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怎样的爱,这样,就导致爸妈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更需要的是爸妈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恰恰就是从精神和感情上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可以这样说,面对孩子时,爸妈的耳朵比嘴巴更加重要。 倾听孩子的心声,还可以让孩子对爸妈的信任感越来越深,只有敢于向爸妈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感觉,才能使爸爸妈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和生活做向导。 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当他们受了委屈或遇到挫折时,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倾听与表达的关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毫不夸张地说,学会倾听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关键。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的一个后果,就是让孩子变懒了、变笨了。溺爱是低层次的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理性、有原则。 关爱不等于溺爱 孩子年龄小,他们很难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往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爸爸妈妈事事顺从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让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身边开始缺少了伙伴。 爸爸妈妈要做的应该是: 给孩子一个空间。爸妈要作为与孩子关系平等的朋友,而不应该充当保护者、救生员之类的角色,不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事都进行干预,代替孩子去解决人际冲突。爸爸妈妈要多站在孩子的背后,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塑造宽广的心灵。爸爸妈妈可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还要做好榜样,让孩子辨别是非,要让他们明白耍赖哭闹是没
一、爱动手打人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其中一个想抢小朋友的玩具汽车,结果没抢到,他挥手就向小朋友的脸上打去…… 爸妈正确做法:对于打人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进行严肃的批评,要让他知道,动不动就打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向小朋友道歉;同时要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要学会接受这种“挫折”。 而且,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以外,也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样会让孩子懂得,攻击他人得不到任何好处,这种行为还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和爸妈的疼爱,学会自觉地摒弃攻击性行为。 二、爱顺手牵羊 孩子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给你看一个新奇的小玩具,告诉你那是从幼儿园的地上捡到的。 爸妈正确做法:马上带孩子去归还物品,让他亲自向老师道歉并做说明:“对不起,我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回来,
霸道的孩子常常使爸爸妈妈忧虑,而爸妈对霸道孩子的反应,通常是既顺从又生气。但是如果孩子只会以这种方式与他人相处,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受人欢迎,甚至会被“畏而远之”。那么,家中的“小霸王”应该如何去改造呢? 一、不溺爱 爸爸妈妈不要凡事都顺从孩子,当他们无礼地指使爸妈做某事的时候,你们可以不理睬他。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爸爸妈妈应履行职责,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爸妈可以暂时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放弃要求。 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对他们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有的爸妈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更加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霸道。 所以,爸爸妈
第一类:我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即使是不喜欢的也不愿意给别人。 孩子2岁之后开始萌出生自我意识,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我的东西不许别人碰。从这时开始,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首先要弄清他们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 应对招数:当孩子不愿意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时,爸妈可以用别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找准时机慢慢让孩子和他人分享,并且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第二类:我喜欢的东西不许你们玩! 因为被家人宠爱,许多孩子在外面也会延续这种作风,只要是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要霸占在手里,不许别人玩。 应对招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让孩子也感受一下这种滋味,比如可以让大一点的孩子来制止,当孩子没有办法通过霸道行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自然就会懂得遵守规则了。 第三类:我就是要这样干!
相信这位妈妈的苦恼是很多爸妈都会遇到的,因为现在每家大多是一个孩子,家里人的宠爱常常让他们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了,眼里只有自己,想不到他人,所以出现霸道的行为也不足为奇了。 孩子霸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霸道行为表面上看是不“吃亏”,但是,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很多爸爸妈妈都认为自己并没有教孩子这样做呀,孩子是怎么变得这么霸道的呢?这是当然是有原因的。 1、天生气质 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和个性都不同,有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是属于胆汁型的,他们容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鲁莽、冲动以及易怒的情绪,而正是这种情绪间接导致孩子霸道行为的出现。 2、自我意识 有些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个性独立,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尤其是在集体中,他们都希望别人能服从自己、听自己的,这也是一种霸道的表现。 3、环境影响 有的孩子在家庭生
相信很多妈妈有这样的时候,到了睡觉的时间,孩子却难以入睡,刚睡着了很容易就醒了,专家认为这跟孩子的焦虑心理有一定的关系。 睡眠紊乱及时就诊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蒂宾根大学精神治疗医师安格莉卡·施拉布说,一些幼儿夜晚不愿上床睡觉,父母们得经常把他们从客厅赶回卧室。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要用半个多小时才能入眠,每周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超过三四次,而且持续发生一个多月,这时孩子就出现了明显的睡眠紊乱,需要及时求助儿科医生,以判定是否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 柏林的心理学家海伦娜·哈姆斯说,孩子做噩梦并在半夜惊醒也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可能意味着孩子意志消沉或精神压力大,父母对此不能忽视。 此外,如果孩子并没有出现睡眠问题,但经常用“渴了”“饿了”等借口不愿按时上床睡
在宝宝学步的过程中,很多父母要么急于求成,不断加大训练力度,要么就因为怕摔坏宝宝而中断练习。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父母应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注意保护,并适当增加宜于学走路的游戏,这样也可以防止学习太过枯燥。好了,贝贝的第一步就让我们从游戏开始吧。 游戏一:自己拿玩具 准备:宝宝喜欢的玩具 过程: 1. 让宝宝扶站于婴儿床的一侧,妈妈手拿玩具站在床的另一侧。 2. 妈妈边摇手中的玩具,边说:“宝宝,走过来拿玩具了。”引导宝宝扶着栏杆走向妈妈。 提示:这个游戏需要反复进行,训练的次数多了,才见效果,因此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游戏二:开飞机 过程: 1. 让宝宝张开双臂,妈妈在背后扶住宝宝的手臂,维持宝宝身体的平衡。 2. 妈妈引导宝宝开始往前走:“
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爸爸妈妈是不是这样做过呢:训斥、打骂、惩罚……这些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变本加厉。想要拒绝孩子,还是要分年龄段来进行。 0-2岁 直接说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爸爸妈妈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爸妈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外出玩耍的机会等。 2-4岁 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 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爸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几乎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父母的做法不同,所以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父母屈服孩子的要求,满足他随意提出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展成 “给我东西”这种习惯。 孩子为何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要想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所在。 1、出于好奇心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年龄越小,其好奇心越强烈、越广泛。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看看、摸摸、尝尝、试试。但是孩子考虑不到这些尝试会不会给大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危险,会不会对东西造成损害,但是上述三种任何一种情况,通常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无所谓合理不合理,属于不知者不怪。 2、要别人帮忙 贪图享乐、安逸,回避痛苦、劳累是人的本性,大人和孩子都是这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活泼、大方、善于沟通和表达,但是如果出现孩子无端插话的情形,相信每位爸妈都不会淡定。面对这样的宝宝,爸妈如何去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区别对待呢? 插话宝宝原因一:我感到自己被忽视了 2岁以后的宝宝就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他们而存在的。如果爸爸妈妈的关注点不在宝宝身上时,他们就会感到被忽视、被冷落了,他们希望通过插话的方式来提醒爸妈自己的存在,把爸妈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对策:让宝宝受到关注。在爸爸妈妈准备谈话之前,先向他人介绍宝宝,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没有被忽视,让他明白爸爸妈妈时刻在关注着他,他不需要用插话的方式来吸引爸妈的注意。 一旦宝宝心理上的需求被满足后,相信他就不会随便来打扰你们的谈话了。 插话宝宝原因二:我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逐渐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好奇,不管是
婴儿时期的宝宝吃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会慢慢减少直到没有。但是,有些孩子的吃手行为却一直延续下去,让爸爸妈妈极为担心,万一养成了习惯,改不掉可怎么办? 1、注意清洁卫生 如果宝宝吃手指是因为满足其生理需要,爸爸妈妈不需要多虑,只需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和手指的卫生,也就是要经常清洁玩具和宝宝的小手。所以,爸爸妈妈要从小让宝宝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发现不良习惯要随时提醒,爸爸妈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让宝宝有好的模仿对象。 2、提供感官刺激 爸爸妈妈应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宝宝的发展,如尽可能在宝宝出生时母乳哺育,使宝宝得到很好的口腔经验。或提供一些替代品如奶嘴或其他无毒大玩具,让宝宝去“吃”,以丰富宝宝的口腔经验。此外,爸爸妈妈还要给孩子提供多种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让宝宝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触视、听、嗅味觉的经验来丰富宝宝
每天,我躺在暖暖的被窝,枕着我的麦兜小枕头,睡觉对我来说真是一件舒服的事,可是当我睡得正香时,妈妈总是来打扰我的美梦,让人受不了!妈妈,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多睡一会呢,我真的很困呀!可能你会说:既然困,那晚上为什么不早点睡觉?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是个坏习惯!妈妈,其实我赖床是有原因的,你愿意听一听吗? 1、睡眠不足 宝宝如果晚上睡得太晚,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通常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和成长,爸爸妈妈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太久 爸爸妈妈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中午睡得太久了,到晚上是不是精神很好,熬夜能熬到很晚呢?那么,如果宝宝午睡的时间太长,或者睡午觉的时间太晚,已经接近傍晚了,这都会让宝宝在晚上时精力旺盛,到了睡觉的时间也睡不着,于是就会间接地造成晚睡、睡不足的状况。 3、睡不安稳
在目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原谅别人呢? 1、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对其错误要帮助改正。要让孩子知道,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2、大人要做孩子的榜样,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能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与教育,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 3、教给孩子掌握原谅的标准。分清是非,正确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谅。首先要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尽可能的不要计较,要加以忍让与原谅。对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大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等,绝对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谅。但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诚恳的态度去加以批评、
小孩到了三四岁时,特别爱编瞎话。父母怕小孩染上说谎的恶习,因此很着急。其实,这是小孩三四岁左右时特有的现象。面对小孩撒谎,作为家长要耐心和细心,才能教导好孩子。以下是九个建议: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
“撒谎”的行为后面,都隐藏这孩子一定的心理目的。因此,从心理学上来说,要杜绝孩子的恶意欺骗行为,原则上讲,关键是要杜绝该行为的“获益”。具体需要遵从以下四个原则: 一、惩罚要合情合理合度 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在该案例中,妈妈的做法在这方面显然欠妥。对孩子撒谎的无情揭露,有可能证明妈妈的“精明”,但也证明了孩子的“无能”,证明了孩子是一个“品德不好”的人。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首先要了解情况,弄清孩子为什么要说谎,然后,仔细分析,区别对待,该肯定的肯定,该指正的指正。即使孩子是恶意欺骗,应该惩罚,也必须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尤其是抑郁质、胆汁质的孩子,更要把握好惩罚的“度”。 二、让孩子用正当方法获得尊重 靠“
孩子说谎是家长十分关注的情况,认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据原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小儿“说谎”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 最近,妮妮的妈妈注意到,一岁零八个月的妮妮有说谎的迹象:“妈妈,爸爸打我了。”一问妮妮的爸爸,根本没有的事儿。有时妮妮也会对奶奶说,奶奶,爸爸打我了。奶奶往往会当面拆穿她的小伎俩,你爸爸都不在家,怎么打你啊。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孩子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当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的
大部门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更有的是过分溺爱,同时对于自己孩子也会期望过高,提出一些不符合年龄的要求,一会让孩子学习英语,一会又要孩子学习艺术,来自各方面的原因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出影响宝宝注意力的原因,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过多的指责。 影响宝宝注意力的原因有四大类: ⑴生理方面的原因 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像成年人一样,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得不到很有效的控制,自控能力较差。也不用过于担心,随着年龄的成长大多数孩子都会做到注意力集中。 ⑵病理方面 轻度的脑组织损害或者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也会发生儿童多动症,病理原因起来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等症状,还有会出现一些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
看看我们的周围,孩子都3岁了,还有家长在喂饭?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失去独立动手的能力,吃饭有人喂,衣服有人穿,甚至去完厕所都有人给擦屁股...怎么培养孩子福利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一位老师曾经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过调查: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第二个问题是在家时自己是否收拾用具,第三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能主动做些家务劳动,发现将近有50%的孩子要大人包办。 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后患无穷的事情。社会心理学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独立性也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随着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互间不满和怨言也与日俱增,以至出现
第一步:帮助孩子建立感恩意识 爱孩子是每位父母的本能,他们倾其所有,不求回报,但是许多孩子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付出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这就需要父母自我反省一下了,是不是忽视了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把感恩的意识渗透于其中,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并渐渐接受这种礼仪,学会向家人感恩。 第二步:父母要言传身教 父母如果想有好的教育结果,首先要具备好的榜样作用。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与其所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孩子每天都在关注着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善待他人,那么孩子的感恩教育就会很有成效。 第三步:不做孩子的“包揽者” 许多父母对孩子付出太多,为孩子做好一切的事情,让孩子养成了“事事都是父母包办”的习惯。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父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