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和我分享了她遇到的情况。 某天,她正在做家务,儿子过来说要帮忙,虽然也帮不上什么,但是妈妈很开心呀,儿子可以主动来帮忙做事情了。 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棒!” 孩子听了,也很开心。妈妈也认为,要经常这样夸奖孩子,孩子会更懂事。 有次,孩子从学校带回了手工劳作,妈妈和孩子一起工作制作灯笼,可是没工作一会孩子就会问她:“妈妈,你看我棒不棒!” 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的回应孩子,没有夸孩子棒的话,孩子就停下来,不愿意再继续了。 还有次周末,一家人去公园玩,走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孩子很安静的坐在草地上。 难得见到儿子这么乖的样子,妈妈忍不住夸了儿子一句:“宝贝你真乖!”谁知道孩子听了这句后,就把旁边的花草连根拔起。 妈妈当时发飙,忍不
老话说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根据的,孩子小时候的品行决定了将来。 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四个特征,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说实话,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更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以后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工作上,都会更优秀。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学生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上一辆私家车,虽然没人看见,但他却拿来纸和笔,写下了一封道歉行留在车上。 不仅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并愿意用自己的200元零花钱赔偿车主的损失。 车主看到信后,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觉得他小小年纪,不仅诚实,还敢于承担,决定不要赔偿,还要跟孩子做朋友。 其实,做人诚实有担当,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个留字条的孩子和选择原谅的车主,就给我们上了
虽然说现在还是有重男轻女的人,但是大环境比起我们的父母辈已经好了很多了,甚至有的爸爸妈妈一心一意想要生个小公主。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女孩子呢? 首先,女孩子的衣服款式很多,相比之下男孩子的衣服就要简单很多,家有小公主,无疑是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妈妈们买买买的欲望,看着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小公主,自己的心情也会变靓丽呢! 家有男孩,那个破坏力真的要谁有谁知道,根本就是拆迁公司在,而女孩子就要斯文多啦,当然,调皮肯定也是调皮的,但是跟和男孩子比起来,破坏力已经小很多啦。 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男孩子比起来,女孩子更爱娇,跟爸爸妈妈的感情也更亲密。 生男孩的家庭要惦记着给孩子买个房子,要不然孩子长大了难娶媳妇,而现在房子的价格大家都知道的,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负担。生女儿的家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美丽的照片,炫耀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这些照片是留给我们自己看的。 每一个家长,都是焦虑的。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规划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什么是快乐和幸福?这些命题,想必是每个爱孩子的家长都在不断思考的。没有谁是生来就能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的,当你焦虑的时候,可以听听这4个建议。 关于教育,我的4个建议 毕淑敏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
突然有一天,你不经意地发现,自己的毛头小子竟然满口淫秽之言,连成人都避讳的词语,他们却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嘻嘻哈哈,似懂又非懂。 可是他才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啊?他们怎么了?该怎么办?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新生代的父母,我们已经不再“谈性色变”,吸取上一辈教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拿“性启蒙教育绘本”,开诚布公给孩子讲解身体的结构,生理的知识。但是,面对一个三四岁,犹如白纸一张的孩子,我们能够镇定自若地跟他们讲解什么是睾丸,什么是阴茎,但当面对一知半解、蠢蠢欲动,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呢?孩子的性教育工作怎么做?令父母们举手无措! 男孩十岁,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分水岭。虽然他们看起来年龄还有点小,但是处身社会,这个年龄恰恰又是一个人承受压力的开始。通常情况下,一二年级的男孩在学习上浑浑噩噩,蒙眬不知,上了
我去过一个亲戚的婚礼现场,这一桌中的三个大人,都带了自己的孩子,加起来一共五六个。 刚开始孩子坐在那里看上去很老实乖巧,菜上来的时候也不争抢着吃,让人很喜欢。 但是到了上各种硬菜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拿出准备好的塑料袋,上一盘装一盘,大人们一筷子也没夹。 在座的其他人惊呆了,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的家长,家长竟然没什么反应,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饭桌上狂吃乱扒的孩子我们见过,让人没法好好吃饭。但是这种安安静静全程打包的还真是第一次见,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孩子在饭桌上的行为就是家长的脸面,一瞬间教养体现出来,大家对孩子父母的评价也就出来了:这哪儿单位亲戚,穷疯了吧······ @撒旦的甜点:在农村喝喜酒的时候,真的有孩子是这样的,连吃带拿,
当妈后就知道养孩子就是一件斗智斗勇的过程,随时要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然后认真研究策略,对症下药。 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可以纵容的,有些是不可以的。 一、玩弄私密处 昊昊妈:我家儿子喜欢玩小鸡鸡,最近感觉他玩的频率越来越高,开始我以为宝宝发育到这个时候都会玩一玩自己身体上的耳朵,鸡鸡等,所以没管过他,但现在他玩得太频繁,该不该管一管呢? 措施:其实这是宝宝无意识的一种行为,可能是大人喜欢关注宝宝的小鸡鸡,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就会逗弄自己的生殖器。 因此,当有大人玩弄孩子的生殖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若宝宝有玩弄自己生殖器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 还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孩子关注自己身上的其他部位,例如耳朵、鼻子、眼睛
前两天,朋友圈里有人发表一条状态:孩子太小还是别带着出远门了,上周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去外地玩,真的是不够折磨的。 刚下车孩子就水土不服,一路都要抱着,背包里一大摞全都是小宝宝要用的,简直是活受罪。 结果评论区有个二货说:我家宝宝两岁半就带他自驾去西藏,什么布达拉宫、大昭寺都看了,现在身体素质在班里是最好的,你也太一概而论了。 唉,也是无语了,本来人家也是好心提醒,如果孩子太小的话,有些地方真的不适合去。 一.名胜古迹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总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在他们眼里,从小让孩子多出去看看风景,见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 于是乎,不管走到哪个景点总会看见一些人抱着几个月的孩子,自己累得直喘气,孩子也全程哭闹不止,可不就是活受罪。
在每年的开学初,都会迎来一些新入园的宝宝。这时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精神折磨”,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宝宝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宝宝家长的这份担心,Mommy非常理解。对于新入园的宝宝来说,这也是他们走向幼儿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看见孩子哭要忍住 孩子从家来到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的哭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这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配合幼儿园坚持送孩子入园,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从表面上看是心疼了宝宝,但是这样会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无形中加长。 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一定要坚持入园。 将孩子交给老师后,马上离开,不要中途回来看孩子。因为这时候的
对于孩子的创造力,靠培养还是靠摸索这个话题,你们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其实,培养和摸索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缺少培养,担心孩子一开始就走错路 缺少摸索,又担心孩子的思维受到局限 可是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究竟该如何做呢?爸爸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下两点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孩子更加主动摸索求知 我们常常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挂在嘴边,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有一门能够提升学习兴趣的课程,可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摸索求知,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为孩子营造感官学习的氛围,累积创造素材 爸爸妈妈们放手让孩子摸索的同时,还要你们的陪伴来相辅相成。这样,你们放心、孩子学得更开心。为孩子营造一个感官学习的氛围,利用听觉、视觉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孩子, 我见过! 有个孩子,事事被父母包办, 自己无事可干,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孩子。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 他是个懒惰的孩子, 还是, 他被父母培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我从未见过自私的孩子; 我见过! 有个孩子被父母溺爱, 做什么都被纵容,要什么就有什么, 但他不是一个霸道的孩子。 请你在说他不懂分享之前, 想一想, 他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还是, 他从未体会过分享的快乐?
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人说,生男孩的家庭才需要拼命的努力,生女孩的努力啥,怎么享受怎么过。 这种观点不是凭空而来,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 刚准备生二胎的时候,就有人问:“你家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得到“是女孩”的回答后,提问者也替我松了口气。 “女孩好啊,再生一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压力了。要是老大是个男孩,就要慎重了。” 不少生男孩的父母被问到生不生二胎的时候,也是回答:“不敢生啊,想生个女儿,怕又是个儿子。将来要准备两套房,想想都累。” 言外之意,生个男孩要比生女孩压力大的多,生个男孩要给他准备房子,要帮他娶媳妇,压力太大了。 那你的意思是说,生个女儿这些都不
三年前的今天,我生下了女儿九月,入园半年的她,今天第一次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过生日,看着老师分享到朋友圈的小视频和照片,看得出来她非常开心,这个生日的确很有意义,我也觉得很欣慰! 九月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孩子,不太喜欢笑和说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的也不是很和谐,有点任性,有点高冷,平日里经常教她友善和平易近人,但似乎都不太奏效。 今天她的生日,之前都是别的小朋友过生,她坐在旁边跟着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然后吃蛋糕,今天我早早就去定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冒着小雨给宝宝送去幼儿园。 看着她第一次做主角,坐在最中心的位置,带着生日快乐的头饰,小朋友们都围坐在她身旁,拍着手给她唱生日歌,然后由她吹蜡烛,老师分蛋糕,把她最爱吃的一块也是最大的一块分给她,小朋友们挨个搂着她跟她说生日快乐,然后大家一起分享蛋糕
我怀孕开始到最后分娩,每一次孕检都没有落下,次次按照要求去做检查,而且医生一直告诉我胎儿发育良好,没有任何不对的情况出现。直到宝宝出生,问题才被发现。宝宝的胳膊不一样长,左臂明显短很多,这是先天发育不良,医生说无药可医,这个事实,一度让我很难过。只是对她的爱,不曾减少分毫。 可是孩子爸爸就不一样了,他开始变得早出晚归,甚至彻夜不归,后来渐渐的抓不到人影,我知道我们之间因为孩子出问题了。我看别人家都是因为宝宝的出生而增进了夫妻感情,一家人更亲近了,可是就因为我的宝宝和别的宝宝不一样,他就表现出如此冷漠如此嫌弃的样子,我伤透了心,也不想做任何努力去挽回,与其这样,不如来个痛快的。 带着宝宝离开他的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犹豫,怪自己没看清,可是宝宝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无论因为什么,她已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没有权利
9月18日凌晨,伊能静在微博写下: 刚写完稿,看到这篇,忍不住哭了一脸。 想起每次去庙里祈愿,去前就想着秦先生工作顺利,越来越火,可一但闭上眼跪下时,就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 只剩下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家人平安健康。 儿子那天问我,妈妈妳现在都不工作,会不会很无聊。 我说,妈妈只想做饭给你和妹妹吃,还有让外婆、爷爷、奶奶享享天伦之乐。 孩子永远第一、家永远第一、拍戏、商演都不能超越陪伴孩子,钱够用就好,而且秦先生在外努力,我是家庭安稳的中心。 昨天有人留言说妳应该要完成自我,我其实到现在才明白,完成自我也包含幸福的家庭,在米粒爱撒娇的依赖里有我,在儿子高高健壮的模样里有我,在公婆喜悦的笑容里有我,在姐妹安心的陪伴里有我。 而秦先生每个全力以赴的表演里,都有家在当后盾,人是因为有退路,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到人生的得意与失意,她说以前曾跟老板家读初中的女儿说起过人生最得意的事,当时屁颠屁颠地跟小姑娘显摆古诗《四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谁知正好被老板娘听见了,等小姑娘走后,老板娘专门告诉朋友:“以后不要跟我女儿说什么‘洞房花烛夜’了,她还小呢。” 朋友尴尬地道歉,可是私底下并不以为然:都读初中了,连这么文雅的句子都不让知道,这是要培养白莲花么? 我跟朋友观念一致,孩子迟早要走出我们的家门,离开我们的羽翼,没有人可以陪伴和保护她一辈子,该让孩子知道的,就必须适时地教给她。 前不久读到一句话:“养女方知世道险!”说得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有阴暗面,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这就是现实。
近几年,中年危机似乎成为一个时髦的热搜词!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握着号称中年人标配的保温瓶,被动地接收着相关信息,中年危机隐约涌在心头。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和茁壮成长的孩子,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我们担忧孩子的健康、学业、成长,最大限度注入精力和金钱为孩子铺上一条“康庄大道”,然而,还是有些孩子被落下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少数。有那么一些孩子,长相普通、成绩一般、不聪明、不开朗、不机灵、不乖巧,和我们想象中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的孩子相去甚远。普通孩子,才是大多数孩子的模样。 我们总希望孩子以后能成才,读名校,赚大钱,实现我们儿时未成兑现的梦想,做我们儿时想成为的人。我们自己做不到,却希望孩子达到,这种预设早就增加了望子成龙的难度。 我们不满阶层固化的现实,渴望有朝
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这样向家长讲条件? “妈妈,你让我做作业可以啊,但做完以后你要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 “我可以吃完这一碗饭,但是你要给我点那杯西瓜汁。” “我晚上可以早点睡,但是你能不能让我看会电视。” …… 不少妈妈反映,现在的孩子“精”得很,无论你让他去干点什么,他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过这种“小心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孩子之所以爱讲条件,大多是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父母都经常性的给孩子开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口头条件。 例如,“如果这次考试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带你去香港迪士尼玩。” “如果这次比赛可以拿到冠军,妈妈给你买你看中了很久的四驱玩具车!”
一段婚姻的开始是因为爱情。 然而很多婚姻的结束不只是因为没有了爱情,还可能是因为曾经相爱的两人日渐势成水火,最后剩下的只有互相攻击,相互伤害。 这时,最无辜的,最受伤的就是孩子。他们往往成了父母那场离婚灾难的池鱼。 之前看到一篇新闻:盐城滨海港振东乡振东大桥处一男孩跳河自杀。 男孩生前曾写过一篇作文《剪不断的爱》,这篇作文在去年获得了县作文大赛二等奖。 这么小写的作文,简单的文字里满满的荒凉,那分明是一个经历岁月沧桑的成人才会有的感受。却因承受与年龄不符的人生苦难被过早催熟。 是什么令一个14岁的孩子如此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 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绝望! 本该享受被爱的年龄,
为人父母的生涯这才刚开始,有些母亲就认为:今天觉得亏欠了孩子两年母乳,明天觉得亏欠孩子陪伴时间,后天你觉得亏欠孩子进口衣服玩具…… 以后,你觉得亏欠了的事儿还多着呢: 你会亏欠他昂贵的早教班,亏欠他双语幼儿园,亏欠他学区房,亏欠他出国留学的机会…… 以此类推,孩子成年了,你还会亏欠他房子车子和媳妇; 等他有了孩子,你注定还亏欠他一个保姆。 这个东西特别特别好,别的孩子都有了,所以我的孩子也要有,如果我居然没有能力给予孩子这样东西,那我就是亏欠了孩子。 这真的是一种很危险的思路! 当一个人什么好东西都想据为己有,如果求而不得就痛苦不已,难以接受的时候,我们会说他贪心。 可是当父母为了孩子这样做的时候,这件事好像莫名其妙的就变得伟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