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击破宝宝打嗝难题
    击破宝宝打嗝难题

      宝宝打嗝有依据   科学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宝宝呼吸肌的一部分。当宝宝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宝宝的植物神经就会受到刺激,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宝宝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   打嗝是宝宝在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有时候,有些宝宝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宝宝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哦。一般情况,宝宝3个月后,随着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打嗝的现象也会自然好转。   宝宝打嗝有原因   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都会引起宝宝打嗝。若妈妈喂奶后没有及时帮助宝宝排气,宝宝也会打嗝。而且,妈妈们都知道,婴儿都是很爱哭的,宝宝大哭时也会吞入大量空气,导致

    标签:打嗝
  • 解读BB夏夜出汗多的真相
    解读BB夏夜出汗多的真相

              炎炎夏日,宝宝老是出汗,而且总是表现出烦躁不耐烦的情绪。宝宝夏夜爱出汗,究竟是为何,请跟小编来揭秘。   夏夜出汗多真相1:高温   酷暑的温度有时白天都维持在30度左右,夜里温度会降低些,但仍然“酷暑难当”。大人都忍受不了,更何况是宝宝呢。   对策:   1、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室温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比室外低3℃~5℃为佳。另外,夜间气温低,应及时调整空调温度。   2、空调的冷气出口不要对着宝宝直吹。   3、由于空调房间内的空气较干燥,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并加强对干燥皮肤的护理。   夏夜出汗多真相2:家长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宝宝出入空调房,妈妈总担心宝宝被冻着,于是乎即使在夏天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特别是在夜里,还给宝宝盖上了厚实的毛巾被。出入空调

    标签:产后
  • 如何让坏小孩不再犯错
    如何让坏小孩不再犯错

      小孩子天生就是破坏大王.一下子弄坏这个,一下子弄坏那个.那么要如何引导小孩才能让小孩不再犯错呢?   明明有一个小孩子,一天她刚打扫完地板没多久,就发现小孩子拿着她心爱的口红在地板上画画.明明一边心疼刚刚辛苦打扫好的地板,一边心疼那进口的口红.她快速夺过小孩子手中的口红,一边拍打小孩子的屁股一边责备小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整天乱涂乱画,你还会不会了….”小孩子在明明的呵斥中大声的哭起来了….你是否也有明明这种教导小孩的经历.不过明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这会极大的伤害到孩子的创造力,而且会让小孩产生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小孩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正解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 调整心态   大部分家长,生活中也会有压力,再加上小孩常犯错,马上会大发雷霆,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情绪化,而是需要马上调整心态,因为小的时候大家都是

  • 宝宝为啥爱吐口水?怎么纠正这个坏习惯?
    宝宝为啥爱吐口水?怎么纠正这个坏习惯?

      宝宝在近2月前他学会了吐唾沫,那会只是偶尔在喝水的时候喝够了就开始吐着玩,现在 也这样玩,最近几天,是想起来就吐,不管是什么都吐,也包括人身上脸上等等,家长很生气 地告诉过他这样不礼貌不对不好,甚至还给点小惩罚打屁屁打嘴巴,不但没效果好象还越来越 爱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为什么会吐口水   1 好奇心   吐口水,可能只是见了别人这样吐,觉得好玩才学着吐。妈咪发现宝贝的问题后,要告诉宝贝随地吐口水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妈咪可以通过与宝贝做游戏或者用其他事物来转移宝 贝的注意力,不让宝贝再吐口水。   2 表达不满   有些宝宝吐口水不是对所有的人,而是对伤害他、羞辱他的人。当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表达愤怒。这种方式是从邻居的孩子那里学来的,因为那个小 孩,只要有人骂他,就会向人吐口水。   纠正吐口水坏习惯   远离有这样吐口水坏习惯

    标签:幼儿教育
  • 孩子多大需要自己独立睡觉?怎么锻炼独睡?
    孩子多大需要自己独立睡觉?怎么锻炼独睡?

      培养孩子自己独立睡觉的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开始,那么多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睡觉了呢?怎么锻炼孩子独睡呢?   孩子长到三四岁了,还不愿在自己的小屋里睡觉可怎么办?不用急,美国儿童睡眠问题专家怀斯特夫人为父母们提供了一套小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只要下定决心让孩子自己睡了,家长就绝不能心软,就连偶尔把他抱到大床上做做样子都不行,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1.白天让孩子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活动,比如让他在那里做游戏、换衣服,告诉他自己能拥有一个房间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你甚至可以把孩子的房间装饰成类似大人房间的样子,这会帮助小孩建立起对自己房间的亲切感。   2.让孩子在自己房间里午睡。   3.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陪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睡上几个晚上。   4.必要时,可以给孩子立点规矩,比如:“睡觉的时候必须安静地躺在床上”。   5.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合

    标签:幼儿教育
  • 孩子贪玩跌倒后家长怎么做?
    孩子贪玩跌倒后家长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摔跤是不可避免的,家家从小就是一个壮男孩,起初摔倒也会哭,但是很快,家家就变得想一个大男孩一样,即使摔倒了,也只会哼一下然后又开始快乐的玩耍了,想知道秘诀吗?一起来看看!   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不可少   孩子摔倒了,首要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养成她自己克服困难的习惯。父母应及时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才是给予孩子鼓励和拥抱。父母的怀抱是孩子永远的港湾,这里充满着爱和温暖,能使心灵很快获得抚慰。如果孩子哭了,就让他趴在我们的怀里哭,轻拍或抚摩他;适当的哭泣,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快。   失败面前,总结经验是不可少的。没有经验的总结,孩子还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如果孩子成功了,就给予正面的鼓励,不要吝惜你的赞美。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学会找成功地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能够造就孩子“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精神。   

    标签:幼儿教育
  • “分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分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分享的意识是很淡薄的,当两个独生家庭的孩子走到一起,难免会因为钟爱之物而起矛盾,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个故事,看看如何让孩子真正做到啃与他人分享!   家家今年4岁,生在北方,第一次来南方见到可爱的小弟弟品品。   品品今年4岁,从小生活在南方,也是第一次接待这位小哥哥。   品品跟家家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会经常通电话,家家也会把自己穿小的衣服送给品品,品品穿上家家的衣服,会说,这是哥哥的。两人在电话里,会哥哥弟弟的叫着,好不亲热!   可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却不怎么欢乐!   吃饱喝足了,买单的时候没要发票(大家可不要学我哦),然后饭店给了一个杯子,很漂亮,结果家家、品品两个人都超爱这个杯子,你争我抢,哭声一片!最后终于哥哥家家让步了!   心理分析:   1、家家跟品品都是独生女,早就习惯一个人享用所有东西,当有另外一个人突然出现时,分享的意识并不是

  • 孩子做事总是磨叽怎么回事?
    孩子做事总是磨叽怎么回事?

      Q:我的一个六岁两个月的女儿,不论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浪费时间。如果不管她,让她自己穿衣服,过了好久也穿不上。在幼儿园吃饭也总是吃在最后。赛跑总是倒数第一。我想,她会不会有什么缺欠呢?   A:不知您的孩子在婴儿时代发育怎样。比如抬头、爬行、会走、开始说话的时间等等,是否是很正常呢?如果有不正常的情况,希望您带她去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全面检查。如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孩子爱磨蹭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您保护过度,照顾过于周到所致呢?第一个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父母的过于周到的照顾,也最容易养成缺乏自立性的磨磨蹭蹭的性格。一定有这样的事情吧,当孩子穿衣服花很长时间,母亲看见孩子磨磨蹭蹭就说“来不及了,快过来”而伸手给孩子马上穿好的情况吧。手脚麻利而性急的母亲往往会培养出爱磨蹭的孩子,就象上面的例子那样。由于孩子知道再稍等一会儿妈妈会来给穿的,因而就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孩子才刚刚六岁

    标签:幼儿教育
  • 改掉孩子吃饭的六个坏习惯
    改掉孩子吃饭的六个坏习惯

        孩子吃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坏毛病,比如爱吃甜食、吃前不洗手、乱捡地上的东西吃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很大原因是由于父母宠出来的。如何纠正孩子吃东西的坏习惯,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坏习惯1、边吃饭边看动画片   边吃饭变边看动画片是许多孩子的真实写照,而且有的妈妈会趁宝宝看电视的时候喂宝宝吃一些平时不爱吃的饭菜。   危害在这里:   孩子吃饭看动画,注意力完全沉浸在了精彩的动画故事里,这时候的“吃”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动作,而且宝宝容易忽略饱的感觉,吃撑了也浑然不知,容易造成胃胀。动画片时间较长,孩子久坐不动,加上零食陪伴,想不胖都难。   不妨这样做:   “吃”也要专心:和宝宝立个小规矩:饭前关掉电视,饭后再看。即使是爸爸妈妈也要遵守这条“纪律”。无论是谁破了规矩都要进行小小的惩罚。

  • 训练宝宝爬行的四个步骤
    训练宝宝爬行的四个步骤

         训练宝宝爬行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一起爬   妈妈在前握住宝宝两只手,一前一后交替向前移动;爸爸在后握住宝宝两脚,与妈妈同步向前推。   第二步:向上抬   如果婴儿不会把肚子离开床面,不会用四肢支撑身体,父母可把手放在宝宝的胸腹部,轻轻用力向上抬起,让婴儿用四肢支撑,再帮助宝宝向前移动。   第三步:爬向妈妈   父母在前面引导婴儿向前爬,妈妈一边拍手一边说:“宝宝快快爬到妈妈这里来。”当宝宝要向前爬时,妈妈张开手臂迎接婴儿,做出拥抱宝宝的动作,嘴里不断说:“宝宝爬过来,让妈妈抱抱。”   第四步:爬向玩具   在婴儿前面放上会动、会响的玩具,婴儿会努力向前爬,当婴儿就要够到时,妈妈要不断鼓励婴儿。婴儿靠自己的努力够到了玩具,父母应该把宝宝抱起来,

    标签:爬行
  •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经过爬行的阶段,但是让宝宝多爬行,对他的成长发育和智力开发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给宝宝多一些爬行的自由   爬行的好处   让宝宝充分的爬行可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使其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新事物总能带给宝宝刺激,能够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   爬行能增强宝宝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促进其动作更灵活,增强小脑的平衡和反应能力,对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会有良好的影响;   爬行还可以增进宝宝大脑对四肢和眼睛的控制能力,使行动协调。   父母应该做的是   宝宝的游戏方式不同以成人,往往是成人越不注意的窄小地方,可能是宝宝最喜欢的游乐场所,像床底、桌底等。在家具下面爬来爬去,难免会磕着碰着,父母不能因此而限制宝宝爬行的范围,父母可在客厅中间放几把椅子,让宝宝在椅子之间爬行,让其身体灵巧地转动。这不仅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也方便父母观察他的

    标签:爬行
  • 宝宝为什么喜欢打人?
    宝宝为什么喜欢打人?

             孩子“暴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同样,不会平白无故的发脾气,要是他咬了其他小朋友,一定有他自己的缘故。只是1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如今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一、缺少的语言表达本领 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1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于是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感情。   因而,下次当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明白孩子说什么时,一定要好好劝慰他,确定的奉告他“别发急,妈妈会帮助你的”,或许他就不会把气愤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二、他正在学习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可能是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

  • 怎么让“小气鬼”慷慨起来?
    怎么让“小气鬼”慷慨起来?

      两三岁的幼儿总是被冠以“小气”的名头,其实,不是他们不愿意为别人设想,只是受限于“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才无法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家长大可不必因此而责怪他们。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懂得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衣帽、玩具、食物都能认识了,不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怕别人拿走,这是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特征的正常表现。   “小气鬼”之小现状   ·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看一个孩子是否大方,大人往往会说:“宝宝,饼干给阿姨吃一块好吗?”当然,这种考验往往是以孩子抱紧了食物说“嗯——”为结局的。   ·玩具不愿借别人玩。一旦家里来了小客人,家长让孩子把好玩的玩具让给小客人时,都比较困难。更有甚者,小客人摸什么

    标签:幼儿教育
  • 宝宝说话害羞怎么办?
    宝宝说话害羞怎么办?

      宝宝怕生,说话也害羞怎么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0%以上的幼儿存在着说话害羞的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情类型:一是平时不爱说话,所以一说话就脸红、害羞;二是爱说话,但当众不敢讲话,怕羞。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说话不怕羞呢?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幼儿害羞的形式多种多样,说话害羞是幼儿害羞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说话不怕羞,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社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0%以上的幼儿存在着说话害羞的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情类型:一是平时不爱说话,所以一说话就脸红、害羞;二是爱说话,但当众不敢讲话,怕羞。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说话不怕羞呢?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要主动与幼儿交流。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中,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锻炼幼儿多说话,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或让

    标签:幼儿教育
  • 孩子玩具乱丢,怎么让宝宝主动收拾玩具?
    孩子玩具乱丢,怎么让宝宝主动收拾玩具?

      不少家长都反映,每天都需要打扫孩子的战场,孩子乱丢玩具,不喜欢收拾玩具,家长可以通过一个小方法,让宝宝主动收拾玩具,具体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   如何让BB学会主动收拾玩具   鼓励孩子交换玩具   若孩子对自己拥有的玩具不大懂得珍惜,你也很难培养他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玩具再好,孩子玩久了也会腻,腻了就不珍惜。不妨结交几个有同龄孩子的朋友,一起定一个玩具交换日,鼓励孩子将自己不想玩的玩具拿出来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大人不要干涉或给孩子太多的建议)。   有了这样的日子,在平时你就可以提醒孩子要好好保管玩具,因为玩具要完好无损才可以拿去交换。同时还可以多给孩子准备盒子箱子或是抽屉之类的收藏空间,建议孩子将要换的玩具和不换的玩具分开保管。这样既能增强孩子收拾玩具的主动性,还培养他思维的条理性。   让孩子懂得自己收拾玩具是美德   找一个适当的时候,如给孩子讲完一个关于&

    标签:幼儿教育
  • 家长怎么应对BB提出“再多一次”?
    家长怎么应对BB提出“再多一次”?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

    标签:幼儿教育
  • 若你家孩子撒谎,你会怎么做?
    若你家孩子撒谎,你会怎么做?

      如果某一天孩子对你说了谎,你会怎么做?美国《养育》杂志为父母们提供了详实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1—3岁   孩子的第一个谎言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主要是否认自己做了某事,或为了得到某物而说谎。   应对:父母不宜斥责,也不要逼孩子承认撒谎,应善意开导。   3—5岁   这时的孩子常把想象中的事物当成现实,这些被编造出来的谎言,更像是单纯的表演或自己的一厢情愿。他可能会说自己认识某个电视明星,或与一些卡通人物的奇特遭遇。   应对:如果孩子说了些你认为不着边际的话,不要直接打破他的想象,你甚至可以顺着他的思维,和他一起构造一个美好的情景。   5—12岁   这阶段,孩子有时会因为考虑别人的感受或不想伤害别人而说谎,这意味着孩子有了最初的社交意识。孩子还会因为达不到某种能力,不想使父母失望或被惩罚而撒谎。   应对:如果孩子说谎,

  • 孩子的选择能力要如何培养?
    孩子的选择能力要如何培养?

      妈妈1: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克力非常高兴地在那里吃,特别开心。可是,他奶奶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她就会马上过来询问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会告诉孩子巧克力吃了会坏牙,会上火,反正巧克力带给孩子美味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其实,吃巧克力就是一种愉悦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时候已经没有愉悦的心情了,他瞻前顾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种负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觉得特别扫兴。   孩子现在3岁,他会这样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一块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块。” “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给我讲一个吧!”我感觉孩子越来越退缩的,这种礼貌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知道长期这样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只是隐隐觉得已经挺可怕的了。

  • 教你从男孩子的行为中了解孩子的心理
    教你从男孩子的行为中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   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

  • 家长不要向孩子解释太多
    家长不要向孩子解释太多

      有时,你会看到1—3岁的小孩因听了太多警告而担忧。2岁男孩的母亲老是想用思想控制他。“杰克,别碰医师的灯,你会把它打碎的;如灯碎了,医师就看不见了。”杰克带着担忧的表情看着那灯,喃喃地说,“医师不能看了。”1分钟以后,他要去开通向大街的门。他的母亲警告他说,“别出去。杰克会迷路的,妈妈会找不到他的。”可怜的杰克思考了一下这新的危险,重复着说,“妈妈找不到他。”让他听到那么多倒霉事,实在不妥。这使他产生了病态的想象力。2岁的孩子不该为他的行动的后果担忧。这是他应该实践的时期。我并非要你永远不用言语来警告你的孩子,而是要你别老是用他不懂的概念使他觉得迷惑。   让我们设想一个老是对他的3岁女儿作合理解释的父亲,他的一片真诚太过分了。当他们准备出门时,他从不爽爽快快给孩子穿上衣服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