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说什么没有。”
妻子笑着说:“人家说你是老巴子!一点现代观念都没有。”
我大笑:“我就是老巴子嘛,说得没错。”
妻子又说:“我问他生不生气,他说生气。问他裤子怎么办?他说不要了。”
“没再说别的”
“儿子说了,谁叫他是爹,咱是儿子呢。”
我又大笑。
这是儿子上大学后,我唯一一次行使老子的权力。
(十一)不给儿子攒钱
我这人命不好,自幼就没有钱富余的时候。时至今日,虽已是高级教师,却仍然几无余钱。儿子大了,妻子、母亲常叨叨,要我给儿子攒俩钱,以备婚姻大事之用,我却从未放在心上。
身为高级教师,自称没钱,很多人不信。我算一笔账大家就明白了,我现在收入每月两千余元,儿子上大学,年消耗一万元。老母无收入,除政府补助一百多元外,我一年孝敬老母四千多元,以使老母有一个像样的生活,老母贫困一生,晚年得点子孙福,那是绝对应该的。妻子早就不上班了,每月有三百多块收入。再去了日常开支,虽略有盈余,却也所余无几。加上我这人,虽生来贫困,对钱却看得很淡,虽从不乱花钱,对自己颇为苛刻,然该花的钱决不吝啬。前年,一个三十多年老友,前来借钱,要包海耕耘,我考虑老友这是生命中最后一博,是他解除贫困的最后机会,(该友家徒四壁,夫妻双双下岗,是极贫者)于是慷慨解囊,借出一万。自家留一万,以备不时之需。说实话,我不愿借钱给人,因为莎士比亚有一段名言,对我影响很大,那话是这样说的:“不要借钱给朋友,因为借钱给朋友,不仅会失去金钱,还会失去朋友。”而我的这位朋友,是当年与我一起读莎士比亚的人,如非万般无奈,是不会到我这借钱的。现在我担心的,不是失去金钱,而是失去朋友,其实借钱的时候,我已做好了收不回来的心理准备,但我这位朋友却是一个性情极为刚烈的人,当年在蒙古大草原上驯过烈马。如这次不能成功,他大概是不会来见我了。已经两年没见他了,真为他担心,希望他能成功。
鉴于对金钱的上述认识,所以,至今,我还是一个万元户。要给儿子攒钱,谈何容易。
况且,我不以为给儿子攒钱,是什么好事。我很喜欢板桥先生的一句话:“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孙比我强,留钱做什么。”
我从一个捡煤渣,拾破烂,上树跳井,下海捞
虾的野孩子,活到今天,不也挺好吗?家庭和睦,儿子学业将成,虽钱不多,但亦可满足生活需要。
反观那些父母有钱,打点一切,儿女坐享其成,有豪华居室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