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民政部门反复强调,灾区孤儿的准确数字有待进一步核实,领养孤儿的程序尚未正式展开,但是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家庭已开始热切地申请认养地震孤儿。
33岁的陕西省兴平市兴化中学教师张保寿及妻子几天前同6岁的儿子商量,希望从灾区领养一名失去双亲的2岁左右女孩。“儿子听了满口答应,每天都追着我问小妹妹什么时候来。”他说,“我们的父母也都特别支持,还说要帮忙带孩子。”
不过,四川省民政厅的两部热线电话根本就打不进去。“想领养的人太多了。”张保寿着急地说。
目前汶川地震灾区有4700多名孤儿和暂时没有找到双亲的儿童,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温家宝总理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抗震救灾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量孤儿、孤老、孤残需要安置和抚慰。
对42岁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熊洪友来说,领养孤儿意义非凡。
“唐山大地震时我只有11岁,村里房屋都倒塌了,在很多人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全家才渡过了难关。”熊洪友说。如今,他是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有个15岁的儿子。
熊洪友表示,他想
收养汶川地震孤儿是因为一方面家庭确实具备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想回报社会。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余人遇难,4200多名16岁以下儿童无家可归。这些孤儿有四分之三在灾后被亲友或素不相识的人收养,其余的由天津SOS儿童村以及孤儿学校和部分厂矿企业集中安置。
曾有社会学家担心,经历过地震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会有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创伤,可能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和难以消除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
然而,30年后的今天,均受到较好社会安置和教育的震后“唐山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资料显示,他们多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主流,有近半数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精英。
汶川地震孤儿的生活及收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民政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表示因抗震抢险和紧急转移安置工作仍在进行,孤儿身份正在核实,尚不具备办理收养的条件,灾区民政部门将待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后,尽早开展孤儿收养工作。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路表示,目前四川省民政厅还没有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开展收养孤儿的登记工作。
但急切希望通过领养孤儿表达爱心的人们依然争先恐后,连日来各地民政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我们已经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