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以后,上厕所喝个水都要经过我同意,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以后,上厕所喝个水都要经过我同意,这是怎么回事?

    我给女儿送幼儿园比较早,两周岁的时候就送了,先在已经上一整年幼儿园了,我觉得早去一点挺好的,现在女儿的独立性还是可以的。 只是我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女儿无论做什么都要来问我,只要我不说话没同意,她就不停的重复说,而且不敢行动。她有尿了会过来告诉我说:“妈妈我有尿,我要尿尿”。我说去尿啊,她才敢动,有几次我没那么及时的回答她,她就不停的告诉我说妈妈我有尿,一直重复这句话,我听的好烦,我说你不用告诉妈妈,有尿就自己找坐便去尿,听见没?她不说话,就是自己去找她的专用小坐便了。 要喝水也是会叫妈妈,拿着水杯不敢打开,说妈妈我想喝点水,我说你喝吧。看她的样子,我就觉得在幼儿园一定是有什么要求都要跟老师说出来,要经得老师的同意才能做,不然肯定会被批评甚至更严重,不然孩子不可能如此较真儿的必须要听见我的应允。 就

  • 怎么帮助孩子语言发展?家长必看!
    怎么帮助孩子语言发展?家长必看!

    孩子 3 岁还不开口正常吗?孩子有一些音发得不正确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会口吃,怎么解决? 小孩什么时候开始学外语比较合适,学双语会不会两种语言混淆? 也许你和很多父母一样,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密切关注。小编为你准备的这份清单,就是为了帮助你减少对语言学习的误解,告诉你语言发展的科学小窍门。 1.想要知道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话的,就要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通过声音、书写,及其他渠道如手势、表情、态度等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2.孩子天生会说话。只要没有先天障碍,后天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孩子说话是早晚的事情。 3.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在模仿和游戏中发展出符号功能(就是说事物,语言,符号等是代表一定的意义的),以及认知发展是语言的基础,和成人的交往互动是语言发展的条件。 4.宝宝 1 岁之前,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

  • 孩子将来是喜欢安静说话,还是大喊大叫?看这个就知道了!
    孩子将来是喜欢安静说话,还是大喊大叫?看这个就知道了!

    上周末带着我1岁多的宝宝去闺蜜家玩。 一进门,她家3岁的小闺女就把拖鞋放在我的面前。我忍不住举起大拇指夸奖她:“芳芳真懂事!” 进门坐下,我便放下宝宝,让他和芳芳玩。 这小家伙,看到姐姐兴奋得不得了!一手拉着我的胳膊,一手指着芳芳,嘴里只喊“妈妈,妈妈。。。” “姐姐,那是姐姐。”小家伙刚会说话,但只会叫“妈妈”、“爸爸”、“爷爷”,连“奶奶”都不会叫。 就这样拉着我的胳膊,指着芳芳,嘴里喊着“妈妈”,我也不知教了多少次“姐姐”,终于,有一次小家伙叫了声“姐姐”! 我眼睛一亮,对着闺蜜说:“他今天在你们家又学会了一个词——姐姐!” 接着,我对兴奋地对宝宝说:“对,是姐姐,宝宝真棒!去和姐姐玩吧!” 小家伙虽然说不了

  • 100年以后,你能否成为“觉醒的父母”?!
    100年以后,你能否成为“觉醒的父母”?!

    近日读到鲁迅先生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题目中为“做父亲”,但文中讲的是告别封建枷锁,成为开悟的父母。 文章写于1919年,读完不由感慨,近一百年了,现在的父母,是否已成为文章中写的觉醒父母呢? 我想到朋友介绍的一位大姐的求助信。 她是60年代末生人,今年近50岁,是北方一所县城税务机关的部门负责人。 她痛斥了孩子考上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后计划留在那里,而不愿回老家工作。 另一方面她也表达了养育孩子的自豪,认为孩子从小都特别优秀,但儿大不由娘,很难控制孩子的思想。 她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聪明地、乖乖地回家考事业单位,拥有牢靠的编制,而不是苦兮兮地在陌生城市奋斗? 她的心态很有代表意义,也是两代

  • 怎么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家长必看!
    怎么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家长必看!

    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具有11个特征: 1、活力。具有旺盛自发的活力,是儿童成长的原动力。 2、专注。喜爱反复地集中工作,儿童工作的目的,是工作的过程,当他不满足、没玩够时,就反复地工作,而且非常专注。孩子是通过反复工作的过程来完成自我的构建。 3、自主选择。有主意/能独立思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过分听话和乖,代表的是不自信和自我意志的薄弱。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来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而传统教育的工作材料是教师分配的。 4、喜爱工作胜过游戏有挑战。有成就感的工作,带给儿童的是持久的成就和愉悦感。而仅仅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欢乐则是短暂的,对儿童的成长不利。 5、爱好秩序。儿童是非常依恋环境的,在秩序的敏感期,儿童喜欢有秩序,且有意识地去保护秩序。秩序感是安全感的来源,也是空间认知的基础,以及逻辑思维的

  • 教育孩子这4件事,只能赶早,不能赶晚!否则会耽误孩子
    教育孩子这4件事,只能赶早,不能赶晚!否则会耽误孩子

    周末和老公一块去商场采购,路过一楼的儿童乐园时,看到很多孩子玩的很欢乐,于是我们便好奇地停了下来,站在不远处观看。 放眼望去,角落边的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她在很认真地搭积木,建房子。这时,却突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上前一下子推倒了她的积木,顺带抢走了她旁边的玩具。 女孩一下子生气了。追着他问:“你干嘛动我的东西?还给我!” 男孩子不但不理会,反而还很嘚瑟地说:“这是我的!我喜欢这个,就归我了!” 这时,女孩的妈妈上前,企图制止男孩的行为,很礼貌地问小男孩为什么要拿走妹妹的玩具呢?男孩子依然没有理会。 几次劝说未果,女孩忍不住哭了起来。女孩的妈妈见女孩这样,很快便找到了男孩家长,原来她一直都是在旁边目睹着这一切。女孩的妈妈希望她能劝说男孩道歉,并归还玩具。不料,男孩妈妈却和她吵了起来。 “不

  • 当男孩的性格遭遇“蝴蝶效应”,家长不要忽视这些细节教育了!
    当男孩的性格遭遇“蝴蝶效应”,家长不要忽视这些细节教育了!

    男孩生性大大咧咧,不注重细节,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认为:“男孩性格粗犷,无妨!”甚至有些家长会认为:如果一个男孩过分拘泥于细节,没有“男人味”,反而会被贴上“细碎”的贬义标签。 由此,我们引发一个疑问:要不要对男孩做细节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说: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都有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虽然在一开始是极小的偏差,但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将导致极大的差异。如果把“蝴蝶效应”应用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它同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一个举动,正确的引导,孩子一生受益;不良的误导,贻误孩子终身。教育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效应,“量”的积累,势必最终引发“质”的变化。 男孩本性就粗犷,

  • 为什么有些孩子从骨子里自卑?因为家长的这几种行为!!!
    为什么有些孩子从骨子里自卑?因为家长的这几种行为!!!

    有些孩子明明对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可是就是说不出口;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向朋友寻求帮助,明知道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明。有这些表现的孩子,其实内心里是自卑的。 当然了,造成孩子自卑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家长的这几种行为,往往却是造成孩子自卑的最直接的原因。希望家长们可以改一下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以后才会有自信,才会不自卑。 对孩子不信任 这类家长否定孩子的能力,喜欢说,你别做了,你做成不的。当孩子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家长打击他:你要是能好好学习了,那太阳就能打西边出来。家长的这种打击,直接是致命的怀疑孩子的能力,经常这样做,孩子会对自己有一个消极的心里暗示,觉得自己就像爸妈说的那样,做什么都不成,自己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严重的责骂孩子 孩子只是打碎了一个碗,而且不是

  • 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只会让他们走向极端叛逆!
    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只会让他们走向极端叛逆!

    孩子有时候真的很让家长无奈,既不能说的太狠也不能无原则的纵容下去。有时候对于家长来说,真的是没办法!有的家长,从来不跟小朋友好好说话,讲话不知道有多难听、多凶,进家门就跟谁欠十万八万一样,一天到晚没有好脸色;对待孩子,没有耐心,动不动把自己坏情绪带给家人,经常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 有的时候,孩子因为玩的高兴,沉浸在自己的极乐世界里,根本没把家长的指责当回事。而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面对指责无动于衷的孩子,继续捣鼓着他们手上的玩具,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更来气了。接下来的一幕可想而知,气急败坏的对着孩子吼,好想已经成为必然的结果……这样的场景过后,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逐渐想办法平复自己的内心,而对于孩子来说,会出现经常的问爸爸和妈妈,你喜欢我吗?为什么啊?你会不会把我扔掉?为什么?你会不会不爱我了?这些问话几乎成了孩子口头禅,哪怕他做了一件让大人非常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姿势“吗?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姿势“吗?

    昨天闺蜜跟我诉苦,说儿子已经被他奶奶惯得不成样子了,而且她说的话儿子现在也不听了。 问起原因,才知道原来每当闺蜜教育儿子的时候,孩子的奶奶总在一旁帮着打圆场,及时救孩子于“水火”之中。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庭中常常存在着两个脸谱: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红脸”负责打、骂、训,“白脸”则负责哄、逗、护。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无非就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之间的默契约定,希望能够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有人疼爱;一是父母自己潜意识里“护崽”的本能反应。 “红白脸”教育方式很危险 殊不知,“红白脸”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红白脸”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什么穷养富养,你得先让孩子有教养!
    什么穷养富养,你得先让孩子有教养!

    孩子为何会缺乏教养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乱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也没有这样的东西。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作勇敢、愚昧当作学识、可笑当作幽默,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

  • 孩子太霸道了该咋整?你们得这样做!!!
    孩子太霸道了该咋整?你们得这样做!!!

    霸道本身是自私的体现,拥有这种特质,对孩子的未来有百弊而无一利。 因此,消除孩子性格中的霸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篇文章为您解答:如何改变孩子霸道的性格。 1. 从原理而言,霸道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孩子开始意识到我也具有跟他人一样的、不依附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立人格。 2. 家长无法彻底改变孩子的性格,但是可以帮助孩子变得不那么霸道。改变孩子的霸道性格,不是让孩子变得温顺,而是让孩子拥有同理心,只有让孩子拥有较强的同理心,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霸道的问题。 3. 家长们有时刻意忽视孩子的霸道蛮横,觉得霸道是一种好的性格,是有魄力、自信、外向、有领导力的表现。但事实上伊利诺伊大学研究表明:孩子们最不喜欢的5种行为,其中一种包括霸道和盛气凌人。因此,霸道不是一种好性格,改掉霸道的毛病,孩子才能从社交中脱颖而出。

  • 孩子,我好想狠狠爱你,又怕宠坏了你T_T
    孩子,我好想狠狠爱你,又怕宠坏了你T_T

    记得我重返职场的前几天,奶奶抱着你用奶瓶给你喂奶,我则故意躲在卧室里不敢见你。 你嚎啕大哭以示反抗,哭到小脸通红声音嘶哑,我一边挤奶一边流泪,眼泪滴在手背上,流进了心里。 宝贝,妈妈好想一直抱着你,看你一边贪婪地吃奶一边用手拨弄我的头发,胖嘟嘟的脸蛋、忽闪忽闪的睫毛散发着天使般的魔力。 更别说你吃着吃着突然抬头冲我甜甜一笑,瞬间就把我的心融化成巧克力酱,甜、腻、软。 可是我不能。躺在怀里吃奶的宝贝终究要长大,离开妈妈的子宫,离开妈妈的乳房,离开妈妈的床,你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走向分离。 第一次送你去幼儿园,我陪你在教室转了几圈,老师给我使了个眼色,示意我离开。你发现了,双手坠着我的腿,蹲在地上大哭:“妈妈,不要啊,不要啊,不要走…..” 我冷静地

  • 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过分“懂事”的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过分“懂事”的孩子?!

    每次人家夸我小好很“乖巧”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首先,她并不乖巧,大家是没有看她扔玩具、拉衣服、滚地撒泼的野蛮样子,反正我是很想抽她的。 其次,她在外面真的是太内向,也可以说她太“懂事”,乖巧到我都不相信和家里的她是同一个人。她对亲人以外的人,充满了巨大的不安,甚至会忍耐和迎合,说真的,这种懂事让我无奈。 读者经常向我大吐苦水,说孩子有多么调皮、多么爱捣蛋,最后总要加一句“这孩子真难养,完全拿他没办法!” 我总会这样说:孩子这个年纪,本身就调皮捣蛋,有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反而表现很“成熟”、“懂事”,事事都要顾及大人的眼光,那还是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样子吗? 我身边有不少小时候“懂事”,长大“叛逆”的例子。 小北,19岁,小时候在父母的期待中一路开挂,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去年高考失利,

  •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吗?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吗?

    陪孩子时间少,他会不会没安全感? 孩子看见陌生人就害怕,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经常吓唬孩子,会不会影响安全感? 安全感是你经常谈论却又陌生的东西,其实安全感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只要你了解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后,就会有信心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父母自己缺乏安全感,孩子会受影响吗? 如果自己缺乏安全感,怎么做才能尽量不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呢? 我们这一代人常常自身缺乏安全感。 你本身是哪种依恋类型,的确会影响孩子,因为孩子会″看妈妈的脸色行事″,但并不是说,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就一定有安全感的问题。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也能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这取决于你是如何跟他相处。有意识的多高质量陪伴,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多一些回应,多理解他,然后教他理解规则

  • 打孩子?如果你是这样打的,那孩子真的太不幸了
    打孩子?如果你是这样打的,那孩子真的太不幸了

    乐嘉带四岁的女儿徒步的消息传出,一时间激起千层浪,肯定的,赞扬的,质疑的,反对的,说什么的都有,热议不休。有人赞同乐嘉跟女儿强调的“坚持”、“努力”,而网友则看到他违背女儿的意愿,用态度强迫她完成徒步活动。 我想说,在中国,从来都不缺“狼爸虎妈”式的家长,旁人这样的赞同和质疑都并没有什么新意。 前几年,“狼爸”萧百佑、“鹰爸”何胜烈正被热议。狼爸把他的四个孩子全部“打”进名校,三个进北大,一个进中央音乐学院,看起来非常有出息。 鹰爸的孩子“裸跑弟”多多,小小年纪在冰天雪地里裸跑,爬富士山,开飞机,玩帆板,考大学,教育十分超前。对于多多,鹰爸体罚起来,也是平常孩子承受不了的程度。 我们一群朋友讨论到底该不该打孩子的时候,其中一个人说:“现在的孩子就得打,不打不成器。”说的时候,神色凝重,表情肃穆,充满了对整

  • 宝宝过分依赖你,其实是一种疏离?!
    宝宝过分依赖你,其实是一种疏离?!

    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家人尤其是妈妈,会表现得特别依赖。这种依赖的好处在于宝宝在早期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赖关系,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孩子童年时与家人的关系是良好的、和谐的、信任的,那么当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学者以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凡事都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如果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比如衣食住行事事都需要父母承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交给父母或其他长辈,久而久之,他们会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难以习得,缺乏独立能力、责任感和集体感等。 宝宝过分依赖的表现包括了这些方面: 1.一到了陌生的地方,就会莫名的紧张焦虑,得由父母帮助才能缓解。 2.受不了任何批评,一旦发现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3.当有人想要靠近他们时,会表现得非常抗拒甚至是攻击他人。

  • 孩子,你可以不优秀,但绝不能没教养!家长必看~
    孩子,你可以不优秀,但绝不能没教养!家长必看~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一个孩子的教养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你,孩子为何会缺乏教养。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乱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

  • 最伤孩子的7种爸爸,第一名简直”不可饶恕“!
    最伤孩子的7种爸爸,第一名简直”不可饶恕“!

    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总结的七种爸爸,按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后一种简直不能忍,看看你家爸爸上榜了吗? 第七名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 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

  • 小时候的阴影,长大的一道疤!原生家庭于你真的那么可怕吗?
    小时候的阴影,长大的一道疤!原生家庭于你真的那么可怕吗?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一个家庭究竟有多深 其他的例子暂且不提,说一说小新妈的故事: 昨天小新妈和妈妈视频,妈妈聊起了最近和爸爸的一次吵架。 她说:“你爸这人啊,每次和他沟通简直就像对牛弹琴,一声不吭的只知道看手机,等我说完了他才回一句“哦”,真能把人气死。” 我说:“那不是挺好的吗,你生气的时候他静静的听着,总要好过两人大吵一架吧。” 电话那头,妈妈无奈的笑了,我也笑了,不是笑他们人已中年还要吵架,而是笑自己,因为换成是我,也是爸爸那样的做法。 其实不仅仅是这种吵架,在很多其他情况下,我的性格以及处事方式都和我的爸爸如出一辙。以前我只是单纯的以为,可能是因为我和爸爸沟通比较多,所以比较像。后来我才明白,这种父女性格相似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所谓的“原生家庭”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