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孩子抵触老师 家长怎么办?
    孩子抵触老师 家长怎么办?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时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并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1.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何况自己又要依赖父母生活,不能对专制的父母进行反抗,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发泄给老师。   2.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   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给他提问,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

  • 应对宝宝不良生活习惯的6个策略
    应对宝宝不良生活习惯的6个策略

      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改变这些习惯应选对方法,下面介绍的6个策略,能巧妙改变宝宝不良生活习惯,一起来看看。   劳动策略   不要担心自己在奴役孩子,要尽早培养孩子为别人服务的习惯。对小孩子来说,煮简单的食物、打扫房间、帮父母拿拖鞋和啤酒是光荣的任务。   适当丢脸策略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后因为磨蹭或打闹而耽误了上学的时间,不妨就让他穿着睡衣去学校。父母还可以当着同学的面,给孩子大大的分别拥抱和响亮的吻别,对6岁以上的小“男子汉”来说,这个方法特别有效。   挨饿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不吃完饭菜,那么索性饿他一顿。在直接送孩子上床前,让孩子看着父母把他喜欢的饭菜吃光。   “失去”策略   如果孩子老是学不会自己收拾玩具,那么就给他一个最后通牒。如果24小时内还不整理干净,那么他将永远失去这些玩具,而且

  • 家有“电子娃娃”该怎么办
    家有“电子娃娃”该怎么办

      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如今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孩子自然也深受它们的影响,乐衷看电视、喜欢玩IPAD、常常抱着数码相机胡乱拍一气的“电子娃娃”应运而生。   电子产品之于孩子,是洪水猛兽,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在步入2013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电子娃娃”?   “快帮帮我吧!恬儿自从看到我的手机有很多好玩的游戏之后,每天都吵着要玩。但她一玩起来至少半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傻笑、自言自语,有时还不许大人拿走,她才2岁呢!”——恬妈   “我家儿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有时候守着电视机能看上1个小时,勒令他关电视他就跟你讨价还价:再看一集!光一部喜羊羊和灰太狼就不知道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rdquo

  • 孩子“虚度光阴”,你会允许吗?
    孩子“虚度光阴”,你会允许吗?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甚至一天不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动,眼看自己的孩子“虚度光阴”,父母们简直会受不了。但孩子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活动吗?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允许孩子“虚度光阴”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心理专家呼吁,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虚度光阴”。   0岁—3岁婴幼儿的活动,是父母安排期。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过去15年来,他一直研究“建构式游戏”行为,即父母或大人对孩子的游戏和生活的指导行为及其影响。“孩子天

  • 幼儿园被欺负,家长该鼓励孩子还手吗
    幼儿园被欺负,家长该鼓励孩子还手吗

      上幼儿园前,奶奶教给孩子“第一课”是:“别人打你一巴掌,你记得打回去”   年轻爸妈很纠结很为难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龄孩子打了一巴掌,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打回去?对于这个问题,家住下关的袁女士很纠结。袁女士的女儿瑶瑶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因为担心瑶瑶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孩子的奶奶教给孩子的“第一课”是:不主动动手打人,但被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袁女士在育儿群里,与年轻的妈妈们讨论这个问题。“打人是不对,可看着孩子被欺负还打不还手,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的孩子我自己都舍不得打,凭什么给别人打?”瑶瑶奶奶的观点,在育儿群里,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不能先动手打人。但无故被别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妈妈的纠结:孩子被打了,是不是该打回去?   还有几天,袁女士两岁

  • 孩子沉迷玩ipad 美国辣妈出绝招
    孩子沉迷玩ipad 美国辣妈出绝招

      你家的宝贝是否也被平板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吸引,作为家长你是否也发愁孩子沉迷游戏整天不学习,尽看些不良内容怎么办?美国一位母亲在送给儿子一部ipad的同时, 定下了一系列ipad使用家规。其谆谆告诫看似严苛,实为金玉良言,值得所有妈妈学习!   亲爱的儿子:   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ipad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12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ipad的所有权。   1.这是我的ipad,我付钱买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我是不是很伟大?   2.锁定密码必须要让我知道。   3.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

  • 5招应对宝宝咬指甲
    5招应对宝宝咬指甲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咬指甲,这不仅可能导致身体疾病,还隐藏着孩子紧张、焦虑、郁闷等心理问题,不可小觑。 咬指甲多从四五岁开始,6岁明显增多,11岁以后逐渐减少。孩子总咬指甲,会导致甲缘凹凸不平、不能覆盖指尖、出血、变形,以及甲床炎、甲沟炎等。孩子喜欢到户外玩耍,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细菌、病毒,咬指甲时还会把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另外,常咬指甲还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等。 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长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情绪紧张,父母期望过高或学习压力大等。对此,如果家长一味地责骂、喝止,可能适得其反。那么,正确做法有哪些呢? 转移注意力。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减少孤独感。在孩子想咬指甲时,通过

  • 孩子调皮,试试有趣的“惩罚”
    孩子调皮,试试有趣的“惩罚”

      孩子没规矩 家长有法宝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

  • 孩子7岁前必须学会11种小本领
    孩子7岁前必须学会11种小本领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宝宝需要学习的知识本领也就越来越多了。可是,由于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宝宝,宝宝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就越来越糟糕。那 么,你知道宝宝在幼儿园学到的或者说应该学会的11种“本领”,父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对照:这些“本领”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吗?   本领一: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的轻 松氛围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 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   本领二:学习怎样交朋友

  • 教育“独二代”需警惕3大误区
    教育“独二代”需警惕3大误区

      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此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上提出,今日的中国已经步入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时代,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独二代”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   据2008年数据推算,中国30岁以下独生子女达到1.6亿,占到30岁以下人口的近30%,非独生子女子女也大都兄弟姐妹较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独生子女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   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

  • 应对宝宝8大“不愿意” 妈妈有妙招
    应对宝宝8大“不愿意” 妈妈有妙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野蛮,耍小脾气,这个不愿意做,那个不肯听。此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的责骂,而是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学会改正。   1、宝宝不愿洗澡   让宝宝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把洗澡当作每天必做的事情。   控制好房间和洗澡水的温度很重要,宝宝要是觉得太冷或太热,当然就会闹别扭了。   让宝宝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   在澡盆里放一两个小玩具,也很管用。对大一点的孩子,鼓励他自己洗就能调动他洗澡的积极性。   对于不喜欢用澡盆的宝宝,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淋浴,记得脚下要放上防滑垫哦。   2、宝宝不愿剪指甲   乘宝宝睡着偷偷剪。   告诉宝宝指甲长了后,里面就会爬满“小虫子”,吃到肚子里要拉肚子的。   跟宝宝说大拇指是老大,食指是老二……左手从小剪到大,右手从大剪到小。   

  • 幼儿看电视注意事项
    幼儿看电视注意事项

    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对婴幼儿看电视的问题,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不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或视频。   2.2岁以上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   3.电视节目应适合幼儿年龄,避免任何暴力镜头。所选电视节目应有利于儿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巧。   4.将看电视当成一种特权或奖赏。孩子做完阅读任务、家庭作业或者指定任务后,才允许看电视。   5.选定孩子看的电视节目,节目一结束,立即关电视。   6.选择有利于培养孩子善良、责任感和合作等正面价值观的电视节目。   7.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完节目之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内容。为孩子解释其中不理解的内容,了解卡通人物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让孩子认识真善美。   8.鼓励孩子将看电视变成积极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鼓励孩子与电视人物一起唱歌跳舞。多问孩子“如果换做你,你该怎么做?为什么?”之类

  • 6个注意10个引导帮宝宝学走路
    6个注意10个引导帮宝宝学走路

    6大注意事项:   1、走路的姿势要端正。              两脚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内,这样会形成内八字脚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极不雅观。   2、要多晒太阳。             吃些鱼肝油和含钙高的食物,使幼儿骨头长得硬实,能够承受身体足够的重量,不致因双腿不硬实而形成罗圈腿。   3、大人牵着幼儿的手走路时,不要使劲拉拽,以免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脱臼。   4、加强对学会走路的幼儿的保护。            

  • 六妙招“治理”赖床宝宝
    六妙招“治理”赖床宝宝

      小孩子平时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难道还会休息不足吗?为什么老是会赖床呢?据李淑丽老师介绍,根据其多年的教养经验来看,宝宝会赖床的原因确实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就是如下4种: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

  • 幼童的7种不听话行为
    幼童的7种不听话行为

      1、 顶嘴   3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2、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

  • 西班牙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
    西班牙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还小,怕累着,不舍得让他们做家务。但西班牙部长委员会于4月25日通过《西班牙儿童保护法》草案,希望借助法律来改变西班牙孩子普遍不爱做家务,养尊处优的现象,让未成年人担负起照顾家庭和做家务的义务。   草案规定,18岁以下的儿童,无论其年龄还是性别,都有义务参与包括照顾家庭和做家务在内的一切家庭生活。不过,此次立法并未规定违法的责任及处罚条例。议员们认为,还是应该先以教育为主,等法律出台后,再根据实际反馈进行补充调整。   此外,草案提出,未来西班牙《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将加入一个新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在家庭方面,未成年人应参与家庭生活,尊敬家庭成员;在学校方面,未成年人应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在整个学习阶段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社会义务方面,未成年人应尊重自己,尊重与自己相关的人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   “家务法”草案一经推出,

  • 让孩子独立起来的八大策略
    让孩子独立起来的八大策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

  • 《弟子规》应该身教而不是言教
    《弟子规》应该身教而不是言教

      中国古时候教学,私塾的老师教学生,教句读,只是教他背诵,教他认字,不讲解的。小孩六、七岁上学,一般都是从《三字经》念起,诸位要晓得,《弟子规》不是学校的课程,私塾是学校,不是学校课程,《弟子规》是在家里面父母做给儿女看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根在家庭。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从小孩出生眼睛张开,耳朵会听、眼睛会看,他就在学习。大概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想应该是三、四天,小孩生下来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么?大人说些什么?那个印象都印在他阿赖耶识里,所以到三岁就相当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让他有负面的、不好的影响。   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一切都要合乎礼节,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规》的原则。做给小孩看的,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这样做,到三、四岁他真的就学会了,他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们在

    标签:家庭教育
  • 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 智商高身体棒
    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 智商高身体棒

      美国育儿界流行一句话: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   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人的想像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灵敏,因而更富于创造力。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灵敏,并通过进步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达到提升智力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收益更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从运动医学角度来看,凡是有氧运动皆有健身、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同时,弹跳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此外,这种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这对增强孩子对多种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从小培养宝宝时间观念,对于宝宝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良好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培养时间观念   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要重视,态度要平和,行为要耐心,言语要温和。日积月累,宝宝的时间观念形成规律、秩序,稳定且有效,这是一个对他(她)终身有益的好习惯。   培养宝宝时间观念的方法:   一:生活中许多细节可以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1、使用有时间含义的词语   积累有时间含意的交流词语念有关时间的儿歌“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春天春天真美丽,花儿开放笑嘻嘻”等。   2、让宝宝感受时间的变化   宝宝过生日,吹灭一支小蜡烛时,旁白:“宝宝一岁了”,吹灭第二支蜡烛,欣喜地再说“宝宝两岁了!&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