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手抄报作文古诗大全科学常识安全教育
  •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翻译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翻译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翻译 秋兴八首之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繫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

  • 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翻译
    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翻译

    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翻译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

  • 野望原文及翻译注释
    野望原文及翻译注释

    野望原文及翻译注释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

  • 晚次鄂州古诗翻译
    晚次鄂州古诗翻译

    晚次鄂州古诗翻译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译文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

  • 长安春望卢纶古诗翻译
    长安春望卢纶古诗翻译

    长安春望卢纶古诗翻译 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 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 “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草色:一作“柳色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思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思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思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

  •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边塞古城。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

  • 兵车行古诗带翻译
    兵车行古诗带翻译

    兵车行古诗带翻译 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古诗翻译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古诗翻译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古诗翻译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注释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

  • 山石古诗翻译 山石古诗赏析
    山石古诗翻译 山石古诗赏析

    山石古诗翻译 山石古诗赏析 山石 唐代: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

  • 长安秋望古诗的意思翻译
    长安秋望古诗的意思翻译

    长安秋望古诗的意思翻译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翻译及注释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翻译及注释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翻译及注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注释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 使至塞上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

  • 商山早行古诗翻译全文翻
    商山早行古诗翻译全文翻

    商山早行古诗翻译全文翻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 九日蓝田崔氏庄古诗赏析
    九日蓝田崔氏庄古诗赏析

    九日蓝田崔氏庄古诗赏析 九日蓝田会饮 /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注释 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强:勉强。

  • 江南春绝句古诗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绝句古诗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绝句古诗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 终南别业古诗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古诗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古诗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

  •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

    闺怨诗王昌龄赏析及翻译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 九日齐山登高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翻译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注释 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