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艺术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艺术

    一旦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就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面对的。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老师不近人情,孩子一有情况就“告状”,语气生硬,没有考虑家长的面子;而老师常常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孩子是你的,怎么动不动就责备说孩子教不好是老师的事情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都是为了孩子,两方需有话好好说。本期关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老师和家长嘉宾,针对老师和家长之间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各抒己见。双方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快快成长,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是紧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彼此埋怨的对手。   家长嘉宾:Laura 某外企财务总监 儿子 初一   关海容 公司财务人员 女儿 小学四年级   王琪 某慈善机构工作 儿子 小学一年级   王霞 布瑞文化(北京)有

  • “是它挡住了我看嫦娥”
    “是它挡住了我看嫦娥”

      了解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前提。有些家长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认为:我天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而且自己也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自然就十分了解孩子。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一个五岁的孩子,有一天,竟将家中一台珍贵的望远镜的镜片全部打碎了。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气得要狠狠地打他,严惩这个顽皮的孩子。而母亲比较冷静,心想这个孩子平时是一个细心又爱惜东西的孩子,这个“事件”恐怕是另有原因,就把孩子找来细细地交谈,结果发现,差一点就冤枉了孩子。 孩子是这样说的:“我们幼儿园老师对我们说,在月亮上面有嫦娥,有小白兔,我特别想见见美丽的嫦娥和可爱的小白兔。我

  • 家教失误以后
    家教失误以后

      法同著名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博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而西班牙的神经学家拉蒙·依·卡哈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们的父母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当他们一旦发现对子女的教育有失当的时候,就放下架子,向孩子检讨,并用实际行动补救自己的过错。   格林尼亚的父母非常富有,他们平日对儿子十分娇惯,以致格林尼亚终日在外游荡,无心学习。经过痛苦反省,他们认识到孩子变坏正是自己对他溺爱所造成。因此,他们冷静地向儿子检讨对他教育的失误,并郑重地表示歉意,鼓励儿子离开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发愤苦读。父母的道歉,震撼了格林尼亚的心灵,猛然回首,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成为著名的化学家,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拉蒙·依·卡哈小时候非常顽皮。13岁那年他根据所学的知识,造了一门“大炮”,在发射时,把邻居家的孩子打

  • 给孩子一个刺激丰富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一个刺激丰富的学习环境

    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的刺激强度有关,如果婴幼儿从小生活在一个空空荡荡的房间里,白墙白床,宁静得没有任何外来的刺激,那么他对于光、运动物品的反应很弱。如果给婴幼儿尽可能地布置各种各样的玩具,像摇床、彩球、风铃等各种各样的新鲜东西,会让他时刻产生捕捉的意念,这样他对声、光的反应就要强烈得多。因此,一个热热闹闹的家可以促进婴幼儿早期的智力发育。这里也给父母一些方面的建议。  书籍:选择画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书,提供视觉、触觉刺激。   玩具:插塑或可拼装的玩具。色彩鲜艳,变幻多样,提供视觉触觉刺激,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棋类可训练孩子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球类:可在室内、外活动,锻炼体能,跑、跳、投、踢、拍等多种技能,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 怎样教幼儿合理跑步
    怎样教幼儿合理跑步

      5岁的幼儿对四散追逐跑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往往一玩起来就忘记疲劳,成人要注意引导,计算好活动量。并且要注意安全,教会他们躲闪的方法,并提出要求,随时检查幼儿执行的情况。在进行较剧烈地跑之前、要充分把各关节活动开,跑完不要静止地站着不动,更不能蹲下或坐着,而应放松地走一走或做一些放松的体操、轻松愉快的游戏,使幼儿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幼儿在跑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上体直,蹬地不充分,象是坐着跑   步伐不均匀,象马步跑   摆臂动作不对,有直臂摆动,也有以肘为轴摆动,动作不放松不协调   还有的左右横摆,重心不稳   落地重,八字脚,张着嘴呼吸等,成人要随时注意纠正。

  • 如何帮助孩子改正“毁坏东西”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改正“毁坏东西”的习惯

     孩子毁坏东西的原因很多。   活泼冲动的孩子:他们毁坏东西往往是无心的,这些孩子往往精力过剩。   好奇的孩子:他们很想弄清楚某件东西的工作原理,还想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们把它拆开来,并不想损坏它,但是不知道怎么再弄好。   不能控制情绪的孩子:他们还不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习惯。   不爱惜东西的孩子:孩子得到东西太容易了,就会觉得无所谓。   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少数孩子故意毁坏东西,是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厉害。有这种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存在更严重心理问题的迹象。   你要根据孩子的行

  • 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容易引发孤独症
    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容易引发孤独症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也和儿童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儿童,如过量进食酸性食品(肉类、糖类等),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比如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体内缺乏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这些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快,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食物类型亦在改变,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增多。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

  • 自信来自五千次的肯定
    自信来自五千次的肯定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活泼是每个父母都在考虑的问题,最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也许对您会有一些帮助……  访香港NLP高级执行师、情绪管理专家李中莹  记者:现在不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怎么爱他也不够”,也有部分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如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食品与玩具,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李中莹:父母的职责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给他事事安排如意,这样做反而妨碍了他的成长,成长必然是有痛苦的。比如小孩子学走路、出牙,都会经历一点痛苦,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另外,我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父母爱的方式是错误的,至少有以下三种错误的方式:  1、妨碍孩子的成长;  2、控制孩子的成长;  3、代替孩子成长。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在亲子关系中,有二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最大,后遗症最大:第一句是“我这样做是对的。”,

  • 如何克服孩子攀比心理
    如何克服孩子攀比心理

    物质攀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妨从两个角度看。 第一、价值观 孩子们攀比心理必然缘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则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潮流有关。想象中国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经以贫下中农为荣,就明白现在的商品社会的商业文化中的拜金意识对大众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让孩子没有攀比心理,必须建立他们独立的价值观。比如:物质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物质的优越在精神优越面前是不足挂齿的,每个人应该以自我完善、自我进步为追求。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个性完整、有所追求、与人为善的孩子。当然,价值观传递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就要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 &nb

  • 韩国:餐桌上的“食育”
    韩国:餐桌上的“食育”

    韩国父母经常会在餐桌上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人们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 韩国人认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要从儿童能说话时做起,要有意识地给他们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身。现在我们的一些孩子很挑食,要么“逃饭”,要么暴饮暴食;而在韩国幼稚园里用餐的孩子,则几乎没人挑食,他们听从老师安排伙食,营养均衡,胖墩明显减少。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教师和父母都着意将培养孩子的艺术想像力融汇于饮食中。比如,餐桌上的沙拉,犹如秋天的景色,在那碧绿的森林里,既有黄叶又有红叶;那些肉馅则如凋零的枯叶落在

  • 早教关系到孩子的输赢
    早教关系到孩子的输赢

    有时,人不需要被教育,但是需要被提醒。所以我想提醒您,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了吗?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10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一位科学巨匠的府邸,就子女教育的问题拜访他:“先生,您是个大科学家,又善于教育子女,请问我的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我这个孩子两岁半了。”言语之间,年轻的妈妈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太早了些。但这位科学巨匠却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当然,1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教育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这位年轻的妈妈不是迟了两年半,而是迟了3年多,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  无独有偶,20世纪享誉全球的儿童教育学家、儿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籍的玛丽亚·蒙台梭利也有“三岁决定一生”的论断。日本当代著名教育家,索尼

  • 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
    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

      对于1-4岁的孩子,大多父母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但专家认为,父母的这种想法非常不科学,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专家建议: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就应该给他权利,让他自己做。   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一、自已进食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吃饭时弄得身上、地上一塌糊涂,而且很拖沓,便抢过孩子手中的饭碗喂他吃。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进食,还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吃饭的机会。   其实,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就应任由他尝试,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另外,孩子在练习自己吃饭时难免会弄得满脸、满地都是,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责怪他。   二、对衣服样式、颜色的选择   孩子也很爱漂亮,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妈妈述说,有时妈妈拿出一件他不喜欢的衣服,他就会表示拒绝。这时妈妈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并让他自己去挑衣

  • 惊人的中国孩子教育成本
    惊人的中国孩子教育成本

    养育孩子已被看作是一种家庭投资,但教育成本的激增,却未必是正常的现象   -本刊记者/刘溜   春节前夕,一份关于孩子花销的报告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 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   该报道一出,引发一片质疑声,很显然,如此高的抚养成本是普通收入家庭、更不用说农村家庭,所望尘莫及的。   孩子们花了多少钱?   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报告,出自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之手。记者获得的报告原文显示,此项调查是受上海市徐汇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抽样调查的样本均来自该区,总共调查了749户。   调查显示,以2003年的物

  • 夫妻感情世界因何改变,“第三者”是宝宝吗
    夫妻感情世界因何改变,“第三者”是宝宝吗

      孩子的降临会给家庭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庭从此围着孩子转,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还能找得出时间来与配偶相处吗?要维护你的婚姻,你必须“拨”出时间来。    说说容易做到难。首先,夫妻俩必须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你们的生活确实因为有了小宝宝而发生了改变,小宝贝的需要排第一,你们之间的关系排在第二位,这是意料当中的事儿。有时候,作为新妈妈的妻子由于忙于照顾宝宝而对丈夫有所忽略,其实也无可厚非。一段时间后,当生活稍稍安定下来,你们之间就会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方式来表达彼此的爱慕和眷恋了。    从起初纯粹的伴侣关系过渡到为人父母的角色,是需要假以时日的。当你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享受两人世界的温馨时,不妨试一下以下的建议:    1、偶尔请父母或兄弟姐妹帮忙照料一下孩子,夫妇俩下班后相约在外面见面。    2、如果嫌出去约会太麻烦,你们也可以在哄宝宝

  • 孩子讲粗话该怎么办?
    孩子讲粗话该怎么办?

      现象   “粗话大家都习惯了”   “住嘴,我不要你们管!”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文文朝爸爸大叫,这着实很让文文爸爸头痛:“平时我们说她哪里做得不对,她动不动就叫人‘闭嘴’,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为此我教育过她多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没多久她又开始这样说话。”   小学6年级的伟伟也有这样的毛病,和妹妹发生一些小争执,她就骂妹妹,并大喊要她“滚开”。在学校,孩子说粗话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滨北小学六年级的吴同学告诉记者:“每个年段,即使是小学一年级都有讲粗话的学生,特别是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时,互相骂粗话的更多。还有的同学觉得好玩,于是互相‘传染’,说多了,听多了,大家都习惯了。”   分析   孩子为啥说粗话   ■环境污染——“别人能说我为啥不能说?”  嘉滨小学任教品德与生活的吴发莉老师告诉记者:“课余时间,孩子们在一起说粗话常有发生,特别是五六

  • 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是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他们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放任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来说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 选择幼儿园,看什么?
    选择幼儿园,看什么?

    一位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首先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并进入园所网站或各种相关论坛,了解幼儿园的内部情况。不过上海有那么多好的幼儿园,特色的幼儿园也数不胜数,到后来,家长也找得眼花缭乱,不知该锁定哪家幼儿园。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否接受良好教育非常重要。现在启蒙教育早了,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不少以前小学生才能学到的算术,认识了很多汉字,还能用简单的外语进行交流……   前面讲到的那位家长,就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才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来“择园”。有人认为这有点杀鸡用牛刀之嫌,但这位家长却认为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令孩子一生受用,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择园”的过程给这位家长留下的是一个“累”字。网上的案头工作告一段落后,她就一家一家地实地踏

  •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怪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怪孩子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经常乱动,不得安宁。即使上课,他们也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搞小动作,打扰别人,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老师讲课的内容自然也都不会。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由于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可严加管教之后仍然不见成效。 其实这种问题多是由于学习能力低下导致的,如身体协调能力差而坐不住,或因为听觉记忆或视觉记忆差而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快惟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他活动和其他信息,并集

  • 幼儿思维的培养的几个要素
    幼儿思维的培养的几个要素

    (一).从思维特点来看,概括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理论上的认识:概括是人们形成、掌握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智力品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为什么说概括是思维的前提?幼儿聪明与笨主要看他的概括水平,5、6岁的幼儿若接触大量生活,形成大量形象的语言,进入小学就能够进行很好的概括。   实践上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幼儿阶段进行复述,有的孩子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有的全部说完也只是简单重复。   (二).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a.思维的深刻性。指能够透过表面来剖析事物的本质和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推理

  • 游戏折射孩子心理需要温暖(三)
    游戏折射孩子心理需要温暖(三)

    “AWE”教育法的清单: 5.时常拥抱他们。  6.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  7.给孩子们写“感谢纸条”和“爱的纸条”。  8.为他们祈祷。 9.说话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  10.用夸张的语气表扬他们。  11.一起做游戏。  12.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是一种爱的语言)。  13.尽量多花些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14.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带他们外出。  感情取款  1.唠叨不休。  2.轻视孩子。  3.讽刺孩子。  4.贬低或奚落。  5.批评。  6.冲孩子大喊大叫。  7.从不说“对不起”。  8.总是和配偶吵架。  9.对他人说孩子的坏话。  10.偏向某个孩子。  11.总是沉默。  12.例数他们的不是。  13.粗鲁、暴躁。  “AWE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