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谁来帮上班族照料0-18个月的宝宝? 对话者:年轻妈妈朱晨琳市人大代表明依市妇联主席张丽丽 宝宝的到来,给小家庭增添了莫大的喜悦。不过,三四个月的
产假结束,妈妈就得上班去了。随着这几年“婴儿潮”的汹涌而来,一个问题更凸显出来:在老人不在身边、请保姆难的情况下,上海有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帮助照料18个月以下的宝宝?
今天,本报“两会圆桌会”请职业女性朱晨琳说说她的烦恼,市人大代表明依,与市妇联主席张丽丽一起为解决婴儿带养难题出谋划策。
【市民点题】妈妈上班宝宝无处入托 去年春天,我生下了“金猪宝宝”聪聪。现在,聪聪刚满9个月。我产假期满就上班了,因为公司比较远,我只好狠狠心给4个月的孩子断了奶。我母亲身体不好,公公婆婆在外地,还没有退休,没法帮我们带孩子。现在找保姆是一件大难事,从我生下宝宝到现在,连
月嫂在内总共换了近10个阿姨。最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阿姨,孩子带得还不错,可她马上要回安徽老家过年了。我和丈夫都上班,这下真要抓狂了。
听我妈说,我小的时候,幼儿园里有
哺乳室,我3个多月就被送进了哺乳室,妈妈每天中午从单位赶过来给我喂奶。我在德国的同学去年也生了一个孩子,6个月就送入附近的一家幼儿园,那里有老师、保育员给孩子喂奶、
换尿布,哄他们睡觉,还根据宝宝不同的月龄,比如会爬的,正学
走路的,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活动室里活动……
可现在,上海的幼儿园只接收3岁以上的孩子,托儿所只接收18个月以上的孩子。上海为什么不能开设照料18个月以下宝宝的机构?我很希望这样的机构设在我家附近,白天把孩子送过去,晚上接回来,这样就可以彻底消除我的烦恼了。
【市妇联回应】建社区婴幼儿看护中心 去年上半年市妇联召开了几次职业女性座谈会,发现年轻职业女性反映最集中的是
产后婴儿的带养问题。年轻妈妈既要在职场打拼,又要操心家里的小宝宝,心挂两头。现在,家政人员的工资不断上涨,那些老人不在身边、经济状况又不允许请保姆的小家庭,照料婴儿成了最大的难题。
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填补0-18个月婴幼儿“入托”的空白,值得政府部门考虑。
为此,我们有几条建议。一是建立社区婴幼儿看护中心,中心应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育婴师,并纳入市幼儿教育管理序列。合理制定婴幼儿看护中心和哺乳室服务收费标准,由政府部门监管。
二是完善现有资源功能,在具备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