓厚的兴趣的形成(包括广泛兴趣和一定时期的中心兴趣),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趣尚且是“

  • 中外育儿对话:该不该跟大人一起睡
    中外育儿对话:该不该跟大人一起睡

      中国母亲:罗薇,儿子3岁  英国母亲:凯瑞,女儿1岁半  晚上哄孩子睡觉经常是件挺困难的事,该不该让孩子自己睡呢?记者采访了中英两国的家长,发现她们在做法上还是有些不同的。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一个人睡的?  罗薇:开始我把婴儿床放在自己房间,想让孩子一出生就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但后来因为担心孩子踢了被子着凉,又图喂奶方便,就还是让宝宝和我们一起睡,小床只在白天宝宝醒着的时候发挥作用。  凯瑞: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单独睡。但出于半夜起床喂奶方便,前几个月我把孩子放在自己房间的婴儿床上,直到女儿6个月的时候才让她自己睡。  记者:你让孩子自己睡时,有困难吗?  罗薇:我家孩子因为一直跟我睡,所以到现在还是不大肯自己睡,有时还会因为我离开而睡不塌实,半夜醒来

  • 如何培养宝宝的领袖气质
    如何培养宝宝的领袖气质

          近年来,有一个词在全世界普遍引起了关注,它就是“团队精神”。就像不少国内幼儿园一样,日本某所幼儿园也要对宝宝进行面试,因为选拔出来的宝宝将来是要为日本政府服务的,面试的目的是测试:宝宝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以确定这样的宝宝是否未来能够掌控领导权?        其中一道题是:要求10个参加面试的宝宝将一张桌子抬到另一个房间,站着不动的毫无疑问被作为缺乏团队精神而遭到淘汰;还有一道题是:10个参加面试的宝宝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另一组倒开水,全热的、全冷的、只倒一丁点的也被淘汰,这是缺乏服务意识。测试方法是由很多专家共同设计的,大约有三百多种,每年都不一样。        现场提

  • 孩子的谎言,有时不必拆穿
    孩子的谎言,有时不必拆穿

            当宝宝坚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给他带来礼物时,当宝宝为自己的胆小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时,当宝宝拿了别人的东西而毫无愧色地说是自己的时……先别忙着暴跳如雷,也别急着告诉他“正确答案”,因为此时,宝宝正沉浸在他忘我的世界里呢,成人请勿打扰——   美美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听她在我肚子里经常听的那些音乐,而且一听音乐就手舞足蹈。从她3个月会笑出声后,她就开始亮嗓门给我们听。在她半岁后,我发现她的这种不淑女的表现愈演愈烈,于是只要她粗嗓子发音,我就会说:“美美,妈妈不喜欢你的噪音!”但她照旧我行我素。她姥姥却在她每次高喊的时候,轻柔地夸她“唱”得真好听。美美在姥姥的鼓励下,居然能听懂姥姥的指令,只要姥姥说“美美唱歌”,她就开始咿咿呀呀,并伴有声音的大小、高低和变音,而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