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暴力倾向。
袁郡介绍,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专家建议
积极沟通共创和谐家庭
除了柳女士和丈夫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外,这个个案中还有个重要的现象,当两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没有积极沟通,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更会影响夫妻感情。而在不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技巧。”袁郡建议柳女士可尝试以下方法与丈夫解决问题:
和丈夫的沟通上,夫妻双方保持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保持好奇心,探索对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造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欣赏对方优秀的部分;然后双方共同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比如读一本好的亲子书,或者报读好的亲子课程;最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共同制定亲子教育方案,达成共识,并始终对待孩子的态度保持一致。
在柳女士、丈夫和女儿的三人沟通上,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案,奖励方案事先达成共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而并非单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她充分的爱、尊重与自由,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未必会满足她所有的需求;而当孩子未达到奖励目标时,也鼓励孩子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另外,可以尝试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是一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放下所有的判断,享受过程,欣赏彼此的优点,修复目前的父女关系。
“总的来说,做到‘多肯定,少批评’;多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少满足物质需求;多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少维护传统的父母权威。把握了这‘三多三少’,相信柳女士和丈夫还有女儿一定会建立起新的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