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把自己接走。现在可好了,有了馨儿,馨儿妈妈终于可以放开了去买玩具了。馨儿的玩具在家里到处都是,不过馨儿妈妈有时候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可爱的玩具,馨儿却常常视若无睹呢?
就像馨儿妈妈这样,虽说是在给孩子买玩具,但其实却是在给自己买。从实用的角度看,馨儿妈妈也怕孩子没有玩具玩儿,老缠着自己。
但是,如果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玩具的购买,也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比如:
● 某些玩具或用品过多,但是另一些东西却缺门;
● 超过了家庭的经济能力,影响家庭整体理财;
● 冲动之下购买的玩具不适合孩子,造成浪费;
● 过多玩具造成保存整理上的麻烦,让孩子养成到处乱放玩具的习惯。
要简化玩具带来的麻烦,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 对孩子实行计划经济,对玩具的花费设定固定的额度或比例;
● 为孩子建立长期理财计划,比如购买保险或者设立账户,从而理性地为孩子花钱;
● 定期清理无用过时的儿童玩具用品;
● 帮助孩子对玩具进行归类摆放,这样不仅整洁,也培养孩子的类别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 注意同类玩具不必购买过多,优先购买不同类别的玩具。
早期教育要还是不要 原以为:早期开发 实际上:早期负担
天天妈妈讲过这样一件事:本来天天很喜欢画画,就送去上了一个儿童绘画班。学下来之后,天天的绘画技巧有提高,但却不喜欢画画了。很多妈妈们不惜代价成了忠诚的“上班族”,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免得以后孩子不够出色,没有特长。
但是,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早期教育,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你注意到下面这些“报警信号”,可能就该给孩子和自己“减负”了:
● 孩子有压力过大的表现,如焦虑、烦躁、厌学,或有某种生理反应,如突然开始尿床;
● 你坚定认为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但周围人(如老师、配偶、亲友、孩子本人)都持否定态度;
● 你感到带孩子上课给你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上带来很大的负担。
怎样的早期教育才能合适呢?可以考虑以下的建议:
● 在正式决定上一个班或请一个老师之前,和孩子一起试听1~2次;
● 限制上“班”的数量和时间长度;
● 学习内容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如小时候自己想学而没学成的就逼着孩子去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