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罚易导致儿童暴力倾向
    体罚易导致儿童暴力倾向

      “多年的经验和个案研究表明,体罚易导致儿童暴力倾向,”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主任黄琳琳说,“教师和家长的体罚,容易误导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另外也使儿童过早地从心理上认定自己不是好孩子,容易自暴自弃,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她还说,对有暴力倾向和走向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研究表明,这些人100%在儿童时代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体罚。加拿大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调查人的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之间。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调查医生麦克伦说,有些人还会引起身心失调。有关教育专家还说,老师对学生的体罚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   目前,对于由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无法预测,有关专家指出,家长和老师必须采用别的处罚方式,以避免此危险。 

  • 暴力教育让孩子全身是伤
    暴力教育让孩子全身是伤

      四川省成都市一位母亲因殴打孩子不慎,导致孩子死亡而担上刑事责任。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长在“武力”教育孩子时,往往因情绪激动而怒不择物,抓着啥打啥,致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摧残,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常见伤害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一、头部伤害:   此为最容易发生死亡的伤害行为。儿童因为头颅部的比例较大(约为体长的1/4,而成人约为1/6),头颅的高度刚好是大人手掌顺势挥动的范围,所以当遭遇强烈的外力冲击会引起颅内伤害,如出血、大脑挫伤、水肿等,导致封闭的头颅内腔压力升高,而再度压迫正常的大脑组织及脑内的血液循环,造成脑神经伤害,这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千万莫打头部。          &nbs

  • 榜样作用构建宝宝良好的潜意识板块
    榜样作用构建宝宝良好的潜意识板块

            构建宝宝潜意识板块的过程中,爸妈和最亲近宝宝的人的榜样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宝宝越小,身教作用越大。        早期教育是一个人最大的意识能量——“潜意识板块”构建期的教育。人的“潜意识板块”是在婴幼儿生活中构建的,宝宝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通过耳濡目染、五官渗透、情绪触动、行为实践的事物,都会进入宝宝的潜意识,积累成个性。尤其是爸妈的智慧活动、情感表现、生活习惯、气质性格最能影响宝宝,所以爸妈要认真对待。        具体来说,要构建宝宝良好的潜意识板块,并给宝宝良好“板块”的“沉淀物”,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nb

  • 童年不能承受之“痛”--书包里的玩具“少”了
    童年不能承受之“痛”--书包里的玩具“少”了

        家住南京市白下区的李先生说,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都喜欢自己制作玩具或者游戏用具。  当年,李先生住在乡下,虽然当时家里非常穷困,但是玩具却一个都不少。制作弹弓是他的拿手好戏。叠飞机、纸船、纸质小灯笼等等,他是样样能来。没有哨子,就自己用泥巴捏制一个,硬度不够就放进灶膛里面烧烧。年龄稍稍大一些,大概在他上四五年级时,他甚至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学起了制作火药枪。  当然材料都是用废弃的自行车链条、钢丝等等做成的。尽管失败时候居多,但是确实给他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李先生说,由于玩具多是自己或者家长制作的,因此也格外珍惜,当然这些珍贵的玩具自然也一个不拉地装进了书包里面。当时书本和作业本不多,但是弹弓、玻璃球、纸飞机、木手枪等等都是书包里面的常客。因此,自己的童年也非常

  • 各时期育儿方案——第三个月育儿方案
    各时期育儿方案——第三个月育儿方案

    ■ 育儿方案:第三个月   从3个月开始,孩子的头能够挺直了,让他俯卧时,他能用双手支持着抬起头和胸部达到45°左右,多让宝宝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运动机能的发育。到了这个时期,孩子双腿的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可给婴儿穿开裆裤,以便于行动。此外,妈妈呀注意用手轻轻按摩孩子的腿部,让宝宝的腿部得到运动,这样有助于运动机能的发育。   ■ 养育要点   给宝宝丰富的感觉刺激,经常交换宝宝的位置,使他能从多方面来熟悉周围环境,获得不同的视觉经验。  用玩具逗引宝宝发音。训练听力,初步培养追踪声音来源的能力,感受声音远近的能力。  锻炼宝宝的皮肤,只要宝宝的心脏没有毛病,就可以经常洗澡。  宝宝不会爬,但可以从大床上掉下来,大人离开时,别忘了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 发育指标   俯卧时,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撑上身。头部能够挺直。眼看双手、手能互握、会抓衣服

  • 听说游戏,玩出伶牙俐齿
    听说游戏,玩出伶牙俐齿

          你若是认为,宝宝学习语言是从开口叫“妈妈”那一刻才开始,那就错了!事实上,宝宝从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起,就已经开始了语言发展的历程。   爸爸妈妈多半很在意宝宝是不是“会说话”,却忽略了在宝宝学会说话前所应该发展的沟通能力。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能听到一些声音,出生后7个月左右,听觉便已发育得很好。因此在呱呱坠地之后,宝宝便开始透过“听”话学习语言。   从语言的发展进程上来看,宝宝能理解、听得懂的语汇,比他实际说出的语汇至少多出3~5倍。你可以先提供给宝宝足够的视觉与听觉刺激,例如将看到的事物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他听,让宝宝能在脑中连结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语言储备。   对于0~3岁的宝宝,比起说话能力本身,非语言的沟通能力,如哭、肢体动作,或是眼神、手势等反而更为重要

  • 适宜宝宝看的教育影片
    适宜宝宝看的教育影片

    1、《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    2、《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3、《闪闪的红星》 八一电影制片厂    4、《万水千山》 八一电影制片厂    5、《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    6、《狼牙山五壮士》 八一电影制片厂    7、《鸡毛信》 上海电影制片厂    8、《平原游击队》 长春电影制片厂    9、《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0、《地道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1、《地雷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2、《红色娘子军》 八一电影制片厂    13、《英雄儿女》&nbs

  • 怎样培养孩子积极情绪
    怎样培养孩子积极情绪

    宝宝说   我有点喜欢发脾气。我撕贴纸的时候,如果半天撕不下来,就会大哭;我搭积木的时候,如果老是搭不好,就会把所有积木都推倒。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这样。妈妈似乎有时候也搞不明白。   妈妈说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宝宝怎么那么爱发脾气。不过一听到他哭,我就心软了,就立刻哄他,让他停止哭闹。老公则总是唱黑脸,吓唬宝宝:“再哭大老虎就把你抓去吃了!”“再哭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有时候越吓宝宝哭得越凶。   专家说   上面的一些表现,是宝宝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安抚,更不是恐吓和威胁。首先应该分辨宝宝哭闹的原因,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安抚、引导宝宝,从而使他逐渐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学会以积极的情绪去应对他面前的世界。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

  • 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毕竟生活观念、养育观念都有差距。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致命,而且,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巧治呢!   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   老人的理由: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

  • 如何应付感冒以后的小难弄
    如何应付感冒以后的小难弄

    场景四:“孩子想到外面花园里去玩,但是他感冒刚好,你不想让他玩得太厉害而大量出汗。一声‘不行’,他顿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双手乱挥,还乱扔东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4、对于场景四中的那个“感冒以后的小难弄”,你如何解决——拥抱。  父母通常心疼刚刚病愈的孩子,于是,孩子就一病三娇。遇上这种情况,许多家长会手足无措,马上同意孩子的要求。但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是找到一种能控制孩子发怒行为的方法。试试以下的方法:   (1)保持冷静。移走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小物件,防止孩子用东西砸人。   (2)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好不好?”   (3)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用双手抱住他,千万要温柔一点!如果必要的话,用你的双腿夹住他的腿,防止他乱踢。轻轻抚摩他,让他安静下来。   (4)当他坐定后,轻轻对他说:“妈妈喜欢你,所以不希望你再感

  • 6妙招使分离焦虑快快离开宝宝
    6妙招使分离焦虑快快离开宝宝

      宝宝要上幼儿园,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为此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物质的、心理的以及宝宝生活习惯的过渡等。可是没想到,分离的焦虑仍会在开学第一天让妈妈和宝宝面临情绪的挑战……    2005年9月1日现场回放   上幼儿园第一天,正好是妞妞的三岁生日,这天,奶奶一大早就给妞妞梳好了小辫,问妞妞:“今天我们去幼儿园找朋友玩好不好?”妞妞高兴地说:“好,妈妈送,爷爷接”。可是当我牵着她的小手,把她送到小小班教室门口时,她却突然变得像只受惊的小鹿,紧紧抱着我的腿,生怕我要离去。我狠下心走时,宝宝可怜兮兮地喊着:“妈妈,妈妈,我想回家!”我强忍着泪水匆忙离去! ——妞妞妈   多多第一天上幼儿园,当时哭得撕心裂肺的,我的心情真是坏透了。看着他那可怜样,我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冷血妈妈”。回家的路上,心情

  • 给孩子“提要求”要切实可行才行
    给孩子“提要求”要切实可行才行

      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正确提要求可以规范孩子言行,使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性格和品行。然而,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提要求?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   尊重孩子的正当需求   星期天,园园在楼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妈妈催她回家,对她说:“别玩了,快上去练琴。”园园正玩得起劲,不愿意跟妈妈上楼,继续和小朋友玩。妈妈恼火了,强行拽着园园回家,任凭园园不停哭喊……   分析: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需求,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意愿,一味单方面地要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有专家曾说:“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虽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多学知识,但不应采取高压政策,粗暴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所提要求要切实可行   安安正在家里玩新买的玩具,这时,邻居阿姨带女儿可可来串门。可可看到安安的新玩具,闹着要玩,但安安

  •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习惯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无疑对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自己穿衣   要想让孩子自己在3,4岁之前完全学会穿脱衣服是不可能的,但自己穿衣,自己叠被,自我管理的意识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否则依赖性一旦形成,孩子会做的事也不愿自己动手。   除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步具有冷了添衣,热了脱衣的意识。并可以教孩子叠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2)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在自我管理中,玩具物

  • 学做“一分钟”妈妈
    学做“一分钟”妈妈

            一分钟的威力是很巨大的,所谓的一分钟母亲,关键旨在提醒妈妈,无论多么忙,都应该每日抽出时间来,哪怕只是一分钟的时间,也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和表达你的爱。   “一分钟母亲”的内涵   优秀的一分钟母亲,每天真的只花一分钟的时间去教育孩子吗?   具体点说,是花很少的时间,去启发指导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当然这是在孩子懂得自己教育自己和约束自己之后。通用的法则是:孩子到了能听懂或者能领会到父母的话语和形体语言的意义的年龄,他们就能自己教育自己和自己约束自己了。一般的宝宝在一岁半和两岁之间就能明白与听懂父母的话了。   通过父母的启发与教育,孩子们一旦拥有某一知识和懂得某一道理,自然就会主动地也可以说是下意识地运用它们

  • 对付孩子任性,不能硬碰硬
    对付孩子任性,不能硬碰硬

    场景: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分析: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

  •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每个教练都知道弹跳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与其让运动员不停地练习打篮球,还不如多训练他们身上与弹跳力有关的肌肉。把这个规律运用到学习上来,同样也适用。”   在昨天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幼儿思维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美国智力模型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罗伯特·米克教授用一个生动的例子,阐释了幼儿思维训练对日后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过思维训练的孩子,上小学后的学习能力更强,而游戏就是思维训练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玩抛球的游戏,孩子能在皮球的"一来一去"中培养起识别顺序的能力,而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识别顺序的能力,他们很难把一个句子顺利地从左读到右。”罗伯特·米克教授用在美国一个小学的实验,说明了思维训练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

  • 玩具太吵会使小孩变笨
    玩具太吵会使小孩变笨

          通过对儿童字母匹配和数字记忆力的能力指数测试,医学专家发现玩具噪声可使儿童烦恼度增加,导致听觉疲劳。当声级达65分贝时,儿童动作的准确性、短期记忆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下降。噪声是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中枢,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不良反应的。    这项测试表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下,会使人出现耳鸣、头晕、不易入睡、多梦、对轻声叫喊反应迟钝等现象,甚至出现心悸、幻听、头涨、耳痒等症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都比较敏感、娇嫩,因此噪声对他们的危害更为严重。

  • 再小的孩子也该懂礼让
    再小的孩子也该懂礼让

      对于两三岁孩子的“犯混”,不少家长都觉得是孩子还小,不大懂事,所以才常常会口吐脏字,随便动手“打”人,这种没礼貌的行为教了也没用,等长大一点,懂事了,再教也不迟。  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孩子越是“不懂事”,越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的好时机。由于小孩子不懂事,事情知道得不多,他们才希望自己懂更多的事。周围客观世界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事事都想知道,都想尝试,对每件事情都怀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但究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要做应当遵守什么规则,就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  孩子年龄越小,感受能力越强,可塑性也越强。也就是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作用最明显,效果最好。人们常说的“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

  • 专家谈: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
    专家谈: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对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作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学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而是坚持让孩子在初中复读,但最终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只好选择孩子喜欢的职业高中。孩子到了职高后变得积极开朗,学习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且孩子表示将来要做“高级蓝领”。

  • 家长唱红白脸有效果吗
    家长唱红白脸有效果吗

          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还会使用传统的“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的教育方法。有家长提出疑问: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还有效吗?为此,本报家长沙龙群里展开了激烈讨论,有意思是,家长们对这种教育方法几乎都持否定态度。   悠闲:想让孩子听你的,你自己必须先有理,这是最重要的。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的教育是不行的,那样孩子就不知道谁说的有理了。而且我还觉得,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绝对不能火上加油。   风知影:在教育方面,家长的观点态度一定要一致,但方式可以互补。要不然孩子可能学会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孩子甚至会对父母表示怀疑,往往让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不对的。   夏末:虽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但也不是说两人在教育孩子时没有技巧,在态度统一的基础上,可以

亲子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