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儿童性格心理的发展六大指标
    儿童性格心理的发展六大指标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它人的集中体现。从幼儿心理和教育的理论看,0—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是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能和性格奠基最坚实的阶段。性格能够鲜明地显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如对社会的责任心、诚实、正直等。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始于婴幼儿期,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差异。儿童性格形成的起源是婴幼儿期的生活习惯。每个家长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育儿,使婴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婴儿正是在家庭中,由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以此构成了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成分。   1.快乐

    标签:性格心理
  • 宝宝“摔跤”家长应理智对待
    宝宝“摔跤”家长应理智对待

      镜头一   刚刚学步的可儿,一不留神就在客厅的地板上摔了一跤,哇哇哭起来。姥姥忙用扫把狠狠打了两下地板,说这地太滑,害得可儿摔跤。可儿停止了哭叫,爬起来继续学步。   点评   宝宝摔了跤,他就哭,你打打桌子,踩踩门坎,他就不哭了。这种办法,还真管用,因为他的注意被转移了。但是这么下去,对于任何事情宝宝都会认为是别人不好,逐步养成喜欢攻击别人和推卸责任的习惯。            镜头二   花园里,娇娇摔倒在草地上,妈妈立即跑上去把她扶起来,又亲又哄,不停地问:摔疼了吗?娇娇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这一哭,更把妈妈吓着了,连忙把她搂在怀里哄。一见这种光景,娇娇眼泪哗哗真流,哭得更厉害了。   点评   “摔在宝宝身上,疼在妈妈心头”。妈妈的紧张会让宝宝更加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哭,并且

  • 怎样改掉孩子爱磨蹭的习惯?
    怎样改掉孩子爱磨蹭的习惯?

               浩浩是个聪明好动的小男孩,人见人爱。可是,浩浩做事很磨蹭,浩爸浩妈为此很犯愁,也很揪心。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呢?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这些游戏玩多了,孩子可能觉得没趣,这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爱磨蹭是由于时间观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开

  • 培养不盲目听话的孩子
    培养不盲目听话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就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所以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不让人省心。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有改变这种教人“听话”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所改变。     孩子的苹果——不一定非是红色的   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

  • 如何正确培养宝宝行为习惯?
    如何正确培养宝宝行为习惯?

               在教导宝宝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时,由于考虑不全面或认识上的偏差,有些父母总会不知不觉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这些错误你是否曾经犯过呢?有的话就要小心,宝宝在幼年时形成的行为习惯有可能会伴随其终身,影响深远啊!   1.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 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

  • 孩子的5种品质怎么培养
    孩子的5种品质怎么培养

      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

  • 孩子总要玩具让我很郁闷
    孩子总要玩具让我很郁闷

      孩子总要玩具怎么办?家里的玩具已经快堆成山了,孩子还是不停的要玩具,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孩子要玩具有不同原因,可能是心理的需求,也可能是受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孩子要玩具,我们可以针对孩子对于玩具的不同需求而采取不同的做法。   * 如果孩子要玩具,是内心对随时拥有新玩具的渴求   那么我们就需要“延迟满足”他的需要。例如要孩子在满足某种条件后才能获得玩具,这样我们就能在这个游戏中控制局面,也就是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例如孩子说:“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此时,你可以说“这个玩具非常好,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们需要这个月每天完成XX任务,就能拥有了。”这句话的技巧在于父母对于这个玩具的认可,这样就不会让孩子认为你反对他拥有玩具,而是条件阻碍了玩具的获得。如果你的孩子这方面的需求特别大,你也可以每个月答应他拥有一个玩具

  • 父母在孩子面前更要注重家庭的诚信
    父母在孩子面前更要注重家庭的诚信

                                 家长   家庭诚信不是形式主义   有这么一则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着也要去,妻子哄儿子说:“你在家里好好玩,我赶集回来杀猪给你吃。”儿子一听这话,立刻不再哭闹了。到了中午,曾子见妻子赶集回来,便拿起一把杀猪刀,在磨刀石上霍霍地磨起来,妻子赶快问:“你这是干什么?”曾子回答说:“你不是说赶集回来就杀猪给儿子吃嘛。”妻子阻止道:“不过哄哄孩子罢了,何必真杀呢?”曾子认

  • 什么样的家长易培养“问题孩子”
    什么样的家长易培养“问题孩子”

                                                          把孩子当朋友相处是错误的   青少年能否正确使用网络,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网瘾孩子中有90%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陶然说,网瘾只是家庭问题的表层表现,更深刻

  • 怎样与孩子沟通相处?
    怎样与孩子沟通相处?

                                           六成家长   翻过孩子书包   调查显示,有近六成(58%)的家长承认自己曾经翻动过孩子的书包,其中经常翻孩子书包的有6人,占被访者人数的15%;回答“有时翻”的家长为8人,占20%;“偶尔翻”孩子书包的家长为9人,占23%;而“从来没有翻过孩子书包”的家长为17人,占42%。

  • 如何让孩子勇于面对错误?
    如何让孩子勇于面对错误?

      孩子小,很多事情难辨是与非,出于好奇心难免会犯错误,家长或老师,不能像成人那样要求孩子,要更多的给孩子包容与谅解,让孩子用于面对错误,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假期中刚油漆过的墙壁,刚买的桌子椅子上,就留下了各种铅笔,油画棒,画上去的斑痕。我多次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了多次:“不要在桌子上,墙上乱写乱画,谁如果再乱写,乱画,到处乱贴画,老师就让他擦干净”等等。尽管这样,斑斑点点的印子还是日渐增多。   一次教学活动课上,我给小朋友们讲《小狐狸找朋友》。突然,周照杰小朋友说:“狐狸不应该到处乱涂乱画”我灵机一动,这正是教育孩子不乱写,乱画题材吗?于是,追问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跟狐狸做朋友”   “因为狐狸在它们家门口乱写乱画,朋友们就不喜欢它了”   &ldquo

  • 变废为宝,让孩子学会珍惜
    变废为宝,让孩子学会珍惜

      在孩子们的眼中,还不懂珍惜的含义。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时间...这些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宝宝来说,是懵懵懂懂的,不妨把周围的物品变废为宝,让孩子学会珍惜,让孩子从一点一滴中,学会珍惜的含义。   在孩子们眼中,幼儿园应该是个游戏的天地、童话的王国,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收集整理各种废旧材料,使资源合理运用,用废旧材料布置的环境不仅省钱,还培养了幼儿的节约意识,而且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设计时征求采纳了幼儿意见,鼓励幼儿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造设计,特别是为中大班幼儿提供实践、创造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废旧的盒子来加工装饰,组合成一幢幢美丽的高楼,利用果冻的壳做路灯,牙膏盒、粉盒做成一辆辆汽车,旧的

  • 妈妈要正确对待宝宝的“哭”
    妈妈要正确对待宝宝的“哭”

      哭,是人的本性,孩子会哭,大人也会哭。很多时候孩子的哭声更是一种信号,比如身体哪里不舒服了,会哭,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会哭...妈妈要正确对待宝宝的哭,分析幼儿为什么哭,然后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一、幼儿因病痛而哭   例1:一贯吃饭很好的小月,一天中午吃饭时却大哭大闹,捂住嘴不肯吃。观察发现该幼儿的齿龈、舌及上颚处竟有多处溃疡。   例2:强强跟妈妈到公园玩,自己不小心摔到了,趴在地上大哭不止。   对于患病幼儿要从身心两方面给予照顾,首先稳定他们的情绪,而后与家长联系或送医院就诊。例1中的幼儿后被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溃疡愈合,进餐时不再有哭闹现象。对于例2中的幼儿,我们要先观察,若摔的较重就要及时处理,若只是在撒娇,就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而后对其行为及时给予肯定,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   二、幼儿因做错事怕被批评而哭   例1:吃晚饭

  • 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夸奖与鼓励
    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夸奖与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小天使,内向孩子也许就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小天使,面对内向的孩子,需要家长老师更多的夸奖与鼓励。多多表扬内向的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班级中,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班里的一份子!   慧萱是我班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老师跟她讲话的时候她紧张的肩膀耸起来,动作也很慢.很少有小朋友主动和她玩.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出去玩跳跳球,她能连续跳很多,是在班里跳的很好的孩子.看到她认真的样子,我组织孩子们玩看谁跳得多的比赛,平时不认真练的小朋友一会就坚持不下来了,慧萱和两个小朋友坚持到了最后.借此我抓紧时间表扬了慧萱,其他孩子们也向她投向羡慕的目光.我注意到慧萱此时的表情,淡淡的笑了(平时可不爱笑)。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小朋友说,今天慧萱跳跳跳球很厉害,第一份饭给慧萱.说完又看到她淡淡的笑了.   我请孩子们主动和慧萱一

  • 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通常孩子独自拥有玩具、食物、衣服甚至大人的爱,看到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最容易出现抢玩具的现象,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幼教专家称,分享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成为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引领幼儿从独占排斥走向分享协作   拼图游戏的结果有些让人吃惊:思维活跃、平时表现极好的佳佳一组,竟然得了最后一名。佳佳一脸委屈地说:“都怪皮皮,这都是我拼的,他一个也没有找到,我以后再也不和他一组了。”   佳佳的这个表现在幼儿中比较普遍。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争抢玩具、互相埋怨等行为。虽然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对合作的认识还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旦发现合作对象有可能让自己失败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放弃,而不是共同进步。   学前

  • 家长切莫无视孩子的权利
    家长切莫无视孩子的权利

                                               “我把心都快掏出来了,孩子就是不领情。”   “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心都操碎了,可是孩子的学习就是不见起色。”   “我都是为了他好,可他就是老跟我顶牛对着干,我说东他偏往西”……   正在此间举行的天津市

  • 常常受到父母赞扬的孩子适应能力强
    常常受到父母赞扬的孩子适应能力强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一项长期追踪调查显示,婴幼儿时期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这让笔者想起,每次点击一位同事的博客,里面记录的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篇日志、每段视频的最后,她总不忘记上一段自己对孩子的赞扬,“好棒!”   不仅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赞扬与鼓励,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都

  • 每天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
    每天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

                                           一,首先,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育人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是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适当的言传以外,更主要的还需要教育者的身教。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也会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而热爱读书,并能将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父母沟通。

  •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一些细节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一些细节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 "完美敏感期",即

  • 如何批评孩子才能不出格?
    如何批评孩子才能不出格?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