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妈妈哭诉: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养出来的孩子却是个啃老族、妈宝男、没出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越来越难解决,有时候真的心力憔悴,很想放弃。觉得自己好失败! 中国家长确实是最劳累、最愿意牺牲的父母,不管孩子长多大,妈妈总是心细到连苹果皮削好切好给孩子吃。有时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恨不得再立马将一身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他们。 笋干老师大学室友小刘,独生子一枚常年被家长捧在手心,虽有高智商成绩排前五,但是生存能力极差。 从小到大,他就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确切说是父母一直在陪读。儿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他妈不放心,就在大学旁边租了个房子,天天伺候。 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生报道,头顶烈日,虽然我们都是由父母陪伴入学,但唯一不同的是学生自己办手续,整理房间。 而小刘却是从办理入学手续开始没干活一件
孩子,我是如此爱你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撕心裂肺,筋疲力尽 可那又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被我强行带到这寒冷嘈杂的人世 不安地发出一声声悲啼 好像在问为什么你会在这里? 妈妈,你要为我负责 在这个世界,我只认识你 孩子,我是如此爱你 你是无翼的天使,造物的巧思, 你的小手小脚,全都是精致的艺术品 你的一颦一笑,牵动我全部的神经 可那又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用哭闹和嚎叫索求一切所需: 让我睡眠破碎,体力耗尽 妈妈,请做好准备,我不乖也不完美 哭喊,是我和世界交流
我家木子两周半了,我和木子爸爸很认真的给她选了一家相对好一些的幼儿园,环境比较好,最主要的是我很喜欢教她的班主任老师。在这个小区里,这个老师的口碑特别好,都说她对待孩子有耐心,水平高。我就信了,就把两周半的小木子送到这个园来,拜托她照顾。 这个老师姓催,我真的要好好的表扬一下这个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耐心的女人。撇开文化水平不说,单从这个人魅力来看,真的就已经征服了我。每一天,她会把所有小朋友的作息情况都拍照片或者小视频发给各个家长。其实他们是有视频监控的,她完全可以不做这些的,可是就是每天坚持,一天不落。真的很感动。 我女儿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子。我特别担心她在幼儿园挨欺负,因为本就内向,年龄又小,我生怕会坚持不下来。可是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木子第一天入园,就在崔老师的精心陪伴和照顾下吃了三餐,睡了午觉,表现的特别棒。只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了,一个刚刚两岁。姐妹俩整天一起玩儿,姐姐把妹妹照顾的很好,一直特别有样,有什么事都带着妹妹,有好吃的也先给妹妹。我一度觉得我因为有大女儿可以省事很多了。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还是疏于对她们俩的照顾了。我应该随时随地的看着她们的。不然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想起来那天看见的一幕我都觉得心惊肉跳。 今天下午,两个小家伙刚睡醒,姐姐领着妹妹玩秋千,平日里,秋千都是姐姐玩的,妹妹只是在旁边看着,我也没太在意,就整理两个小家伙的被褥,收拾好以后我本想去做晚饭的,路过客厅,我看见的一幕让我惊呆了。 我看见,姐姐把妹妹抱起来放到秋千上,妹妹根本坐不住。姐姐反而让妹妹站在秋千上,然后妹妹还要让姐姐悠她,姐姐说妹妹站好咯,我要推咯。妹妹看着姐姐呵呵的笑。姐姐迎面推了一把,妹妹竟然站的好好的,来回晃
前一段看到一篇美籍华人的文章。说在美国,好多婴儿在出生后,都有自己的房间和小床,至于晚间的喂奶环节也是被取消了的。同时还提及婴儿哭闹的问题。她所在的地区,一直认为,婴儿在哭闹时,通过检查不是由于饿了、渴了、尿了、病了等正常原因,父母一般采取不理会的态度。 可这样的情况也适合我们国内的情况吗? 孩子在出生后,发生哭闹现象时,我们到底是不抱好,还是给一个爱的抱抱好呢? 其实,在国外,的确有一种叫做“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说法。 这个育儿观念是一名叫做华生的人提出的。 他认为对待孩子就能像训练XX一样的。 可以说成训练贵族、医生、教师、商人或是盗贼、罪犯…. 训练的同时不用考虑禀赋、性格、遗传等先天因素或者环境因素。 家
女儿两岁,我生了二宝,女儿看见弟弟出生以后就很少陪着她了,月子里她就觉得很委屈,总想要怀抱,可是月子里我又不能抱她,女儿总觉得委屈,只好要爸爸抱。婆婆一直伺候我月子,爸爸就基本要经常照顾女儿。 这一个月,平时不怎么抱女儿的爸爸基本每天都要抱很久她。也让女儿跟爸爸的感情增进了不少,我觉得这父女俩倒是亲近了不少,我感到很高兴。只是为了照顾儿子,我也确实觉得亏欠了女儿,对她的照顾疏忽了很多,真是照顾不过来。看着女儿的小样,我突然觉得她好像这两个月懂事了很多。 女儿似乎很避讳接近弟弟,她不喜欢和弟弟亲近,我觉得她是在吃弟弟的醋,她觉得弟弟抢走了妈妈,很不友好。我就试着让她接近弟弟,可是我发现我有点急功近利了,我想着让爸爸拉近他们的距离比较安全,就让爸爸抱着儿子,再叫女儿来两个一起抱抱,在客厅转转,玩玩。
大概真是时代变了,原先谁家生了个儿子,那可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家里要摆桌宴请的,而现在生女儿的却变得吃香极了,不少女性怀孕后,全家都殷切盼望是个女孩子。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正在逐步摒弃,女性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女孩更加体贴懂事,如果有幸家中有个女孩子,那么父母可一定要保护、照顾好她,由于女孩心思细腻,成熟得早,所以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也要更加注意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生活中这句话,千万别对女儿说,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孩子的。 “天天就知道臭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更是女孩子的专利。孩子三岁后,就开始对自身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小女孩,开始热衷于照镜子,穿好看的裙子,甚至还偷偷用妈妈的化妆品对着镜子一通涂抹。 这时候父母可不能打击孩子积极性,训斥孩子爱臭美,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进而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都软萌的像个天使,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等自己有娃后,才明白欢喜是多,可是更多时候的恶魔行为更是让当妈的抓狂。其实,有些难磨行为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好事,爸妈不用那么较真。 乱吃东西 轩轩妈:我家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地上捡到啥都往嘴里塞,玩具,手机,遥控器,什么都幸免不了,一眼看不见,你就不知道他会把什么东西塞嘴里,宝宝是不是身体缺什么了? 意见:这种情况说明宝宝已经进入了口欲期,宝宝通过自己的嘴巴去感知外面的世界,这意味着宝宝成长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爸妈应该高兴。 所以,遇见宝宝这种情况时,爸妈一定不要只顾着训斥,应该创造条件配合孩子。比如,给孩子备一个干净卫生的东西供孩子啃咬,除去孩子身边的危险物,当孩子拿着不合
世上最不让你费解的是孩子,没多少小心思,好吃好喝好玩的就行,这是一群单纯的人,同样这世界上最让人费解的还是孩子,因为你永远也搞不懂他那清奇的脑回路,到底是个什么构造。 小树要浇水了 吴妈妈:4岁女儿走过来说:妈妈我肚子里有棵树,都要干死了,你快给它浇点水吧,我是懵逼的状态,结果被旁边的老公吐槽了,这是女儿渴了要喝水了。 惊艳诗歌 网上流传一位5岁小孩子的诗句:雷电是小雨点的妈妈,她把小雨点送到地上玩耍;太阳是小雨点的爸爸,他把小雨点带回了家。创造的竟然如此有道理。 世界性问题 赵妈妈:有天睡觉前,女儿突然问了我几个问题,一时间有些懵逼了,没想到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要过生日呀?为什么天上会有月亮呀?还有为什么地球上会发明我们人类呀? 需要充电了 有次让儿子写作业
最近与一位妈妈聊天时,妈妈苦恼的告诉我:我的女儿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自从上初中后就变了。我让她往东她偏往西,越来越不听话,而且还学会了顶嘴,真是气死我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和父母顶嘴并非无缘无故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看看孩子们对自己为什么顶嘴是怎么回答的吧,或许会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我为什么要跟爸爸妈妈顶嘴: — 言而无信 — 暑假,和爸爸约定好如果我提前完成暑假作业就带我去迪斯尼玩。可等我完成了他却改口说,等你钢琴考级七级过了,考不上就别想了。 — 感到委屈 — 有次我想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不让她很辛苦,不小心摔坏了碗。妈妈就过来向我大吼:"谁让你洗碗了!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去看书!"只有在妈妈误会我时,我才会顶嘴。
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好管。 昨天柚子放学一回家就想吃水果。 我说你先洗了手,我给你切。 人家脖子一拧,我不想洗! 我说你到处摸,手那么脏,不洗吃东西要肚子疼。 小家伙直接回了我一句:是我肚子疼,关你什么事? 我能说我被他堵得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么? 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小家伙是越来越难搞定,甚至已经开始跟你顶嘴。 那些带着挑衅和不屑的语言从他的嘴里轻而易举就蹦了出来。 经常气得我想把他塞回肚子里回炉重造,生个听话的娃出来。 有一次柚子爸叫他吃饭,叫了半天他都不理。 柚子爸生气的抓过手机扔在了沙发上。 柚子赌气,站在那里更是不肯动。 柚子爸气急败坏,拿出了老爸的权威,“再不吃饭,信不信我揍你?” 谁知小家伙也是眼睛一瞪,“你打呀
在和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这些家长说自己孩子的时候,不是自豪地猛夸自己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牛的孩子;要么就是恨铁不成钢地说自己孩子是“恶魔”,什么笨蛋、认生、小气、内向、害羞、害怕、依赖性强、懦弱、爱发脾气、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没上进心、做事磨蹭等等,一串的消极评价脱口而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 像妈妈这样说的,还算是言轻的。 想起我最近刚刚写过的文章,似乎戳到太多家长们的痛点。后台都纷纷留言,很多家长都这样说: 我家孩子胆子特别小,怕他受欺负,该怎么鼓励? 我家孩子特别怕黑,不敢一个人进房间,该怎么劝? 我家孩子特别黏人,离开妈妈就不行,怎么办? …… 其实,我很想说,在鼓励之前,你是不是应该尝试
01亲密关系永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 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条隐蔽的信
娃儿们到了一岁多,觉睡得少了、腿脚灵活了,忽然就成了整天动个不停的发条宝宝,可对于成天应付孩子的大人尤其是老人,哪有那么充沛精力时刻响应啊,总有那么些招架不住或者特别疲惫的时候,就会请出电视、电子设备来换得时的解脱。要说这招有多灵,那真的是谁用谁知道,真的,当娃分分钟开闹时,“啪嚓”一下开了电视,就那么刹那,世界安宁了…… 不过,前几天一个妈妈的留言让我很有触动。她家娃儿也曾在一岁多时被老人这么“岁月静好”着,但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发展严重滞后。在征得这个妈妈的同意后把她的案例共享出来,希望和大家谈谈专注力的问题。 虽然多数小龄宝宝的爸妈们一看到“专注力”这词会以为和自己无关,但事实上,专注力是从娃小时候开始一点点就形成的,必须关注起来,毕竟孩子未来的一切发展都和专注力有关。 动画片看得比同龄多一些,说话比别人弱几倍
“跟你说的话,到底听到了没有?!” 父母们气急败坏,声嘶力竭,而那个受教的男孩呢?他或许昂起一颗倔强的头颅,以示不满;又或用同样的愤怒进行回击,紧接着“砰”一声关上门,留一身怒气冲冲的父母,不知所措! 是的,这就是男孩,那个固执、顽皮,让父母头疼不已的男孩!安然相处的时候,他是一个暖心的天使,但是当矛盾来临,立刻化身成为窝火的魔鬼。 如何与一个剑拔弩张的男孩“化干戈为玉帛”?——幽默教育最有效。 有这样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事例: 男孩痴迷刀枪,无时无刻不幻想着自己成为英雄人物。英雄需要装备,每一个男孩几乎都拥有成堆的玩具刀枪,并且像女人对衣服的热情一样,永远少一件。 有一天,男孩又在商店里面看中了一支新式步枪,百般要求,缠着父母买下来。爸爸见此情景,想了想与儿子商量:“儿子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不仅体现在性格塑造方面,在精神磨合方面作用更显,可以说是三言定性。 特别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降再降,而在物质上却对他们一再宽容,由着孩子自由发展。 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生活中家长的这2种心态,很容易把孩子养成花花公子和娇娇公主,对他们的成长很是不利。 01我以前太苦,所以现在不想让孩子受苦 有朋友问我:“你觉得孩子富养好,还是穷养好?”我回答说两者兼有。 可朋友却说:“不对,还是富养好。我小时候吃的苦太多,既然有能力,就要让孩子过好日子,把他们捧在手心上疼。” 朋友家里有5个孩子,他排行老三,前有一哥一姐,后有两个妹妹。家中条件艰难,在村子里只有个破落的两开式平房,家具电器还是父母结婚时的老物件,唯一略新的还是姐姐
我有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 有个妇人,她的儿子卖雨伞,女儿卖太阳镜。于是这个妇人每天都很焦虑,下雨的时候担心女儿生意不好,天晴的时候又担忧儿子伞卖不出去。直到有一天,有人指点她,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下雨的时候儿子生意好值得高兴,晴天的时候女儿生意好也值得高兴,这样不是每天都能开心了吗?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告诉我们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思维差异,当你觉得生活悲惨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看事情,也许就会豁然开朗。可我倒是觉得,这个故事很贴切地反映了二胎妈妈的心境,其实我们每个人并不比故事中的妇人高明多少。 关注我公众号的有不少二胎妈妈,经常收到一些留言,询问如何才能公平地对待俩宝。看到这些妈妈的留言,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们那种深深的内疚感。小宝刚出生时,看到大宝落寂的样子,感到心疼,觉得特别对不起大宝。等到小宝逐渐长大,又觉得没有办法全
前两天看到一篇关于国际钢琴大师郎朗的报道,该报道借他的母亲之口,讲述了他们一家人成功背后的艰辛付出。尤其是朗朗的虎爸郎国任,在郎朗3岁时就开始逼他天天练琴,后来连妈妈也不准见!有一次因为郎朗放学回家晚了,甚至做出逼郎朗跳楼的疯狂举动(当然是吓唬他)!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痛苦! 无论是佛、耶稣,还是真主,都认为人生在世需要苦行。 精子拼尽全部能量力争上游,才能在上亿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卵子结合。而苦难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宝宝在出生前就需要在幽闭狭小的子宫内待上10个月!好不容易熬到头了,出来还要经过产道的挤压,面临窒息的危险。 顺利出生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比狭小的子宫更加复杂恶劣。温度、湿度、细菌病毒,一切都需要宝宝的身体去适应。
昨天早上,我起床做早餐,儿子一个人在床上继续睡着。等我快要做完的时候,听见儿子在哭,那哭声响的,以为他掉床了呢。到屋里一看,他睁着俩眼睛在那干嚎,还时不时的往门口看。这小家伙真的是长本事了,都学会骗人了,为了让我来看他,竟然在这假哭。现在想起来觉得又好笑又欣慰,我家宝宝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吃了睡,睡了吃的傻孩子了,他的机灵程度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1.会想方设法的博取妈妈的关注 小宝宝对妈妈的依恋程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他们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唯一的精神寄托。刚出生的前几个月宝宝几乎一分一秒都离不开妈妈。有时候妈妈去做个饭,洗个衣服,宝宝都舍不得放开手。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妈妈尽量关注自己,比如装哭,假睡,只要能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宝宝什么鬼主意都能使出来。 2.会察言观色
父母都很疼爱孩子,生怕受了一点苦、一点委屈,所以事事顺应孩子。特别是对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更是任由孩子胡来,惯坏了孩子。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不高兴了就拿起棍子打人等,在家里家人宠着,在外面可就没人惯着了。所以,妈妈们不要太宠孩子了,如果孩子出现这3个表现,妈妈是时候给孩子纠正了,不然会耽误孩子的。 1、一言不合就发脾气 只要不高兴、只要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在哪里,就开始发脾气或者哭闹。这都是以前父母过度宠爱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以后会变笨加力。 2、只要想要什么、父母立刻就要买 比如说孩子想要玩的、吃的,只要妈妈不立刻去买,就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威胁。父母要及时纠正这种行为,不能养成想要什么、父母天经地义的要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