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6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6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6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通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概括出以下几点培

  • 3岁前孩子必须改掉的性格
    3岁前孩子必须改掉的性格

           性格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

  • 孩子性格偏执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执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执怎么办?     “偏执”一词源于希腊语,是指走极端的意思。偏执的人在思维和行为上明显脱离现实而又坚信不移,且说服教育和生活经验均难以改变或纠正。这样的人常常敏感多疑,或者说多疑是偏执的伴随症状。   具体表现如下:   1、敏感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为表现,误解为怀有敌意或轻蔑,或预期自己会遭受伤害和摧残。   2、存在一种先占观念,即,将周围事件解释为具有某种“阴谋”,常表现为怀疑朋友或同学的忠诚。   3、固执已见,常常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听不得不同意见,不相信反面证据。   4、记恨,不能宽容并将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5、极端地自信、自负、自尊心强;无端地自卑,常感到自己爱轻视,并且立即报以恶眼与反击。   6、主观性强,有较强的学习、工作能力,但

  • 怎么识别儿童的早期孤独症
    怎么识别儿童的早期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约3/4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该障碍患病率约为0.1%,约75%的患者存在社会适应障碍,约50%的患者需要终生的照顾和养护。它是导致人类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孤独症目前病因还不清楚,尚无法治愈,但获得早期识别和治疗的儿童当中很大一部分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在美国,三岁以前诊断出孤独症并得到恰当治疗的儿童有50%的可能性能够在适当年龄从学校毕业。早期识别可以实现早期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早期识别不是很难的,因为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孤独症的特征就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孤独症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很多细微的线索有可能被我们忽视,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我们不太容易发现。

  • 解读孩子摔倒,不扶就可以了吗?
    解读孩子摔倒,不扶就可以了吗?

                                 自立不是不理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模仿,他在蹒跚学步时,摔倒了,没人管他,他又从什么地方能学习到关心人呢?他模仿什么呢?那就是“不管”啊!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当孩子跌倒或被碰撞而哭泣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就会造就他相应的性格特点。所以,孩子摔倒了不扶是对的,但不理就不对了。而站起来一定要理,因为从头到尾都不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后果:   第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呵呵!说了叫你别跑

  • 解读慢性子宝宝的教育方式
    解读慢性子宝宝的教育方式

                                                         慢性子——龟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宝宝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性子沉稳些,行为动作反应也慢些,相对来说发育得稍微迟缓了一些。   科学研究发现,只要父母们能用正确的

  • 测测您家的宝宝是否由暴力倾向?
    测测您家的宝宝是否由暴力倾向?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1. 宝宝是否总是对你“大打出手”?   A. 是 B. 否   2. 宝宝是否经常莫名奇妙的“雷霆大怒”,并伴有长时间的哭闹?   A. 是 B. 否   3. 宝宝是否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A. 是 B. 否   4. 宝宝经常故意把你刚刚收拾好的东西搞乱,看着你忙忙碌碌的样子,他却在一旁自得其乐?   A. 是 B. 否   5. 宝宝是否经常对自己&ldquo

  • 如何让宝宝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如何让宝宝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宝宝合作能力的发展   0~1岁:合作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性能力,在宝宝降生后的第一年里并不具备。   2岁左右: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宝宝的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且得到发展。这时正好是宝宝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宝宝的思维发生了第一次重大的转折,就是开始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我

    标签:性格心理
  • 宝宝对妈妈的依恋需求
    宝宝对妈妈的依恋需求

                                                             孩子的第一个心理发展期是2岁以前,是依恋期。2岁以前,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重要,要形成一种亲密依恋,不仅孩子需要依恋你,你也要依恋孩子。这种依

  •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尊重孩子,也有不想说的秘密   当我成为爸爸这个角色后,我发现,不管跟我们家的孩子感情再怎么好,也不见得每件事他们都愿意说,虽然,我们渴望多多了解他们,但我相信对孩子绝对的尊重,是可以让他们敞开心胸,愿意分享小秘密的不二法门。   在我们家也有“三不!”政策喔!   1.不偷听电话!   2.不偷看信件!   3.不偷看日记!   有了小时候的惨痛记忆,

  • 你了解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吗?
    你了解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吗?

                            你一定希望孩子具有一个好性格,那么,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作为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上须注意什么呢?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   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   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

  • 如何巧妙应对任性宝宝?
    如何巧妙应对任性宝宝?

                                                             “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父母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他常用这种方法向父母要东西

  • 帮宝宝的巧手训练训练
    帮宝宝的巧手训练训练

    意识地训练孩子拥有一双巧手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佐娃在对婴儿的双手边进行训练,边测定记录大脑生物电流的强度时发现: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随手指运动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而加快。由此,她总结出: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的有效手段。她进而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应当重视宝宝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拥有一双巧手。   新生儿   发育特点:   手一直呈握拳状,如果把东西放在他的手掌中,他会抓住。   训练要点:   为了从出生起就开始训练手的能力,妈妈要时常抚摸宝宝的手掌,让宝宝能够抓住妈妈的手指头。   12周   发育特点:   手仍然呈握拳状,但有时会张开;如果无意识地碰到一些东西后,若能推动,宝宝会再推一次。   训练要点:   这个时期主要发展手的“抓”“捏”能力,使乱抓乱捏到准确无误地抓捏。

  • 关于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现象
    关于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现象

    关于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现象   ①觅食反射 如果用手指轻触新生儿的面颊,他会把头转向你的手指并把口张开。   ②吸吮反射 只要在新生儿的口内放点东西,如成人的小拇指,他会吸吮,并且吸吮的动作极其强烈,甚至在用指或乳头等的刺激已经移开后,吸吮动作仍会继续一段时间。   ③抓握反射 用手指或笔杆等物体按压新生儿的掌心,他人用手指紧握笔杆不和,甚至可以把他的身体悬挂起来。   ④巴宾斯基反射 用手指由新生儿脚跟部轻轻向前划足掌外侧,新生儿的表现是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因为这种反射由法国神经科医生巴宾斯基发现,故得此名。   ⑤步行反射 双手失在新生儿双臂的下面,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并让他的双脚接触坚实的表面(如桌面)时,新生儿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迈步的动作,好像迈步要走的样子。   ⑥爬行反射 当新生儿腹部朝上即俯卧时会表现出“爬行反射”。这是因

  • 孩子模仿对象要需遵守的几点
    孩子模仿对象要需遵守的几点

    孩子模仿对象要需遵守的几点   孩子的模仿对象   对象一:成人   孩子自出生后,就喜欢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了。如果他被允许去做“大人”的事情时会非常高兴,比如拿扫帚扫地。孩子不仅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也会模仿成人的语言、神态等。初学语言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模仿和重复周围人对他说的话。我们发现,如果平时和孩子说话的人大多数都是语音标准的人,那么孩子的发音就会比较好;如果周围的成人说话都不太标准的话,那么孩子的发音则会带有方言的语音语调。   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这时,他们开始模仿同性成人的行为和举止。比如,女孩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或者自己亲自照料娃娃。在性别角色的模仿过程中,孩子会学习那些同性成人的行为方式,并且认同那个人或那种角色,这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模仿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也会有模仿。孩子经常

  • 一起来关注孩子成长的6个阶段
    一起来关注孩子成长的6个阶段

    一起来关注孩子成长的6个阶段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情感与智力发育的一些阶段非常关键,不容忽视,这些重要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宝宝3岁之前。   宝宝的成长过程不是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他们在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育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法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布雷泽总结40年儿童教育的经验,通过与2.5万多对夫妇的接触,编写出3岁前儿童情感发育的图表。布雷泽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几个阶段都是令父母欣喜若狂的时刻,比如宝宝会坐、会站立、会迈步、会清楚地说出第一个字……   宝宝不断学会新的本领,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其间的经历必定迂回曲折,这是正常的成长之路。一个称职的父母,需要了解和掌握宝宝成长的重要阶段,帮助他们在智力、情感及心理方面正常发展。让我们与宝宝共同拾级而上,走过3岁之前重要的6级台阶吧!   第1级台阶分娩前夕   

  • 宝宝总是用哭声去代表心情
    宝宝总是用哭声去代表心情

    宝宝总是用哭声去代表心情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婴儿在“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所发出的哭声是不同的。声音的高低(频率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强弱(音量变化)及其变化模式、速度等都是不同的。   我们收集了婴儿“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的哭声,并根据这些哭声的特征,研发出可以自动判别婴儿哭泣理由的程序。这一程序的准确率为66%(是盲目判断的准确率的3倍),基本上可以判读婴儿哭泣时的心情。目前,我们正准备将其应用在育儿和临床领域。   为了

  • 教你几招防治宝宝打嗝
    教你几招防治宝宝打嗝

    教你几招。防治宝宝打嗝     宝宝为什么会打嗝呢?多数情况是因为宝宝的神经发育不成熟,待宝宝长大后,会自然好转,一般不留后遗症。父母们无需过于惊慌。但宝宝在打嗝,妈妈痛在心,下面有七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宝宝打嗝。   1。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及溢奶,可在喂奶后让宝宝直立靠在大人的肩上排气,且半小时内勿让其平躺,4个月大后可添加米粉或麦粉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打嗝。   2。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3. 平时喂食宝宝要在安静的状态与环境下,千万不可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的时候喂奶。   4. 喂奶姿势

  • 家长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家长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家长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朋友女儿1岁多了。他告诉我,虽然自己不喜欢读书,但每天他都会强迫自己坚持看书,目的是让年幼的女儿看到爸爸在读书,女儿也会喜欢上看书,喜欢学习。   在感叹做父母不易的同时,对朋友这方面的认识很赞同,这个举动对年幼的孩子的确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然而,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这点。   强强妈最近很烦心,强强才3岁,却经常便秘。问及强强的饮食情况,才知道强强只爱吃肉,不怎么吃青菜、水果。再深入了解发现,原来强强的挑食是有原因的,强强的父母也有同样的饮食习惯。   生活中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难道饮食习惯、言行举止会遗传吗?当然不会,但这些可以模仿和学习。父亲对儿子实行拳脚教育,儿子在幼儿园会经常跟小朋友打架;要求女儿举止端庄、礼貌待人,母亲却对邻居恶语相向。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

  • 怎么去训练婴儿的触觉和平衡感
    怎么去训练婴儿的触觉和平衡感

    怎么去训练婴儿的触觉和平衡感      读者王女士:我听说剖腹产婴儿要训练平衡感,否则孩子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我的孩子就是剖腹产的,我该怎么办呢?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任捷:一直以来都有剖腹产婴儿平衡感等感觉可能有欠缺的说法,但事实上剖腹产的孩子平衡感欠缺未必是剖腹产引起的,因此剖腹产婴幼儿的家长对此不必太过紧张。   其实无论是顺产分娩下的婴儿还是剖腹产分娩的婴儿,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儿来说,进行平衡感、触觉的训练都同样重要,对他们的发育也很有好处。家长平常抱着孩子走一走,或是给孩子做婴儿操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孩子大一些后,可以让孩子多练习爬行,别急着用学步车帮孩子学走路。等孩子再大些,可以让孩子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翻跟头,训练孩子的触觉和平衡感,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