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爸爸妈妈交流育儿问题,忽地聊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莫名的有一个共同点:小时候,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导致爸妈吵架。 比如某次考试没考好,妈骂完我之后,就骂我爸,还不是因为你平时没有好好管她! 还小的我们,就天真的以为爸妈因为自己吵架。 作为爸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句话让孩子产生这么大的误会。 又或许,爸妈真的觉得孩子没学好是对不起自己的付出吧?!! 毕竟,爸妈为了孩子,在外打拼;为了孩子,起早摸黑地送孩子去上补习班,学习各种技能,难道不就是为了孩子能成绩更好,以后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上立足,甚至成为成功人士吗? 但是,长大后的我就想反问一句了:难道每个人的前半辈子就是为了你爸妈而学习,后半辈子就是为了孩子而工作吗? 其实这就是现在很多孩子对学习感到迷茫的深层原因——孩子搞不清楚学
总是会听到很多家长无奈地说道:“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自己的孩子优秀,我有错吗?我到底错在哪儿?” 是的,看着现在那么多焦虑的家长,一年365天除了工作就围着自己的孩子转,陪伴子女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他们都期待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为了这个目的,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倾其一生。这并没有错。 但是孩子是否真的能成为人中龙凤,社会才是检验家庭教育的最终标准。 前段时间,我们接到一个25岁孩子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她非常的焦虑。原来她的女儿去年毕业了,但是工作至今不稳定。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孩,长得也不错,怎么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 在与这位焦虑妈妈的沟通中,我得知他女儿去年7月底毕业到现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换了6份工作。 四次没过试用期,两次是自己主动离职的。 说起原因,这
到点不吃饭、到点不洗漱、到点不睡觉、到点不起床,孩子似乎总是拖拖拉拉不做当下该做的事情,导致家里不得不变身24小时食堂,父母陪玩到半夜11、12点,第二天早晨还酝酿着一场硝烟弥漫的起床大战。 为什么孩子“到点”了,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孩子对时间的认知 对于儿童来说看,时间认知其实是很困难的。 首先,时间是十分抽象的,它没有具体的形象,不能被人们直接感知,除非通过一些媒介比如人体的生理节律(饿了、 困了),各种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工作日上学、周末休息)以及日历、钟表等专业计时工具来体现。 第二,时间具有流动性,它是单维的、不可逆的,当你要感知它的时候,它就已经过去,所以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时间。 第三,由于时间具有流动性,所以反应时间关系的词语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比如“今天
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有人际交往障碍,在新的环境里不敢和别人说话;遇事退缩,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虽然在家里是唯我独尊的小霸王,活泼开朗,但是一到陌生环境里就变得很老实木讷,不敢与别人交流,完全判若两人。 那么,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面对害羞内向、连招呼都不敢打的孩子,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情景1 早上小朋友刚入园,在门口老师都会向小朋友问好:“早上好!”小朋友回复老师:“老师,早上好!” 老师在门口接待时,听到天天的姥姥对天天说:“要问老师早上好!” 当我打开门时,看到天天低着头。 我蹲下来先是看着天天,等待了几秒钟,我对天天说:“天天早上好!” 天天看了我一眼并没有回答我,又低下了头。 这时候天天姥姥语气有点激动的对天天说:“我们说好的和老师打招呼呢?这孩
“怎么办?我的孩子很害羞,到公园都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 “我家孩子也是,很胆小,让他问人也不愿意。有时候别人问他都不应,说实话我挺担心的。” “我女儿很敏感,别的小朋友碰碰她都会哭鼻子,现在大家都不喜欢和她玩了,好郁闷!” 经常听到妈妈担心自己孩子的社交,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孩子早期的社交表现和孩子以后的成长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孩子早期的社交表现,和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但更多是受到家人的影响。 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特点。 宝宝社交能力发展特点 1岁前:最爱家人,无朋友概念 1岁前的孩子暂时没有朋友的概念,但是对家人的陪伴需求却非常强烈,只要家人不在身边就大声“吼”,哭闹,直到家人出现了,小家伙立马从“暴雨模式”转到“晴天模式”,变化比什么都快。
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少说一点,你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听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 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里面听牧师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说的特别棒,感动的他掏出钱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说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说,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等牧师演讲结束,要求大家募捐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偷偷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就是很典型的“超限效应”。 “你怎么又犯错了,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很多时候,父母以为说多了,孩子才能记住。 却不知,唠叨正是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好的父母,
年幼的孩子从来不该被单独留下,无论是在家里、车里、还是在其他地方,因为保护他们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我们应该是他们与危险之间的第一道屏障,任何时候都不应掉以轻心。 在一个安全的虚拟情境里,工作人员假扮成快递员、物业工作人员、小区超市送货员等,试图说服被单独留在家里的孩子开门,而孩子的父母则在另外的房间看监控,看孩子会不会轻易上当。在这之前,每个家长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给孩子做足了安全教育:但结果如何呢?简直就是piapia打脸啊! 参与测试的24名儿童,年龄在3-8岁不等,每个孩子都受过安全教育,深谙“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告诫,但最终结果——79%的失败率,足以让人触目惊心,脊背发凉。爸爸妈妈们也立马没有了最初的自信。其实很多孩子的临场反应不错,比如会说“不能开门”,会说“你把快递放门口吧”,会问“你是真的假的”,会记得“妈妈说不能开门”……但若再进一步论,他们哪里抵得住狡猾
最近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都牵动着每一位家长们的心,家长们都想给孩子安全的庇护,其实错了,保护孩子,都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判断是非! 红黄蓝,是三原色,是这大千世界所有颜色的母色系,可这三色合在一起,却是真的黑,黑不见底,黑的像个黑洞。 都说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但在现在面前,家长们才知道,自己根本给不了孩子一年365天的保护,只能教会孩子,如何才能保护自己! 小孩子因为年龄的缘故,常常语意不明,说话不清不楚,让家长觉得是孩子在胡乱说话,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许多孩子在受害之后,家中都没有人重视。 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家长都需要把几点明确的告诉孩子。 1、私密地带不能被任何人触碰,包括老师、朋友、叔叔、爷爷! 近年来,儿童性侵屡屡发生让人痛心不已,更多的是家庭的教育不到位,爸爸妈妈们要明确的告诉孩子,脖子以
很多妈妈们都会吸收前人带孩子的经验,那么真的经验很重要吗?当然很多都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育儿陋习要不得,照顾宝宝要相信科学! 很多宝妈们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将一些传统习惯奉为真理。 毕竟自己爸妈当初就是这么带的,所以自己有了孩子也可以按照老方法,长辈的育儿经来带孩子。 其实,很多育儿陋习,虽然没有立刻显现出不好的一面。 但是已经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了无形的伤害,这种伤害有些无法弥补,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1.捏鼻子能使鼻子变高挺。 后来我一个表姐来我家,她长的很漂亮,五官生的非常好。有人问她,鼻子怎么这么小巧又高挺。她说她是因为从小她妈妈就帮她捏鼻子。 实际上,捏鼻子也不太可能会直接导致鼻子变挺。 如果捏鼻子用力过大,反而会损伤幼儿的鼻粘膜,以后可能会长
很多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好的都一股脑的给孩子,但是有的孩子并不领情,这8种妈妈即使累成狗,也起不到好作用! 母爱是人类的共性,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用心,以及在培养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妈妈带孩子累死累活、叫苦连天?你以为你每天累死累活,可以换来孩子的快乐、家庭的和睦?NO,你想错了,有时候累是一种灾难! 第1种累:太勤快,活得太操劳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 结果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
圆圆是我二姑姐画室的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三岁半了。他很喜欢画画,所以,他妈妈就给他报了二姑姐的绘画班。 有一天,圆圆还没下课时,圆圆的妈妈就来接他了。我给她倒上一杯茶,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开了。我说:“小龙现在一岁多了,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要去摸摸。” 圆圆妈妈随即来了兴趣,立即讲述了圆圆的成长历程。她说:“孩子是通过这些触摸来长本事呢。记得,圆圆一岁多时,他是一个特别愿意给自己找麻烦的宝宝。每次洗澡时,我忙着帮他洗澡,他却在澡盆里用两个洗发水的盖子不停地反复倒水。即使我帮他洗好澡以后,他也不愿离开澡盆,总是不停地反复倒水。水越来越凉,圆圆却不愿从澡盆里站起来,我为此特别生气,只好无奈地将圆圆从澡盆里拎了起来。因此,圆圆每次都要大哭一场。 “最让我心烦的是,我每次给圆圆倒好牛奶或者果汁,圆圆总要拿两个杯子倒来倒去,然后才肯慢慢喝。有时
小罗是一位全职妈妈,最近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家里宝贝现在是2周岁,开始变得不听话,而且还不听指挥,说东偏往西,这让她非常的无奈有着急。对着好姐妹吐槽,才发现原来朋友家的宝宝也如此,这让她很疑惑,为啥这个阶段的小宝贝都会有这样的“叛逆期”呢? 2-3岁是宝宝开始拥有自己独立意识的阶段,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叛逆期”,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们开始尝试跟家长对着干。那对于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小调皮们,家长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乖乖就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解决的办法吧。 宝宝不爱吃饭时候,家长特别无奈 我相信这个场面,几乎在每个家庭都上演过,在饭桌上,好动的宝宝总是坐不住,不是饭吃到一半吵着闹着看电影,就是跑到客厅继续玩玩具,或者应付吃两口开始玩餐具,然后吃完不到1个钟又嚷着饿了。 解决小妙招 营造餐厅气氛;宝
我家的宝宝虽然只有1岁10个月,但他有着相当大的脾气。如果他想做的事不让他做,或他想要的东西家长不给,他就会生气、大哭大闹。严重的时候还会拿手打自己的脸,用头撞墙。我很困惑,宝宝是从哪学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他的坏脾气? 其实孩子开始有脾气,是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和情绪之后,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乖巧顺从,像一个任人随意摆布的布娃娃了,而是越来越张显自己的独特性,行为上也越来越具有独立意识。家长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不至于产生被挫败的感受。 孩子脾气大可能有两个原因: 1.气质特点 气质不同的孩子,发脾气的状态也不一样。年龄越小,先天气质特点越明显,长大之后,学会了许多掩饰自己真实感受的方法,我们就不太容易看到其气质的本来面目了。 2. 渐渐具有独立意识 有了“我”想怎
近期绵妈的朋友圈不断被各种幼儿园虐童事件刷屏,作为一个幼儿园小妞的妈妈在愤慨与恐慌之外,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让受害儿童的家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答案是: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回到家,能自然而然地把一天的各种事像故事一样说给家长听!这样的孩子既掌握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又学会了自卫的本领,也就是告诉别人自己遇到麻烦了。 孩子2、3岁时,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词汇量积累的时期,孩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各种事情及感想,其实就是孩子思维的过程。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就能开始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父母也就能够更安心。 我曾在妈咪jane黄静洁《父母的格局》一书中读到过相关的内容,揭示培养孩子“从听到说”有多重要: 对于孩子学说话这个问题,很多妈妈很焦虑,经常能听到妈妈问:“我的孩子不说话啊,怎么办啊?”“我的孩子好笨啊!人家孩
孩子爱学习、成绩好,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然而,现实中仍有大部分的孩子存在着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的状况。对此,家长们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但其实,孩子不爱学习也许并不完全是孩子的原因,家长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涵妈看来,想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爸爸妈妈们做到以下4点十分重要: 1及时沟通 “快去写作业!” “怎么又在玩?作业写了吗?” “你把这些题做完做对,妈妈有奖励!” 生活中,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玩,不学习,不做作业,就着急了,生怕孩子成绩又要落后了。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地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有时甚至采取强迫的方式逼着孩子去学。 然而,即使能强迫孩子的身体坐在那里装装样子,也终究强迫不了孩子的思想,逼着他去主动思考和求知。 毕竟,如果孩子的心都不在学习上,是怎么逼都没用的
如何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一定想过这个问题,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中渐行渐远。”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路漫漫,父母和儿女不能陪彼此一辈子,所以要懂得放手。 作为父母,最骄傲的莫过于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到: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呢? 守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人格 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方面,很多父母都做的非常不足,不懂得尊
爸爸是一个家的顶梁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孩子受到更好的影响取决于爸爸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这几件事情爸爸不能当孩子的面做,会对孩子有影响! 咱们都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那可是一辈子的,因为妈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也是最亲密的。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却不知道爸爸对孩子的作用也是同样的不能忽视的,因为男性本来可能就是不善言语的,但是那也不意味着,爸爸对孩子就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其实非但爸爸对孩子不仅有用,而且对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 所以,请各位老爸们,为了以后能够健康的成长,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小暖男或者是可爱暖心的小公主,这几件事爸爸们就需要注意了,可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 在孩子面前和妈妈吵架 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谁家的生活没有小吵小闹的。但是请爸爸记住一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和妈妈吵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在孩子四五岁时突然跟妈妈说,“我喜欢班上XX女孩,我要跟她结婚。”有些人会一笑而过,有些人会觉得孩子“早熟”。其实,孩子并不是早熟,而是经历着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婚姻敏感期”。 婚姻的敏感期一般见于4~5岁的孩子,孩子逐渐形成结婚的概念,这表明他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初步的感觉,孩子对婚姻的概念有了初步认知,而且真的投入了情感。 作为家长,请不要大惊小怪,一定要用平常心跟孩子交流。 婚姻敏感期最初表现为对自己父母的喜欢,会要求跟爸爸或妈妈结婚,这是婚姻敏感期的开始。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对婚姻的认识也会逐渐发展,孩子慢慢会意识到“我”应该跟同龄人结婚,于是幼儿园常常看到小男孩和小女孩手拉着手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回家,俨然一对小情侣。这个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早熟”或“早恋”的标签,孩子正经历着
你知道吗?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即使孩子不想上学、迷恋游戏,也都是以孩子牺牲自己的成长为代价向父母做出的警示。然而,大部分父母读不出孩子这些表象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的“关照”中逐渐严重,最后双方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这7个情况是“不快乐”孩子常见的表现: 从小就特严肃,总显得很懂事,有少年老成之嫌疑,父母有明显的成就感。 不喜欢做作业,总是到万不得已如被父母监管甚至暴打之后才肯做,不过,几天之后又变回原样,且父母有强烈的无奈感。 上课喜欢做小动作,老师总是说他不专心听课,经常是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孩子不专心的情况仍没有好转。 经常咬手、做噩梦、不断把作业涂抹成黑团团。 不想上学,对学校和作业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经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常被父母批
很多家长们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一些人生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这个太贵了,以我们家的能力是买不起的!” 这句话说上100多遍,孩子的一生都将在贫穷的思想中度过,因此也决定了他一生穷困潦倒的命运。而我们生活中不乏被这个“魔咒”折磨的年轻人。 今天,开心老师就要来说说这类年轻人。 小璐小时候就是在这句话下长大的,她的爸妈从来不舍得给孩子买贵的东西,灌输给小璐“贵就是糟蹋钱”的思想,导致小璐从小只知存钱,不知花钱。 大学的时候,她成绩很好,每年都能拿到六千块的省政府奖学金,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为自己买东西。有一次,学校官网上出了公告,老师们也在各个班级宣传:只要拿到这次国家级竞赛前三名,就可以保送本校研究生。 小璐自然第一个报名参赛,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